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抽吸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介入中的应用

牛和平;张军;袁琛;付金国;费玲;万艳芳;王长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抽吸导管,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合并有高血栓负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AMI恢复期并血栓负荷较重老年患者35例,随机分为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的血栓抽吸组(18例)和常规PCI组(17例)。比较两组病人基础资料、PCI相关资料及临床预后等。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3级获得率较高,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较低(P<0.05);血栓抽吸组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P<0.05);术后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血栓负荷较重的 AMI恢复期患者行 PCI的过程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有效,能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患者的长期心功能及预后。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利迭吸入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疾病,而COPD容易在某些诱因下发生急性发作,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1〕。而COPD的关键在于防止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下降,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舒利迭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的复方吸入剂,二者联合吸入有助于改善气道痉挛状态,有利于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通气。本文选择我院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旨在观察舒利迭对此类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大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DGFB、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 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 后取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PDGFB、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动物肝组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病变,PDGFB、α-SMA表达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明显。化瘀通络解毒颗粒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B、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脏胶原合成有关。

    作者:白静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变化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 CAD)合并高血压( HP)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CAD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 组),UAP 合并 HP 4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浆α-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UPA患者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老年UAP合并HP患者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老年单纯UAP患者(P<0.05,或P<0.01)。结论老年UAP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体内存在多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合并 HP的老年UAP患者中突出,可能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张家明;李大主;林劲;张敬文;王圣;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

    慢性肾脏疾病( 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较高,而动脉硬化是导致CKD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 TH)代谢异常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2〕。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更大〔3〕。本文将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对CKD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郭鑫;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职护生养老机构就业意向

    目的:调查高职护理专业护生毕业后进入养老机构的就业意愿。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2010级三年制护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中的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就业意向分析:已经开设并学习过老年护理学的高年级高职护生( B组)愿意选择养老机构内就业的比例高于未开设老年护理学的低年级高职护生(A组)。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工作及事业的关注与热爱程度已大幅提升。

    作者:穆晓云;吴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农村中老年留守妇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策略

    目的:分析农村中老年留守妇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效果。方法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三个大县40个自然村,运用自设问卷调查表对1200名46~60岁的目标人群进行1年的干预,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90%农村中老年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水平。通过1年的AIDS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农村中老年留守妇女AIDS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1.9%上升到76.1%(P<0.01);各单项AIDS非传染认知显著性提高:如与 AIDS 感染者共同进餐、蚊虫叮咬和共用泳池能否传染,分别由干预前的26.8%、28.8%和26.3%提高到干预后的73.9%、70.1%和75.6%(P<0.01);夫妻团聚期间安全套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2%提高到干预后的18.5%,但仍有73.8%的人从不使用。结论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提高农村中老年留守妇女AIDS认知水平行之有效。

    作者:傅兰英;许锦秀;许彤;桂立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喉罩置入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喉罩置入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 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喉罩置入全麻,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 h、术后第1、3天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 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CD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开始后2 h 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CD56+数值与麻醉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CD56+数值与麻醉前比较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喉罩置入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较小,可以显著改善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晓建;倪鸣;王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银川市老年人整体幸福度现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人整体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老年人整体幸福度的策略。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银川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238位老人进行测查。结果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银川市老年人整体幸福度得分为(35.57±10.00)分,接近高幸福水平;老年人幸福度在文化程度、曾从事职业、现在职业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上等无统计学差异;在性别、民族、确诊有无疾病、健谈与否、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性格、应对方式、与子女关系、感受支持程度、自我满意度及支持利用度等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提高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满足老年人情感需要,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作者:史慧敏;任峥;张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水平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 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结果老年肺癌患者血清 P53抗体(17.84±8.73) ng/L、VEGF (416.7±162.8)ng/L、TGF-β1(68.74±17.91)ng/L水平分别比正常对照组(5.43±1.90)ng/L、(34.3±12.4)ng/L、(20.44±6.58)ng/L显著升高(均P<0.001)。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VEGF水平、TGF-β1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有关。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可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吴翠翠;张雪琦;马宏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来该院就诊的高龄骨折患者34例,术前向病人介绍自控镇痛泵(PCA)的使用方法、放置方法及注意事项,术后分为硬外泵注组和皮下泵注组(n=17),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SA)法记录镇痛、镇静评分;记录病人呼吸和血压变化;记录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PCA的满意度,观察镇痛泵的临床疗效。结果皮下泵注组患者在术后4、8、12、24、48、72 h VSA评分均低于硬外泵注组( P<0.05);患者对术后镇静总体满意度评估,皮下泵注的优良和良好多于硬外泵注组( 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内嗜睡、恶心、呕吐、血压、呼吸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皮下泵注组患者PCA的效果好于硬外泵注组,皮下泵注可推广应用于术后镇痛及代替硬外泵注。

    作者:哈秀民;徐九峰;李玉祥;闻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龄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分析

    高龄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脏器功能老化,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多,营养状况欠佳,免疫力低下,院内感染发生率居高不降,致病菌呈现定植特点〔1〕,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染性发生变化,耐药菌呈上升趋势〔2〕。2010年卫生部对全国125所医院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细菌监测发现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74.5%),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5.5%〔3〕。本文拟了解高龄老年人(≥80岁)的院内细菌感染及耐药特点。

    作者:郑锦辉;郑晓华;孙国权;刘丽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采用多种方法固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50例。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研究患者年龄、性别、术前ASA分级、术前牵引时间长短、骨折分型、治疗方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等可能的相关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作多因素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5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8 d,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而行内固定患者术后1 d可进行床上功能锻炼。下床负重活动时间为术后2.5~24个月。住院时间18~35 d,平均为25 d。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例,突发肺栓塞形成2例,死亡1例,术后长期卧床而2年内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脑血管意外出现精神异常1例。术后无1例发生脱钉、断钉、继发性髋内翻等现象。术后半年随访对其功能评价按照黄公怡等方法,其中优4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6.0%。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 ASA分级、伤前髋关节功能、骨质疏松、内周定方式、复位质量5个因素是影响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股骨粗隆骨折后,年龄、ASA分级、骨折分型三因素可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应尽早手术,选用稳定的内固定,术后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对于体质较差,预计生存时间不长者,明显有骨质疏松患者,均应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作者:徐诗雄;洪顺红;孙文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生活质量的改善、过度的高热量饮食、缺乏必要的运动锻炼及增龄等因素,2型糖尿病( T2D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治疗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但是这些方法既不能保证把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也不能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已有研究证实,用在减肥手术中的胃转流手术能够有效改善伴有T2 DM患者的症状〔2〕。国内对胃癌合并T2DM患者围术期疗效的关注较多,但有关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T2DM患者的糖代谢影响的报道却不多。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胃癌合并T2DM患者接受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前后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联素(AP)及瘦素(LP)的变化情况,拟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T2DM患者的糖代谢影响。

    作者:房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肺癌术后中老年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分析影响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为(27.9±9.3)分,总体水平较低。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评分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工作、是否与父母同住、是否与子女同住、长期居住地、体重指数、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 P<0.05)。结论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干预应考虑患者的疲乏、疼痛状态及其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等。

    作者:邱萍萍;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者78例,非IFI者386例,对其感染真菌进行分离检测,并记录相关指标。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结果78例非呼吸道 IFI 老年住院患者中共检测分离出真菌87株。其中尿中检测出29株(33.33%),为标本检出真菌排名首位。分离出假丝酵母菌84株(96.55%),为检出多的菌株。单因素分析提示,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 IFI危险因素有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病原检测时间、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白蛋白数、体温>37.5℃、抗生素种类、使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有创的检查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险因素有年龄、病原菌检测时间、消化系统普通疾病和神经系统普通疾病,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保护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 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主要为假丝酵母菌。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是预防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文朝;蔡成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特发性黄斑前膜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

    老年性白内障( CTR)已成为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行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老年性CTR的有效方法。 CTR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视网膜情况,角膜瘢痕,翼状胬肉等。特发性黄斑前膜( IMEM)多见于老年人,但也有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可因增生程度不同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变晚期症状主要有视物变形、视物变小、闪光感及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1〕。由于大多数IMEM患者的视力预后良好,故一般无需治疗。目前,对于影响视力的IMEM主张行后入路玻璃体切除及膜玻璃术〔2〕。老年性白内障( CTR)已成为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行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老年性CTR的有效方法。 CTR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视网膜情况,角膜瘢痕,翼状胬肉等。特发性黄斑前膜( IMEM)多见于老年人,但也有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可因增生程度不同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变晚期症状主要有视物变形、视物变小、闪光感及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1〕。由于大多数IMEM患者的视力预后良好,故一般无需治疗。目前,对于影响视力的IMEM主张行后入路玻璃体切除及膜玻璃术〔2〕。

    作者:赵晓静;刘苹苹;杨程成;李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 FIB)、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就诊的13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联合阿司匹林100 mg+常规治疗,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FIB、hs-CRP,进行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治疗3 d内及治疗3个月后使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内动脉,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的Crouse〔1〕积分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65%、81.1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726,P=0.016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35% vs 23.18%,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314,P=0.0013);②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hs-CRP、FIB、IMT、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FIB、IMT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协同降低 hs-CRP、FIB水平,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稳定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

    作者:江显萍;陈建华;吴大鸿;熊劲;陆广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 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各代谢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男性 MS患者98例为研究组,无MS的一般体检者98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测颈动脉IMT,收集其余各项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研究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IMT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IMT与 BMI(r=0.789,P<0.001)、收缩压(r=0.695,P<0.001)、HDL-C(r=-0.752,P<0.001)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IMT、BMI和HDL-C是影响M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MS患者的颈动脉IMT明显增加并与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提示各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朱敏洁;梁兴伦;李琛;周文锐;陈缵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