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67例。根据确诊结果,分为恶性胸腔积液35例,良性胸腔积液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的含量。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含量高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独检测VEGF、Ang-2、CEA的AUC (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4,0.837,0.905,灵敏度74.3%,77.1%,85.7%,特异度87.5%,81.2%,90.6%。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90,99.2%和100.0%。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VEGF、Ang-2、CEA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莉;刘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肺癌肉瘤( pulmonary carcinosarcoma,PCS)是一种既含有恶性上皮成分又含有恶性间叶成分的肺恶性肿瘤。其组织病理上呈双向性。2015年WHO肺癌分型中PCS的定义为一种由非小细胞肺癌及异源性的肉瘤成分(如纤维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组成的恶性肿瘤[1]。由于PCS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缺乏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的特异性,普通的检查手段多易误诊,部分医师对其缺乏认识,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因而,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关于PCS的研究进展,增加对PCS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率。
作者:龚理;任庆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对荷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以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LC细胞株培养移植法构建荷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组,每组8只,另设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组;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态,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内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 CD4+、CD8+、CD4+/CD8+)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小鼠脾脏IL-2、IL-10浓度。结果芪玉三龙汤高剂量组、联合组的生存状态优于化疗组;芪玉三龙汤具有温和的抑制肺癌移植瘤的作用,但与顺铂联用无明显增效作用;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可见中药组肿瘤细胞有凋亡发生,以高剂量组凋亡坏死明显,化疗组可见多个凋亡小体,联合组肿瘤细胞严重坏死;芪玉三龙汤能明显增加CD4+水平,升高IL-2浓度,降低CD8+的水平和IL-10含量,提高CD4+/CD8+比值,联合组与化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芪玉三龙汤能改善行化疗的荷瘤小鼠生存状态,可温和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并具有改善荷瘤小鼠以及化疗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
作者:张星星;童佳兵;李泽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在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分期进行单侧大容量全肺灌洗术( WLL)后带管入ICU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与治疗组( PHC组)各25例,术后入室即刻起给予雾化吸入,每隔8h一次,每次20min,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二羟丙茶碱0.25g,PH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盐酸戊乙奎醚1.0mg,分别测定两组在入室时,入室后10min、30min、60min、120min、拔管时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变化,以及拔管时间,低氧及再次机械通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雾化吸入后各时间点气道峰压、气道阻力明显降低、肺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有所提前(P<0.05)。术后出现低氧、再次机械通气例数减少(P<0.05)。结论雾化吸入戊乙奎醚可有效改善患者WLL后呼吸力学指标,减少插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王润丰;方申存;周本昊;夏梦;王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儿童呼吸衰竭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措施,明显降低了病死率,但机械通气所致的肺功能受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现就1例儿童机械通气后肺损伤报道如下。
作者:孙平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检测肺癌肿瘤组织中Nucleostemin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2例,另取我院同期因良性肺疾病30例活检肺组织作为对照。Nucleostemin基因表达量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Nucleostemin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量分别为0.318±0.076,显著高于对照肺组织的0.142±0.043(P<0.01)。男女性别、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以及病理类型之间Nucleostemin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临床分期患者Nucleostemin表达量为0.364±0.077,显著高于Ⅰ、Ⅱ临床分期患者的0.286±0.051( P <0.05)。肿瘤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Nucleostemin 表达量为0.346±0.07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0.271±0.048(P<0.05)。肿瘤中、低分化患者Nucleostemin表达量为0.331±0.073,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的0.282±0.054(P<0.05)。结论 Nucleostem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Nucleostemin基因表达量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熊峰;李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干细胞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尤其是医学领域的热点。干细胞应用为难以治愈的疾病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治疗途径。干细胞治疗结核病是近兴起的宿主定向治疗结核病( HDT,host-directed therapies)的重要内容之一[1],给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和严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随着干细胞治疗结核病概念的热度提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运用特定的干细胞治疗结核病之前,有必要进一步对干细胞与结核病的之间关系的研究与发展水平做一下梳理,为今后探讨干细胞技术治疗结核病提供参考。
作者:廖莎;孙照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从TGF-α、TGF-β配体成员( TGF-β1、TGF-β2、TGF-β3)、TIMP-1、TIMP-2、MMP-2筛选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mRNA水平异常表达的细胞因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SCLC组织和毗邻正常组织中TGF-α、TGF-β1、TGF-β2、TGF-β3、TIMP-1、TIMP-2、MMP-2 mRNA表达量,并研究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TGF-α、TGF-β1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46 vs 0.005,P<0.01;16.91 vs 11.76,P=0.04),TIMP-2水平降低(25.23 vs 207.85,P=0.02),而NSCLC中MMP-2/TIMP-2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0.77 vs 0.02,P=0.04)。 III-IV期NSCLC组织的TGF-α水平高于I-II期(0.06 vs 0.02,P <0.01)。有淋巴结转移组 TGF-β1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7.70 vs 10.00,P <0.01)。鳞癌组织中TIMP-2水平低于腺癌组织(20.06 vs 33.51,P=0.02),无淋巴结转移组TIMP-2水平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30.02 vs 20.56,P=0.03)。结论 TGF-α与NSCLC进展密切相关;TGF-β1在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2/TIMP-2可能是较敏感的肿瘤生物学指标,且TIMP-2与NSCLC侵袭转移相关,相对高表达的TIMP-2可能提示腺癌。
作者:邓陶然;林丹丹;钟波;付向宁;邓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不同时机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治疗的佳时机。方法将诊断明确的240例初治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4组,其中只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60例( A组);保守治疗1个月后手术的60例( B组),保守治疗2个月后手术的60例( C组);直接手术的60例(D组)。结果 D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P=0.012);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34);A组与D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C组在FVC、FEV1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与D组在胸膜厚度、FVC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4,P=0.000)。结论初治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在抗结核及胸腔穿刺抽液2个月后疗效改善不明显时,可行手术治疗。
作者:刘鑫;金慧芳;张硕;兰志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肺泡蛋白沉积症( PA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肺泡内大量磷脂蛋白样物质异常沉积为特点的疾病,由Rosen于1958年首次报告,临床上以进行性气促为特征,经支气管肺活检及灌洗是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报道1例 PAP 患者经过雾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此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刘浪;周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共6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后胸管的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效果显著,与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疗效相当,而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比常规手术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国栋;方良伟;田小丰;贡力;王亚勤;朱逸;胡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 NIPPV)方法治疗Ⅰ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我院呼吸科治疗的74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病情状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pH值、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PaO2、PaCO2、氧合指数( PaO2/FiO2)、6小时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评分等指标;根据血乳酸清除率10%作为界点将所有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各项指标之间的区别。结果生存组及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治疗前pH值、血乳酸水平、PaO2、PaCO2、氧合指数、以及APACHE评分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6小时后,生存组及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组患者与死亡组患者的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28.13%±9.26%)和(12.34%±3.97%),生存组明显高于死亡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4.29%和3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许晓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院近期诊断1例以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CT改变酷似肺癌的肺隐球菌病患者。这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少见,特撰文和大家交流。
作者:田胤纯;沈雁波;陈瑜;沈艳;周忠霞;唐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并对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95株,其中G-杆菌共274株,占69.4%,G+球菌共30株,占7.6%,真菌共91株,占23.0%。 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75株)、鲍曼不动杆菌(7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2株)为主要致病菌。 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为主要致病菌。所分离的主要G-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敏感性较低,除肺炎克雷伯杆菌外,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在7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均100%。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80株),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构成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应动态监测病原体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严玉玲;朱代峰;钱晓君;荣光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大鼠肺气肿程度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作慢阻肺大鼠4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两组大鼠肺气肿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38.8±5.65 vs 45.6±6.78mmHg, P =0.017);氧分压显著增高(80.67±9.31 vs 68.85±8.42mmHg,P<0.001);内衬间隔显著降低(55.90±12.45 vs 83.20±11.32μm/个, P<0.001);平均肺泡数显著增多(350.21±54.21 vs 198.32±23.45, P<0.001)。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前后对比显示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38.8±5.65 vs 44.9±6.35mmHg, P =0.021);氧分压显著增高(80.67±9.31 vs 70.11±6.47mmHg,P=0.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慢阻肺大鼠通气状况和肺气肿程度。
作者:王玉清;所鸿;朱利峰;郑俊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良性气道狭窄患者Dumon支架置入中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经硬质支气管镜置入Dumon支架治疗20例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均予球囊扩张狭窄管腔,置入后再予球囊扩张使之完全膨胀。球囊压力3-5atm,每次持续1-3分钟,共进行3-4次。结果20例Du-mon支架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共置入支架20个,其中Y型6个,直筒型12个,沙漏型2个。支架刚释放时均存在完全或部分膨胀不良,予球囊扩张后完全扩张。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窒息、气道破裂、恶性心血管事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导管可以安全、快速的扩张良性狭窄的气道及膨胀不良的支架,为Dumon支架成功置入创造条件。
作者:谢臻瑜;柯明耀;罗炳清;黄锐;李小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应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比较有差异(P<0.05);临床有效率为72.2%,细菌清除率为61.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率为7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8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66.7%,耐碳氢酶烯肠杆菌属为66.7%,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为100%;两药和多药联合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 P<0.05),两药联合和多药联合相比无差异( P>0.05)。结论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但应联合用药。
作者:刘英丽;李派;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和病原分布,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呼吸内科3313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例次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率为2.81%,明显低于全院医院感染率(4.13%)和社区感染率(22.70%);感染部位前3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尿管相关,构成比分别为70.97%、15.05%、6.45%;感染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构成比分别为32.28%、25.68%、14.92%和13.06%;耐药性居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为83.24%、70.33%、70.19%。结论呼吸内科要加强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牛文凯;郑敬;翟红岩;苑鑫;刘慧莹;刘永辉;衡芝芝;柏长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TC)、白介素-6(IL-6)及 C-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为慢阻肺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3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人作为A组,30例门诊随访的慢阻肺稳定期病人作为B组,另选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C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比较血清PCT、IL-6和CRP的水平,分析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慢阻肺稳定期组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患者的血清IL-6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稳定期组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血清中PCT与相应的BODE指数显著正相关性( r=0.756,P=0.006和r=0.916,P=0.000),血清IL-6与BODE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r=0.744,P=0.007和r=0.891,P=0.001),血清CRP与BODE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r=0.681,P=0.009和r=0.712,P=0.008)。结论慢阻肺患者血清PTC、IL-6及CRP水平与BODE指数具有相关性,可以为病情分析提供参考价值,是评估慢阻肺病情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作者:杨小骏;陈文晖;杨方;金华;张海;李成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