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荣华;程万良;吴明飞;凤林谱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择期进行非心脏大手术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59例,根据术后1 d内是否发生 POCD 分为 POCD组(28例)和非 POCD组(31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术前、术后1、6 h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DM年限、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1、6 h的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非 POCD组术后1、6 h仅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POCD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组(均P<0.05);高龄、DM病程、血清IL-6水平、术前胰岛素抵抗是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心脏手术老年T2DM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可能与POCD发生有关;应对高龄、DM病程较长、术后炎性因子IL-6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加以重视,预防POCD的发生。
作者:曹咏梅;陈静;李萍;黄娟丽;张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唐山市社区老年人慢性便秘( CC)的发生现况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测量量表( SF-36)进行调查,结合罗马Ⅲ诊断标准进行CC的判断,抽取唐山市1581例社区老年人并进行CC患病情况调查以及健康状况评估。结果唐山市社区老年人CC的发生率为30.87%,且SF-36各维度得分均提示CC对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P<0.01),CC老年人健康状况低于非便秘组和中国常模。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及各级健康服务组织应充分认识老年人CC现状以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关于CC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高社区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作者:张超;景丽伟;陈长香;李建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呼吸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收住某院重症医学科( ICU)的76例VA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常规治疗+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ICU住院费用、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痰细菌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实验组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前后的氧和指数及心输出量、体循环阻力、平均动脉压。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5);ICU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病后第3、5、7天实验组的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高(P<0.05)。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后1 h较操作前5 min 氧和指数有所改善(P<0.05),心输出量、体循环阻力、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 P>0.05)。结论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VA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安全。
作者:罗彬;于湘友;姜华;尹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16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4 w后观察两组患者Hp的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59例(73.8%) Hp得到根除,67例(83.8%)慢性胃炎症状得到缓解,7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77例(96.3%) Hp得到根除,71例(88.8%)慢性胃炎症状得到缓解,3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与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能够提高Hp根除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老年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姜梅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对不同年龄小鼠脑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表达的影响,探讨MLT与年龄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B6C3F1小鼠分为4组,5.5个月(年轻组)20只,26个月(老年组)20只,其中年轻组和老年组各10只为各自的对照组(分别为YC组和OC组),10只为MLT处理组(分别为YM组和OM组)。 MLT处理组每天喂养含0.04 mg/kg MLT的基础饲料,对照组动物则仅喂养基础饲料,所有动物2.5个月后取脑组织检测 ERK和 PDI的活性变化。结果发现 ERK与 PDI的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MLT增强ERK的表达(P<0.05),也提高PDI的活性(P<0.05),两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LT增强脑组织ERK与PDI的活性水平,减缓大脑的老化过程,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凤真;王芳;周丽;黄利华;周军;李闻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粗糠柴毒素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造成心肌缺血,剪断结扎线进行120 min再灌注,以此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大鼠缺血处理前给予1μmol/L粗糠柴毒素处理,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处理。抽取血液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及肌酸激酶( CK-MB)活性。随后取出心脏并取样,将细胞裂解并离心,对提取物进行 Western 印迹测定,其中乙醛脱氢酶(ALDH)2磷酸化比例。结果实验组 LDH 活性(4079.6±88.3)U/L,对照组(5703.7±451.9)U/L。实验组 CK-MB 活性(3228.5±257.4)U/L,对照组(4433.4±319.9)U/L。实验组磷酸化ALDH2占总 ALDH2比例(0.340±0.032),对照组(0.101±0.037)。两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粗糠柴毒素可显著提升缺血-再灌注心肌的 ALDH2磷酸化水平并降低血清 LDH和 CK-MB 水平,诱导心脏保护。 AL-DH2激活可能参与了粗糠柴毒素的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鸿博;郎小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老年阴道炎的8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两组均于阴道内放置雌激素软膏,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治疗,持续治疗4w;分析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的阴道症状(健康状况和炎症症状)和临床症状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同时采用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60.47% vs.35.71%, P<0.05)和总有效率(95.35%vs.78.57%, P<0.05)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阴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炎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白带增多(P<0.05)、阴道灼热(P<0.01)、瘙痒(P<0.01)及黏膜出血(P<0.05)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各因子及总体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情感职能”外,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其余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疗效显著,改善阴道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静;付凡;黄海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同期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调强放疗加内分泌组(调强+内组)33例,采用6MV-X射线调强放疗,CTV 为2.23 Gy/次,1次/d,5次/w,总剂量DT 78 Gy。常规放疗组加内分泌组(常规+内组)32例。采用6MV-X射线照射,2 Gy/次。1次/d,5次/w,总剂量DT 70 Gy。两组均同步给予氟他胺0.25 g,3次/d口服。结果调强+内组:CR 11例(33.33%),PR 20例(60.61%),NC 2例(6.06%),总有效率93.94%;常规+内组:CR 6例(18.75%),PR 17例(53.13%),NC 9例(28.12%),总有效率71.88%。两组比较,调强+内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内组(P<0.05);常规+内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调强+内组,且两组膀胱急性反应及直肠急性反应差异极显著(P<0.01);调强+内组3年生存率(87.9%)明显高于常规+内组(62.5%)(P<0.05)。常规+内组3年局部复发率(40.6%)明显高于调强+内组(9.1%)(P<0.01)。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很好,毒副反应轻,能为老年患者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巩传凤;刘畅;王岚;于泳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基底节区脑出血为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是脑出血常见部位,约占所有脑出血的半数以上〔1〕,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的重要死因。外科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重要手段,术中准确找到出血责任血管并确切止血,避免术后再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对13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确切处理责任血管,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杨升吉;赵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稳心颗粒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60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在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前4 d,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只每日给予生理盐水(1.0 ml/100 g)灌胃,稳心颗粒大剂量组和稳心颗粒小剂量组分别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稀释的稳心颗粒18 g/kg,9 g/kg灌胃。以上四组大鼠在实验前1 h再进行1次灌胃。缺血再灌注组及两组给药组开胸暴露心脏结扎左冠状动脉近端1h后再灌注6h,假手术组只在冠状动脉下穿线不结扎。再灌注6h后取心肌标本。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增高( 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稳心颗粒两给药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减低(P<0.05),电镜显示稳心颗粒两给药组的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损害显著减轻。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稳心颗粒能保护心肌细胞。其机制可能是减少自由基,抵抗自由基损害,促进内皮细胞合成NO,保持舒缩冠脉的物质平衡,改善微循环。
作者:王多;刘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 )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CT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 CT灌注成像(CTP)联合血管成像(CTA)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较具有明显优势,还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1〕。本文旨在探讨CTPI与CTA在AICVD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可疑脑梗死的老年患者54例。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61~72〔平均(66.2±5.9)〕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结合CT、MRI的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 CI )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入选条件:①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均经头颅CT平扫、CTP以及头颈部CTA 检查,检查在发病6 h之内,且排除颅内出血病例。
作者:王松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鉴于胃癌的高死亡率,一直以来,临床医学工作者都在寻找一种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低创的且检测方面的诊断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普查、诊断、判断预后、转归、评价疗效和随诊等方面越来越重要〔1〕。目前已有多种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CA242、AFP等)应用于临床,成为肿瘤诊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研究旨在评价癌胚抗原(CEA)、CA19-9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两者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胃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治的胃癌确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5~82岁,平均(62.3±9.4)岁。病程2个月~5年,≥60岁39例,<60岁者21例。浸润深度T18例,T29例,T324例,T419例;淋巴转移40例,分化程度较好18例,较差42例,肿瘤位置:A区40例,M区7例,C区7例,全胃6例;肿瘤直径<4 cm 35例,4~8 cm 11例,≥8 cm 14例;腹膜转移7例,肝转移4例,周围脏器受累22例。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60例胃肠道良性病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7~78岁,平均(62.3±7.5)岁,慢性浅表性胃炎6例,结肠息肉7例,萎缩性胃炎8例,溃疡性结肠炎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作者:诸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老龄化加剧,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逐渐增高〔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AFHR)是老年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减小患者疼痛,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2〕。但AFHR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及训练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要,本组研究对行AFHR手术的股骨颈骨折病例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马壮;陈荣莹;白莉莉;曾祥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检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兆(Ataxin)-3、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89例胶质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Ataxin-3、nm23和 PTEN的表达。结果观察组Ataxin-3、nm23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taxin-3、nm23和PTEN的表达与肿瘤的体积、有无坏死及分级密切相关。观察组Ataxin-3、nm23和PTEN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胶质瘤中Ataxin-3、nm23和PTEN均低表达,三者起到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联合检测Ataxin-3、nm23和PTEN的表达可能是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大鼠模型大脑海马CA1区及前额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三组采用D-半乳糖( D-gal)腹腔注射和 A-β双侧海马注射联合造模,生理组仅用等体积生理盐水做相同的造模处理。造模完成后,西药、中药组每日分别用奥拉西坦溶液和逍遥散煎剂灌胃干预1次,连续28 d,用药体积均为0.5 ml/100 g(浓度分别为150 mg/ml、2 g/ml);生理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结束,四组大鼠分别以0.4 ml/100 g 10%水合氯醛麻醉液腹腔注射麻醉后,断头剥离海马 CA1区及前额叶,并迅速切成1 mm×1 mm×1 mm的小块,分组标记,放入装有4℃4%戊二醛固定液的小玻璃容器中,4℃保存、待检。结果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FC)神经元可见大量线粒体肿胀、其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核膜皱褶,微管、微丝排列紊乱、缠结;突触间隙明显变宽、突触后膜致密物(PSD)厚度明显变薄。中药组大鼠PFC神经元微量线粒体肿胀,少量粗面内质网扩张,微管、微丝排列较有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大鼠 PFC 神经元突触间隙明显变窄,PSD厚度明显变厚。结论逍遥散能使AD模型大鼠突触间隙变窄,PSD厚度增加,增强突触传递效能,改善AD模型大鼠受损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赵唯贤;郭梅珍;王保伟;刘建涛;李高申;李宜培;刘俊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55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7年,加重1 w入院。患者从2003年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常与劳累相关,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1 min,向后背部放散,休息5~10 min症状缓解,静息时无发作。未予进一步诊治。近1w上述症状加重而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高达180/110 mmHg,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20年。否认家族性遗传疾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40/95 mmHg,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无扩大,心律9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柔和的Ⅱ/6级双期杂音,无传导。无双下肢水肿。心电图:V1导联 T 波正负双向。心脏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硬化, E/A<1。冠脉造影结果:冠脉起源正常,呈右冠优势型,左、右冠脉管壁光滑,无明显狭窄性病变。前降支根部发出一迂曲血管,终引流至肺动脉主干,D1对角支、圆锥支及窦房结支,分别发出一支迂曲血管,引流至肺动脉,诊断为左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CPF)。见图1,图2。
作者:陈珊;刘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患者冠状动脉(CA)病变程度关系。方法选择该院心内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84例CHD病患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MMP-9和hs-CRP水平,并将各组MMP-9、hs-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积分( Gensini积分系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AMI组和UAP组的MMP-9、hs-CRP及Gensini积分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 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各组MMP-9水平和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hs-CRP水平和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MMP-9水平与 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68,0.823,0.726,均P<0.001)。结论 CHD患者MMP-9、hs-CRP水平与ACS发病有密切联系,可作预测CHD病患CA病变程度的指标,且能有效判断及预测急性心血管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于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AM)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LM)对老年患者手术难度评分系统( DDI)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198例患者需对子宫肌瘤行剔除术。由2名医师根据DDI评分标准〔3〕,对患者评分。依照得分总和,将其分成四组。其中A组(≤5分)、B组(5分<总分≤10分)、C组(10分<总分≤15分)、D组(总分>15分)。在自愿原则及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通过LM或AM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手术情况、各时期血细胞计数和应激反应情况以及各时期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除D组外,A、B、C三组中实施 LM术式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费用等方面,均显著少于分别实施AM组(均P<0.05)。四组患者在术后3 d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入院时水平,且应激反应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皮质醇(COS)各指标水平均增加(均P<0.05)。对患者进行不同术式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在各时期组内对比显著提升(均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DI评分情况对于肌瘤剔除手术的选择有一定影响,应综合考虑后方可实施LM术式或AM术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贺英;刘晓娟;路继成;姬宏宇;焦桂清;李立楠;梁登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从未设任何网站,唯一投稿方式为邮箱投稿,投稿邮箱为:okgood911@126.com 。唯一咨询电话:0431-88923384。唯一汇款方式为邮局汇款,汇款地址:长春市建政路971号《中国老年学杂志》编辑部收,邮编:13006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