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镇花;朴尚国;金英顺;邹洪斌;苗里宁;金华;李灿
目的:探讨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该院诊治的老年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饮食;观察组根据患者胃肠功能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 T2~T4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T2~T4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营养状态,恢复免疫功能。
作者:辛洪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吸烟无症状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方法运用多种超声技术观测34例无症状吸烟男性的右心功能,并与同年龄无吸烟史健康男性右心功能对照,比较两组间右心功能差异。结果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右房、右室、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舒张末期A峰血流速度增快,E/A比值减小。 Tei指数增高,右心功能较对照组减低。结论慢性吸烟可导致右心结构改变,右心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变化。
作者:靳奕;左林胜;高文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受体拮抗剂( ARB)和Ang转化酶抑制剂( ACEI)在心血疾病的防治中应用广泛,可逆转其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并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3〕。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以探讨其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筱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从未设任何网站,唯一投稿方式为邮箱投稿,投稿邮箱为:okgood911@126.com 。唯一咨询电话:0431-88923384。唯一汇款方式为邮局汇款,汇款地址:长春市建政路971号《中国老年学杂志》编辑部收,邮编:13006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瞳孔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80例,非冠心病患者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依据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分为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采集患者瞳孔视频,利用瞳孔图像软件计算瞳孔/虹膜值。结果焦虑抑郁组SAS和SDS评分大于非焦虑抑郁组和对照组( P<0.01),焦虑抑郁组瞳孔/虹膜值大于非焦虑抑郁组和对照组(P<0.05),非焦虑抑郁组瞳孔/虹膜值大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组 SAS、SDS评分和瞳孔/虹膜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5和0.455,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瞳孔的变化,提示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紊乱,可以反映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
作者:程杰;张晓刚;毛顺兵;孙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负荷运动对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分组为:青年对照组(3月龄)、老年对照组(16月龄)、15 min/d游泳组、30 min/d游泳组、力竭游泳组(16月龄,每周5 d,12 w),每组10只。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结果和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为指标观察运动对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结果老年对照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青年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和老年对照组相比,15 min/d、30 min/d游泳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均有增强(P<0.01或P<0.05),而力竭游泳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有所降低( P>0.05)。老年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AchE活性均高于青年对照组( P<0.01);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老年运动各组大鼠AchE活性均降低,尤以30 min/d游泳的作用效果明显(P<0.01)。结论适当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预防作用,其机制之一是基于对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桂华;栾海云;马春蕾;施真;于腊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RAGE受体特异性阻断剂FPS-ZM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所致大鼠脑部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 NC组) FPS-ZM1对照组、AGEs组和FPS-ZM1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AGEs组及FPS-ZM1组大鼠两侧海马注射AGEs 5μl,以制造动物损伤模型,用同样方法向 NC组及 FPS-ZM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制造模型对照;造模前1 w以1 mg · kg-1· d-1 FPS-ZM1向FPS-ZM1组和FPS-ZM1对照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并连续4 w给药,AGEs组、NC组则同时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造模3 w后对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逃逸潜伏期( EL);用 Elisa 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 Aβ1~40, Aβ1~42的水平;用 Western 印迹检测各组大鼠RAGE,p-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TNF-α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 AGE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EL显著延长(P<0.01),且 Aβ1~40、Aβ1~42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同时 AGEs 组 RAGE、p-NF-κB 和 TNF-α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FPS-ZM1干预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AGEs组。结论 FPS-ZM1作为RAGE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能作用中枢系统减少Aβ1~40,生成从而提高AGEs脑损伤大鼠的智能,并通过抑制脑组织 p-NF-κB上调,减轻脑AGEs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该药因能透过血脑屏障有望成为抑制阿尔茨海默样病变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梦晗;洪艳;候训尧;马莹娟;申超;罗鼎真;刘雪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血清内脂素(visfatin)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动脉内中膜(IMT)厚度和斑块回声特征分为三组,分别是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组)24例、稳定型斑块组(稳定组)40例、不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组)28例。选择同时期门诊体检的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的血清visfatin及Hcy水平,同时对各组进行美国国家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功能评定,分析血清visfatin及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正常、稳定、不稳定组血清visfatin 及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组血清visfatin及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稳定组(均P<0.05)。 visfatin及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0.41, P<0.05)。结论 visfatin及Hcy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高水平的visfatin及Hcy与脑梗死发病有关。
作者:游明瑶;何珊;赵艳;蔡立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采用多导睡眠图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应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后的有效性。方法观察组:选择符合急性脑梗死伴有睡眠障碍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急性脑梗死不伴有睡眠障碍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利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指标,对两组患者睡眠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3 mg/次,1次/晚)治疗2 w,于服药前1日及第14天评定患者睡眠结构变化、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睡潜伏期缩短〔治疗前(53.24±8.69)min,治疗后(27.76±5.13)min;t=18.244,P<0.05〕、总睡眠时间延长〔治疗前(377.82±60.95)min,治疗后(428.90±68.19)min;t=7.933,P<0.05〕、睡眠效率提高〔治疗前(68.36±6.06)min,治疗后(81.68±3.79)min;t=14.132,P<0.05〕、减少觉醒次数、缩短觉醒时间、增加慢波睡眠时间〔治疗前(16.08±12.79)min,治疗后(31.35±15.83),t=8.594,P<0.05〕。睡眠质量好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多导睡眠图能够较好地客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给予药物干预可改变急性脑梗死睡眠结构,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郭秀敏;李媛媛;刘星亮;潘妍婷;崔万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脑缺血损伤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非配体依赖性活性变化及其对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神经元样 PC12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模拟脑缺血损伤。 OGD 12 h行Notch1-siRNA,实时PCR技术检测Notch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Notch1、Notch1胞内段NICD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Notch1-siRNA对缺血损伤细胞凋亡率。结果 OGD组Notch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OGD+Notch1-siRNA组较OGD组显著降低(P<0.05);OGD组Notch1及NICD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OGD+Notch1-siRNA 组较 OGD组显著降低(P<0.05);OGD+Notch1-siRNA组细胞凋亡率较OGD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非配体依赖性的Notch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其可能在脑缺血特定时程发挥抗凋亡脑保护作用。
作者:莽靖;王姣琦;刘洪雨;李宗树;杨乐;胥桂华;何金婷;徐忠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性肺心病( CPHD )是由于肺部组织、肺部动脉血管或者胸廓慢性病变而引发的肺部结构以及功能异常,导致肺部血管阻力上升,动脉压提升,使得右心扩张,有时可伴随右心衰竭〔1〕。我国绝大部分CPHD病患病因是慢性支气管炎( CB )或肺气肿( PE)。该病属于长期慢性病,会逐步产生肺、心脏功能衰竭或者其他脏器损伤。按时期划分,可分为缓解期( CB )及急性加重期( AE)。 AE以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或伴随心力衰竭。肺部感染( PI)则是CPHD的AE为常见的因素,因此控制PI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大多依靠超声、X线以及心电图等对CPHD做出诊断,但仍缺乏有效早期诊断手段,且目前CPHD预后的评价也缺乏有效指标。本文通过研究CPHD AE病患B型脑钠肽前体( pro-BNP)水平变化,以期为临床评价CPHD预后寻找有效指标。
作者:李西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较单纯胰岛素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是否更安全且有效。方法72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8)和胰岛素组(n=24),在原预混胰岛素70/30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加服DPP-Ⅳ抑制剂利格列汀口服治疗,胰岛素组根据病情继续原预混胰岛素治疗或改为其他种类胰岛素进行单纯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12 w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臀比(WHR)以及血压、血脂变化,比较两组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心、肝、肾功能皆正常,血、尿常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异常。联合组低血糖出现次数显著少于单纯胰岛素组(P<0.01),皆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 FPG 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2 h PG、HbA1c、血糖达标时间、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皆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WHR、平均胰岛素日用量皆较胰岛素组显著降低(P<0.01;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胰岛素组(P<0.01)。结论对老年T2DM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 DPP-Ⅳ抑制剂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减少,中心性肥胖、血压和血脂改善,低血糖发生率降低。
作者:杜玉茗;宋利华;尚涛;杜建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中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及年龄段其感染特点。方法采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 C-UST)对660例中老年体检者进行检测HP。其检测值<100 dpm(衰变/nan)为阴性,≥100 dpm为阳性。排除受检者中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铋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及其他HP敏感性药物。结果(1)体检者660例中HP感染277例(41.9%)。(2)体检者中男性HP感染率为45.4%,女性为39.7%,差异显著(P<0.05)。(3)不同年龄段HP感染情况比较,50~59岁人群的感染率明显比60岁以上人群高(P<0.05)。(4)朝、汉族不同民族间比较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朝鲜族女性HP感染率为39.2%,男47.9%,差异显著(P<0.05)。(5)上消化道症状及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史者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症状及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史者(P<0.001)。(6)在不同生活习惯对HP感染率进行比较时有吸烟史者较无吸烟史者的HP感染率高( P<0.05),有饮酒史者较无饮酒史者HP感染率高( P<0.001)。结论通过对 HP 的准确检测指导临床治疗,针对其病因进行有效地治疗,大力推广将HP抗体检测列入健康体检项目之中十分必要。
作者:崔文豪;李成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糖尿病( DM)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饮食方面不注重健康,并且生活压力大〔1〕。对比与没有DM的人来说,DM患者更容易形成斑块等,在代谢方面与正常者有一定不同,老年DM也更加容易并发高血压〔2〕。本文探讨氯沙坦和盐酸贝那普利对老年DM并发高血压的治疗疗效和并发症。
作者:黄莉文;刘冬兰;刘春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2在人不同病理级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增殖、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人不同病理级别乳腺IDC标本37例,以肿瘤周围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运用苏木素-伊红( HE)染色作病理诊断分级,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并用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MCT 1、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MCT 1、2在乳腺IDC中均有高表达;其表达量随病理级别的升高逐渐增强。结论 MCT 1、2在乳腺IDC组织中表达增强,其强度变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李倩;何笑冬;舒小镭;文军;李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16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4 w后观察两组患者Hp的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59例(73.8%) Hp得到根除,67例(83.8%)慢性胃炎症状得到缓解,7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77例(96.3%) Hp得到根除,71例(88.8%)慢性胃炎症状得到缓解,3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与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能够提高Hp根除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老年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姜梅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AM)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LM)对老年患者手术难度评分系统( DDI)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198例患者需对子宫肌瘤行剔除术。由2名医师根据DDI评分标准〔3〕,对患者评分。依照得分总和,将其分成四组。其中A组(≤5分)、B组(5分<总分≤10分)、C组(10分<总分≤15分)、D组(总分>15分)。在自愿原则及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通过LM或AM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手术情况、各时期血细胞计数和应激反应情况以及各时期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除D组外,A、B、C三组中实施 LM术式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费用等方面,均显著少于分别实施AM组(均P<0.05)。四组患者在术后3 d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入院时水平,且应激反应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皮质醇(COS)各指标水平均增加(均P<0.05)。对患者进行不同术式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在各时期组内对比显著提升(均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DI评分情况对于肌瘤剔除手术的选择有一定影响,应综合考虑后方可实施LM术式或AM术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贺英;刘晓娟;路继成;姬宏宇;焦桂清;李立楠;梁登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嗜中性白细胞产生活性氧( ROS)和 MyD88磷酸化的有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正常健康人外周静脉血的嗜中性粒细胞。分离的人嗜中性粒细胞(1×106)分别用脂多糖(1μg/ml)和(或)不同浓度的 NAC (50,100,150,200μmol/L)孵育10 min;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细胞内氧自由基;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嗜中性粒细胞MyD88磷酸化的水平。结果NA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人嗜中性白细胞ROS的产生(y=-0.355x+96.96;R2=0.9776)。浓度为100μmol/L时,可明显抑制 ROS的产生可达到(55.0±6.5)%(P<0.01),在浓度为150和200μmol/L时,分别可达到(42.1±9.7)%和(30.2±13.3)%(P均<0.01)。 NA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人嗜中性粒细胞MyD88的磷酸化。而且NAC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MyD88的磷酸化,与抑制ROS相平行。结论抗氧化剂NAC可以通过抑制人嗜中性粒细胞TLR4的表达,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可能与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有关。
作者:王春雷;吕飞;张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督灸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疲乏( DRF)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透析中心120例长期透析的中度以上疲乏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Piper疲乏量表、疲乏缓解量表调查患者疲乏状况及缓解方式。结果实验组(督灸干预组)中度以上疲乏21例,患者疲乏平均总得分为(3.62±2.58)分;对照组中度以上疲乏41例,患者疲乏平均总得分为(4.32±2.44)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度以上透析相关性疲乏发生率分别为35.00%和68.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督灸可以有效地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中等程度以上的疲乏,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存霞;高云;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中CYP3A4倡1G基因多态性对比索洛尔药物代谢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2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服用比索洛尔5 mg/d。4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CYP3A4倡1G基因多态性检测,分为快代谢型( CC型),中代谢型( CT型),慢代谢型( TT型),将三组进入药物基因靶向型治疗。应用HPLC-荧光色谱法方法测定比索洛尔的血药浓度及检测血压值及心率相关指标。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观察受检患者左室重构指标,评价比索洛尔血药浓度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对比药物基因导向治疗与常规组治疗前后的左室重构指标差异。结果相同剂量比索洛尔在CYP3A4倡1G基因导向治疗CT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药浓度、心率、血压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YP3A4倡1G基因导向治疗组中,组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平均心率、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后基因导向治疗组左室重构指标较常规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的 CC型与CT型比较,左室重构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YP3A4倡1G基因多态性影响了高血压患者比索洛尔药物代谢浓度及后期的临床疗效。揭示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及药物基因导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作者:董天崴;杨军;王爽;王立波;张磊艺;张志国;雷力力;张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