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艳
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除广泛开展的髓核切除术和融核术外,等离子刀消融髓核成形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并且是病人非常愿意接受的微创治疗方式。本文对51例老年脊柱间盘疾病的患者进行低温等离子治疗,并进行了短期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忠瑞;刘钦毅;张郡;吕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HGF/c-Met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和STAT3在大鼠肝脏祖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Wistar大鼠,以 CD90.1为标志物,通过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肝脏内的祖细胞。对肝脏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 Su11274,通过 Western 印迹观察 PI3K/AKT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脏祖细胞PI3K、AKT蛋白表达无差异(P=0.65,P=0.73)。实验组p-PI3K蛋白第10、12、14天分别为1.36±0.14、1.28±0.15、1.14±0.14;p-AKT蛋白第10、12、14天分别为0.36±0.11、0.31±0.09、0.22±0.11,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33,P=0.014)。对照组和实验组肝脏祖细胞STAT3蛋白表达水平相似(P=0.73)。对照组 p-STAT3蛋白第6、8、10、12、14天分别为0.22±0.11、0.18±0.06、0.13±0.05、0.13±0.07、0.13±0.05,实验组 p-STAT3第6、8、10、12、14天分别为0.22±0.08、0.17±0.05、0.15±0.05、0.11±0.07、0.06±0.02,都出现下调,但实验组更为明显(P<0.001)。结论 PI3K/AKT、STAT3传导通路可能是肝脏祖细胞的增殖阶段 HGF/c-Met的相关下游信号。
作者:臧金锋;袁寅;高军业;钱海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社区健康管理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及老化知识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别运用 Kogan 对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Palmore老化知识问卷(FAQ1)对参加培训的195名社区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对老年人态度及老化知识的调查。结果社区健康管理人员KAOP总分为(154.10±16.06),FAQ1得分(11.32±2.89)(正确率为45.28%),其老化知识水平与对老年人态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人员对老年人态度正向但老化知识缺乏,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培训迫在眉睫。
作者:杜晓;王志虹;沈军;吴艳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S Rg1)和丹参酮ⅡA(TSNⅡA)配伍组合对老龄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老龄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S Rg1组、 TSN ⅡA组和 GS Rg1+TSNⅡA 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4 w,处死后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值、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GS Rg1可提高SOD活性、GSH-Px值(P<0.05),TSNⅡA可提高SOD活性(P<0.05)、GSH-Px值(P<0.01),两药单用均可降低 MDA含量(P<0.05);两者配伍均可提高SOD活性及 GSH-Px值(P<0.01)、降低 MDA含量(P<0.01),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效果显著(P<0.05)。结论 GS Rg1与TSNⅡA单用或配伍均对老龄大鼠具有抗氧化作用,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加明显,其抗氧化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SOD酶活性、GSH-Px值及降低MDA实现。
作者:李超彦;周媛媛;陈恒;李德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16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4 w后观察两组患者Hp的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59例(73.8%) Hp得到根除,67例(83.8%)慢性胃炎症状得到缓解,7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77例(96.3%) Hp得到根除,71例(88.8%)慢性胃炎症状得到缓解,3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与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能够提高Hp根除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老年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姜梅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检测老年骨肉瘤术后组织中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3(MAPLC3)和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62例老年骨肉瘤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52例骨样骨瘤术后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Beclin1、MAPLC3和PTEN的表达。结果观察组Beclin1、MAPLC3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Beclin1、MAPLC3和 PTEN 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TNM分期、分级及Ki67指数相关。观察组 Beclin1和MAPLC3、MAPLC3和PTEN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老年骨肉瘤术后组织中 Beclin1、MAPLC3和PTEN均低表达,且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Beclin1、MAPLC3和PTEN的表达对判断骨肉瘤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南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研究新月形结膜切除术和双极电凝切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寻找一种更适合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式。方法60例患者(6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A组(新月形结膜切除术组)和 B组(双极电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 OSDI)、泪河、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发症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 w时,OSDI评分B组少于A组(P<0.05),4、8 w 时无基本差别(P>0.05);在术后松弛结膜的残留方面,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泪河恢复和 BUT方面,两组患者2~8 w,泪河正常的比例呈逐渐增高趋势,但两组在2、4、8 w时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二者在2、4 w时也无差异(P>0.05),只有在第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效果、并发症方面相差无几,而双极电凝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具有手术时间短、简单、不需进手术室等优点,但其明显的缺点是术后短时间内眼部刺激症状严重。
作者:骆玮;车慧欣;葛继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基底节区脑出血为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是脑出血常见部位,约占所有脑出血的半数以上〔1〕,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的重要死因。外科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重要手段,术中准确找到出血责任血管并确切止血,避免术后再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对13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确切处理责任血管,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杨升吉;赵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脑缺血损伤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非配体依赖性活性变化及其对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神经元样 PC12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模拟脑缺血损伤。 OGD 12 h行Notch1-siRNA,实时PCR技术检测Notch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Notch1、Notch1胞内段NICD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Notch1-siRNA对缺血损伤细胞凋亡率。结果 OGD组Notch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OGD+Notch1-siRNA组较OGD组显著降低(P<0.05);OGD组Notch1及NICD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OGD+Notch1-siRNA 组较 OGD组显著降低(P<0.05);OGD+Notch1-siRNA组细胞凋亡率较OGD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非配体依赖性的Notch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其可能在脑缺血特定时程发挥抗凋亡脑保护作用。
作者:莽靖;王姣琦;刘洪雨;李宗树;杨乐;胥桂华;何金婷;徐忠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老年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该院近20年老年IgA肾病(老年组)患者并将同期年龄<60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两组均以男性多见,分别占59.18%(29/49)及60.71%(924/1522),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患者占该院同期同年龄肾活检患者的比例分别是12.60%及35.99%,二者差异显著(P<0.01);③老年患者在发生水肿、高血压、尿素氮、肌酐升高比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尿蛋白定量均较对照组高,而血浆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血尿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别(P>0.05);④临床诊断老年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常见,而对照组则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常见(P<0.01);⑤血中IgG、IgA、IgM、C3、C4平均浓度、IgA/C3浓度之比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IgA肾病男性多于女性,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少见;②老年患者临床表现较年轻患者重。肾病综合征表现明显高于年轻患者;③IgA浓度及血清IgA/C3比值对IgA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亚莉;冯婕;姜莎莎;孙吉平;冯学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老龄化加剧,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逐渐增高〔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AFHR)是老年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减小患者疼痛,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2〕。但AFHR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及训练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要,本组研究对行AFHR手术的股骨颈骨折病例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马壮;陈荣莹;白莉莉;曾祥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在老年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疗效。方法老年 STEMI行 PCI的患者,分别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预防心血管血栓事件。观察两组30d 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血管原因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复发严重心肌缺血发生率、冠脉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两组严重出血事件无差异。结论在STEMI PCI患者中,与氯吡格雷比,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血管原因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发生率,同时不增加总体主要出血发生率。
作者:刘大一;王智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鉴于胃癌的高死亡率,一直以来,临床医学工作者都在寻找一种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低创的且检测方面的诊断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普查、诊断、判断预后、转归、评价疗效和随诊等方面越来越重要〔1〕。目前已有多种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CA242、AFP等)应用于临床,成为肿瘤诊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研究旨在评价癌胚抗原(CEA)、CA19-9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两者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胃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治的胃癌确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5~82岁,平均(62.3±9.4)岁。病程2个月~5年,≥60岁39例,<60岁者21例。浸润深度T18例,T29例,T324例,T419例;淋巴转移40例,分化程度较好18例,较差42例,肿瘤位置:A区40例,M区7例,C区7例,全胃6例;肿瘤直径<4 cm 35例,4~8 cm 11例,≥8 cm 14例;腹膜转移7例,肝转移4例,周围脏器受累22例。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60例胃肠道良性病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7~78岁,平均(62.3±7.5)岁,慢性浅表性胃炎6例,结肠息肉7例,萎缩性胃炎8例,溃疡性结肠炎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作者:诸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照1987年和2006年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残疾人由2051万上升到4416万,增加了2365万,占全国残疾人新增总量的75.5%〔1〕;老年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从39.7%上升到53.24%〔2〕;老年残疾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由21.93%〔3〕上升到24.43%〔4〕,老年残疾率是总人口残疾率的3.85倍〔5〕。残疾人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教育、就业、体育、康复等领域,重点关注残疾人的教育公平、社会参与、康复训练等内容,缺乏对老年残疾人群的关注。李荣时〔3〕利用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总结出当时老年残疾人口的5个基本特点。丁志宏〔6〕通过对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对比,对我国老年残疾人的人口学特征、残疾状况、社会经济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归纳出老年残疾人口的现状和一般特点。郁贝红等〔7〕通过一项2007年在福州市进行的1655份的问卷调查对老年残疾人的致残比率、残疾类别、致残原因等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预防老年致残的若干建议。杜鹏等〔5〕重点分析了老年残疾人口的现状与康复需求,认为康复需求存在性别、年龄和残疾类别的差异,且大部分需求未获满足。姚远〔8〕、刘梦琴〔9〕、黄润龙等〔10〕则分别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获得的北京、广东、江苏3省市数据具体分析了老年残疾人口状况。张金锋等〔11〕则对中国老年残疾人口的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其后追随冯朝柱〔12〕的视角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老年残疾女性的现状与救助机制进行探讨〔13〕。许琳〔14〕和陈昫〔15〕对老年残疾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分析,呼吁建立专门针对老年残疾人的服务照顾体系。目前研究成果主要是对老年残疾人的总体状况进行定量研究,缺乏细致分析;而在政策建议方面,大多着眼于宏观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缺乏针对性。
作者:赵建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94例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同时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查48例糖尿病足患者双侧下肢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与非糖尿病足组患者比较,糖尿病足组患者血 HbAlc、胆固醇、TG、SBP 和DBP水平明显升高,HDL明显降低(P<0.05)。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与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加≥1 mm比较,右下肢股浅动脉、右下肢足背动脉、左下肢股浅动脉和左下肢足背动脉出现内膜病变的患者明显增多( P<0.05)。与同侧股浅动脉和胫后动脉比较,足背动脉出现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加≥
作者:张志华;王肃生;梁刚;冀航;侯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胶质瘤IDH1基因变异对组织中抗原Ki-67及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影响及IDH1基因变异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机制。方法运用SP法分别进行Ki-67、CD34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瘤IDH1变异组及未变异组抗原Ki-67标记指数( LI)及MVD计数。结果变异组Ki-67蛋白表达较未变异组降低(t=2.134,P=0.039),变异组与未变异组 Ki-67 LI分别为(14.44%±8.23%)和(21.19%±11.49%);变异组MVD较未变异组减低(t=2.328,P=0.025),其 MVD分别为31.11±13.47和40.54±12.11;低级别胶质瘤Ki-67及 MVD表达较高级别胶质瘤低(t=9.138,P<0.001;t=-8.369,P<0.001),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级、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级、Ⅳ级)Ki-67表达分别是8.36%±2.84%和25.55%±7.53%,其MVD分别为23.94±8.03和45.54±8.19,两者表达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增高。结论胶质瘤IDH1基因变异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影响,IDH1基因变异影响肿瘤的能量代谢,而能量代谢受阻降低细胞的增殖活性,使大量细胞处于休眠期,导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缓慢,新生肿瘤血管数量减低,恶变和转移受到抑制,为IDH1基因变异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均;杨小朋;郑勇;王继超;魏文渊;洪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6例)两组,对照组不予干预,实验组进行12 w的认知训练,于训练前、训练12、24 w末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价认知功能,并进行训练前后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①训练前后组内比较:实验组训练后12、24 w末的MMSE总分和 WCST因子显著优于训练前的基线值,对照组12、24 w末的MMSE总分高于基线值,WCST则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训练后24 w 末的 MMSE 总分及 WCST 各因子得分优于12 w末;对照组24 w末的MMSE总分高于12 w末,第一分类数低于12 w末。②干预后组间比较:12 w 末两组间的 MMSE 之间有差异,24 w 末的MMSE和WCST两组间均有差异。结论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且认知训练的远期效果会更好。
作者:杭荣华;程万良;吴明飞;凤林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中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及年龄段其感染特点。方法采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 C-UST)对660例中老年体检者进行检测HP。其检测值<100 dpm(衰变/nan)为阴性,≥100 dpm为阳性。排除受检者中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铋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及其他HP敏感性药物。结果(1)体检者660例中HP感染277例(41.9%)。(2)体检者中男性HP感染率为45.4%,女性为39.7%,差异显著(P<0.05)。(3)不同年龄段HP感染情况比较,50~59岁人群的感染率明显比60岁以上人群高(P<0.05)。(4)朝、汉族不同民族间比较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朝鲜族女性HP感染率为39.2%,男47.9%,差异显著(P<0.05)。(5)上消化道症状及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史者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症状及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史者(P<0.001)。(6)在不同生活习惯对HP感染率进行比较时有吸烟史者较无吸烟史者的HP感染率高( P<0.05),有饮酒史者较无饮酒史者HP感染率高( P<0.001)。结论通过对 HP 的准确检测指导临床治疗,针对其病因进行有效地治疗,大力推广将HP抗体检测列入健康体检项目之中十分必要。
作者:崔文豪;李成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 ACVD)是由于急骤脑缺血、缺氧等导致的脑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脑部病变,不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往往并发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等脑心综合征(CCS)〔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被认为是检测心肌损伤的金标准,但该酶在其他非心肌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因而缺乏特异性。有研究证实,血清肌钙蛋白( cTn-I)为心肌损伤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且仅存在于心肌中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含量的变化可有效反映心功能变化,可为临床ACVD并发CC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ACVD患者,探讨其cTn-I和CK-MB的变化对ACVD诊断的意义。
作者:魏博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