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对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黄伟;陈肖;朱海杰

关键词:培菲康, 马来酸曲美布丁, 脓毒症, 肠黏膜屏障
摘要: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对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疗程为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和 D-乳酸含量,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DAO、IFABP和D-乳酸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26/45)〕(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特点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60~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42例,另选取同年龄段非冠心病手术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连续记录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48 h心电信息,统计ST段位移幅度及时间,各型心律失常、各时间段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等。结果冠心病组 ST段下移和 ST段抬高发生率、平均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大于对照组( P<0.05);冠心病组心动过缓(SB)、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房性早搏(AP)、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24~48 h 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术后24 h ST-T 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术前24 h(P<0.05);冠心病组术后24 h和术后24~48 h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术前24 h(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是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术后24 h发生率高。

    作者:赵小祺;王春光;焦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社区老年人的housebound认知状况及初级预防对策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housebound的认知现状及需求。方法2013年9~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唐山市363个社区中抽取1个社区,采用统一的一般情况调查表、housebound认知状况调查表,对社区内所有年龄≥60岁的常住居民(542例)一般情况及对housebound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老年人对housebound 相关知识部分认知得分为(23.69±3.626),正答率高为85.1%(461/542)、低为13.3%(72/542);(2)相关态度部分认知得分为(8.47±2.099),正答率高为85.2%(462/542),低为37.5%(203/542);(3)相关行为部分认知得分(7.18±1.745),正答率高为74.9%(406/542),低为25.1%(136/542)。结论我国社区老年人对于housebound的总体认知状况较低,且均低于中等水平,急需增加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housebound初级预防体系。

    作者:靳岩鹏;景丽伟;汪凤兰;张小丽;邢凤梅;幺婷;宋玉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非肥胖糖尿病鼠的致糖尿病T细胞与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非肥胖糖尿病( NOD)鼠是否带有致糖尿病的 T细胞及其致糖尿病能力是否随着 NOD 鼠年龄增长而增加。方法用NOD鼠和NOD背景的转基因鼠为动物模型,通过过继转移将不同周龄的NOD鼠T细胞转移到T细胞缺陷的NOD鼠(即NOD.scid鼠)和在β细胞上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的NOD.scid鼠(即NOD.scid.Rip.B7鼠)。观察过继转移后诱导受鼠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各受鼠组发病率。结果(1)80%的NOD.scid.Rip.B7鼠在转移脾细胞11 w后发生糖尿病,而NOD.scid受鼠在转移后20 w尚没有1例受鼠发生糖尿病;(2)在转移后同一时间,不同周龄的NOD供鼠在相同受鼠中诱导的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显著(P<0.001);不同周龄的受鼠糖尿病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幼年NOD鼠的胰岛没有淋巴细胞浸润是因为β细胞特异性的T细胞数有限,其致糖尿病能力随着NOD供体鼠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在胰岛炎启动前,新生的和幼年的NOD.scid鼠就已经表达与疾病有关的β细胞自身抗原。

    作者:王璐璐;逄曙光;田玉玲;于丽;史蕊;丁琳;王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干预作用

    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是脑卒中神经细胞损害程度评估的早征兆,而缺血后脑水肿引起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常常十分棘手。随着细胞内、外容积的变化,脑水肿必然影响局部或全脑的血液循环和代谢,甚至产生致命的脑组织挤压。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展的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治疗机制的研究更取得了显著成果。诸多研究显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水肿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作者:赵小文;董勤;沈梅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上海市老年人腰臀比肥胖类型与握力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臀比( WHR)与握力、相对握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7623位60~69岁上海老年人按照性别、WHR进行分组,分析不同 WHR 与上肢肌力的关系。结果上海市老年人 WHR 分型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男性 WHR 正常(31.73%)的人数明显高于女性(5.77%),老年男性的肥胖部位多集中于臀部、大腿周围(57.38%),而老年女性的肥胖部位多集中于腰腹部(77.96%)。老年人的 WHR与其相对握力呈一定相关性,随着WHR的增大,相对握力显著下降。结论上海市老年人WHR与其相对握力呈负相关,随WHR的增大,老年男女的相对握力均显著下降。

    作者:殷可意;傅维杰;李海鹏;夏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糖尿病病人与高龄干燥病患者角质层功能特性

    目的:检验糖尿病(DM)病人角质层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49例DM病人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前额皮肤表面油脂水平,DM病人前臂掌侧面和小腿伸肌面的高频电导(HFC)和表面水分丢失量(TEWL)。高FPG组和低FPG组,以及高HbA1c组和低HbA1c组。结果高FPG组(>110 mg/dl)在下肢伸肌面、前臂掌侧面的HFC水平显著低于低FPG组,然而两组间TEWL水平几乎相等。高FPG组前额表面皮肤的油脂水平显著低于低FPG组,在高HbA1c组和低HbA1c组中HFC差异不显著,而高HbA1c组TEWL轻度低于低HbA1c组。结论 DM患者有呈现出角质层水合状态下降的趋势,同时伴有皮脂腺活化程度的下降,而这并不损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

    作者:李艳华;孙智辉;王园园;贠振楠;郭洵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前哨淋巴结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 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阴茎癌41例患者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患者切除原发病灶后使用亚甲蓝蓝染,并行改良腹股沟淋巴清扫术(ILND)。结果 SLN检出39例(95.12%),检出 SLN共有62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其中SLN阳性12例,阴性27例,SLN结果与 ILND 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者12例,1例假阴性,SLN免疫组化准确率为97.44%(38/39),假阴性率为7.69%(1/13),灵敏度为92.31%(12/13),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N活检技术(SLNB)相对于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术而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的优点,故对于阴茎癌手术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锋;李庆文;冯振中;邓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当归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抗氧化能力及NOS、NO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的抗糖尿病(DM)机制及对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的方法建立大鼠DM模型,灌胃给予模型大鼠当归多糖(60、120、240 mg/kg),1次/d;28 d后,检测当归多糖对模型大鼠体重、糖耐量、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肾组织抗氧化能力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当归多糖可以增加 DM大鼠体重,并且能够改善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当归多糖可以降低FBG水平,增加FINS水平,升高ISI;当归多糖也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当归多糖还可以显著性降低模型大鼠肾组织中NOS、NO水平。结论当归多糖具有抗DM及保护DM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该作用与增加抗氧化能力及抑制NOS、NO水平有关。

    作者:佟双喜;郭蔚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影响

    目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及 Cobb角。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各45例,手术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保守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比较两组( NR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Oswestry评分。结果手术后1、2、3、6个月时,手术组患者的 NRS 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 P<0.05);手术后1、6个月时,手术组患者术后的 Cobb 角明显低于保守组( 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保守组( P<0.05);术后1、6个月时,手术组后Oswestry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助于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椎体高度及Cobb角,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赵学辉;舒勇;张伟;蒋刚;周福生;潘勤;阮腊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太极拳运动对60~70岁老年人群步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60~70岁健康老年人群增龄性步态变化。方法步态分析的方法。结果健康成年人在61~65岁与66~70岁这两个年龄段上,步幅长度、左脚着地速度、步长与身高的比值、左膝关节在着地时的角度呈减小的趋势,两个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步态周期、步频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对增龄性步态变化的影响在61~65岁年龄段作用显著。

    作者:王洪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2786例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安全性

    对申请肠镜检查并患有糖尿病( DM)的老年患者于检查前禁食,并于检查前4h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冲服清洁肠道十分重要。本文就DM老年患者需做肠镜者进行检查前肠道准备与实施后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张慧英;郑柔;孙思文;秦治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对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对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疗程为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和 D-乳酸含量,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DAO、IFABP和D-乳酸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26/45)〕(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伟;陈肖;朱海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Dickkopf-1对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Dickkopf(DKK)-1对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主动脉贴块培养VSMC,不同浓度外源DKK-1分别作用于VSMC,然后采用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DKK-1对大鼠VSM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RT-PCR和 West-ern印迹分别用于检测VSMC去分化表型标志基因骨桥蛋白( OP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外源性DKK-1干预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DKK-1浓度增大,细胞增殖率降低,迁移能力减低;还可使VSMC发生表型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 OP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外源 DKK-1能抑制大鼠VSMC增殖、迁移能力,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此外,还可使VSMC从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

    作者:王莉萍;王俊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对脑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54只Wistar雄性大鼠(3~4个月龄),随机选取18只作为正常组、36只制作AD大鼠模型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选取18只分别作为治疗组、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HE染色法对大脑皮层组织进行观察,治疗组给予G-GCS(0.3 ml? kg-1? d-1),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又分别于第7、14、21天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治疗第7、14、21天的大脑皮层细胞IL-1β染色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 P<0.05),治疗组治疗14、21 d后大脑皮层细胞IL-1β染色光密度值低于模型组( P<0.05)。正常组治疗第7、14、21天的大脑皮层细胞TNF-α染色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14、21 d后大脑皮层细胞TNF-α染色光密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AD大鼠对脑内炎症反应作用显著增强,G-CSF可以有效降低AD大鼠的炎症反应作用,对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健;米永杰;石钊;聂政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基于3C要素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部分组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面对家庭“空巢”化和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极大危机。另一方面,除了公办的机构养老面临一床难求“等不起”的难题;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养老机构的模式,也可能在我国面临“水土不服”的风险。以高端养老机构为例,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限的支付能力限制了高端养老机构的定价空间,护理服务的高人力、高管理成本也抑制了高端养老机构的利润。高端养老机构空置率高,“付不起”已成普遍现象。所以,目前,大力发展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社区养老是我国目前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依托我国强有力城镇基层社区管理组织,创新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郝丽;闫超;杨晓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老年人不宁腿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况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宁腿综合征( RLS)患病率、严重程度及诊治情况。方法对老年人群进行RL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 RLS患病率。对符合诊断的RLS患者,进行年龄分组及RLS严重程度分级,对比不同年龄组RLS患病率及不同严重程度RLS的构成情况。并对 RLS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参与调查的老年人共966人,男524人,女442人,确诊为 RLS 34人(3.52%),其中男10人(1.91%),女24人(5.43%)(P<0.05);三个年龄组(65~74岁,75~84岁,≥85岁)人数及患病率为503人(3.18%)、395人(4.05%)、68人(2.94%)(P>0.05)。男性患病率分别为0.38%、2.94%、2.43%,女性患病率分别为5.8%、5.24%、3.70%,其中,65~74岁年龄组两性间有显著差别( P<0.05),余年龄组两性间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34名确诊的RLS患者轻度4人(11.76%);中度7人(20.59%);重度23人(67.65%),不同年龄段的轻、中、重度人数及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3) RLS患者就诊率52.94%,诊出率17.60%,治疗率17.60%,误诊率35.29%。结论(1)老年人群RLS女性5.4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老年RLS患者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增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老年人的 RLS的就诊率、诊出率及治疗率较低,误诊、漏诊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RLS诊疗意识。

    作者:徐媛;钱进;李良媛;张艳;马静;赵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 DF)可归属于中医“脱疽”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脱疽”的病名、病因病机、症候、治疗等描述,足部病变也有“脱痈、脉痹、脱骨疽、脱骨疔、敦痈、甲疽、蛀节疔、蜣螂蛀”之称,DF是消渴日久,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或)感受外邪致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积聚,肉腐骨枯所致〔1〕。中医学对DF的治疗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远期疗效肯定,现代研究证实中医药能够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治疗DF,延缓足部病变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F综述如下。

    作者:郭勇英;刘红利;孙颖;高怀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动、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期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比较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6 h后经动、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疗效的差异。方法将27只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 SD雌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颈动脉BMSCs组8只、尾静脉BMSCs组7只、颈动脉 PBS组6只和尾静脉PBS组6只。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取缺血再灌注后6 h为移植时间点;移植后第7天观察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mNSS)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和体能恢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梗死周围组织GFAP 、Bax和Bcl-2,TUNEL法检测梗死周围组织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结果 BMSCs表面抗原CD90表达率为95.7%、CD29表达率为97.3%、CD106表达率为52.7%、CD11b 表达率为6.01%、CD34表达率为2.95%、CD45表达率为2.26%。BMSCs组和PBS组相比较:GFAP阳性细胞数、Bcl-2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多;mNSS、血清 TNF-α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Bax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差异。颈动脉 BMSCs组和尾静脉BMSCs相比较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动、静脉途径移植 BMSCs疗效无差异,但尾静脉途径因创伤微小、可移植细胞量多,为早期佳移植途径。

    作者:屈新辉;王万松;吴凌峰;谢琛;张昆南;吴晓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0例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白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在妇女阴道pH<4.5的情况下,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或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引起酵母菌大量繁殖,才出现外阴瘙痒、灼热痛、小便痛等症状,从而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通过口服或局部用药对此病均有明显疗效,但少数患者容易复发。笔者应用氟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观察疗效。

    作者:邢爱红;高锦春;陈彩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磷酸化ERK1/2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磷酸化ERK1/2(p-ERK1/2)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中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3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PD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 TH)、caspase-3和p-ERK1/2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3酶活性改变,并观察给予p-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出现典型PD 症状, TH 蛋白水平下降约28.2%( P=0.009), p-ERK1/2、caspase-3阳性细胞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加( P<0.01);经ERK1/2抑制剂U0126处理后,上述变化均显著减轻( P<0.01)。结论 P-ERK1/2对 MPTP 诱导的 PD 小鼠黑质 caspase-3表达可能有调控作用, U0126对PD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石冲;张国彬;张宇新;张作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