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玲;王海英;刘霞
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忆力减退和理解、语言、判断受到影响,也可伴有神情淡漠、反应迟钝、表情呆滞等症状。认知功能依赖于足量的神经元及突触间的复杂联系。海马、下托、齿状、杏仁核、皮质等〔1〕区可以控制相关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可受诸多疾病的影响: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 AD)、帕金森病等。此外,也有很多信号通路影响认知功能,包括: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ERK信号通路等。本文将就认知功能障碍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作者:曹燕;王旭;梁枫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美国脑卒中指南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发生后7 d内脑卒中发生率为1.64%~8%,且15%脑卒中患者病前发生过TIA〔1〕。因此及时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积极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ABCD2评分是对TIA患者进展为脑卒中危险性预测较为全面的方法。 D-二聚体是特异性纤溶过程和高凝状态标记物,目前已经成为脑梗死诊治中判断危险程度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D-二聚体与ABCD2评分在TIA高危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旭强;王晓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LDL/HD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0例,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研究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LDL/HDL比值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有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血压、LDL、HDL、LDL/HDL、甘油三酯(TG)、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脑卒中量表评分(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 LDL/HDL、TG及合并高血压。 LDL、LDL/HDL比值与脑卒中复发呈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HDL与脑卒中复发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LDL/HDL对脑卒中复发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1.52%和96.38%,均显著高于LDL和HDL单独检测值(P<0.05)。结论 LDL/HDL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作用有助于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复发风险患者,实施早期防治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郑江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A激酶锚定蛋白4(AKAP4)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KAP4在人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KAP4在人NSCL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6.4%(19/22),而在活检的正常气管及肺组织中阴性表达,二者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KAP4在人NSCLC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可以成为潜在的病理指标及免疫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宣丽颖;王永;赵明;呼和;宋葆华;汤文莉;宝鲁尔;林琳;刘月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以 CAG为参照标准,对比两次检查结果,分析冠脉 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共计955个节段纳入检查(其中CAG检查出闭塞排除5个节段),CAG发现狭窄节段179个,其中轻度狭窄25个,中度狭窄86个,重度狭窄68个。冠脉CT发现狭窄节段151个,轻度狭窄28个,中度狭窄76个,重度狭窄47个。冠脉CT诊断冠脉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比为94.06%,93.0%、94.6%、94.7%、93.7%,与CAG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冠脉CT对冠状动脉近段和中段的诊断效果较好,对远段的诊断效果较差。此外,冠脉CT还能够准确显示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判断斑块的稳定性。结论冠脉C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冠状动脉的病变诊断比较准确,可以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和诊断冠心病的手段。
作者:曾文军;候青;高彦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120~150)万,死亡占所有疾病的10%,存活者约3/4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丧失劳动及自理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加强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有助于帮助患者稳定病情、改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2〕。本研究旨在了解唐山地区脑卒中患者运动锻炼自我管理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小丽;汪凤兰;邢凤梅;董胜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文献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 CNKI)数据库中2004~2013年12月中药复方口服治疗UC的文献,录入NoteExpress2.9软件,分析文献类型、研究类型、年份、期刊、中药使用频次、证型等相关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374篇,文献类型中,期刊文章多占90.64%,其次为学位论文占6.15%;半随机对照试验多占53.4%,其次为非随机对照试验占34.4%;2011年份多占13.9%,其次为2008年占11.2%;陕西中医刊出的文献多占5.0%,其次为中医内科杂志占3.7%;使用频次高的中药为黄连,其次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党参、木香、当归、陈皮;湿热内蕴证多占31.25%,其次为脾胃虚弱证占17.5%。结论中药复方口服治疗UC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多应用健脾祛湿、温肾止泻、理气活血、平调寒热之法,因而补益类、清热类、温里类、理气类药物应用较多。
作者:张艳;崔丽君;宋小莉;韩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 CRP)测定在肺癌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该医院肺癌患者6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诊,曾接受过1个周期以上的化疗。分析化疗前血清CRP水平与性别、吸烟、肺癌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分期、结外脏器转移、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 D-D)的相关性,比较化疗前后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及D-D变化的相关性。观察患者在化疗前后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R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及D-D水平性。结果化疗前血清CRP水平与性别、吸烟状态、肺癌组织类型、有无结外脏器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分期、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P<0.05)。化疗前后血清 CR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CRP变化与纤维蛋白原及D-D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0.001)。结论血清中CRP水平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分期密切相关,化疗前对CRP 进行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大小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指标,肺癌患者实施血清CRP与纤维蛋白原、D-D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肺癌化疗效果。
作者:张香花;左学荣;李玉权;马丽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血浆 ADAMTS-7水平及分布情况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于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16例CHF患者,根据ADAMTS-7水平的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个亚组,比较各亚组临床基线资料情况,根据随访期内患者是否生存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Cox多因素分析评价ADAMTS-7对慢性收缩性CH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16例 CHF患者的总体ADAMTS-7水平为49.62(26.41~75.34)μg/L,故分为≤26.40、26.41~49.62、49.63~75.34、>75.35μg/L共4个亚组(各79例),各亚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 NYHA)、收缩压、舒张压、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 R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 N 端前脑钠肽(NT-proBN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 LVEF 随 ADAMTS-7水平升高而降低外,其余均明显增加(P 均<0.05)。截止至2014年10月,316例患者中有257例(81.3%)仍存活,59例(18.7%)死亡;不同预后的 NYHA 分级、收缩压、舒张压、LVEDD、RVEDD、LVEF、心衰病史、QRS间期及QTc间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死亡组的LVEF低于存活组外,其余指标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 Cox生存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因素有 NYHA 分级、心律失常、LVEF、房室扩大、心衰病史及 ADAMTS-7水平,其以 ADAMTS-7≤26.40μg/L为参照,26.41~49.62、49.63~75.34、>75.35μg/L亚组的死亡风险分别升高了2.120、3.252和7.471倍。结论 CHF患者 ADAMTS-7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ADAMTS-7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水平升高增加死亡风险,但评价ADAMTS-7预后价值需考虑病因因素。
作者:朱家和;章爱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综合评估中国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万方数据库、中国( 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 VIP)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对发表年限为2001~2012年的有关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文献进行检索,对纳入的文献提取资料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5项因子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成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建立全国性的老人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常模。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非空巢老人差。
作者:王文斌;曲鹏飞;赵静;辛菲;辛全兵;丁炎强;李杰;李国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化疗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来该院进行诊治并经过组织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确认为NSCLC ⅢB期和Ⅳ期的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研究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和其他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2、淋巴细胞转化率(LTT)、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自然杀伤细胞(NK)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以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肝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保护骨髓,减轻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邓艳;柯晴;毛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和p53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1例老年子宫内膜癌(老年组)与40例非老年子宫内膜癌(非老年组)患者中ER、PR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ER、PR、p53阳性率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分别为71.4%、76.2%、81%和77.5%、90%、57.5%,PR表达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36)。 p53阳性表达与年龄呈正相关(r=0.279,P=0.029)。结论 PR和p53在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关系。老年患者的 PR表达较非老年患者显著降低,而这会影响两组人群孕激素的治疗效果。
作者:吕嘉;邢峰;丘瑾;冯砯锦;张博;成佳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某三甲医院体检科参加健康体检的衡水市职工21916例,行腹部超声、甲状腺超声检查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测。结果①甲状腺结节患病率31.70%、脂肪肝患病率29.03%、两病共患的患病率为9.54%。②脂肪肝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32.86%)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31.23%)( P=0.018)。③甲状腺结节男性患病率(26.94%)明显低于女性(37.72%)(P=0.000);脂肪肝男性患病率(36.84%)明显高于女性(17.83%)(P=0.000);两病共患中男性患病率(5.70%)明显高于女性(3.84%)(P=0.000)。④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60岁患病率高,达到48.84%;脂肪肝及两病共患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但>60岁反而较>50~60岁年龄组下降( P=0.000)。⑤不同职业人群中,专业技术人员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33.73%),国家机关人员次之(33.47%),脂肪肝、两病共患患病率均为国家机关人员高,分别为35.29%、11.93%(P=0.000)。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075,95%CI:1.947~2.210)、年龄(OR=1.540,95%CI:1.496~1.585)、脂肪肝(OR=1.171,95%CI:1.092~1.256)可能是患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衡水市职工脂肪肝个体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增高,脂肪肝可能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谢娜;张旭刚;甄萍;韩轶超;彭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实验法,选取该院择期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80例老年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麻醉诱导后研究组患者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负荷剂量为10 mg/kg,之后以每小时10 mg/kg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情况以及异体血使用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引流管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大出血率、二次开胸止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输入的异体血红细胞、血小板、冰冻血浆量和使用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对老年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具有明显的血液保护作用,可有效少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
作者:施乾坤;章淬;肖继来;穆心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南充市顺庆区华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 WHOQOL-BREF)评分与血压评分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SDS、SAS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实施干预,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有效改善自身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何皖;席峰;罗春燕;庞逸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培美曲塞( PEM)及紫杉醇( PTX)同期放化疗( RCT)对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的有效性。方法选择ⅢA或ⅢB期肺腺癌老年患者100例患者给予同期RCT治疗,其中50例接受PEM治疗,共2个周期,为观察组,另外50例采用PTX治疗,每周1次,共6~7个周期,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随访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 OS)、无进展生存期( P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0% vs 36.0%,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OS 和 PFS 明显大于对照组〔56.0% vs 40.0%,(16.1±1.2)vs(11.5±1.3)个月,(6.5±1.2)vs(5.2±1.3)个月,P<0.05〕;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Ⅰ~Ⅳ级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M同期RCT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程度和发生率均更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友义;王玉斌;林玉成;王建化;李芙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决明子蒽醌苷对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尿白蛋白( ALB)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复制2K1C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决明子蒽醌苷高、低剂量组(0.4、0.2 g/kg)及缬沙坦组(0.03 g/kg)。另取10只大鼠(手术但不做肾动脉缩窄术)作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连续每日灌胃给药6 w,每周末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给药6 w后检测尿ALB、β2-MG含量。结果决明子蒽醌苷高、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2K1C高血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P<0.01或 P<0.05),降低2K1C 高血压大鼠尿 ALB、β2-MG 含量(P<0.01或 P<0.05)。结论决明子蒽醌苷对2K1C高血压大鼠有降压及肾保护作用。
作者:于海荣;曲正阳;王一帆;陈建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7月高龄老人2000例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随访血压情况、影响降压治疗的因素以及体位性低血压( OH)和体位性高血压( OHT)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54.7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16.25%)、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17.04%)、利尿剂(6.82%)、β受体阻滞剂(3.54%)和其他药物(1.62%)。患者血压测量主要在医院/医疗机构测量(51.07%)和家庭自测(36.14%)。大多数患者坚持每天、每月血压测量(96.82%),部分患者每年一次或者从不进行血压监测(3.18%)。90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中,诊断为OH者298例(32.82%),OHT者171例(18.83%)。 OH 组、OHT组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非OH/OHT组(P<0.05)。结论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中,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得到广泛认同,而利尿剂的使用相对不足,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待加强,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均与体位改变有关。
作者:符秀虹;曾敏;何扬利;陈积雄;蒙绪卿;王萍;刘肖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衰老是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对衰老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价,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衰老,提高生存质量,是中老年人的迫切需要。衰老评价是衰老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衰老的机制、防治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衰老的检测和评价方面,尚无特异性的生物学检测手段,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本文就衰老的评价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提出一种客观科学、系统全面、量化有效的评价方法。
作者:梁治学;胡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比序贯放化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老年晚期 NSCLC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序贯放化疗组与同期放化疗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对两组患者1年、2年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同期放化疗组有效率为61.0%,而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为36.6%,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序贯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是15个月,而同期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是22个月;序贯放化疗组1年生存率63.4%,2年生存率43.4%,而同期放化疗组1年生存率75.1%,2年生存率64.0%,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之差异显著( P<0.05);序贯放化疗组与同期放化疗组患者在血液学和肺部的毒副作用方面差异显著( P<0.05),两组患者在胃肠道、肾、神经系统及心血管方面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序贯放化疗组,然而其在血液学和肺部的毒副作用的发生率较序贯放化疗组的高。
作者:崔剑雄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