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琼海市≥60岁居民眼疾病状况及未就诊影响因素

黎昌江;黄梦运;李秋慧

关键词:眼疾病, 未就诊
摘要:目的:研究琼海市≥60岁居民眼疾病状况及未就诊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琼海市≥60岁的584例居民,采用抽样调查方案进行研究,分成未就诊组(284例)与就诊组(300例)。由专业人员携带诊疗仪器进驻调查点,根据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分析≥60岁居民的眼疾病状况及未就诊情况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60岁居民中,共筛查出140例眼疾病患者,其中>70岁的发病率为15.24%(89/584),显著高于≤70岁的8.73%(51/584)(χ2=11.719,P=0.000)。农村〔14.04%(82/584)〕显著高于城镇〔9.93%(58/584)〕(χ2=4.675,P=0.031)。丘陵地区〔7.71%(45/584)〕显著高于平原地区〔4.11%(24/584)〕(χ2=6.793,P=0.009)。山区〔12.16%(71/584)〕显著高于丘陵地区〔7.71%(45/584)〕及平原地区〔4.11%(24/584)〕(χ2=6.470,25.311,P=0.011,0.000)。未就诊组的性别为女性占32.39%(92/284),病程长(>3年)者占16.90%(48/284),白内障者占14.79%(42/284),翼状胬肉者占13.03%(37/284),经济条件差者占19.72%(56/284),均分别显著高于就诊组的25.00%(75/300),7.00%(21/300),3.67%(11/300),6.67%(20/300),6.00%(18/300)(均 P<0.05)。根据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眼疾病未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年龄>70岁的OR值为2.522,性别女的 OR 值为1.323,病程长(>3年)的 OR 值为1.673,白内障的 OR 值为2.534,翼状胬肉的OR值为2.485,经济条件差的OR值为2.163。结论琼海市≥60岁居民的眼疾病情况整体应值得重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关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8例行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术前Allen试验均为阳性,根据穿刺入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入路行 PCI治疗。观察记录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7%、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术治疗老年CHD患者安全有效,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时学昆;程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20例老年T2DM患者及136例为对照组,测量其骨密度(BMD)值,采用病例对照法分析老年T2DM组中两个亚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使用 Logistic回归分析 T2DM 患者各种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82.5%,对照组为12.6%。两组相比BMD偏低(P<0.01)。糖尿病患者的BMD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女性绝经年限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呈负相关,与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降钙素(CT)呈正相关(P<0.05)。结论影响老年T2DM患者BMD 的因素有年龄、病程、BMI、FINS水平、HbA1c、女性绝经年限。 T2DM患者骨量改变与PTH、CT等钙调节激素的变化有关。

    作者:缪琪蕾;莫丽亚;王敏红;吴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与多层螺旋CT对于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技术与多层螺旋CT对于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患者,年龄65~81岁,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多层螺旋CT检查,取得病变的应变率比值( strain ratio, SR)和CT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结节的SR值,计算SR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建立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 ROC),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根据Youden指数高的临界点确定SR的诊断界点。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多层螺旋CT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所有患者中,良性病变105例,恶性病变58例。良性病变SR 值为1.389±0.878,恶性病变为3.235±1.54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t=1.652,P<0.05)。 SR 在良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1.6%、83.9%、68.3%和91.5%;恶性病变分别为93.1%、72.6%、78.4%、57.4%和96.4%。 ROC及AUC为0.869,95%可信区间为0.765~0.901,SR的诊断界点为1.88。多层螺旋CT与SR值在良性病变中的符合率分别为81.9%和94.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5,P>0.05),在恶性病变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9.0%和96.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75,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在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多层螺旋CT。

    作者:梁笑;王余广;张立春;刘慧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误诊为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的药物性肝损伤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68岁,因发现目黄、尿黄2年,加重伴乏力15 d入院。患者于入院2年前发现目黄、尿黄,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灰白便,食欲可,无乏力,未在意,1年前体检时发现肝功能明显异常,未行系统治疗,未监测肝功,15天前出现乏力,并伴有瘙痒,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分,血压130/70 mmHg。一般状态尚可,无贫血貌,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明显蜘蛛痣,颈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无肝掌。

    作者:邹亚斌;郭晓林;季慧范;聂深钰;邢云龙;李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吲哚美辛对受损颈动脉再内皮化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受损颈动脉再内皮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SD大鼠体内通过球囊法制备颈动脉损伤模型,腹腔注射吲哚美辛,观察其对血管内皮修复的影响;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单核细胞,应用EGM-2培养基体外诱导培养获得内皮祖细胞( EPCs)。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处理晚期EPCs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差异贴壁法检测 EPCs的粘附能力,改良的 Boyden小室检测 EPCs的迁移能力,Matrigel基质胶检测EPCs的成血管能力。结果吲哚美辛可明显促进损伤血管内皮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吲哚美辛增强 EPCs的增殖、粘附、迁移及成血管能力有关。结论吲哚美辛促进了损伤血管内皮的再内皮化进程。

    作者:李鑫;张晓芸;金成文;成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影响

    大量活化的髓过氧化物酶( MPO)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2〕。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在UAP患者治疗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青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住院患者12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 )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0~64〔平均(56.39±11.48)〕岁;UAP 组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52~67〔平均(56.04±13.01)〕岁;另将UAP组分为:低危险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3~67〔平均(56.45±9.31)〕岁;中危险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2~65〔平均(55.18±12.21)〕岁;高危险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3~63〔平均(56.81±10.83)〕岁。将 UAP 组配对分为:常规治疗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54~63〔平均(55.45±8.31)〕岁;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52~67〔平均(56.34±10.52)〕岁。同时将3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平均(55.65±10.31)岁。该病例均病史,查体及相关实验、影像学检查。

    作者:赵佳;张华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基于VSIG4的腺病毒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

    目的:探讨基于含V-set和免疫球蛋白城4(VSIG4)的腺病毒对1型糖尿病(T1DM)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含有 VSIG4的腺病毒,免疫NOD小鼠,观察对CD8+T细胞的抑制效应和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与携带β-半乳糖苷酶( 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LacZ)和PBS组比较,携VSIG4的腺病毒并能抑制NOD小鼠的CD8+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γ的分泌,并降低NOD小鼠糖尿病的患病率。结论VSIG4腺病毒对CD8+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并可以延缓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会为T1DM的治疗新策略。

    作者:石雁冰;张兰举;邢立志;张媛媛;马桂洁;李树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更有效、更安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0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恩替卡韦+阿德福韦组(A组),拉米夫定+阿尔德福韦组(B 组),恩替卡韦组(C组),拉米夫定组(D 组),阿德福韦组(E组),5组治疗疗程均为96 w。抗病毒治疗第4、12、24、48、96周时五组治疗分别检测肝功能、肌酐、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BV DNA 水平,每半年做1次腹部彩超检测。结果在治疗4、24、96 w结束时,谷丙转氨酶( ALT)水平及复常率无统计学意义。4、24、48、96 w时,五组药物中D组的HBV DNA复常率低,而A组及E组高,B组及C组疗效次之,但各组间统计学差异不显著。4 w时D组HBV DNA下降水平低,而A组及E组患者高(P<0.05)。治疗4、48、96 w时的血肌酐水平组间比较及各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其48、96 w的CK-MB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组织学指标的观察中看到,三组单药的组织学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以 E组改善病例数居多,而A组及B组治疗后可以进一步改善肝脏组织学情况。 CK-MB水平升高患者在 A 组及 B 组各为1例,C组有4例因出现病毒学反弹、耐药而退出继续治疗。结论对于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患者来说联合治疗更优于单药治疗。

    作者:王海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疆乌鲁木齐汉族、维吾尔族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女性骨代谢和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

    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后者将使相关骨折的发生率大幅度增加〔1〕。本文拟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围绝经期女性骨量减少的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汉族和维吾尔族围绝经患者,确诊为骨量减少的女性312例,其中汉族191例,平均年龄44.6岁;维族121例,平均年龄45.7岁。(1)纳入标准:顺利完成上述各项检查项目,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测定值:-1.5 SD≤骨密度≤-2.5 SD;同时,还需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①绝经后一年以内的女性;②未绝经的女性,年龄在42~55岁之间,出现明确的月经周期改变或伴随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症状;(2)排除标准:①1个月内服用过其他影响骨钙代谢的药物(不包括单纯钙剂);②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明确的脆性骨折病史,或腰椎摄片存在明显的椎体楔形变;③继发性骨质疏松病以及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恶性肿瘤、肾上腺或性腺疾病、药物或酒精滥用、肝或肾脏器质性疾病、子宫附件切除或胃肠道切除术后等。按族别分为汉族及维吾尔族组。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1。

    作者:冯建军;钟慧琴;任江林;李原;袁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6水平与2型糖尿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T2DM组33例,T2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35例,另选择30例体检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三组血清CXCL16水平,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并以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单纯T2DM组及T2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CXCL1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CXCL16水平高,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6水平与FPG、FIns、 hs-CRP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35、0.245、0.519,P<0.05);与HOMA-IR、HDL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32、-0.542,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CXCL16、BMI、FBG、甘油三酯(TG)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CXCL16在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云涛;胡斌;简磊;李建伟;黄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131 I标记槲皮素的方法

    目的:探索131 I 标记槲皮素的方法并对其相关实验进行研究。方法用氯胺 T法对槲皮素进行131 I标记,对标记产物用薄层色谱法分析其标记率及放化纯,产物于37℃温育以观察其体外稳定性,用甲状腺癌细胞FTC-133/8505C观察其生物活性。结果氯胺T法为佳标记方法,标记率达96.5%,放化纯达98.3%。产物在体外稳定。结论用氯胺T法对Qu进行131 I 标记简单高效,稳定性好,且标记产物生物活性未受到明显破坏。

    作者:魏凯;李悦;张苗苗;王博;崔亚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格列本脲片引起低血糖28例

    格列本脲片(优降糖)有较强的降低血糖作用,其降糖作用较D-860强100倍,两者代谢后主要从肾脏排出,治疗后空腹血糖较餐后血糖下降明显,适用于轻、中型、稳定型糖尿病病人〔1〕。优降糖副作用比较大,但是由于价格便宜,在我国广大农村及城郊结合区仍应用广泛。本文对我院因服用含有优降糖及其成分的降糖药,引起低血糖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竟男;余冬阳;金东辉;刘国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研究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的方法不同将纳入者分为接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观察组和持续有创机械通气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呼吸及血气相关指标、应激反应程度。结果(1)治疗情况:观察组撤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死亡率、PaO2/FiO2恢复正常时间、胸片征象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呼吸及血气相关指标:观察组患者的pH值、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RR、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3)应激反应:观察组患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有助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肺泡氧合情况、缓解应激反应,是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膀胱癌组织中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及p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性膀胱癌石蜡标本48例,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的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P>0.05);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 P<0.05);膀胱癌组织中 p53的表达强度与 EGFR、VEGF、COX-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20;r=0.278,P=0.001;r=0.218,P=0.004);COX -2表达强度与 EGFR、VEGF 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395,P=0.001;r=0.198,P=0.016)。结论 EGFR、VEGF、COX-2、p53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孙玉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不同神经节段的选择

    交感神经切除术早是由Alexander在1899年报道,当时主要用于治疗癫痫、突眼性甲状腺肿、白痴、青光眼等疾病,但其临床疗效不佳。后来又用于心绞痛、肢体血管痉挛、高血压和手足多汗症等疾病的治疗。 Kotzareff〔1〕早报道了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经验,但该项手术未能广泛开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视胸腔镜进入胸外科后,使微创化的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手术( TSS )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从而得到广泛推广。国内外对于TSS治疗多汗症仍存在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术后代偿性多汗与胸交感神经链切除节段的关系,笔者就TSS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的历史、合理选择胸交感神经链切除节段等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波;李光虎;崔永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人IFN-γ基因启动子的克隆鉴定及功能分析

    目的:克隆鉴定人IFN-γ基因启动子序列,并进行功能分析。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启动子区域,PCR克隆至 pGL3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法检测启动子活性。结果克隆得到人IFN-γ基因翻译起始点上游700 bp启动子区域,经检测具有活性,可启动报告基因表达;同时,该区域DNA被甲基化修饰后启动活性下降达4倍。结论克隆构建人IFN-γ基因启动子成功。

    作者:汤必奎;程禹;翟素莲;刘小粉;胡明洁;吴守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摄入反式脂肪酸对大鼠血脂、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反式脂肪酸( TFA)对大鼠血脂、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含量的 TFA实验饲料喂养大鼠90 d 后分别进行血脂、炎症相关因子的测定。实验组根据前1d摄入基础饲料量,按供能比计算灌胃油量;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实验结束隔夜禁食取血,观察大鼠血清的血脂4项和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变化。结果正常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 TG)含量低于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高于实验组,且与大剂量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小剂量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实验组与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均低于大剂量实验组,且与大剂量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FA可增加人体中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的含量,降低HDL-C的含量。

    作者:金戈;韩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人生活方式及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营养状况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进行健康体检且自愿参加骨密度( BMD)检查的637例老年志愿者进行生活方式及膳食营养方面的调查,并借助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老年人受试者右侧跟骨的BMD进行测量。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男性和女性的BMD值均逐渐下降( P<0.01);常年吸烟、有饮酒习惯组的老年男性和女性 BMD 值分别低于无吸烟的男性和女性( P<0.01);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男性和女性BMD值分别高于偶尔及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和女性( P<0.01);坚持饮用奶制品、服用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的老年男性和女性BMD值分别高于不饮用奶制品的老年男性和女性( P<0.01)。结论老年人 BMD与生活方式及膳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膳食习惯对提高老年人骨健康极其重要。

    作者:鞠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 T2DM患者70例(T2DM 组);空腹血糖( FPG)受损/糖耐量受损者66例( IFG/IGT组);正常对照者68例( NGT组)。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其他指标,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25-OH-D与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T2DM 组和 IFG/IGT组血清25-OH-D 显著低于 NGT组(P<0.05);T2DM组和IFG/IGT组总胆固醇(TC)、血浆同型半胱胺酸(HCY)、尿微量白蛋白(MAU)显著高于 NGT组(P<0.05);T2DM 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NGT组(P<0.05)。血清25-OH-D与TC、TG、LDL-C、FBG、HCY、MAU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是HCY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维生素D 缺乏可能在 T2DM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T2 DM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郭晶晶;刘欣;肖正大;马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