郑向真;黄申晖;麦转英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并对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95株,其中G-杆菌共274株,占69.4%,G+球菌共30株,占7.6%,真菌共91株,占23.0%。 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75株)、鲍曼不动杆菌(7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2株)为主要致病菌。 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为主要致病菌。所分离的主要G-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敏感性较低,除肺炎克雷伯杆菌外,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在7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均100%。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80株),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构成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应动态监测病原体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严玉玲;朱代峰;钱晓君;荣光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对照组(药物治疗)24例和治疗组(药物治疗联合超短波治疗)24例。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治愈率,血常规、ESR、CRP等感染指标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及2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周后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常规、ESR、h-CRP感染指标在治疗后1周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治疗效果佳。
作者:司小敏;程帆;刘琴;杨星星;朱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是成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及发病率每年持续上升,到2020年可能成为全世界死亡率第三高发的疾病[1]。
作者:潘一琳(综述);朱慕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67例。根据确诊结果,分为恶性胸腔积液35例,良性胸腔积液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的含量。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含量高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独检测VEGF、Ang-2、CEA的AUC (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4,0.837,0.905,灵敏度74.3%,77.1%,85.7%,特异度87.5%,81.2%,90.6%。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90,99.2%和100.0%。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VEGF、Ang-2、CEA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莉;刘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 ( Vitamin D,VD)的水平,以及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 Vitamin D receptor,VDR)的表达差异,探讨VD及VDR在NSCLC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确诊NSCLC的患者80例为病例组,选取80例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中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60例,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SCLC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VD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VDR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的血清VD水平较健康人群低( P<0.05)。 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的VDR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癌旁组织(P<0.05),且VDR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之间有显著关联。高、中、低分化3组VDR的表达水平呈依次降低的趋势( P<0.05)。结论 VD可能是NSCLC发病中的一个保护性因素,并且VDR的表达水平和NSCLC的分化程度相关。
作者:王娜娜;朱蓉;张姗;孙兵;陈亮;洪永青;孟自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9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使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再采取Log-rank 检验和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胸腔镜微创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分布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335,P=0.846);患者的肿瘤分期(χ2=46.593,P<0.001)与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密切,而患者的年龄(χ2=1.229,P=0.268)、性别(χ2=0.389,P=0.533)和吸烟史(χ2=1.491,P=0.222)与患者的预后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患者清扫的淋巴结个数和肿瘤分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独立因子。而组织分化、是否辅助化疗、病灶长度以及支气管切缘的情况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非独立因子,考虑这些因素协同作用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论使用电视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传统的手术方法疗效差异不大,且肿瘤分期和淋巴结的清扫个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孟祥宽;孙振宇;罗静娴;范伟;叶广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检测肺癌肿瘤组织中Nucleostemin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2例,另取我院同期因良性肺疾病30例活检肺组织作为对照。Nucleostemin基因表达量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Nucleostemin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量分别为0.318±0.076,显著高于对照肺组织的0.142±0.043(P<0.01)。男女性别、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以及病理类型之间Nucleostemin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临床分期患者Nucleostemin表达量为0.364±0.077,显著高于Ⅰ、Ⅱ临床分期患者的0.286±0.051( P <0.05)。肿瘤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Nucleostemin 表达量为0.346±0.07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0.271±0.048(P<0.05)。肿瘤中、低分化患者Nucleostemin表达量为0.331±0.073,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的0.282±0.054(P<0.05)。结论 Nucleostem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Nucleostemin基因表达量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熊峰;李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估肺部高分辨 CT ( HRCT )在支气管哮喘气流受限可逆性的应用价值。方法用HRCT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扫描支气管哮喘患者,测出D、L、T/D及WA%在肺功能舒张试验前后的变化,分析HRCT测量指标与肺功能试验结果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EV1变化量的定量关系,判断WA%变异率与FEV1变异率相关性等研究。结果全部36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和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患者各18例。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CT测量前后L、D、T、T/D、WA%测量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舒张试验前后各组数据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WA%变异率与FEV1变异率呈负相关,△L与△FEV1呈正相关。结论 HRCT可通过测定气道壁厚、面积等及其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变化,评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气流受限的可逆性。
作者:马晨晖;王洁;翁恒;林从希;林友飞;李红艳;潘建光;吴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在早期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中降钙素原( PCT)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确诊为VAP的患者( VAP组)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16例无其它感染病灶、行呼吸机治疗及病情稳定期的患者作为本实验的非VA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机械通气前后各炎性指标的水平,并分析在VAP早期预测中PCT及其平均增加值△PCT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在机械通气前后的体温、WBC以及P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机械通气前相比,VAP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的体温、WBC、PCT及肺部感染评分有所上升,并且比非VAP组患者的相应指标的水平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 PCT阈值在VAP预测方面的特异度是87.5%,灵敏度是90.0%,阳性预测值是93.1%,阴性为82.4%;△PCT阈值在VAP预测方面的特异度是93.8%,灵敏度是90.0%,阳性预测值是96.4%,阴性为83.3%;PCT+△PCT阈值在VAP预测方面的特异度是93.8%,灵敏度是100.0%,阳性预测值是96.8%,阴性为100.0%。结论血清PCT检测在VAP的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孟;刘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脱机指数(IWI)、用力呼吸指数(CORE)和气道闭合压(P0.1)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撤机患者病情及撤机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 ARDS 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行撤机筛查实验,符合条件者行30min 自主呼吸实验(SBT),统计其撤机成功率,比较撤机成功和失败患者SBT前的IWI、CORE和P0.1,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 II)评价同期病情,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IWI、CORE和P0.1与ARDS撤机患者APACHE II评分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法分析IWI、CORE和P0.1与ARDS撤机患者撤机成功率的关系。结果86例ARDS患者撤机成功率为72.09%,与撤机成功患者比较,撤机失败患者的IWI和CORE降低,P0.1和APACHE II评分则升高( P<0.05)。 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IWI、CORE与ARDS撤机患者APACHE II评分均呈负相关(r=-0.993,-0.985,P<0.05),P0.1与 ARDS撤机患者 A-PACHE II评分则呈正相关(r=0.992,P<0.05)。 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WI、CORE与ARDS撤机患者撤机成功率呈正相关(r=0.788,0.795,P<0.05),P0.1与ARDS撤机患者撤机成功率则呈负相关(r=-0.812,P<0.05)。结论 IWI、CORE和P0.1与ARDS撤机患者病情和撤机结局均密切相关,IWI、CORE和P0.1可能用于ARDS撤机患者撤机和病情评估,指导其治疗从而改善疗效。
作者:谷欣;龙宏杰;刘毅君;林传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无效的3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结果22例患者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肿胀,管腔狭窄,腔内可见中等量到大量粘稠分泌物,段支气管可见痰栓形成,其痰液粘稠非常容易堵塞支气管镜,需退出支气管镜冲洗后再次进镜清理,多1例反复进镜8次才清理干净,一般1-2次即可;5例患者黏膜表面有白色膜状物附着;2例可见支气管异物,为尖椒皮,分别卡在右中叶及左舌叶,并伴有轻度肉芽组织增生;1例由于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并发支气管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缓解。灌洗液培养阳性率66.7%,使后续目标治疗成为可能。结论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可以起到:清理粘液栓,改善通气,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灌洗液培养结果,可指导临床治疗;发现影像学阴性的支气管异物;发现早期支气管结核;可以减少重症哮喘患者对机械通气的需求。而且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改变了以往认为重症支气管哮喘不能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观念。因此,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睿荣;徐曼;杨岚;魏亚芝;李彩会;巨芳萍;巨永利;李媛;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 NIPPV)方法治疗Ⅰ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我院呼吸科治疗的74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病情状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pH值、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PaO2、PaCO2、氧合指数( PaO2/FiO2)、6小时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评分等指标;根据血乳酸清除率10%作为界点将所有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各项指标之间的区别。结果生存组及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治疗前pH值、血乳酸水平、PaO2、PaCO2、氧合指数、以及APACHE评分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6小时后,生存组及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组患者与死亡组患者的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28.13%±9.26%)和(12.34%±3.97%),生存组明显高于死亡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4.29%和3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许晓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及治疗后血清25(OH)D3水平与肺功能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诊治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0例为研究组,分为成年亚组及未成年亚组各3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缓解期),治疗后3个月测定其血清25(OH)D3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pred)、呼气峰流速( PEF),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哮喘控制评分( ACT);于上述时间点选择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测量相应指标,比较健康与患病人群两亚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治疗前及3个月后研究组两亚组血清25-(OH)D3水平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发作期、开始治疗后7d及3个月,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亚组之间,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而研究组治疗7d后血清25(OH)D3水平也远高于治疗前。治疗前两亚组血清25(OH)D3与FEV1%pred、PEF间无明显相关性;而开始治疗3个月后,两亚组血清25(OH)D3与FEV1%pred、PEF及ACT评分均有显著正相关(未成年r=0.81,0.79,0.82;P均<0.05;成年组r=0.61,0.54,0.70;P均<0.05)。结论哮喘患者发作、缓解及稳定期血清25(OH)D3水平在病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大样本深入研究。
作者:毛锦娟;韩晶;王钢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肺结核并发胸腔积液患者56例,肺癌并发胸腔积液患者5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PCT、TNF-a、IL-6、IL-8在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的水平。6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肺结核组患者血清TNF-a、IL-6、IL-8的水平均高于肺癌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结核组胸腔积液TNF-a、IL-6、IL-8水平均高于肺癌组(P<0.05),两组患者胸腔积液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收集胸水和血清标本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114例患者的胸腔积液TNF-a、IL-6、IL-8水平均高于血清水平( P<0.05),但胸腔积液与血清TNF-a、IL-6、IL-8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两者PCT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742, P<0.01)。血清及胸腔积液中3种相关因子联合检测灵敏性、特异性与各单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胸腔积液及血清中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癌及肺结核患者,但PCT在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无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闫凌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临床特点。方法评价95例诊断为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年龄、性别、睡眠打鼾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动脉血压。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记录睡眠过程中的多次生理事件,评价AHI和低血氧饱和度( SaO2),使用哮喘控制测试问卷( ACT)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结果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者48.4%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型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组与单纯哮喘组对比,肺通气功能更差、哮喘控制率更低。结论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易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导致哮喘不易控制。
作者:蔡志明;刘建南;陈理达;柯瑟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儿童呼吸衰竭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措施,明显降低了病死率,但机械通气所致的肺功能受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现就1例儿童机械通气后肺损伤报道如下。
作者:孙平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门诊病人常见的症状。目前对咳嗽患者的初始评估治疗着重于引起咳嗽的常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CVA)、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经过充分的检查和治疗后仍不能明确咳嗽的病因。近年来有研究者[1-3]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在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生率,且经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后咳嗽症状明显好转,提示OSAHS很可能是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病因[4]。本文就OSAHS与慢性咳嗽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飞燕;况九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支气管动脉畸形是呼吸系统引起咯血的少见病之一,是呼吸系统疾病急危重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大咯血或痰中带血[1],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因血液淤积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支气管动脉畸形仅占咯血原因的2%[2],且少部分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等能引起咯血的疾病[3],往往造成漏诊或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支气管动脉畸形误诊为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共6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后胸管的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效果显著,与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疗效相当,而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比常规手术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国栋;方良伟;田小丰;贡力;王亚勤;朱逸;胡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