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R2 B-Wnt3α-ADAM10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孙传峰;曹红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脑病, NR2B, Wnt3α, ADAM10
摘要:糖尿病脑病( DE)是糖尿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时大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Rs)表达异常,人们由此推断NMDARs在DE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1〕。 NMDARs的激活通过Wnt信号通路引起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的变化,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2,3〕。本文就近年来关于NR2B-Wnt3α-ADAM10信号转导通路与DE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检人群脂肪肝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某三甲医院体检科参加健康体检的衡水市职工21916例,行腹部超声、甲状腺超声检查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测。结果①甲状腺结节患病率31.70%、脂肪肝患病率29.03%、两病共患的患病率为9.54%。②脂肪肝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32.86%)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31.23%)( P=0.018)。③甲状腺结节男性患病率(26.94%)明显低于女性(37.72%)(P=0.000);脂肪肝男性患病率(36.84%)明显高于女性(17.83%)(P=0.000);两病共患中男性患病率(5.70%)明显高于女性(3.84%)(P=0.000)。④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60岁患病率高,达到48.84%;脂肪肝及两病共患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但>60岁反而较>50~60岁年龄组下降( P=0.000)。⑤不同职业人群中,专业技术人员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33.73%),国家机关人员次之(33.47%),脂肪肝、两病共患患病率均为国家机关人员高,分别为35.29%、11.93%(P=0.000)。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075,95%CI:1.947~2.210)、年龄(OR=1.540,95%CI:1.496~1.585)、脂肪肝(OR=1.171,95%CI:1.092~1.256)可能是患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衡水市职工脂肪肝个体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增高,脂肪肝可能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谢娜;张旭刚;甄萍;韩轶超;彭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TACE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肝动脉关注化疗栓塞术(TACE)与放疗联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行单纯 TACE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TACE与放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艾宁;冀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状况

    目的:探讨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情况。方法选取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150例,对≥45岁居民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吸烟、饮酒及高血压家族遗传史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检测所选居民尿酸( UA)、血脂及血糖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家族遗传史、体重指数( BMI)、腰臂比( WHR)、UA、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的关联。结果南阳市中老年社区150例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达76.0%,血脂异常为30.7%,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发生率24.7%。 Logistic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饮酒、BMI、WHR、空腹血糖( FPG)及UA因素对高血压患病与否相关联(P<0.05)。吸烟、高血压家族遗传史、血脂指标HDL、LDL、TG和TC水平与高血压患病与否无关联性(P>0.05)。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南阳市中老年150例居民高血压情况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及FBG相关联(P<0.05)。结论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为保障中老年居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艳霞;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8例老年患者、31条肢体,共53处病变部位行血管形成术联合支架植入术( PTAS)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对患者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进行监测,同时对术后病变部位的血管通畅率进行随访。结果行PTAS手术后,髂动脉的成功率为100%,股腘动脉的成功率为95.24%;术后1个月,患者的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5±0.11)增加至术后的(0.95±0.09),间歇性跛行距离由术前的(117.3±29.9)m增加至术后的(518.4±122.7)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年髂动脉的血管通畅率为91.67%,股腘动脉的血管通畅率为80.95%。结论 PTA联合 PTAS治疗下肢动脉 ASO手术成功率高、创伤性小、安全有效,且能有效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再狭窄可能性减小。

    作者:诸锡奇;赵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64排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以 CAG为参照标准,对比两次检查结果,分析冠脉 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共计955个节段纳入检查(其中CAG检查出闭塞排除5个节段),CAG发现狭窄节段179个,其中轻度狭窄25个,中度狭窄86个,重度狭窄68个。冠脉CT发现狭窄节段151个,轻度狭窄28个,中度狭窄76个,重度狭窄47个。冠脉CT诊断冠脉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比为94.06%,93.0%、94.6%、94.7%、93.7%,与CAG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冠脉CT对冠状动脉近段和中段的诊断效果较好,对远段的诊断效果较差。此外,冠脉CT还能够准确显示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判断斑块的稳定性。结论冠脉C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冠状动脉的病变诊断比较准确,可以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和诊断冠心病的手段。

    作者:曾文军;候青;高彦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7月高龄老人2000例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随访血压情况、影响降压治疗的因素以及体位性低血压( OH)和体位性高血压( OHT)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54.7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16.25%)、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17.04%)、利尿剂(6.82%)、β受体阻滞剂(3.54%)和其他药物(1.62%)。患者血压测量主要在医院/医疗机构测量(51.07%)和家庭自测(36.14%)。大多数患者坚持每天、每月血压测量(96.82%),部分患者每年一次或者从不进行血压监测(3.18%)。90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中,诊断为OH者298例(32.82%),OHT者171例(18.83%)。 OH 组、OHT组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非OH/OHT组(P<0.05)。结论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中,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得到广泛认同,而利尿剂的使用相对不足,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待加强,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均与体位改变有关。

    作者:符秀虹;曾敏;何扬利;陈积雄;蒙绪卿;王萍;刘肖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Meta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采用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并依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补充及二次筛选,使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包括异质性检验、显效率、有效率及发表偏倚等。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中文13篇,英文1篇。显效率及有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分别为:χ2=7.39,P=0.88及χ2=2.46,P=1.00,表明不存在异质性,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中西医结合与单一西药治疗COPD显效率合并OR=2.05,95%CI(1.61,2.61),整体效果检验 Z=5.83(P<0.01);有效率合并OR=4.38,95%CI(3.10,6.20),整体效果检验Z=8.34(P<0.01),且合并OR 95%CI位于无效竖线右侧,结果表明,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显效率及有效率率均明显优于单一西药(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仅使用西药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作者:潘玲玲;王海英;刘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湖北省8+1城市圈“医养融合”服务体系的思考

    作为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和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试点省份,以武汉市为中心的“8+1”城市圈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已经逐步形成了2h内城市交通圈,物流服务圈和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和城乡建设的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9个城市间人口流动频率明显加快,资源共享和合作开发力度明显增强。随着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释放了老龄产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体系及其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研究以湖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切入点,探讨适合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地区养老医疗服务需求的服务体系。

    作者:龚勋;王峥;程红平;周尚成;张翔;薛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在肺癌TNM分期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评估化疗效果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 CRP)测定在肺癌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该医院肺癌患者6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诊,曾接受过1个周期以上的化疗。分析化疗前血清CRP水平与性别、吸烟、肺癌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分期、结外脏器转移、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 D-D)的相关性,比较化疗前后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及D-D变化的相关性。观察患者在化疗前后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R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及D-D水平性。结果化疗前血清CRP水平与性别、吸烟状态、肺癌组织类型、有无结外脏器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分期、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P<0.05)。化疗前后血清 CR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CRP变化与纤维蛋白原及D-D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0.001)。结论血清中CRP水平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分期密切相关,化疗前对CRP 进行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大小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指标,肺癌患者实施血清CRP与纤维蛋白原、D-D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肺癌化疗效果。

    作者:张香花;左学荣;李玉权;马丽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龄中晚期食管癌手术高频电刀热处理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龄晚期食管癌术中应用高频电刀致热原理后的组织学改变及临床近、远期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24例年龄超过70岁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所有病例术前经CT观察,存在与周围粘连或外侵;采用单纯左侧开胸入路手术,游离病变采用局部高频电刀电凝功能热处理的方式,局部淋巴结予以先热处理后再清除,观察热处理的组织学变化,观察和统计临床恢复过程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全组24例均达到病变完全切除,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学证实:热处理后0.5~0.8 cm内组织凝固变性,毛细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并证实达到肿瘤致死温度。能有效防止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残留。对于病变外侵严重者用电刀分离处理不仅能确保重要脏器(肺动、静脉,主动脉、支气管)不受到损伤,又能保证局部病变达到小残留。结论对高龄晚期食管癌患者,术中选择高频电刀处理外侵癌组织或转移淋巴结能做到手术打击小,操作时间短,同时又能达到相对根治的目的。高频电刀热处理的方法,达到了有效处理局部残留的问题,同时又避免应用三切口手术和术中进入右胸腔,对病人打击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步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王宝;贾春祎;邹勤光;曲明江;王启文;赵鑫;卢卫平;赵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研究表明,N-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是检测急慢性左室功能障碍的有效指标,当室壁张力增加时,心室肌细胞释放NT-proBNP〔1〕。本研究旨在探讨NT-proBNP的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 NYHA)的相关性。

    作者:何凌宇;项军;梅健;王岩;王磊;刘成;薛松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成都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F-36)对成都市社区及养老机构76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成都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117.88±16.39);年龄与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老年人群总体生活质量良好。社区卫生服务应针对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黄琳;李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肥胖诱导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研究显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胰岛素抵抗( IR)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已证实体脂的堆积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病极为相关〔1〕。生理条件下,胰岛素在细胞表面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诱导胰岛素受体底物-1/2( IRS-1/2)磷酸化,磷酸化的IRS-1与蛋白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结合并使其激活,继而激活下游的蛋白激酶 B ( Akt),促进葡萄糖转运体-4( GLUT-4)的合成,进而使得细胞对葡萄糖进行摄取。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与细胞葡萄糖代谢及IR的发展密切相关,肥胖状态下,由于游离脂肪酸( FFA)增加、脂质沉积、炎症通路的激活、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原因,都会使胰岛素的效应通路受到影响,导致IR〔2〕。

    作者:孙颖;魏聪;李红蓉;刘红利;郎艳松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扶正抑瘤汤对肝癌Hu-7细胞诱导凋亡及自噬的作用

    目的:探讨扶正抑瘤汤对裸鼠移植瘤肝癌Hu-7细胞的诱导凋亡及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50只裸鼠分为五组,即模型组,扶正抑瘤汤高(按人小鼠等效剂量换算为0.3 g生药/25 g小鼠)、中(高剂量组稀释1倍)、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稀释1倍),5-氟尿嘧啶(5-Fu)组,每组10只,建立人肝癌细胞Hu-7移植瘤裸鼠模型,待肿瘤体积长到约100 mm3时开始用药,扶正抑瘤汤灌胃给药(1次/d),5-Fu组(2次/d)和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1次/d),给药3 w,于停药第2天各组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称重,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留取肿瘤组织,TUNEL染色检测扶正抑瘤汤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透射电镜(TEM)检测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nip3及LC3)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5-Fu组与扶正抑瘤汤组均能诱导细胞凋亡,减缓瘤体生长速度,抑制肿瘤生长率以高剂量药物组效果佳,与5-Fu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TUNEL染色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扶正抑瘤汤组和5-Fu组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着色凋亡细胞,且随着药物组浓度变化,呈剂量相关性,其中高剂量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显著。电镜结果显示:扶正抑瘤汤高剂量组和5-Fu组均可见到大量自噬小体,自噬小体数量与药物浓度呈剂量相关性,其中高剂量组药物自噬小体数量较中、低剂量组多,模型组亦发现少量自噬小体;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扶正抑瘤汤各剂量组和5-Fu组均可使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nip3及LC3表达上调,且与药物浓度有剂量相关性,其中高剂量药物组较中、小剂量组更优。结论扶正抑瘤汤对裸鼠肝癌转移瘤Hu-7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可激活肝癌细胞 Beclin-1、Bnip3及 LC3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佳。

    作者:张武德;程卫东;鲍英存;赵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变化。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回声特征,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32例,稳定斑块组49例,不稳定斑块组27例,同时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 visfatin 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4组血清visfatin、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清 visfatin 和 NIHSS评分分别为(94.08±24.19)mg/L和(16.15±3.28)分,明显高于其他组;血清visfatin评估老年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989(P<0.05),截断值为16.21μg/L时,灵敏度为99.10%,特异度为97.60%。血清visfatin评估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AUC=0.964(P<0.05),截断值为56.93μg/L时,灵敏度为92.10%,特异度为91.67%;血清visfatin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60,P<0.05)。结论血清visfatin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玉芬;覃玉巧;卢昌均;安红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体重指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相关性

    目的: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体质指数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其在老年T2DM患者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及其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 T2DM 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 T2DM-N 组(BMI<24 kg/m2)30例,T2DM-OW 组(24 kg/m2≤BMI<28 kg/m2组)32例和T2DM-OB组(BMI≥28 kg/m2)34例,另筛选健康33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5(OH)D3水平,对四组进行比较。结果四组25(OH)D3均缺乏,T2DM-N组、T2DM-OW组、T2DM-OB组25(OH)D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T2DM-OB组25(OH)D3水平低。25(OH)D3与年龄、BMI、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呈正相关(P<0.01)。以25(OH)D3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被引入方程。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尤其是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者血清维生素 D水平降低更明显,其中与肥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翠娟;景邵春;韩改玲;贾晓娇;陆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能模拟临床心肌梗死事件及其病理生理变化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麻醉后,经口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开胸高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术后1 w 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 TTC 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评价模型制作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 w动物存活率为90.9%。术后1 w超声检查见大鼠LVEDS、LVEDD较术前扩大,LVFS较术前降低(P<0.05)。大体见缺血区心室壁变薄塌陷。 TTC染色测算梗死面积占左室面积的百分比为35.80%±4.32%。结论本文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该模型成功率高、心肌梗死面积稳定,可运用于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肌重构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杨文慧;郭涛;杨莉;华宝桐;刘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52例,均采用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随访,采用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并通过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结果42例为腺癌,6例为黏液腺癌,4例为未分化癌;2例肿瘤分期为Ⅰ期,15例为Ⅱ期,24例为Ⅲ期,11例为Ⅳ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92%;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1.58±9.37)个月。33例为Visick分级Ⅰ级,19例为Ⅱ级。1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42.31%,2年生存率为7.69%,3年生存率为0.00%。37例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8.46%,2年生存率为63.46%,3年生存率为38.46%。结论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山;张春礼;余江涛;孙德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性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下修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性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下修复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该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年龄≥60岁)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 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 UCLA)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1个月的 VAS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手术后第3、6、12个月的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手术后12个月的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等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老年性肩袖损伤患者中采用肩关节镜下修复术进行治疗,能显著促进疼痛缓解与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姚晓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的疗效

    目的:分析老年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242例(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104)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n=138),对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监护时间进行分析,以手术前和术后肺动脉收缩压( 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和死亡率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及监护室时间较非老年组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瓣膜置换或修复后,两组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 LVEF 手术后由(58.7±7.3)%变为(57.9±8.6)%,非老年组由(60.0±5.5)%变为(59.2±6.4)%略有下降,同组前后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治疗后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下降,心功能维持术前水平,经过严密的处理,疗效及死亡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

    作者:赵科研;尹宗涛;李新民;祝岩;金岩;李红岩;侯明晓;王辉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