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对比

杨勇灵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 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 HICH)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预后效果优劣并未得出明确结论,临床上对手术治疗的佳时机、术式选择等均存在一定争议〔1〕。本文对比分析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和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医学科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2013年重症医学科120例老年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特点,分析各种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120例VAP患者存活112例,死亡8例,其中有10例有混合感染。共检出病原菌18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6株(74.73%),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23.08%)、肺炎克雷伯菌(17.03%)、大肠埃希菌(13.19%)、鲍氏不动杆菌(9.89%)等;革兰阳性菌30株(16.48%),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真菌16株(8.79%),主要为白色念球菌。耐药结果: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同,但均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有一定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球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均产生明显的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替拉考宁、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重症医学科老年 VAP 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不同,在治疗时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病原菌类别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孙先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D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D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灶缓解率93.3%,高于对照组75.6%( 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短期疗效、减轻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同时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出积极显著的作用。

    作者:张引子;刘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人生活方式及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营养状况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进行健康体检且自愿参加骨密度( BMD)检查的637例老年志愿者进行生活方式及膳食营养方面的调查,并借助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老年人受试者右侧跟骨的BMD进行测量。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男性和女性的BMD值均逐渐下降( P<0.01);常年吸烟、有饮酒习惯组的老年男性和女性 BMD 值分别低于无吸烟的男性和女性( P<0.01);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男性和女性BMD值分别高于偶尔及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和女性( P<0.01);坚持饮用奶制品、服用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的老年男性和女性BMD值分别高于不饮用奶制品的老年男性和女性( P<0.01)。结论老年人 BMD与生活方式及膳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膳食习惯对提高老年人骨健康极其重要。

    作者:鞠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膜透析患者血液铁离子浓度变化与肾性贫血、微炎性反应的关系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液铁离子浓度变化与肾性贫血、微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血清铁离子浓度将其分为两组,血清铁(SI)≤10μmol/L患者为观察组,SI>10μmol/L 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介素( IL)-6、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红细胞中丙二醛( MDA)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随着血液铁离子浓度的增加,TSAT、SF、Hb、Hct、微炎性反应指标(hsCRP、IL-6、TNF-α)、氧化应激指标(MDA)均明显增加(均 P<0.05);经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I与Hb呈正相关(OR=0.57,P<0.05),SF与hsCRP呈正相关(OR=0.68,P<0.05),MDA与hsCRP呈正相关(OR=0.87,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液铁离子浓度的增加可达到改善肾性贫血程度的目的,但似乎也可通过氧化应激过程加剧了微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林艺;陈朝荣;江强;蔡潇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北京地区随迁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随迁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改编的总体幸福感量表,随机选取725名在北京地区居住的中老年人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①30.3%是随迁中老年人;②随迁中老年人处于幸福感中等水平,显著低于北京籍的中老年人(t=3.392, P=0.001);③随迁中老年人在北京居住的时间越长,越感到幸福(r=-0.143,P=0.037);④随迁中老年人每天从事付出型活动的时间显著高于提升型(t=2.670,P=0.008)。付出型时间越长,越感到不幸福(r=0.169,P=0.025)。而提升型时间越长,越感到幸福(r=-0.145,P=0.049);⑤相比其他因素,出行和气候能显著预测幸福感。对出行和气候越不适应,随迁中老年人越不幸福。结论北京地区随迁中老年人幸福感显著低于北京籍中老年人,随迁中老年人的幸福感受到居住时间、从事活动的类型、对出行和气候适应的程度等因素影响。

    作者:徐华;牟书;徐娟;曾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人IFN-γ基因启动子的克隆鉴定及功能分析

    目的:克隆鉴定人IFN-γ基因启动子序列,并进行功能分析。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启动子区域,PCR克隆至 pGL3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法检测启动子活性。结果克隆得到人IFN-γ基因翻译起始点上游700 bp启动子区域,经检测具有活性,可启动报告基因表达;同时,该区域DNA被甲基化修饰后启动活性下降达4倍。结论克隆构建人IFN-γ基因启动子成功。

    作者:汤必奎;程禹;翟素莲;刘小粉;胡明洁;吴守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社区5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季节性变化,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方法547例高血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四季测量血压,观察季节变化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影响,并且采用调整药物等综合措施,使干预组患者血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四季的血压值比较中,夏季和冬季的血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有夏季下降和冬季升高的特点,社区医生可以通过药物的调整使血压波动减少,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秋岩;吴学敏;李向君;王宏;赵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Fasci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Fascin基因在大肠管状腺瘤和腺瘤癌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的方法,研究82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76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和40例大肠黏膜中Fasc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黏膜、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Fasc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0.5%、64.5%。在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和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黏膜组( P<0.05),而且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组( 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组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轻中度)、47.7%(重度),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Fasc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 P<0.05),与性别、年龄均无关( P>0.05)。结论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Fascin可能参与了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发生。

    作者:赵振亚;许欣;薛延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琼海市≥60岁居民眼疾病状况及未就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琼海市≥60岁居民眼疾病状况及未就诊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琼海市≥60岁的584例居民,采用抽样调查方案进行研究,分成未就诊组(284例)与就诊组(300例)。由专业人员携带诊疗仪器进驻调查点,根据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分析≥60岁居民的眼疾病状况及未就诊情况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60岁居民中,共筛查出140例眼疾病患者,其中>70岁的发病率为15.24%(89/584),显著高于≤70岁的8.73%(51/584)(χ2=11.719,P=0.000)。农村〔14.04%(82/584)〕显著高于城镇〔9.93%(58/584)〕(χ2=4.675,P=0.031)。丘陵地区〔7.71%(45/584)〕显著高于平原地区〔4.11%(24/584)〕(χ2=6.793,P=0.009)。山区〔12.16%(71/584)〕显著高于丘陵地区〔7.71%(45/584)〕及平原地区〔4.11%(24/584)〕(χ2=6.470,25.311,P=0.011,0.000)。未就诊组的性别为女性占32.39%(92/284),病程长(>3年)者占16.90%(48/284),白内障者占14.79%(42/284),翼状胬肉者占13.03%(37/284),经济条件差者占19.72%(56/284),均分别显著高于就诊组的25.00%(75/300),7.00%(21/300),3.67%(11/300),6.67%(20/300),6.00%(18/300)(均 P<0.05)。根据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眼疾病未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年龄>70岁的OR值为2.522,性别女的 OR 值为1.323,病程长(>3年)的 OR 值为1.673,白内障的 OR 值为2.534,翼状胬肉的OR值为2.485,经济条件差的OR值为2.163。结论琼海市≥60岁居民的眼疾病情况整体应值得重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关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黎昌江;黄梦运;李秋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九里香含药血清抗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对九里香血清药物化学抗软骨细胞凋亡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建立大鼠骨关节炎( OA)模型,含药血清培养软骨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建立中药九里香的指纹图谱、血清指纹图谱等方法,利用柱层析从原药材中分离鉴定主要成分。结果分离培养软骨细胞,九里香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OA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在大鼠血清中存在16个入血成分,其中6个为九里香的原型成分,10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分离鉴定两个主要成分九里香酮和phebalosin,分别与血清中色谱峰9和11的相对保留时间基本一致。结论九里香含药血清具有抗OA软骨细胞凋亡作用,入血成分或移行成分可能成为九里香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

    作者:吴龙火;温慧玲;李加林;郭小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并与42例老年患者的相应资料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除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外,值得重视的还有吸烟、酗酒、控制体重和适当的运动方式,尤其饮酒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能是独立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充分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崔瑞娜;王田蔚;祖艳颖;方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2012年该院收治的5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开展CAS(CAS组),15例开展CEA(CEA组),对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S组住院天数明显比CEA组少(P<0.05);CAS组的住院费用却比CEA组高( P<0.05)。两组术后1 w 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1 w两组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狭窄患成功率相当,病人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和颈动脉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病死状况、缺血性卒中、轻微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疗效相当,均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敬博;王海洋;刘冰;李哈莉;姚野;庄俊丽;单鹏;景宝;韩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郑重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格列本脲片引起低血糖28例

    格列本脲片(优降糖)有较强的降低血糖作用,其降糖作用较D-860强100倍,两者代谢后主要从肾脏排出,治疗后空腹血糖较餐后血糖下降明显,适用于轻、中型、稳定型糖尿病病人〔1〕。优降糖副作用比较大,但是由于价格便宜,在我国广大农村及城郊结合区仍应用广泛。本文对我院因服用含有优降糖及其成分的降糖药,引起低血糖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竟男;余冬阳;金东辉;刘国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载脂蛋白E与脑梗死的关系

    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呈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趋势。脑梗死病因较多,除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外,有学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有关。 AopE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种族、地域、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检测400例吉林省汉族脑梗死患者AopE的基因多态性以揭示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李爱丽;赵欣;赵丽丽;韩英博;姚建华;王彦红;王思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吲哚美辛对受损颈动脉再内皮化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受损颈动脉再内皮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SD大鼠体内通过球囊法制备颈动脉损伤模型,腹腔注射吲哚美辛,观察其对血管内皮修复的影响;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单核细胞,应用EGM-2培养基体外诱导培养获得内皮祖细胞( EPCs)。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处理晚期EPCs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差异贴壁法检测 EPCs的粘附能力,改良的 Boyden小室检测 EPCs的迁移能力,Matrigel基质胶检测EPCs的成血管能力。结果吲哚美辛可明显促进损伤血管内皮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吲哚美辛增强 EPCs的增殖、粘附、迁移及成血管能力有关。结论吲哚美辛促进了损伤血管内皮的再内皮化进程。

    作者:李鑫;张晓芸;金成文;成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及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 ACI)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体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来该院治疗,自发病到入院不超过24 h的老年ACI患者170例,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静滴15 d。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发病24 h内以及治疗15 d后患者血清IL-6与TNF-α水平;对患者治疗前后IL-6与TNF-α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灯盏细辛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 IL-6与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患者治疗后 IL-6与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灯盏细辛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 ACI可能与降低老年ACI患者血清IL-6和TNF-α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减轻炎性因子所介导的ACI后炎症损伤有关。

    作者:游明瑶;蔡胤浩;王世君;赵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出血的诊疗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60岁以上的男性中,大于60%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1〕。目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已经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 TUPKP )因出血的发生率低于TURP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但是,术后出血仍是TUPKP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危及患者生命,及时发现出血并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吉;王永刚;邹迪;李宏岩;张茁;韩宇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醛固酮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 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醛固酮( ALD)和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104例老年2型DN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52例单独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均连续6个月,并于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及肾功能相关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血清中TGF-β1、ALD和 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 TGF-β1、ALD和CRP的表达。

    作者:赵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膀胱癌组织中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及p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性膀胱癌石蜡标本48例,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的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P>0.05);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 P<0.05);膀胱癌组织中 p53的表达强度与 EGFR、VEGF、COX-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20;r=0.278,P=0.001;r=0.218,P=0.004);COX -2表达强度与 EGFR、VEGF 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395,P=0.001;r=0.198,P=0.016)。结论 EGFR、VEGF、COX-2、p53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孙玉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