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丽;尹春丽;李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老年 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UAP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心绞痛发作时间和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及血脂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都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都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UAP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
作者:夏惠丽;王怀生;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健身秧歌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免疫功能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55~65岁、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中老年女性5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锻炼组,锻炼组进行12 w健身秧歌锻炼。测定各组实验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并调查她们的主观幸福感状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2 w后,锻炼组与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升高(P<0.05)。12 w后,锻炼组与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负性情感、负性体验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总幸福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健身秧歌能够显著提高中老年女性免疫功能和幸福指数。
作者:季丽萍;张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 CAD)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 GA)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124例,分为CAD与非CAD组,检测并比较两组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 CAD的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GA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检出CAD患者82例(66.13%),其GA、2 h PG、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糖耐量组CAD患者GA明显较高(P=0.006);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者GA水平均高于无CAD者(P=0.028,0.043);高血糖组亚组分析结果同正常糖耐量组。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对象和不同亚组分析中,GA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 GA在高血糖或者正常糖耐量水平的CAD患者中均明显升高,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郑喜胜;刘志远;王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DCE-MRI相关参数及其与肝癌缺失基因(DLC)-1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耳鼻喉科鼻咽癌患者89例均给予DCE-MRI检查,获取时间-信号曲线和大上升斜率图,检查后经鼻咽纤维镜活检采集鼻咽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C-1表达。结果鼻咽癌活检部位 DCE-MRI 相关参数〔大上升斜率平均值( MMS )、大线性斜率( LMS )与强化峰值( PV)〕、DLC-1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临床分期越高,合并淋巴结转移者MMS、LMS与 PV越高,而 DLC-1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DLC-1阳性组MMS、LMS与PV值明显低于DLC-1阴性组(P<0.05),经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MMS、LMS、PV与DLC-1表达呈负相关(r=-0.514,-0.497,-0.494,P<0.05)。结论鼻咽癌DCE-MRI相关参数与DLC-1表达呈负相关,两者均可作为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评估方法。
作者:周敬淳;刘明;张伟;鄢敏;袁家琳;张菁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194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两组,163例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1例的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分析。结果年龄大,术前营养不良,病程长,合并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低,术前未放疗,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血清白蛋白低,开胸手术,未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吸烟,吸烟时间长,输血量大,抑酸剂应用时间长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高(P<0.05)。性别、手术时间、临床分期、第1 s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 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质量响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晓鹏;陈强;刘勤;乔滨;董建堂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基因敲除技术又被称为基因编辑技术,是采取不同方式对原有的基因予以切断,然后安插新基因的技术。 RNAI-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基因敲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各种疾病治疗的研究之中。其中,在肿瘤治疗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十分突出。受到自身高度特异性和高效性的影响,从细胞水平角度进行分析,RNAI成为一种十分理想的基因敲除工具〔1〕。后基因组时代,在进行各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过程中,RNAI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RNAI在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治疗的研究中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即对RNAI-基因敲除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随着增龄睡眠障碍发病率增高〔1,2〕。睡眠障碍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3〕。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对睡眠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9~11月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疾病或言语障碍不能配合者)1581例,回收有效问卷1500份(94.88%)。其中男760例,女740例,年龄60~98〔平均(70.24±8.436)〕岁。
作者:刘桂阳;陈长香;张燕;李叶娟;高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 HSP)-27和claudin-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肠癌组),另选取同期结直肠腺瘤30例(腺瘤组),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组织中HSP-27和claudin-10的表达水平,分析HSP-27和claudin-10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claudin-10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肠癌组HSP-2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对照组( P<0.05);A组 HSP-27与claudin-10呈正相关关系(P<0.05);HSP-2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存在关系(P<0.05),claudin-10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存在关系(P<0.05);HSP-27与claudin-10阳性表达者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且HSP-27与claudin-10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HSP-27与claudin-10呈正相关关系,且与结直肠癌预后有关。
作者:朴松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对骨质疏松机体尿羟脯氨酸( HO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包括绝经后和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实验 A 组给予阿法骨化醇0.5μg/次,1次/d;实验B组给予骨化三醇0.25μg/次,2次/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为12个月,同时定期检测患者血钙、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HOP、BALP水平及组织形态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各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 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升高( P<0.05);与实验A组比较,实验B组骨密度各项指标上升更为显著(P<0.05)。实验各组治疗后 BALP、HO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实验 A组比较,实验B组BALP、HOP含量下降更为显著( P<0.05)。实验两组治疗前骨小梁稀疏且细,间隙大,骨皮质薄,髓腔内造血细胞少,呈骨质疏松改变。治疗后骨小梁变粗变密,厚度较均匀;骨连续性好,呈立体网状结构,排列规则。骨髓腔相对较小,腔内造血红细胞数量较多,脂肪细胞较少。实验B组相对于实验A组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显著升高,骨小梁间距(Tb.Sp)显著降低(P<0.05)。结论骨化三醇对骨质疏松机体降低 HOP、BALP水平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优于阿法骨化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楚海;陈斌伟;郭剑鸿;曹燕明;李兴;史群伟;吴波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周炎相关危害因素。方法对患有牙周炎(观察组)和不患有牙周炎(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各132例进行口腔检查及生活习性调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牙周炎相关危害因素。结果导致老年牙周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牙周炎知识匮乏、糖尿病等,单因素分析共11项、多因素分析共3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分析老年人牙周炎相关危险因素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确定相关因素,能帮助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改善患者日常生活习性,对于预防及治疗老年人牙周炎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兵全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可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单味中药以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利用 CNKI等检索库对2002~2014年所报道的单味中药降血脂、血糖以及控制血压、抑制肥胖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治疗MS的单味中药,对选择的中药有护肝作用与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检索,探讨可治疗MS的中药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621篇,符合治疗MS的中药共64味;其中报道有护肝作用的文献114篇,有护肝作用的中药共47味(73.44%),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72篇,单味中药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出现不良反应的共12味(18.75%),其中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中药4味(6.25%);常规剂量下可出现不良反应的中药4味(6.25%),其中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中药共1味(1.56%)。结论中药在治疗MS方面可发挥特有的优势,合理剂量下不良反应少,且大部分中药兼有抗肝损伤的作用,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钟周;李晓屏;胡志希;梁昊;范建民;周鸿图;周李;陈四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3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 Rankin 量表评分≤2)52例及不良组(Rankin>2)31例。结果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清铁蛋白水平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颅内血肿体积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484,P<0.001)。结论血清铁蛋白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且与颅内血肿体积正相关。
作者:王健;刘许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同血脂水平的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1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66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共12 w,正常血脂组,n=32;高脂血症组,n=34〕和对照组65例(正常血脂组,n=31;高脂血症组,n=34);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健康对照。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用药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CHF各组血清vW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FMD值和6-keto-PGF1α水平却显著下降(P<0.01), FMD、vWF、6-keto-PGF1α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存在显著相关性。治疗12 w后,CHF各组vWF水平明显降低,FMD和6-keto-PGF1α水平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的 vWF降低更明显(P<0.05),FMD和6-keto-PGF1α升高更为显著(P<0.01)。他汀治疗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各血脂水平的CHF患者,可以有效改善CH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这种改善作用独立于其调脂作用之外。
作者:彭环庆;彭志允;范志勇;唐钟祥;林辉文;李烽辉;王颖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脑卒中后抑郁症( PSD)发生率高达31.89%~42.06%〔1〕。积极改善抑郁症状有利于脑卒中的康复〔2〕。本研究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PSD患者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2年10月至2013年04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PSD患者6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证实;符合PSD诊断标准〔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4〕前17项评分总分≥17分;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躯体疾病;②癫痫发作史、伴有意识丧失的头外伤史、颅脑手术史;③6个月内有药物依赖史;④患者中体内有金属异物或其他植入体内任何电子装置。随机分为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2±3.1)岁;平均病程(1.22±0.58)年;右侧肢体瘫痪18例,左侧9例,双侧3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1±3.5)岁;平均病程(1.31±0.51)年;右侧肢体瘫痪17例,左侧8例,双侧5例。两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作者:刘晓伟;徐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并精神异常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 AD并精神行为异常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多奈哌齐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氢溴酸加兰他敏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MMSE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BPRS、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5.0%(30/40)、72.5%(29/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7.5%(3/40)、7.5%(3/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奈哌齐能够有效提升AD并精神行为异常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马学森;李凌;曾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 SD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余42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其中造模成功的36只随机分为6组:艾灸Ⅰ、Ⅱ、Ⅲ组,模型Ⅰ、Ⅱ、Ⅲ组,每组6只。艾灸组选取双侧“足三里”、“肾俞”穴治疗,Ⅰ、Ⅱ、Ⅲ组分别干预1、2、3w。模型组不治疗。7组大鼠分别收集滑膜组织标本,双向电泳。软件分析比对各时间点艾灸组、模型组以及正常组。选取各时间点模型组与艾灸组共同差异蛋白点,应用MALDI-TOF MS鉴定,IPA软件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信号通路及信号网络。结果①成功建立了各组关节滑膜双向凝胶电泳图谱。②发现并鉴定各时间点艾灸组与模型组共同差异蛋白质9个,PRDXⅠ,EH-HADH,MLC3,HPX等蛋白主要通过自身变化调节脂肪酸β-氧化通路Ⅲ、NRF2-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通路、急性期反应通路、细胞骨架肌动蛋白通路、上皮细胞黏附通路等,从而参与功能涉及DNA复制、重组和修复、细胞集结和炎性反应的信号网络,终调控本研究中 RA的发生与发展。结论PRDXⅠ,EHHADH,MLC3,HPX等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艾灸治疗RA靶点或疗效标志物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艾灸作用机制提供蛋白质组学依据。
作者:江星;孙志岭;周丹萍;徐骁;王苗苗;王富强;许志洋;纪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因脑血管供血障碍而引发缺血性级联反应,造成神经功能缺损。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针对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因严格的时间窗而限制了获益患者。传统药物治疗虽然使疾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多数患者仍残存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干细胞移植理论的兴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中发现移植BMSCs可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改善〔1〕和组织修复〔2〕,并有望成为临床脑梗死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王万松;屈新辉;吴晓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高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预混门冬胰岛素30达标剂量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0例新诊断老年 T2DM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60~69岁组)、B组(70~79岁组)、C组(≥80岁),同时询问病史,并发症,检查体重、身高、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G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三组予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12 w,观察三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分析高龄 T2DM患者预混门冬胰岛素30达标剂量及相关因素。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体重指数(BMI)、TC、TG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与B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低于A组(P<0.05),C组治疗前 FBG、2 h PG、HbA1c水平均高于A组、B组(P<0.05)。 C 组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例数较 A组、B组增多(P<0.05)。经12 w治疗后,三组FBG、2 h PG、HbA1c均有下降(P<0.05),C组FBG、2 h PG、HbA1c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血糖治疗达标率更低( P<0.05)。治疗后C组胰岛素达标剂量高于A、B组两组,单位体重胰岛素达标剂量大于A 组( P<0.05),但与 B 组患者无差异(P>0.05);血糖达标时间较A组、B组长,低血糖发作次数较高于A组、B组(P<0.05)。经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12 w后,三组患者达标时早餐前胰岛素用量比例均较起始剂量小,晚餐前胰岛素用量比例较起始剂量增加( P<0.05),其中 C 组较 A 组、B 组明显。 C 组胰岛素达标剂量与 FPG (r=0.428,P=0.042)、HbA1c(r=0.415,P=0.049)、低血糖发生次数(r=0.574,P=0.007)、糖尿病并发症例数(r=0.568,P=0.007)正相关,而与HOMA-β(r=-0.674,P=0.002)水平呈负相关。影响C 组胰岛素达标剂量的主要因素为低血糖发生次数、HbA1c。结论高龄新诊断 T2DM患者血糖水平、HbA1c 水平高,血糖不易达标,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伴有糖尿病并发症例数较多,高龄新诊断 T2DM 患者达标胰岛素日用量为(40.37±8.53)U/d,单位体重胰岛素达标剂量为(0.62±0.12)U? kg-1? d-1,早餐前为日总量的(54.70±2.84)%,晚餐前为日总量的(45.29±2.84)%。高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达标剂量与FBG、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糖尿病并发症例数正相关,与HOMA-β水平负相关。 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是影响高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达标剂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林李壮;刘幼硕;王艳姣;李丽萍;陈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所致的血浆中1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疾病,其临床发病率高,常分为高胆固醇( TC)血症、高甘油三脂( TG)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即同时表现高TG和高TC血症)〔1〕,是导致多种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肥胖和严重糖尿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高脂血症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筛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建立的模型大致可分为饮食诱导、自发及基因修饰等,本文以此分类进行综述。
作者:王颖;于学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琐琐葡萄多糖( VTP)对β淀粉样蛋白( 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A β25~35诱导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VTP(20、40、80 mg/L)作用于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 -time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结果 VTP可提高 PC1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强 Bcl-2 mRNA 表达,抑制 Bax mRNA表达。结论VT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Bcl-2 mRNA表达、降低Bax mRNA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袁芳;徐琦;盛磊;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