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鹏;于兰英;徐婷;刘震坤
目的 研究缺氧活化脑血管内皮细胞中AMPK及下游mTOR通路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用正常氧对照组、低氧(15%、10%、5%、1%)处理脑血管内皮细胞.用CCK8方法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AMPK、mTOR的磷酸化水平及敲低AMPK和抑制mTOR后AMPK、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缺氧可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代谢,并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缺氧可上调脑血管内皮细胞中AMPK的磷酸化水平,下调mTOR的磷酸化水平;敲低AMPK后,mTOR的磷酸化水平升高,而抑制mTOR通路对AMPK的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缺氧可通过激活AMPK通路,进而抑制mTOR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代谢,并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mTOR蛋白为AMPK通路下游的靶蛋白.
作者:尉娜;王建平;路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核桃青皮提取物作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后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用0、1、2和4μg/L浓度核桃青皮提取物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采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试剂盒分析药物对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结果 核桃青皮提取物给药组细胞培养上清中GSH含量、SOD和CAT的活力都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4μg/L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核桃青皮提取物可通过提高GSH含量、SOD和CAT的活力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王爽;于洪泉;王玮瑶;温娜;纪鹏艳;金宏;曹志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在肝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也是治疗棘手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严重者危及生命.如早期采用彻底的抗病毒治疗,可使肝功能改善、脾脏缩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72例被确诊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4 ~68[平均(52.21±10.78)]岁;病程2~ 15年,平均(6.99±3.34)年.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1 ~72[平均(53.37±11.13)]岁;病程3~17年,平均(7.32±4.16)年.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汪平莉;朱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运动按摩的有效性及对养老院功能性便秘(FC)老人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方法 对75例养老院FC老人实施运动按摩疗法,即全身性运动、呼吸肌锻炼、腹部按摩及脚底按摩,用慢性FC严重度评分量表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运动按摩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运动按摩后患者的便秘严重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SWB得分较运动按摩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运动按摩能有效改善养老院FC老人的呼吸肌、腹肌、盆底肌群的肌力,改善便秘症状,提升老年人的SWB.
作者:姜琳飞;张会君;孟琳;孙丽敏;丁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肾脏为常见的受累脏器,即为狼疮性肾炎(LN).LN是导致继发性肾脏损害的重要病因,是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LN随病程的延长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用于LN的治疗及治疗方案的改进及非药物疗法如免疫吸附、干细胞或肾脏移植等治疗手段的发展,LN患者的肾功能保护及生存质量均显著提高.
作者:苑克晶;孙珉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脾胃虚弱主要是指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脾胃虚弱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为大便溏稀、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老年人年长体衰,多有脾胃虚弱,常因各种脾胃病症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老年脾胃虚弱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郭明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良恶性疾病前列腺组织生成PSA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伴炎症和不伴炎症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的PSA mRNA含量.PSA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 血PSA浓度在BPH组和PC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组织PSA mRNA表达量在BPH组和PC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组组织PSA mRNA表达量与外周血PSA值无相关性.结论 PCa患者血PSA水平与PSA生成能力无相关性,PCa分化差者PSA生成能力显著降低.
作者:马雷;高英英;辛华;王光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3岁,因间断咳嗽、咳痰2个月,头痛4d,言语不清4h于2012-1-6入院治疗.患者2个月前出现间断咳嗽、咳黄痰,伴有发热,偶有头痛,体温高为38.3℃,同时食欲减退,消瘦,患者自行口服抗生素(种类、剂量不详)治疗,上述症状迁延未愈.入院前4d患者头痛加重,以双侧颞部为主,无恶心呕吐.入院前4h患者突然出现反应迟钝,言语不清,不能理解他人问话,无肢体活动不灵和抽搐,无恶心呕吐.入院后第2天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右侧面部及肢体抽搐,右上肢屈曲,右下肢伸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无舌咬伤,症状持续约1 min,给予患者安定注射液10 mg静脉注射后患者抽搐停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高达180/100 mmHg,未系统服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中耳炎、鼻窦炎病史及手术外伤史.
作者:陈晶;程立山;徐树军;宋宏杉;张立志;宋亚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发生狭窄或阻塞造成动脉腔狭窄,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CHD的病因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的研究证实,许多细胞因子对CHD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可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参与细胞纤维化和免疫调节等各种生物过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于体外可促进心肌细胞分化和肥厚,保护缺血心肌细胞等.本研究旨在揭示血清中TGF-β1和IGF-1水平对CHD患者症状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波;胡珺;郑宏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 2011年收治的老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和无复发患者共287例的临床资料,对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其中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6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血白蛋白水平、首次手术方式、化疗方案、病灶清除情况、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与术后复发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清除情况、化疗方案、血白蛋白水平、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病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强调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
作者:陈剑平;周钰梅;钱锐;肖诗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鲍曼不动杆菌(CRAB)易于在院内传播,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和脑膜炎等院内感染,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较为多见,感染多发于肺部[1].近年来该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逐年增多,且具有多重耐药性,1991年第1例对碳青霉烯耐药的CRAB被报道后,多个国家均有关于CRAB大范围流行的相关报道[2].一旦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则对其他抗生素基本都耐药,临床治疗就变得极为困难.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考虑药物肝肾毒性作用等各种副作用的限制,导致可选的抗菌药物更少.因此,分析老年人CRAB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特点,寻找危险因素,研究耐药原因,对老年人群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住院患者中老年人群感染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后因素.
作者:赵培革;李艳华;徐俊萍;葛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很高,尤其中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占大多数,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1,2].但其远期效果存在一定复发率,如何避免或减少其复发率及复发后如何进一步处理已成为许多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作者:武中成;徐宁;刘海玉;于金录;王柏;王宏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4例符合标准的老年NSTEMI合并DM患者,随机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急诊介入治疗(PCI)及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入院诊断明确后即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并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24 ~36 h,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术后再灌注指标、B型钠尿肽(BNP)、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脏事件、并发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PCI术时,观察组TIMI血流计帧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较对照组更优(P<0.05).术后30 d观察组BN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NSTEMI合并DM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霖;黄创;郭鹏;陈艺钊;林文培;徐鸿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脾脏血运丰富,原发性肿瘤发生率极低,而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临床更为罕见,Ahmann等[1]报告的5 100例脾脏恶性淋巴瘤中,仅49例为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占0.96%.由于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故难以早期诊断,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
作者:王秀艳;刘英;赵惠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滋肾益脑方对抑郁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采用灌胃甲状腺素合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制成肾阴虚抑郁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滋肾益脑方中、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敞箱试验和液体消耗试验等行为学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BDNF mRNA、TrKB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抑郁模型大鼠在敞箱试验、体重、糖水偏好试验等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海马内BDNF mRNA、TrKB mRNA表达也显著降低.各药物组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滋肾益脑方高剂量组在改善抑郁行为(除糖水偏好外)、海马内BDNF mRNA、TrKB mRNA表达方面明显.结论 滋肾益脑方具有抗抑郁作用,对海马区BDNF、TrKB基因表达调节作用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作者:秦莉花;李晟;陈晓阳;秦莉峰;方晗;吴艳飞;黄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乌鸡黑色素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小鼠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黑色素低剂量组,黑色素高剂量组.黑色素低、高剂量组每天分别按900 mg/kg、1 800 mg/kg剂量灌胃乌鸡黑色素,黑色素分散在0.1%琼脂液中,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0.1%琼脂液;模型组和黑色素组每天注射D-半乳糖150 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43 d后处死小鼠,分离血清、脑、肝、胸腺、脾、肾组织,测定小鼠脑、肝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指数和脏器指数.结果 乌鸡黑色素能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大脑、肝脏、血清中的SOD、GSH-Px活性(P<0.01),显著降低其大脑、肝脏、血清中的MDA含量(P<0.01),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脑指数和脏器指数(P<0.01).结论 乌鸡黑色素能提高衰老模型小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提示乌鸡黑色素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
作者:蔡华珍;李冬雪;肖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针刺对慢性前列腺炎(CP)大鼠组织学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为模型动物,用消痔灵注射液进行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针刺药物组.各组进行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试验大鼠取前列腺组织切片观察并分离血清进行TNF-α和IL-6的测定.结果 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炎症现象.而药物组、针刺组、针刺药物组前列腺组织结构趋于正常.针刺药物组前列腺组织结构正常,针刺组次之,药物组稍差.模型组TNF-α和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而药物组、针刺组、针刺药物组TNF-α和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针刺可促进CP大鼠的前列腺组织恢复正常,同时可降低CP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
作者:叶刚;池建平;李英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mad4在乳腺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乳腺癌(其中61例伴有癌周组织)及52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Smad4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mad4表达明显降低,其阳性表达率(58.6%)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76.9%)及癌周组织(83.6%)(P<0.01;P<0.05).结论 乳腺增生是乳腺肿瘤的病理基础,不典型性导管增生与乳腺癌密切相关.Smad4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姜晶;王彩芹;刘楠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NHL)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3d内突然发生的中到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单侧多见,可伴有眩晕及耳鸣.其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均在65%左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早期全身应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辅以高压氧等综合治疗,主要目的是扩张血管、减轻炎症水肿等反应[1].激素的应用是影响疗效的关键性因素.Silverstein等[2]首次应用鼓室灌注类固醇激素治疗SNHL.因为局部给药能减少因全身激素使用造成的副反应,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老年伴有其他疾病的SNHL患者.
作者:赵安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缺血和再灌注所造成脑损伤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进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缺血组、缺血后处理组.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制备局灶性缺血,缺血后处理即在缺血后2h进行3次30 s/30 s的再灌注/再阻塞.对脑梗死体积、神经系统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转录水平、TNF-α、IL-1β和TLR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查.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局灶性缺血组,神经系统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此外,缺血后处理组抑制了TNF-α和IL-1β的转录,及TNF-α、IL-1β和TLR2的表达.结论 缺血后处理组可以保护由局灶性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伤并改善其神经系统功能,这与TNF-α和IL-1β转录的弱化,及TNF-α、IL-1β、TLR2表达的抑制有关.
作者:王伯玉;陆斌;罗毅男;葛鹏飞;周畅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