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对荷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以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LC细胞株培养移植法构建荷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组,每组8只,另设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组;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态,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内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 CD4+、CD8+、CD4+/CD8+)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小鼠脾脏IL-2、IL-10浓度。结果芪玉三龙汤高剂量组、联合组的生存状态优于化疗组;芪玉三龙汤具有温和的抑制肺癌移植瘤的作用,但与顺铂联用无明显增效作用;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可见中药组肿瘤细胞有凋亡发生,以高剂量组凋亡坏死明显,化疗组可见多个凋亡小体,联合组肿瘤细胞严重坏死;芪玉三龙汤能明显增加CD4+水平,升高IL-2浓度,降低CD8+的水平和IL-10含量,提高CD4+/CD8+比值,联合组与化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芪玉三龙汤能改善行化疗的荷瘤小鼠生存状态,可温和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并具有改善荷瘤小鼠以及化疗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
作者:张星星;童佳兵;李泽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脱机指数(IWI)、用力呼吸指数(CORE)和气道闭合压(P0.1)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撤机患者病情及撤机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 ARDS 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行撤机筛查实验,符合条件者行30min 自主呼吸实验(SBT),统计其撤机成功率,比较撤机成功和失败患者SBT前的IWI、CORE和P0.1,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 II)评价同期病情,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IWI、CORE和P0.1与ARDS撤机患者APACHE II评分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法分析IWI、CORE和P0.1与ARDS撤机患者撤机成功率的关系。结果86例ARDS患者撤机成功率为72.09%,与撤机成功患者比较,撤机失败患者的IWI和CORE降低,P0.1和APACHE II评分则升高( P<0.05)。 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IWI、CORE与ARDS撤机患者APACHE II评分均呈负相关(r=-0.993,-0.985,P<0.05),P0.1与 ARDS撤机患者 A-PACHE II评分则呈正相关(r=0.992,P<0.05)。 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WI、CORE与ARDS撤机患者撤机成功率呈正相关(r=0.788,0.795,P<0.05),P0.1与ARDS撤机患者撤机成功率则呈负相关(r=-0.812,P<0.05)。结论 IWI、CORE和P0.1与ARDS撤机患者病情和撤机结局均密切相关,IWI、CORE和P0.1可能用于ARDS撤机患者撤机和病情评估,指导其治疗从而改善疗效。
作者:谷欣;龙宏杰;刘毅君;林传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肺病的疗效及时机,为优化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肺病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胸外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NTM肺病患者85例,其中观察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6.6±1.0)岁]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2个月以上;对照组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3.4±1.5)岁],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8个月以上;随访24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情无变化例数(率)、病情逆转率、死亡率,并对观察组组不同病程患者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41.9%(18/43)、16.3%(7/43);观察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83.3%(35/42)、2.4%(1/42),观察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病情逆转率分别为4.8%(2/42)亦低于对照组的18.6%(8/43),P<0.05。观察组不同病程分组比较并发症及治愈率,病程3年内明显优于3-6年及6年以上( P<0.01);病程3-6年优于6年以上( P<0.05)。结论对确诊NTM肺病,经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且病变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肺,早期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治疗。
作者:黄朝林;倪正义;许俊;李磊;杨智峰;肖俊;左涛;张定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分层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149例入住我院病房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以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37例)和阴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112例),比较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结果阳性组患者的糖皮质激素使用量(21.2±4.1)mg,住院天数(10.2±2.9)天均显著低于阴性组糖皮质激素用量(36.5±2.6)mg和住院天数(11.3±2.8)天(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快,住院时间短。以血嗜酸性粒细胞作为标志物能更好地指导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进行分层治疗。
作者:吴艳;赵寅滢;范晓东;汪家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肺泡蛋白沉积症( PA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肺泡内大量磷脂蛋白样物质异常沉积为特点的疾病,由Rosen于1958年首次报告,临床上以进行性气促为特征,经支气管肺活检及灌洗是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报道1例 PAP 患者经过雾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此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刘浪;周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 ( Vitamin D,VD)的水平,以及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 Vitamin D receptor,VDR)的表达差异,探讨VD及VDR在NSCLC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确诊NSCLC的患者80例为病例组,选取80例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中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60例,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SCLC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VD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VDR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的血清VD水平较健康人群低( P<0.05)。 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的VDR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癌旁组织(P<0.05),且VDR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之间有显著关联。高、中、低分化3组VDR的表达水平呈依次降低的趋势( P<0.05)。结论 VD可能是NSCLC发病中的一个保护性因素,并且VDR的表达水平和NSCLC的分化程度相关。
作者:王娜娜;朱蓉;张姗;孙兵;陈亮;洪永青;孟自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并对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95株,其中G-杆菌共274株,占69.4%,G+球菌共30株,占7.6%,真菌共91株,占23.0%。 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75株)、鲍曼不动杆菌(7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2株)为主要致病菌。 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为主要致病菌。所分离的主要G-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敏感性较低,除肺炎克雷伯杆菌外,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在7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均100%。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80株),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构成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应动态监测病原体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严玉玲;朱代峰;钱晓君;荣光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为临床初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慢阻肺患者487例,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结果48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33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43株,占72.8%,革兰氏阳性菌58株,占17.3%,真菌33株,占9.9%;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对碳青酶烯类、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高。患者住院次数>2/年、住院时间>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注重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娟;刘翩;王开金;董一山;黎晓强;黎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支气管动脉畸形是呼吸系统引起咯血的少见病之一,是呼吸系统疾病急危重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大咯血或痰中带血[1],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因血液淤积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支气管动脉畸形仅占咯血原因的2%[2],且少部分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等能引起咯血的疾病[3],往往造成漏诊或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支气管动脉畸形误诊为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在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分期进行单侧大容量全肺灌洗术( WLL)后带管入ICU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与治疗组( PHC组)各25例,术后入室即刻起给予雾化吸入,每隔8h一次,每次20min,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二羟丙茶碱0.25g,PH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盐酸戊乙奎醚1.0mg,分别测定两组在入室时,入室后10min、30min、60min、120min、拔管时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变化,以及拔管时间,低氧及再次机械通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雾化吸入后各时间点气道峰压、气道阻力明显降低、肺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有所提前(P<0.05)。术后出现低氧、再次机械通气例数减少(P<0.05)。结论雾化吸入戊乙奎醚可有效改善患者WLL后呼吸力学指标,减少插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王润丰;方申存;周本昊;夏梦;王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无效的3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结果22例患者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肿胀,管腔狭窄,腔内可见中等量到大量粘稠分泌物,段支气管可见痰栓形成,其痰液粘稠非常容易堵塞支气管镜,需退出支气管镜冲洗后再次进镜清理,多1例反复进镜8次才清理干净,一般1-2次即可;5例患者黏膜表面有白色膜状物附着;2例可见支气管异物,为尖椒皮,分别卡在右中叶及左舌叶,并伴有轻度肉芽组织增生;1例由于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并发支气管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缓解。灌洗液培养阳性率66.7%,使后续目标治疗成为可能。结论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可以起到:清理粘液栓,改善通气,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灌洗液培养结果,可指导临床治疗;发现影像学阴性的支气管异物;发现早期支气管结核;可以减少重症哮喘患者对机械通气的需求。而且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改变了以往认为重症支气管哮喘不能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观念。因此,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睿荣;徐曼;杨岚;魏亚芝;李彩会;巨芳萍;巨永利;李媛;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共6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后胸管的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效果显著,与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疗效相当,而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比常规手术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国栋;方良伟;田小丰;贡力;王亚勤;朱逸;胡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EBUS-TBNA)在肺癌诊断及分子病理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04例临床可疑肺癌患者,均进行了支气管内超声检查或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并对所收集的标本进行了病理学检测。采用扩增受阻突变体系检测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肺癌标志物检测。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气管内超声检查,成功率为100%。行穿刺患者87例,穿刺率为83.7%,均完成针吸活检术,穿刺成功率为100%。行针吸活检术的患者均无出血、气胸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选取5例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DNA质量合格,2例患者为EGFR敏感突变。4例标本行细胞免疫组化,成功率为100%。患者术中5min、15min及手术结束时HR、SBP及DBP值与基础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599,P>0.05)。结论行EBUS-TBNA的患者比率高,该方法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其标本质量与数量可进行后续分子病理及细胞病理学检查,为肺癌准确分期及肺癌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作者:柴艳;陈丹峰;佟凌霞;严时;吕明;李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气管支气管结核( 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 T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的黏膜、黏膜下层、平滑肌、软骨及外膜的结核病。近几年来TBTB 发现率有明显增多趋势。 TBTB的确诊目前仍然需借助支气管镜检查及细菌学或病理学证据,故支气管结核易被误诊、漏诊及误治、漏治。 TBTB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是避免气管支气管狭窄、闭塞、软化等所致的肺功能损害的重要措施[1]。中国为耐多药结核病(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高负担国之一, MDR-TB 防治形势严峻。耐多药气管支气管结核( MDR-TBTB)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现对本院1例原发MDR-TBTB 误诊为支气管哮喘2年的病例进行报道。
作者:杨澄清;陆兰英;李佺;王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TC)、白介素-6(IL-6)及 C-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为慢阻肺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3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人作为A组,30例门诊随访的慢阻肺稳定期病人作为B组,另选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C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比较血清PCT、IL-6和CRP的水平,分析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慢阻肺稳定期组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患者的血清IL-6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稳定期组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血清中PCT与相应的BODE指数显著正相关性( r=0.756,P=0.006和r=0.916,P=0.000),血清IL-6与BODE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r=0.744,P=0.007和r=0.891,P=0.001),血清CRP与BODE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r=0.681,P=0.009和r=0.712,P=0.008)。结论慢阻肺患者血清PTC、IL-6及CRP水平与BODE指数具有相关性,可以为病情分析提供参考价值,是评估慢阻肺病情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作者:杨小骏;陈文晖;杨方;金华;张海;李成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IK细胞维持治疗4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晚期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IK细胞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CIK细胞维持治疗40例晚期肺癌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侠;李晓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及治疗后血清25(OH)D3水平与肺功能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诊治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0例为研究组,分为成年亚组及未成年亚组各3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缓解期),治疗后3个月测定其血清25(OH)D3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pred)、呼气峰流速( PEF),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哮喘控制评分( ACT);于上述时间点选择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测量相应指标,比较健康与患病人群两亚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治疗前及3个月后研究组两亚组血清25-(OH)D3水平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发作期、开始治疗后7d及3个月,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亚组之间,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而研究组治疗7d后血清25(OH)D3水平也远高于治疗前。治疗前两亚组血清25(OH)D3与FEV1%pred、PEF间无明显相关性;而开始治疗3个月后,两亚组血清25(OH)D3与FEV1%pred、PEF及ACT评分均有显著正相关(未成年r=0.81,0.79,0.82;P均<0.05;成年组r=0.61,0.54,0.70;P均<0.05)。结论哮喘患者发作、缓解及稳定期血清25(OH)D3水平在病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大样本深入研究。
作者:毛锦娟;韩晶;王钢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预防婴幼儿病毒诱发性喘息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5例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的婴幼儿随机分为预防组75例、对照组7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出院后,预防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3个月,而对照组不做相应处理。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1年内两组婴幼儿喘息的发病构成比、喘息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在随访一年内,预防组中有21例患儿未发生喘息,37例发生1次喘息,17例发生2次以上喘息;对照组有5例患儿未发生喘息,19例发生1次喘息,46例发生2次以上喘息。预防组发生喘息患儿平均喘息持续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早期干预可以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后期病毒诱发性喘息反复发作。
作者:徐大琴;张影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3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史、手术中通气方式和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史和通气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通气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田学涛;黄吉利;田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