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老年人慢性便秘发生现状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张超;景丽伟;陈长香;李建民

关键词:慢性便秘, 健康状况, SF-36
摘要:目的:探讨唐山市社区老年人慢性便秘( CC)的发生现况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测量量表( SF-36)进行调查,结合罗马Ⅲ诊断标准进行CC的判断,抽取唐山市1581例社区老年人并进行CC患病情况调查以及健康状况评估。结果唐山市社区老年人CC的发生率为30.87%,且SF-36各维度得分均提示CC对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P<0.01),CC老年人健康状况低于非便秘组和中国常模。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及各级健康服务组织应充分认识老年人CC现状以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关于CC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高社区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胶质瘤IDH1基因变异与Ki-67、微血管密度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胶质瘤IDH1基因变异对组织中抗原Ki-67及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影响及IDH1基因变异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机制。方法运用SP法分别进行Ki-67、CD34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瘤IDH1变异组及未变异组抗原Ki-67标记指数( LI)及MVD计数。结果变异组Ki-67蛋白表达较未变异组降低(t=2.134,P=0.039),变异组与未变异组 Ki-67 LI分别为(14.44%±8.23%)和(21.19%±11.49%);变异组MVD较未变异组减低(t=2.328,P=0.025),其 MVD分别为31.11±13.47和40.54±12.11;低级别胶质瘤Ki-67及 MVD表达较高级别胶质瘤低(t=9.138,P<0.001;t=-8.369,P<0.001),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级、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级、Ⅳ级)Ki-67表达分别是8.36%±2.84%和25.55%±7.53%,其MVD分别为23.94±8.03和45.54±8.19,两者表达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增高。结论胶质瘤IDH1基因变异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影响,IDH1基因变异影响肿瘤的能量代谢,而能量代谢受阻降低细胞的增殖活性,使大量细胞处于休眠期,导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缓慢,新生肿瘤血管数量减低,恶变和转移受到抑制,为IDH1基因变异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均;杨小朋;郑勇;王继超;魏文渊;洪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壮族鼻咽癌患者EB病毒抗体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族患者EB病毒各年龄段EBNA1/IgA、EA/IgG及EA/IgA抗体的rA值和阳性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140例未经治疗的壮族鼻咽癌患者和280例健康人的血清,用ELISA检测EBNA1/IgA、 EA/IgG及EA/IgA抗体,分别计算各年龄段的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各年龄段EBNA1/IgA、EA/IgA 及EA/IgG抗体rA 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50岁以后的年龄段病人与健康人EA/IgG、EA/IgA、EBNA1/Ig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壮族鼻咽癌患者EB病毒EBNA1/IgA、EA/IgA 及EA/IgG抗体水平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中有必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界定不同的阳性临界值。

    作者:李晓华;蒙以良;赵丽娟;漆光紫;黄承乐;黄钜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督灸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疲乏的疗效

    目的:评价督灸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疲乏( DRF)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透析中心120例长期透析的中度以上疲乏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Piper疲乏量表、疲乏缓解量表调查患者疲乏状况及缓解方式。结果实验组(督灸干预组)中度以上疲乏21例,患者疲乏平均总得分为(3.62±2.58)分;对照组中度以上疲乏41例,患者疲乏平均总得分为(4.32±2.44)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度以上透析相关性疲乏发生率分别为35.00%和68.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督灸可以有效地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中等程度以上的疲乏,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存霞;高云;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关节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低场强MRI情况。结果40例病例在X线平片正侧位上均未见异常,而 MRI检查均呈现 TlW1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上病灶与正常骨组织的对比度更高,显示出不同部位隐匿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其中隐性皮质下骨折28例,隐性骨软骨骨折9例,隐性骨皮质骨折3例。结论 MRI能敏感显示创伤性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病变特点及严重程度,诊断准确,同时能发现膝关节韧带、肌腱及软骨的损伤,为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王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当归对正常大鼠痛觉调节活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当归水煮液在正常大鼠痛觉调节活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浓度为6、24和96 mg/ml 的当归水煮液大鼠灌胃,利用热板和压板测痛仪分别记录正常大鼠60 min内7个时间点的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WL),观察当归对大鼠痛觉调节活动的影响。结果与灌生理盐水的正常大鼠(对照组)比较,6 mg/ml当归水煮液组左爪热板HWL有显著差异(P<0.01),右爪热板HWL差异极其显著(P<0.001),而左、右爪压板HWL差异均极其显著( P<0.001);24和96 mg/ml的当归水煮液组,不论是左、右爪热板,还是左、右爪压板HWL均具有显著差异( P均<0.001),表明当归水煮液对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当归水煮液对正常大鼠的痛觉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张镜宇;王宏;王学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 )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CT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 CT灌注成像(CTP)联合血管成像(CTA)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较具有明显优势,还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1〕。本文旨在探讨CTPI与CTA在AICVD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可疑脑梗死的老年患者54例。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61~72〔平均(66.2±5.9)〕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结合CT、MRI的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 CI )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入选条件:①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均经头颅CT平扫、CTP以及头颈部CTA 检查,检查在发病6 h之内,且排除颅内出血病例。

    作者:王松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进展

    线粒体在不同的细胞中密度不同,在代谢活跃的细胞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大量表达。氧化性损伤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已经成为衰老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视网膜疾病之间存在联系。1线粒体是细胞功能和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腺苷三磷酸,控制细胞代谢和调节细胞凋亡,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含有大量的镶嵌蛋白。线粒体基因组不稳定性是年龄相关性疾病的促成因素。由氧化性应激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发病机制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视网膜神经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线粒体对氧化性损伤易感性表明线粒体在视网膜细胞抗氧化防御体系中是一个脆弱的环节〔2〕。

    作者:颜世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择期进行非心脏大手术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59例,根据术后1 d内是否发生 POCD 分为 POCD组(28例)和非 POCD组(31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术前、术后1、6 h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DM年限、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1、6 h的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非 POCD组术后1、6 h仅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POCD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组(均P<0.05);高龄、DM病程、血清IL-6水平、术前胰岛素抵抗是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心脏手术老年T2DM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可能与POCD发生有关;应对高龄、DM病程较长、术后炎性因子IL-6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加以重视,预防POCD的发生。

    作者:曹咏梅;陈静;李萍;黄娟丽;张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慢性吸烟者右心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吸烟无症状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方法运用多种超声技术观测34例无症状吸烟男性的右心功能,并与同年龄无吸烟史健康男性右心功能对照,比较两组间右心功能差异。结果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右房、右室、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舒张末期A峰血流速度增快,E/A比值减小。 Tei指数增高,右心功能较对照组减低。结论慢性吸烟可导致右心结构改变,右心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变化。

    作者:靳奕;左林胜;高文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配伍对老龄大鼠血清SOD、MDA及GSH-Px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S Rg1)和丹参酮ⅡA(TSNⅡA)配伍组合对老龄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老龄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S Rg1组、 TSN ⅡA组和 GS Rg1+TSNⅡA 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4 w,处死后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值、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GS Rg1可提高SOD活性、GSH-Px值(P<0.05),TSNⅡA可提高SOD活性(P<0.05)、GSH-Px值(P<0.01),两药单用均可降低 MDA含量(P<0.05);两者配伍均可提高SOD活性及 GSH-Px值(P<0.01)、降低 MDA含量(P<0.01),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效果显著(P<0.05)。结论 GS Rg1与TSNⅡA单用或配伍均对老龄大鼠具有抗氧化作用,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加明显,其抗氧化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SOD酶活性、GSH-Px值及降低MDA实现。

    作者:李超彦;周媛媛;陈恒;李德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粗糠柴毒素对SD大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研究粗糠柴毒素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造成心肌缺血,剪断结扎线进行120 min再灌注,以此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大鼠缺血处理前给予1μmol/L粗糠柴毒素处理,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处理。抽取血液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及肌酸激酶( CK-MB)活性。随后取出心脏并取样,将细胞裂解并离心,对提取物进行 Western 印迹测定,其中乙醛脱氢酶(ALDH)2磷酸化比例。结果实验组 LDH 活性(4079.6±88.3)U/L,对照组(5703.7±451.9)U/L。实验组 CK-MB 活性(3228.5±257.4)U/L,对照组(4433.4±319.9)U/L。实验组磷酸化ALDH2占总 ALDH2比例(0.340±0.032),对照组(0.101±0.037)。两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粗糠柴毒素可显著提升缺血-再灌注心肌的 ALDH2磷酸化水平并降低血清 LDH和 CK-MB 水平,诱导心脏保护。 AL-DH2激活可能参与了粗糠柴毒素的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鸿博;郎小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剂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稳心颗粒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60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在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前4 d,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只每日给予生理盐水(1.0 ml/100 g)灌胃,稳心颗粒大剂量组和稳心颗粒小剂量组分别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稀释的稳心颗粒18 g/kg,9 g/kg灌胃。以上四组大鼠在实验前1 h再进行1次灌胃。缺血再灌注组及两组给药组开胸暴露心脏结扎左冠状动脉近端1h后再灌注6h,假手术组只在冠状动脉下穿线不结扎。再灌注6h后取心肌标本。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增高( 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稳心颗粒两给药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减低(P<0.05),电镜显示稳心颗粒两给药组的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损害显著减轻。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稳心颗粒能保护心肌细胞。其机制可能是减少自由基,抵抗自由基损害,促进内皮细胞合成NO,保持舒缩冠脉的物质平衡,改善微循环。

    作者:王多;刘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环孢素A肾毒性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对慢性环孢素A ( CsA)肾毒性致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给予橄榄油(1 mg· kg-1· d-1皮下注射);对照组+EPO (100 U/kg,3次/w腹腔注射);CsA毒性组:给予CsA (15 mg· kg-1· d-1皮下注射);CsA+EPO。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肾功能、收缩期血压、血色素水平;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细胞凋亡分别以三色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利用RNA原位杂交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基因h3(βig-h3)、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毒性组体重下降、肾功能低下、贫血,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大量TUNEL阳性细胞。在分子水平上,CsA肾毒性组βig-h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凋亡基因Fas和Bax表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 EPO治疗均使上述指标逆转(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与βig-h3蛋白表达(r=0.835, P<0.001)和TUNEL阳性细胞数呈正向相关(r=0.698,P<0.001)。结论在慢性CsA肾毒性中,EPO 抑制细胞凋亡具有抗纤维化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崔镇花;朴尚国;金英顺;邹洪斌;苗里宁;金华;李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Oct4和Wn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和Wnt1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食管鳞癌标本及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Oct4和Wnt1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Oct4和 Wnt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Oct4和Wnt1在低分化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且Wnt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和Wnt1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02)。结论 Oct4和 Wnt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望成为食管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李秀娟;金春亭;范婕;李玉珍;李海军;刘军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miRNA的异常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miRNA的异常表达及与肾病综合征病理分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 n=60),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 n=1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两组血浆中 miR-181 a、miR-141、miR-192的表达水平以及治疗后三者的变化。结果研究组血浆中miR-181a、miR-141、miR-19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 miRNA诊断老年肾病综合征效能较高(AUC>0.9);经过治疗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miRNA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结论血浆中游离的miRNA能作为诊断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一种新的血浆标志物,且能作为监测老年肾病综合征治疗疗效的一种有效的血浆标志物。

    作者:杨军;朱铁锤;刘向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缺血损伤中Notch信号通路活性的非配体依赖性改变及其作用

    目的:观察脑缺血损伤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非配体依赖性活性变化及其对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神经元样 PC12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模拟脑缺血损伤。 OGD 12 h行Notch1-siRNA,实时PCR技术检测Notch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Notch1、Notch1胞内段NICD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Notch1-siRNA对缺血损伤细胞凋亡率。结果 OGD组Notch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OGD+Notch1-siRNA组较OGD组显著降低(P<0.05);OGD组Notch1及NICD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OGD+Notch1-siRNA 组较 OGD组显著降低(P<0.05);OGD+Notch1-siRNA组细胞凋亡率较OGD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非配体依赖性的Notch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其可能在脑缺血特定时程发挥抗凋亡脑保护作用。

    作者:莽靖;王姣琦;刘洪雨;李宗树;杨乐;胥桂华;何金婷;徐忠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对社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受体拮抗剂( ARB)和Ang转化酶抑制剂( ACEI)在心血疾病的防治中应用广泛,可逆转其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并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3〕。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以探讨其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筱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兰索拉唑对老年患者两种胃食管反流病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在治疗老年患者两种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改善作用。方法治疗前记录所有受试者烧心、反酸等症状评分,并行胃电图检查及胃镜检查,观察病变程度。给予所有患者兰索拉唑胶囊治疗,于治疗1、2个月再次记录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受试者烧心、反酸等症状的评分,比较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GERD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正常慢波百分率变化情况。分别比较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 GERD组与治疗前食管黏膜病变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糜烂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 GERD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于治疗1、2个月时食管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电图显示正常慢波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于治疗2个月时正常慢波频率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胃镜所见糜烂性GERD病患者食管黏膜病变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兰索拉唑可明显改善老年 GERD患者的烧心、反酸等症状,提高正常慢波频率并且明显改善患者食管黏膜病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结膜松弛症的对比

    目的:对比研究新月形结膜切除术和双极电凝切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寻找一种更适合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式。方法60例患者(6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A组(新月形结膜切除术组)和 B组(双极电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 OSDI)、泪河、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发症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 w时,OSDI评分B组少于A组(P<0.05),4、8 w 时无基本差别(P>0.05);在术后松弛结膜的残留方面,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泪河恢复和 BUT方面,两组患者2~8 w,泪河正常的比例呈逐渐增高趋势,但两组在2、4、8 w时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二者在2、4 w时也无差异(P>0.05),只有在第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效果、并发症方面相差无几,而双极电凝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具有手术时间短、简单、不需进手术室等优点,但其明显的缺点是术后短时间内眼部刺激症状严重。

    作者:骆玮;车慧欣;葛继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肌钙蛋白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 ACVD)是由于急骤脑缺血、缺氧等导致的脑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脑部病变,不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往往并发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等脑心综合征(CCS)〔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被认为是检测心肌损伤的金标准,但该酶在其他非心肌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因而缺乏特异性。有研究证实,血清肌钙蛋白( cTn-I)为心肌损伤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且仅存在于心肌中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含量的变化可有效反映心功能变化,可为临床ACVD并发CC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ACVD患者,探讨其cTn-I和CK-MB的变化对ACVD诊断的意义。

    作者:魏博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