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载脂蛋白A5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胡志高;屈晓冰

关键词:载脂蛋白A5,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受试者分为冠心病组(73例)和对照组(4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poA5水平。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数量、狭窄程度和病变分型血清ApoA5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有关,多支病变组ApoA5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组( P均<0.05);轻、中、重度狭窄组 ApoA5水平逐渐降低( P均<0.05);A、B、C型病变组ApoA5水平也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 ApoA5与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低 ApoA5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直肠癌组织中TAZ表达与Bcl-2、Bax、Caspase-3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AZ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具有凋亡调节作用的 Bcl-2、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石蜡标本及其中50例癌旁组织的 TAZ、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这4种蛋白的相关关系。记录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AZ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TAZ、Bcl-2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Bax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 TAZ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肿瘤组织中TAZ与Bcl-2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与Caspase-3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Bcl-2与Bax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 TAZ与 Bax、Bcl-2与Caspase-3、Bax与 Caspase-3无明显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TAZ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可能与调控Bcl-2、Caspase-3有关。

    作者:冯俊伟;张志勇;王爱军;王红钰;徐晋珩;吴肖;程健;张超;郑宝军;施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培美曲塞或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 PMTX)或长春瑞滨( VNRB)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该院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晚期NSCLC病患98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应用VNRB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应用PMTX联合顺铂化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44.90%(22/49),对照组为40.82%(20/49)(P>0.05)。观察组脉管炎发生率为2.04%(1/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9%(12/49)(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以及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为32.65%(16/49)、8.16%(4/49)、2.04%(1/49)、8.16%(4/49)、10.20%(5/49)、8.16%(4/49),与对照组的36.73%(18/49),10.20%(5/49),6.12%(3/49),18.37%(9/49),16.33%(8/49),12.24%(6/4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1.84%(45/49),3年生存率为57.14%(28/49),与对照组的89.80%(44/49),53.06%(26/4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MTX联合顺铂对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雪花;王琳;盛莉;孙达统;邱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直肠癌造口者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及其相关性

    中低位直肠癌占我国总体直肠癌发病率的75%左右〔1〕。7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明显增高〔2,3〕。65岁以上老年人中近一半的生活功能下降,1/3以上人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4〕。大多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需行Miles手术治疗,形成永久性造口,患者面临着造口护理、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适应问题。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5〕。本文旨在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老年患者社会适应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相关性。

    作者:卢玉仙;高薇;汤琪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神经细胞死亡、炎症发生、血脑屏障破坏等组织损伤为特征的急性期和以神经血管恢复为特征的后期,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1〕。以往研究〔2〕显示仅仅针对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中单一环节的药物,即使在动物模型中可以有较好的效应,均无法在临床实验中取得相应的疗效。目前认为,只有作用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多个病理环节并发挥强大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新药〔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组蛋白乙酰化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及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地位〔3~7〕。本文主要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大脑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及HDACs抑制剂多靶点抗脑损伤,促进受损脑组织形态及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傅淑平;卢圣锋;沈卫星;景欣悦;朱冰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五参二连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参二连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徐州市中医院住院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五参二连颗粒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替洛尔12.5 mg,3次/d;硝苯地平10 mg,3次/d;阿司匹林75 mg,1次/d;治疗组基础用药同对照组,加用中药五参二连颗粒1袋,3次/d;14 d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中、后患者血液中hs-CRP、Hcy的值。结果五参二连颗粒组hs-CRP、Hcy的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1)。结论五参二连颗粒联合阿替洛尔、硝苯地平、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Hcy、 hs-CRP值,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曹永;卢磊;张培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艾司西酞普兰与氟两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使用专用的统计分析软件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7篇随机对照研究满足纳入标准。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疗程为1、2、4 w时,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0.21、1.2,P=0.48、0.83、0.20),此时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疗效相当;疗程为6 w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3),此时艾司西酞普兰疗效优于氟西汀。比较疗程6 w结束后的有效率,其OR值为1.51(95%CI:0.93~2.45),两组之间有效率相当(Z=1.65,P=0.10)。比较疗程6 w结束后的痊愈率,其中OR值为1.17(95%CI:0.84~1.63),两组之间痊愈率相当(Z=0.93,P=0.35)。比较疗程6 w结束后的不良反应,其中OR值为0.86(95%CI:0.53~1.39),两组之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Z=0.61,P=0.54)。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用于治疗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且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能够更好地改善老年抑郁症症状。

    作者:易峰;张洋洋;毛静宇;苏旭江;梅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内科调整、手术、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年龄60~96岁,通过随机数法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对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 FR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比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术前评估,终综合治疗组148例,传统治疗组146例。两组患者一般属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年随访中,综合治疗组的再骨折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模式较传统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粤;郝玮;张岩;杨铁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肿瘤型假体在老年股骨上段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上段转移瘤患者手术中应用肿瘤性假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3例老年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行肿瘤大段骨切除和肿瘤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患肢的术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对髋部功能恢复满意。23例均获随访,时间2~30个月。随访期内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手术治疗,1例发生脱位,予闭合复位,后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在老年股骨上段转移瘤的患者,肿瘤性假体的应用能尽快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也为护理及综合治疗提供方便。

    作者:高宏梁;叶招明;柳萌;李建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成分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成分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肥胖〔体重指数( BMI)≥28 kg/m2〕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个体化处方饮食+饮食治疗,并配合随意运动,观察组在常规个体化处方饮食+饮食治疗基础上进行太极拳运动锻炼。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 FBG、PBG、FIN、PIN、HbA1c、Ln(Homa-IRI)等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 FBG、PBG、PIN、HbA1c等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BG、PIN、HbA1c、Ln(Homa-IRI)等指标差值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 TG、TC、LDL等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TG、TC、HDL、LDL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 TG 差值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功能、综合评分等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总体健康、综合评分等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总体健康、综合评分等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太极拳锻炼有助于调节其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IR,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蒙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苏州市沧浪区115名老年人进行逐一面对面逐题访谈式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 P<0.01);与自我满足感正相关( P<0.01),与生活满足感正相关(P<0.01),主观支持度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婚姻状况影响总体幸福感(P<0.01),在婚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87.4±13.97)分〕高于独身〔(69.38±20.435)分〕(P<0.01);男女在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家庭适意感上男性略高于女性。结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和干预因素。

    作者:鲍谧清;阮海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Galectin-3和P27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蛋白Galectin-3和P27与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微创手术临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58例该院消化内科在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对每例患者术中所取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Galectin-3和P27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后分析两种蛋白与 ESD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癌组织Galectin-3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P27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且分层分析示二者表达量与瘤灶大小和超声黏膜结构有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是否阳性表达与患者ESD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其影响患者预后(P<0.05)。结论 Galectin-3和P27可能作为早期胃癌临床分子病理的评估指标,且对患者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作者:穆小松;王胜强;龙波;牟燕飞;吴毅;廖开友;徐燕;莫绍江;马犇;唐显力;刘师宏;汪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7例行 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DSA的检查结果将21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组,分为DSA检查结果阳性组119例和DSA检查结果阴性组98例。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①发病年龄:DSA结果阴性组98例,男79例;女19例;阳性组119例,男92例;女27例。两组年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 P>0.05)。②动脉狭窄的分布:DSA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颅外动脉狭窄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178>0.05),两组颅内动脉狭窄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00)。③终形成梗死的部位:两组比较, DSA 结果阴性组未见异常的多于阳性组(P=0.000<0.05);大面积和中小面积梗死阳性组明显多于DSA结果阴性组(P=0.000和P=0.018),而DSA结果阴性组的皮层下梗死明显多于阳性组(P=0.002),单纯底节梗死DSA结果阴性组多于阳性组(P=0.000),后组循环的梗死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梗死部位主要在皮层下,与小血管病变和低灌注有关。②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梗死与动脉狭窄有关,且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作者:段丽君;王默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髓鞘碱性蛋白( MBP)水平变化,探讨微创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1例和内科治疗组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 MBP水平,取4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分析。结果①微创术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10 d血清 M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0.01),手术组在第5、10天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脑出血患者第1、5、10天血清MBP含量均与当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成正相关。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MBP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数。

    作者:赵修敏;杨健军;吕涌涛;秦敬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及与自我管理效能的关系和其他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糖尿病病人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DMSES)和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对三级甲等医院18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生存质量总分(112.93±19.00)分,心理精神维度得分高,质量低。自我管理效能总分(163.87±21.55)分,治疗维度得分高,效能好;营养摄入维度均分得分低,效能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有年龄段和患病时间。分层回归分析得知患病时间解释生存质量方差变异量的9.7%(P<0.01),自我管理效能各因子解释方差变量的37.2%( P<0.01)。结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控制饮食,血糖和体重,还要增强增强自我管理效能感,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

    作者:赵芳芳;杨丽;刘玮玮;吴爱娟;张晓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60岁和70岁分界对老年颅内感染病人病例特点分布的影响

    目的:探讨何种年龄分界能更好地反映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14岁的颅内感染病例,分别以60岁或70岁为分界对病例进行分组,比较分组后性别、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病原学诊断、预后等的分布情况。结果总共198例病例入选,男121例,女77例。以60岁为分界,≥60岁组30例,<60岁组168例。两组比较:性别、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病原学诊断、预后等无明显差别(P<0.05)。以70岁为分界,≥70岁组13例,<70岁组185例。≥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头痛少见,痫性发作多见(P<0.05)。结论以70岁为分界能更好地反映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病例特点。

    作者:叶明炎;彭有敬;李康增;陈劲松;郑志雄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一线化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NSCLC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及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特点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和年龄(化疗前P=0.001;化疗后P=0.003)相关,与病理类型、分期、性别、吸烟史均无明显关系。纤维蛋白原下降水平和部分缓解(PR)、稳定(SD)显著相关(P=0.012,0.010)。生存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化疗前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化疗后纤维蛋白原减低的患者预后较好( P=0.000)。结论 NSCLC患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可预测化疗疗效和总生存,其有望成为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理想标志物。

    作者:田文;高敬华;李永生;李际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与早期弥散加权成像表现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助于判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 CISS)。方法前瞻性收集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ISS分型和早期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分型。结果剔除6例资料不全的患者,剩余240例进入终分析。早期的 DWI表现在CISS各型间差异显著(χ2=160.76,P=0.000)。其中,55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χ2=50.23,P=0.000)、21例大穿通支梗死(χ2=21.47,P=0.000)及35例前-后循环多发梗死(χ2=10.60,P=0.014)病因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27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主要与心源性梗死有关(χ2=19.37,P=0.000),且多为大面积脑梗死;72例小穿通支梗死(χ2=87.31,P=0.000)的病因主要是穿支动脉病变;除此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小穿通支梗死(14/72,19.44%)的病因不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DWI表现有助于CISS分型的确定。

    作者:刘又榕;李康增;郑建明;王建忠;林妙春;岳增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差异化死亡教育对养老院老年人不良死亡态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对养老院老年人死亡观及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养老院57位老年人进行3个月的死亡教育干预,并对其干预前后不同的死亡态度观、生命生意感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后正、负向死亡态度人数差异显著(P<0.01),生命意义感总分及3个维度各条目均分差异均显著(P<0.01,P<0.05),死亡态度观总分及各维度条目均分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死亡教育有助于改善养老院老年人对死亡的不良认知及行为,提高其生命意义感,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孙梦霞;李国平;廖桂香;张颖杰;姜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北京市空巢与非空巢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比较

    目的:对比北京市空巢与非空巢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自编项目问卷为测量工具,随机调查北京市多个社区空巢中老年人263人、非空巢中老年人278人。结果空巢与非空巢组文化程度和人均住房面积上没有差异。空巢组中男女相当,而非空巢组男性要远少于女性;空巢组年龄要显著大于非空巢组;空巢组月收入分布在2000~5000元的居多,而非空巢组多分布在1000~3500元;空巢组已婚的比例要小于非空巢组,而未婚的比例要大于非空巢组(P<0.01)。空巢组在总体幸福感量表的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上的得分要显著低于非空巢组,非空巢组感到更幸福(P<0.01);而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等方面的得分要显著低于非空巢组( P<0.05或 P<0.01),空巢组心理症状程度更轻、心理更健康;在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维度上,空巢组的得分要显著低于非空巢组(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空巢组的得分又显著高于非空巢组(P<0.05)。结论北京市空巢中老年人有着自身较为独特的人口学特点;空巢中老年人应加强对支持的利用度。

    作者:徐华;曾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恶性肿瘤引起阻塞性肺不张36例临床分析

    肿瘤的阻塞作用是导致肺不张常见的病因之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明确阻塞病因的重要手段,阻塞性肺不张的常见并发症为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等,因此为了防止阻塞性肺不张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首要措施就是解决肿瘤对肺不张的阻塞作用,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不张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我院收治的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作者:陈文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