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娜;王建平;路坦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β2和β3的表达水平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110例胃癌患者术后胃癌样本,根据TNM分类标准,其中7例Ⅰ期,33例Ⅱ期,52例Ⅲ期,18例Ⅳ期.在石蜡切片标本中,使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方法利用抗体检测TGFβ蛋白水平.分析免疫组化的结果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的肿瘤标本均表达了TGFβ2和TGFβ3,71% (78/110)表达TGFβ1,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均表达TGFβ2和TGFβ3,但不表达TGFβ1.恶性程度低(Ⅰ~Ⅲ期)的胃癌患者标本的TGFβ1的表达水平较高(P=0.009),而晚期肿瘤患者标本的TGFβ2的表达水平提高(P=0.008),其与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P<0.05).其中TGFβ1表达水平升高与无病存活率的提高有关(P<0.05),通过Cox分析发现肿瘤细胞内的TGFβ1表达是一种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胃癌与TGFβ1、β2和β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关.由于肿瘤组织中有TGFβ1的表达,因此TGFβ1表达可能是一种肿瘤发病机制.TGFβ1表达与无病存活率和总体存活率的提高有关,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独立预后因素.在晚期肿瘤中,TGFβ2参与肿瘤的进展,并且会导致预后效果不佳.
作者:牟卫平;苏世辉;曹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3岁,因间断咳嗽、咳痰2个月,头痛4d,言语不清4h于2012-1-6入院治疗.患者2个月前出现间断咳嗽、咳黄痰,伴有发热,偶有头痛,体温高为38.3℃,同时食欲减退,消瘦,患者自行口服抗生素(种类、剂量不详)治疗,上述症状迁延未愈.入院前4d患者头痛加重,以双侧颞部为主,无恶心呕吐.入院前4h患者突然出现反应迟钝,言语不清,不能理解他人问话,无肢体活动不灵和抽搐,无恶心呕吐.入院后第2天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右侧面部及肢体抽搐,右上肢屈曲,右下肢伸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无舌咬伤,症状持续约1 min,给予患者安定注射液10 mg静脉注射后患者抽搐停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高达180/100 mmHg,未系统服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中耳炎、鼻窦炎病史及手术外伤史.
作者:陈晶;程立山;徐树军;宋宏杉;张立志;宋亚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当归四逆汤成分组合(GFPC)对MIRI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大鼠分为shame组、I/R组、PPC组、PPC+L组,建立大鼠MIRI模型,心电图记录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及测量血清NO.结果 与shame组比较,I/R组RA发生率显著高于shame组(P<0.05),与I/R组比较,PPC组RA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与PPC组比较,PPC+L组RA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RA发生率与该组大鼠血清NO含量成反比.结论 GFPC可明显降低MIRI大鼠RA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NO的生成和释放有关.
作者:钱国强;彭霞;高宇勤;蔡川;梁雪冰;郭军;潘胜军;赵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全球约1% ~2%的60岁以上老人患有帕金森病(PD)[1].其病理特征主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以及在残留神经元中出现以路易小体(Lewy body)为主的包涵体,具有特定的临床表现,如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感觉异常等[2].PD大多为散发性,但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而呈现家族性.目前在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线粒体障碍、氧化应激、免疫炎性异常、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均对P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及对遗传性PD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PD致病基因被人们所认知,如常染色体显性基因:α-突触核蛋白基因(SNCA)、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基因(UCH-L1)、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和常染色体隐性基因:PTEN诱导激酶1(PINK1)、parkin基因、DJ-1基因,使得PD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就现阶段PD致病基因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卢芳;周世慧;刘树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手术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该院行胃癌根治术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检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30 min后(T1)、气管导管拔管后(T2)及术后1d(T3)血糖浓度、血浆皮质醇浓度及并在T0~T2时间点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 与T0时间点相比,实验组仅在T2时间点时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对照组T2~T3时血糖浓度及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T2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2~T3时血糖浓度及血浆皮质醇浓度、T2时心率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减轻了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作者:王静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NHL)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3d内突然发生的中到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单侧多见,可伴有眩晕及耳鸣.其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均在65%左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早期全身应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辅以高压氧等综合治疗,主要目的是扩张血管、减轻炎症水肿等反应[1].激素的应用是影响疗效的关键性因素.Silverstein等[2]首次应用鼓室灌注类固醇激素治疗SNHL.因为局部给药能减少因全身激素使用造成的副反应,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老年伴有其他疾病的SNHL患者.
作者:赵安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缺血和再灌注所造成脑损伤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进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缺血组、缺血后处理组.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制备局灶性缺血,缺血后处理即在缺血后2h进行3次30 s/30 s的再灌注/再阻塞.对脑梗死体积、神经系统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转录水平、TNF-α、IL-1β和TLR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查.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局灶性缺血组,神经系统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此外,缺血后处理组抑制了TNF-α和IL-1β的转录,及TNF-α、IL-1β和TLR2的表达.结论 缺血后处理组可以保护由局灶性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伤并改善其神经系统功能,这与TNF-α和IL-1β转录的弱化,及TNF-α、IL-1β、TLR2表达的抑制有关.
作者:王伯玉;陆斌;罗毅男;葛鹏飞;周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血栓通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对照组)和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梗死面积与hs-CRP及IL-6水平.结果 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与hs-CRP、IL-6含量均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关系(r=0.695,P=0.000;r=0.603,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6含量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结论 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hs-CRP及IL-6含量.
作者:邵伟;李克;赵玉红;马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纤维化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DN患者84例,均接受正规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雷公藤多苷2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葵胶囊5片/次,3次/d口服,12 w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1).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早期PN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及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高素华;叶赏和;胡国华;傅晓俊;唐洁;胡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照顾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124例CHF患者照顾者为研究组,100例非CHF患者的照顾者为对照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被试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CHF患者照顾者的抑郁得分为(38.73±5.75),焦虑得分为(34.61±4.23),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单因素分析显示,照顾者抑郁评分与教育程度、工作情况、经济状况、自我感觉压力值有关,焦虑评分与工作情况、经济状况、自我感觉压力值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评分与自我感觉压力值呈正相关,与教育程度呈负相关;焦虑评分与自我感觉压力值呈正相关.结论 CRF患者照顾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冯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蜗牛多肽提取物对H2O2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沉淀法提取蜗牛多肽,在H2O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蜗牛多肽提取物,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和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1.54 mmol/L H2O2可引起SH-SY5Y细胞存活率下降,BDNF的表达明显降低;39 mg/L和156 mg/L蜗牛多肽提取物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有显著地提高作用(P<0.05),BDNF的表达也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结论 蜗牛多肽提取物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
作者:席守民;万学东;李三强;杨五彪;胡澍;魏砚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鲍曼不动杆菌(CRAB)易于在院内传播,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和脑膜炎等院内感染,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较为多见,感染多发于肺部[1].近年来该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逐年增多,且具有多重耐药性,1991年第1例对碳青霉烯耐药的CRAB被报道后,多个国家均有关于CRAB大范围流行的相关报道[2].一旦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则对其他抗生素基本都耐药,临床治疗就变得极为困难.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考虑药物肝肾毒性作用等各种副作用的限制,导致可选的抗菌药物更少.因此,分析老年人CRAB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特点,寻找危险因素,研究耐药原因,对老年人群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住院患者中老年人群感染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后因素.
作者:赵培革;李艳华;徐俊萍;葛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1].RA发病率全球为0.5% ~1%,我国为0.32% ~0.36%,有近千万RA患者[2].因诊断与治疗的不当,本病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是危及生命.RA典型的症状为周围性、对称性的多关节炎,病情和病程在临床表现上有个体差异.
作者:许蕾;解思涛;谭磊;郭文韬;于海跃;李国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增加与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病变高龄患者,根据EAT体积(EATV)分为两组(高低),取狭窄的冠状动脉通过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系统确定存在50%狭窄的血管行血管内超声射频(IVUS)检测,通过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患者吸烟史、医疗史和当前心血管情况(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并分别统计患者身高、体重、CT前仰卧位心脏收缩/舒张压等资料,通过统计学比较分析并研究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的平均EATV为85.0 cm3(16.7 ~ 184.6 cm3),高-EATV组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61.5%)显著大于低-EATV组(38.5%).两组之间在血管造影方面的特性(如严重狭窄、病变长度和损伤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没有检测到两组之间在损伤部位(MLA)和腔体积的病变存在显著性差异.高-EATV组参考区域内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比低-EATV组大(76.5±8.3 vs 72.9±10.2,P=0.03),但重构指数无显著差异;正性重塑在高-EATV组中更多(1.08±0.16 vs 0.87±0.14,P=0.04).损伤病灶斑块体积在高-EATV组较大;高-EATV组中脂质坏死和钙化组织的比例更高;EATV和纤维组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2=0.24,P<0.01),和坏死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2 =0.34,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15,P=0.03)和EATV(β=0.14,P=0.02)被确定为预测存在高比例坏死组织斑块的相关因素.结论 EATV的增加是高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潜在标志物,且容易产生危险类型的斑块.
作者:唐晶;关淑芬;冯立军;赵旭伟;邢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6 min步行试验(6MWT)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目前已被公认的评价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有效监测手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行6 MWT能达到量化考评患者心肺功能及活动耐力的目的.本研究观察百令片联合羧甲司坦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6MWT的影响.
作者:陈永新;王晓红;马海霞;马建林;谢德霞;胡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肠道菌群被喻为人体的“微生物器官”,参与、辅助宿主能量代谢,调节先天与获得性免疫,构成人体肠道的生物学屏障[1].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不仅与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等疾病相关,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参与调解宿主胆固醇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莹;付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导致老年术后病人导尿管拔出发生病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出2011~2012年在该院住院并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498例,观察病原菌检测呈阳性患者的例数并观察在留置导尿管后1 ~3d、4~7d、8~10d及≥10d患者发生菌尿的比例,同时检验发生菌尿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感染的发生状况、不同年龄段患者感染的发生状况并分析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发现病原菌检测呈阳性的患者248例,在留置导尿管后1~3d、4~7d、8~10d及≥10 d患者发生菌尿的比例分别为20.59%、42.86%、64.29%、95.00%;在病原菌的检测上发现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排在第1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第2位为白色念珠菌、第3位为粪肠球菌;在感染的分布上女性要多于男性(P<0.05);在年龄段的分布上年龄较大的患者感染率更高(P<0.05).结论 导致老年术后病人发生导尿管相关性泌尿性感染的因素包括术后导尿管拔出时间偏晚、围术期的护理措施不当、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当,术后老年病人的整体免疫力下降是造成相关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感染的发生状况为女性多于男性,高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
作者:刘萍;杨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ISO致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分别用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和卡托普利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于末次给药的次日进行实验,计算小鼠全心重量指数和左心重量指数,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测定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0)含量,心肌细胞直径和横截面积、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脏重量指数、心肌组织中iNOS活性和MDA、Hyp、NO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和cNOS活性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直径和横截面积、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增加(均P<0.01).经开口箭4个不同提取部位治疗后,上述异常的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开口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其作用效果与卡托普利相当;石油醚部位在改善SOD、Hyp、cNOS、NO和心肌横截面积、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水部位除GSH-Px、iNOS和心肌细胞直径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对ISO致小鼠心肌肥厚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在开口箭的4个提取部位中,其作用效果以正丁醇部位为显著,其余依次为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实验结果表明,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逆转NOS系统异常的表达水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其抗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贺海波;白彩虹;邹坤;袁琴;龚学谦;陈置丰;颜为红;次旦多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58岁,诊断肺癌、双肺多发转移、多发骨转移1月余,1个周期化疗后3 w,头痛2 w入院.患者因咳嗽、咳痰2个月,行胸部CT:双肺弥漫粟粒样高密度结节影,右肺中叶分叶状团块样高密度影,周边毛刺影;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胸椎骨质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痰脱落细胞检查:找到腺癌细胞.全身骨扫描:全身多发异常放射性增高.诊断为肺腺癌Ⅳ期、双肺转移、多发骨转移.确诊后行吉西他滨+卡铂方案化疗1 w期.本次入院前2 w出现间断头痛,以双侧颞部为主;症状逐渐加重,并伴颈部酸痛不适,无恶心呕吐.查体:双侧肢体活动正常;未见颅神经阳性体征;项强阴性.3.0T磁共振头部平扫+增强(图1):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伴缺血灶;脑内弥漫性粟粒样异常强化病灶.
作者:石硙岩;潘振宇;杨国姿;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独活香豆素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抗氧化功能及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脑定位注射制备PD大鼠模型,测定模型大鼠血清、脑组织中丙二醛(MDA)、Glu水平、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 独活香豆素能明显降低PD模型大鼠血清、脑组织中MDA、G1u的含量,提高血清中T-SOD的活性.结论 抑制血清和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和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Glu含量可能是独活香豆素对抗PD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裴媛;马贤德;易杰;李姗;王思懿;马进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