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梦晗;洪艳;候训尧;马莹娟;申超;罗鼎真;刘雪平
2型糖尿病(T2DM)是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在T2DM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环境因素(如饮食)改变是引起T2DM发病的重要原因。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基因的表型,而表观遗传学机制是疾病发生过程中介导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分子桥梁。目前,对糖尿病表观遗传学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DNA 甲基化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主要是在全基因组扫描与糖尿病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或者是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某个已知功能的糖尿病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改变。在糖尿病研究中,尽管实验动物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同源性,但是由于实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基因功能、代谢及生物学特性等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实验动物的研究结论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糖尿病的特征。本文对近来研究得知的与人类T2DM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及其位点的功能以及代谢记忆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张思佳;乔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方法选择 CH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在使用曲美他嗪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83.63%)(P<0.05)。治疗组的血脂指标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王青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检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兆(Ataxin)-3、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89例胶质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Ataxin-3、nm23和 PTEN的表达。结果观察组Ataxin-3、nm23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taxin-3、nm23和PTEN的表达与肿瘤的体积、有无坏死及分级密切相关。观察组Ataxin-3、nm23和PTEN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胶质瘤中Ataxin-3、nm23和PTEN均低表达,三者起到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联合检测Ataxin-3、nm23和PTEN的表达可能是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S Rg1)和丹参酮ⅡA(TSNⅡA)配伍组合对老龄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老龄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S Rg1组、 TSN ⅡA组和 GS Rg1+TSNⅡA 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4 w,处死后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值、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GS Rg1可提高SOD活性、GSH-Px值(P<0.05),TSNⅡA可提高SOD活性(P<0.05)、GSH-Px值(P<0.01),两药单用均可降低 MDA含量(P<0.05);两者配伍均可提高SOD活性及 GSH-Px值(P<0.01)、降低 MDA含量(P<0.01),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效果显著(P<0.05)。结论 GS Rg1与TSNⅡA单用或配伍均对老龄大鼠具有抗氧化作用,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加明显,其抗氧化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SOD酶活性、GSH-Px值及降低MDA实现。
作者:李超彦;周媛媛;陈恒;李德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采用多导睡眠图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应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后的有效性。方法观察组:选择符合急性脑梗死伴有睡眠障碍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急性脑梗死不伴有睡眠障碍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利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指标,对两组患者睡眠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3 mg/次,1次/晚)治疗2 w,于服药前1日及第14天评定患者睡眠结构变化、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睡潜伏期缩短〔治疗前(53.24±8.69)min,治疗后(27.76±5.13)min;t=18.244,P<0.05〕、总睡眠时间延长〔治疗前(377.82±60.95)min,治疗后(428.90±68.19)min;t=7.933,P<0.05〕、睡眠效率提高〔治疗前(68.36±6.06)min,治疗后(81.68±3.79)min;t=14.132,P<0.05〕、减少觉醒次数、缩短觉醒时间、增加慢波睡眠时间〔治疗前(16.08±12.79)min,治疗后(31.35±15.83),t=8.594,P<0.05〕。睡眠质量好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多导睡眠图能够较好地客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给予药物干预可改变急性脑梗死睡眠结构,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郭秀敏;李媛媛;刘星亮;潘妍婷;崔万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糖尿病( DM)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饮食方面不注重健康,并且生活压力大〔1〕。对比与没有DM的人来说,DM患者更容易形成斑块等,在代谢方面与正常者有一定不同,老年DM也更加容易并发高血压〔2〕。本文探讨氯沙坦和盐酸贝那普利对老年DM并发高血压的治疗疗效和并发症。
作者:黄莉文;刘冬兰;刘春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 )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CT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 CT灌注成像(CTP)联合血管成像(CTA)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较具有明显优势,还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1〕。本文旨在探讨CTPI与CTA在AICVD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可疑脑梗死的老年患者54例。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61~72〔平均(66.2±5.9)〕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结合CT、MRI的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 CI )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入选条件:①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均经头颅CT平扫、CTP以及头颈部CTA 检查,检查在发病6 h之内,且排除颅内出血病例。
作者:王松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鉴于胃癌的高死亡率,一直以来,临床医学工作者都在寻找一种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低创的且检测方面的诊断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普查、诊断、判断预后、转归、评价疗效和随诊等方面越来越重要〔1〕。目前已有多种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CA242、AFP等)应用于临床,成为肿瘤诊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研究旨在评价癌胚抗原(CEA)、CA19-9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两者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胃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治的胃癌确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5~82岁,平均(62.3±9.4)岁。病程2个月~5年,≥60岁39例,<60岁者21例。浸润深度T18例,T29例,T324例,T419例;淋巴转移40例,分化程度较好18例,较差42例,肿瘤位置:A区40例,M区7例,C区7例,全胃6例;肿瘤直径<4 cm 35例,4~8 cm 11例,≥8 cm 14例;腹膜转移7例,肝转移4例,周围脏器受累22例。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60例胃肠道良性病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7~78岁,平均(62.3±7.5)岁,慢性浅表性胃炎6例,结肠息肉7例,萎缩性胃炎8例,溃疡性结肠炎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作者:诸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线粒体在不同的细胞中密度不同,在代谢活跃的细胞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大量表达。氧化性损伤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已经成为衰老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视网膜疾病之间存在联系。1线粒体是细胞功能和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腺苷三磷酸,控制细胞代谢和调节细胞凋亡,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含有大量的镶嵌蛋白。线粒体基因组不稳定性是年龄相关性疾病的促成因素。由氧化性应激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发病机制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视网膜神经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线粒体对氧化性损伤易感性表明线粒体在视网膜细胞抗氧化防御体系中是一个脆弱的环节〔2〕。
作者:颜世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复方醋酸林格氏液(勃脉力A)对糖尿病(DM)以及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从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所收治乳腺癌合并DM,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术中应用勃脉力A,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SLRI)。手术前观察组应用勃脉力A(500 ml,产于天津的百特公司),剂量为8 ml/kg,于30 min内输完。对照组采用SLRI (500 ml,产于上海的百特公司),剂量为8 ml/kg,于30 min内输完。术中两组分别补液勃脉力A及SLRI,输注速度是10 ml· kg-1· h-1。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血糖、Na+、K+、Ca2+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输液量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均 P<0.05)。但观察组手术后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后Ca2+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前及对照组手术后(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Na+水平和 K+水平分别与手术前以及对照组手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勃脉力A更适用于DM乳腺癌根治术病患,安全性好,且临床效果良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
作者:李星宇;陈惠;刘艳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胶质瘤IDH1基因变异对组织中抗原Ki-67及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影响及IDH1基因变异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机制。方法运用SP法分别进行Ki-67、CD34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瘤IDH1变异组及未变异组抗原Ki-67标记指数( LI)及MVD计数。结果变异组Ki-67蛋白表达较未变异组降低(t=2.134,P=0.039),变异组与未变异组 Ki-67 LI分别为(14.44%±8.23%)和(21.19%±11.49%);变异组MVD较未变异组减低(t=2.328,P=0.025),其 MVD分别为31.11±13.47和40.54±12.11;低级别胶质瘤Ki-67及 MVD表达较高级别胶质瘤低(t=9.138,P<0.001;t=-8.369,P<0.001),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级、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级、Ⅳ级)Ki-67表达分别是8.36%±2.84%和25.55%±7.53%,其MVD分别为23.94±8.03和45.54±8.19,两者表达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增高。结论胶质瘤IDH1基因变异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影响,IDH1基因变异影响肿瘤的能量代谢,而能量代谢受阻降低细胞的增殖活性,使大量细胞处于休眠期,导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缓慢,新生肿瘤血管数量减低,恶变和转移受到抑制,为IDH1基因变异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均;杨小朋;郑勇;王继超;魏文渊;洪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唐山市社区老年人慢性便秘( CC)的发生现况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测量量表( SF-36)进行调查,结合罗马Ⅲ诊断标准进行CC的判断,抽取唐山市1581例社区老年人并进行CC患病情况调查以及健康状况评估。结果唐山市社区老年人CC的发生率为30.87%,且SF-36各维度得分均提示CC对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P<0.01),CC老年人健康状况低于非便秘组和中国常模。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及各级健康服务组织应充分认识老年人CC现状以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关于CC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高社区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作者:张超;景丽伟;陈长香;李建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择期进行非心脏大手术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59例,根据术后1 d内是否发生 POCD 分为 POCD组(28例)和非 POCD组(31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术前、术后1、6 h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DM年限、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1、6 h的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非 POCD组术后1、6 h仅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POCD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组(均P<0.05);高龄、DM病程、血清IL-6水平、术前胰岛素抵抗是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心脏手术老年T2DM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可能与POCD发生有关;应对高龄、DM病程较长、术后炎性因子IL-6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加以重视,预防POCD的发生。
作者:曹咏梅;陈静;李萍;黄娟丽;张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相关因子Geminin、组织蛋白酶(Cath)-D和增殖细胞标志物(Ki)67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32例老年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后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70例老年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Geminin、Cath-D和Ki67的表达。结果观察组Geminin、Cath-D和Ki6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Geminin、Cath-D和 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是否累及宫颈管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Geminin、Cath-D均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老年子宫颈鳞癌组织中 Geminin、Cath-D和Ki67高表达,三者协同作用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术后联合检测Geminin、Cath-D和Ki67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红;尤正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该院诊治的老年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饮食;观察组根据患者胃肠功能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 T2~T4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T2~T4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营养状态,恢复免疫功能。
作者:辛洪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受体拮抗剂( ARB)和Ang转化酶抑制剂( ACEI)在心血疾病的防治中应用广泛,可逆转其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并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3〕。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以探讨其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筱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研究新月形结膜切除术和双极电凝切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寻找一种更适合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式。方法60例患者(6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A组(新月形结膜切除术组)和 B组(双极电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 OSDI)、泪河、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发症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 w时,OSDI评分B组少于A组(P<0.05),4、8 w 时无基本差别(P>0.05);在术后松弛结膜的残留方面,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泪河恢复和 BUT方面,两组患者2~8 w,泪河正常的比例呈逐渐增高趋势,但两组在2、4、8 w时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二者在2、4 w时也无差异(P>0.05),只有在第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效果、并发症方面相差无几,而双极电凝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具有手术时间短、简单、不需进手术室等优点,但其明显的缺点是术后短时间内眼部刺激症状严重。
作者:骆玮;车慧欣;葛继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黄芪注射液合血必净注射液)干预脓毒症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脓毒症气虚血瘀证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针注射液及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 w。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气虚证和血瘀证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证候气虚证和血瘀证证候积分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值比较,治疗组气虚证和血瘀证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疗效为90.5%,对照组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黄芪注射液合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患者气虚血瘀证,配合西医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蔡桦杨;黄威;刘云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执行功能是一种重要的高级认知加工过程,是为了实现一项特殊目标而将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灵活整合的并协同操作的功能〔1〕。其本质是对其他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根本目的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面对一些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并迅速恰当地做决定,包括可靠地计划,推理,并做决定和预测等,成功有效地完成这些任务,有赖于大脑正常的执行功能。执行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产生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障碍,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1〕。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测验( BADS)的大特点是具有生态有效性,即可测查和预测在日常生活中的执行功能障碍〔2~5〕。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合理用脑情况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美娟;李淑杏;赵彩杰;陈长香;邢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外伤的易发部位,且受损后会继发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损伤,以至于膝关节稳定性失常、关节功能异常,严重时还会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ACL受损后宜采用修复重建术,单纯的保守治疗法效果较差。但是受损ACL 被修复重建时,对移植的肌腱实施牢靠的固定是重建的关键,固定方法有多种,如采用Intrafix、Endobutton 以及Rigidfix 系统等,且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1〕。为探索佳的重建固定方案,提高对患者膝关节的治疗效果,现针对ACL重建经关节镜予以Intrafix、Endobutton 及Rigidfix 法治疗老年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作者:陈孙裕;李坚;肖展豪;潘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