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黄志军;林建清;陈志耀;杨宁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转移抑制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30例及正常食管黏膜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H1、MM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43.3%(13/30),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30/30),两者间差异显著(χ2=22.083,P<0.05)。 MM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0.0%(27/30),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3.3%(10/30),两者间差异显著(χ2=28.370,P<0.05);nm23-H1、MM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H1的表达与切端癌残留有关(P<0.05),MMP-2的表达与切端癌残留无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nm23-H1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nm23-H1、MMP-2均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均可促进远处转移的发生;nm23-H1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切端癌残留有关;nm23-H1、MMP-2可作为判断食管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生骨汤治疗中老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活血生骨汤治疗中老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活血生骨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健骨生丸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 Harris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评价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功能积分和Harris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在短期临床观察期间,活血生骨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赵宝祥;孙丙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93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60例及未感染组33例。结果医院感染率为64.52%。感染组31例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54.84%(17/3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常见〔46.67%(28/6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血红蛋白<90 g/L及合并糖尿病是导致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 P<0.05)。结论应当针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及营养不良的老年白血病患者加强防治医院感染。

    作者:李超;杨如玉;段丽娟;杜朝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硫氧还蛋白与肝纤维化相关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原因引起慢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它的特点是肝脏中细胞外基质( ECM)的过度积累,影响肝脏功能。肝纤维化的病因十分复杂,多种类型的慢性肝病均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有关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肝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以及肝星状细胞( HSC)的激活方面。硫氧还蛋白( Trx)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它和Trx还原酶及NADPH组成硫氧还蛋白系统,具有抗氧化、促细胞生长、抗细胞凋亡和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作用。本文综述了Trx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研究。

    作者:郑沣;周小爽;白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激素替代冻胚移植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替代( HRT)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 FET)中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按照所使用药物方案的不同,将行HRT内膜准备FET周期的486例患者,分为HRT 1组(362例,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和HRT 2组(124例,给予戊酸雌二醇联合17β-雌二醇治疗)。比较这两种内膜准备方法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临床结局。结果 HRT 1组原取卵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日的内膜厚度及 HRT周期内膜厚度、HRT1组药物周期加用黄体酮日的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HRT 2组(P<0.05)。 HRT 1组的雌二醇低于HRT 2组(P<0.05)。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因子宫内膜厚度<7 mm发育不良而取消周期的周期取消率分别为18.51%,16.94%。随着内膜厚度的增加,所有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逐渐升高。两组患者不同E2水平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薄,单纯使用戊酸E2治疗内膜厚度不理想的患者,加用17β-雌二醇后,内膜厚度增加,临床结局较理想。

    作者:陈朝军;何峻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老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老年患者共120例。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 MRI)证实均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老年(≥60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中年(40~59岁)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年龄(78.35±12.13)岁,其中男37例,女2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2.71±9.34)岁,其中男35例,女25例。两组年龄( t=12.973)有统计学差异,性别构成(χ2=0.139)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于入院时均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以评估病情,无统计学差异( t=0.919、1.611,P>0.05)。见表1。

    作者:刘艳艳;陈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对变异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对变异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行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异性鼻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异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且术后均计划随访1年。于治疗结束时统计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T0)及术后1 d(T1)、1 w(T2)、1个月(T3)、3个月(T4)、6个月(T5)和1年(T6)时检测患者自觉鼻塞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同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4、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者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无效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血清 TNF-α、IL-4和IL-6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均于T1达到高点,并于T6达到低点。对照组VAS评分和血清TNF-α、IL-4和IL-6水平亦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于T2达到高点,并于T6达到低点。观察组T2、T3、T4、T5、T6的VAS评分和血清TNF-α、IL-4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异性鼻炎疗效显著,在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控制患者炎症的基础上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双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维肠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纤维肠镜息肉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拟行择期无痛纤维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5~80岁)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D组)30例,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F组)30例,比较两组术前10 min 基础值(T0)、术前5 min(T1)、进镜时(T2)、开始切息肉时(T3)、退镜时(T4)各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两组各自所用丙泊酚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 )及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 组丙泊酚使用总量、苏醒时间明显少于 F 组( P<0.05),手术时间、苏醒后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4时 D 组心率(HR)、收缩压(SBP)显著低于 F 组,两组 HR、SBP 显著低于 T0(P<0.05);T1、T2、T3 F组SpO2显著低于D组。体动、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及丙泊酚追加次数D组显著低于F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维肠镜息肉切除术,术中呼吸循环稳定,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于麻醉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李爽;高明;潘奇正;冷亚书;张伟;王云芸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心率对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入院时心率和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 ACS患者628例临床基线资料、住院期间的治疗及住院期间的全因死亡。按入院时心率五分位值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是 HRQ1(<60次/min)、HRQ2(60~75次/min)、HRQ3(76~85次/min)、HRQ4(86~100次/min)、HRQ5(>100次/min)。分析各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期间治疗及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变量,计算OR值及95%CI。结果入院心率较高者女性比例较高,年龄较大,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病史的比例较高。入院时平均血压较高,Killip分级>Ⅰ级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心率较高组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使用率均较其他组低。入院时心率与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呈“U”型曲线,过低或过高的心率全因死亡率均较高。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后,入院时心率仍然是影响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因素。以HRQ2(60~75次/min)为参考,心率较高组(HRQ4和 HRQ5)和心率较低组(HRQ1)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均增加,尤其是心率增加组死亡风险增加更明显。结论入院心率是ACS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入院时心率与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之间呈“U”型曲线,过高或过低的心率均增加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

    作者:马丽娜;莫鹏;党晓红;马纪琳;张魄;张彦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医院检出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40株,琼脂稀释法与纸片扩散法检测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对12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将该院检出的40株阴沟肠杆菌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琼脂稀释法与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而后采用序列分析法与PCR(聚合酶反应)对12种耐药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后的药物敏感结果显示,40株阴沟肠杆菌标本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以15.0%为低,而对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其他抗菌耐药率范围为42.0%~92.5%;耐药基因共8类,分别为sull、Int I 1、aac(3,')-I、AmpC、CTX-M-9、CTX-M-3、SHV-2a、TEM-1,sull+Int I 1为大部分菌株所携带;耐药谱分为9型( A-I),其中以A、D占比较高,且基因分型与其分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阴沟肠杆菌有高度与多重耐药性特征,其耐药机制较为复杂且为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

    作者:方先松;焦会园;温小云;宋矿余;王力薇;李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E-cadherin和VEGF在老年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骨巨细胞瘤(GCTB)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GCTB老年(年龄≥60岁)患者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标本中 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E-cadherin在Ⅰ级GCTB中的阳性表达率要显著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VEGF在Ⅰ级GCTB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Ⅱ级和Ⅲ级(P<0.05);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有关(P<0.05);E-cadherin与 VEGF在GCTB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93,P<0.05)。结论 E-cadherin和VEGF在GCTB中的表达会发生变化,这与GCTB的转移密切相关,有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作者:于德军;刘丽晶;张阿新;田少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麦冬多糖-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祖细胞与缺血修饰白蛋白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麦冬多糖( MDG)-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祖细胞与缺血修饰白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4只,其中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模成功19只随机分成两组,阴性对照组9只,予以混合饲料和纯净水饲养;治疗组10只,在阴性对照组的饲养基础上,按每天剂量为20 mg/kg MDG-1进行灌胃;正常对照组10只,为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予以混合饲料和纯净水饲养,由大鼠自行饮食。饲养1 w后麻醉状态下抽取心室血进行镜下内皮祖细胞计数;抽取耳缘静脉血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法测定缺血修饰白蛋白;抽完血后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心肌梗死区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中内皮祖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 MDG-1治疗后大鼠血中内皮祖细胞水平较未经MDG-1治疗大鼠明显升高(P<0.05);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中缺血修饰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MDG-1治疗后的大鼠血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③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镜下心肌细胞明显好于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形成;治疗组心肌梗死区心肌细胞排列有序,几乎与正常对照组心肌走形一致。结论 MDG-1能够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内皮祖细胞水平,降低缺血修饰白蛋白表达,促进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改善心肌,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苦碟子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碟子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 APN)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N水平、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碟子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APN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衰症状。

    作者:王波;欧阳艳红;方小丽;李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社会化养老有两种模式:①机构养老,②社区养老。本文对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进行综述。1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的利弊分析1.1家庭养老的优势①能够感受亲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需要越来越迫切。年轻的时候由于工作忙、社交范围广等原因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欲望并不很强。但是退休之后,随着社交范围的缩小,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欲望越来越增强。大连市内的1000名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状况调查结果,90%以上的老年人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而愿意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年轻人不到10%左右。②熟悉老年人一般不愿意离开已经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去生活。一般来说,人的适应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递减。陌生的环境往往会给老年人带来不安和恐惧。③自由因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统一的菜谱,甚至统一的房间布局,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的家里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和约束,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作者:许福子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冠心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 CAD)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 GA)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124例,分为CAD与非CAD组,检测并比较两组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 CAD的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GA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检出CAD患者82例(66.13%),其GA、2 h PG、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糖耐量组CAD患者GA明显较高(P=0.006);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者GA水平均高于无CAD者(P=0.028,0.043);高血糖组亚组分析结果同正常糖耐量组。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对象和不同亚组分析中,GA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 GA在高血糖或者正常糖耐量水平的CAD患者中均明显升高,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郑喜胜;刘志远;王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针治疗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针对老年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腹针组,每组各60例。西药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和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腹针组给予腹针疗法(引气归元、腹四关、调脾气、天枢)针刺,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 w,并在治疗后1、3个月进行随访。治疗前后采用西医症状积分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 w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腹针组优于西药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腹针组BP、GH、VT 3个维度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腹针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性便秘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李湘力;蔡敬宙;林泳;王升旭;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载脂蛋白E基因与额颞叶痴呆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 E(ApoE)基因与额颞叶痴呆(FTD)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 FTD患者37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对照51例,应用多态性分析法检测ApoE基因型。应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APOEε4基因携带和FTD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FT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淡漠占81%,易激惹、脱抑制各为54%,激越/攻击57%。10例ε4携带患者均以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70%以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而27例非ε4携带患者中,16例以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11例以语言障碍为首发症状,12例有记忆减退的症状。ε4携带者出现幻觉(80%,P=0.001)、妄想(70%,P=0.017)、抑郁/心境恶劣(60%,P=0.012)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T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以淡漠、易激惹、脱抑制、激越/攻击的比例较高;ε4携带者的首发症状以行为异常常见;ε4携带者出现幻觉、妄想、抑郁/心境恶劣比例较高。

    作者:刘月华;娄季宇;白宏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LIF组( n=21)和TLIF组(n=1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DI)及并发症。结果 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优于PLIT 组( 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半年VAS 评分以及ODI 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P<0.05)。结论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较PLIT临床疗效更佳,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作者:林景波;张洪涛;何平;李诗;吴聚;何土东;李广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长株潭地区社区老人失能现状及生活满意度

    目的:了解长株潭地区社区失能老年人现状及生活满意度。方法对582名社区老年人采用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自制长株潭地区社区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长株潭地区轻度、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分别占65.64%、28.52%、5.84%;其生活满意度与失能程度、医保类型、健康管理形式等因素有关。结论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级别越高,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越高,有效的生活保健指导能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作者:郭飏;王丽娟;付雪连;何晓璐;陈羽保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清铁蛋白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3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 Rankin 量表评分≤2)52例及不良组(Rankin>2)31例。结果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清铁蛋白水平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颅内血肿体积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484,P<0.001)。结论血清铁蛋白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且与颅内血肿体积正相关。

    作者:王健;刘许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老年 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UAP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心绞痛发作时间和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及血脂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都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都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UAP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

    作者:夏惠丽;王怀生;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