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高敬华;李永生;李际君
目的:比较研究10种蒙药用豆科植物抗氧化性。方法采用60%的乙醇对蒙药植物进行超声波提取,采用总抗氧化活性( T-AOC)法检测其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结果10种蒙药植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山野豌豆、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紫花苜蓿都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接近同浓度的抗坏血酸( Vc)溶液。结论蒙药用豆科植物在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敖恩宝力格;张园园;乌达巴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前列地尔2 w,继续常规治疗2 w。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前列地尔2 w,继续常规治疗+贝前列素钠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45/51),明显高于对照组70.6%(36/51)(χ2=5.98,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肌酐(SCr)、胱抑素 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尿素氮(BUN)均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TC、TG、HDL-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前列地尔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够增强前列地尔的肾脏保护作用,获得更佳疗效。
作者:张浩;罗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何种年龄分界能更好地反映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14岁的颅内感染病例,分别以60岁或70岁为分界对病例进行分组,比较分组后性别、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病原学诊断、预后等的分布情况。结果总共198例病例入选,男121例,女77例。以60岁为分界,≥60岁组30例,<60岁组168例。两组比较:性别、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病原学诊断、预后等无明显差别(P<0.05)。以70岁为分界,≥70岁组13例,<70岁组185例。≥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头痛少见,痫性发作多见(P<0.05)。结论以70岁为分界能更好地反映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病例特点。
作者:叶明炎;彭有敬;李康增;陈劲松;郑志雄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体内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和自身免疫现象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HCV 感染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分为健康对照组、慢性丙肝有自身免疫现象组和慢性丙肝无自身免疫现象组,以及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检测肝功能、HCV RNA、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肝纤维化4项及SOCS-1 mRNA水平。结果 HCV感染者有自身免疫现象组血清SOCS-1 mRNA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 P<0.05);SOCS-1 mRNA 水平与谷丙转氨酶( ALT )、HCV RNA、IgG、IgA、IgM 无相关性,与肝纤维化4项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屈黏蛋白(LN)有相关性。结论 SOCS-1表达降低可能是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现象的原因。
作者:卢娟娟;杜国义;张惠琴;张丽萍;杨玉霞;李文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农村空巢老人怀旧功能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及各因素对怀旧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湖南省536名农村空巢老人,采用怀旧功能量表、压力弹性商数量表评定怀旧功能、心理弹性。结果祖孙同住的农村老年人在自我认同、解决问题、交际沟通及教育等4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除重现痛苦与自我控制无显著相关外,怀旧功能总分及其他各分量表得分与心理弹性的总分、社会支持、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认同、重现痛苦、教育与健康评估呈正相关;进入老年人总体怀旧功能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社会支持、情绪管理、空巢方式、经济状况。结论独居农村空巢老人社区老年人的怀旧功能较差,社会支持、情绪管理、空巢方式、经济状况均与农村空巢老人的总体怀旧功能有关。
作者:谢丽琴;邓云龙;周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抑郁的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32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HAMD≥8分的COPD患者60例进行观察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COPD患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运动训练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前后进行HAMD评分及肺功能测定,COPD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 CAT)。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 P<0.01),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 P<0.05)。②两组治疗前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③两组治疗前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P<0.05),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运动训练治疗COPD合并抑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及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黄洁;李承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 ICU)患者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发生情况。方法以196例符合条件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入住ICU时间。记录导管信息,包括导管类型(CVC或AC)、插入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导管日数量。结果共335导管纳入分析,其中包括152 AC和183 CVC。共有6例证明为 CRBSI,其中2次发生于同一患者,因而共有5例患者发生 CRBSI。 CRBSI的发生率为1.8%(6/335),发病密度为3.4/1000导管日(6/1775)。对于 CVC, CRBSI的发生率为1.1%(2/183),发病密度为1.7/1000导管日(2/1190)。对于AC,CRBSI发生率是2.6%(4/152),发病密度为3.3/1000导管日(4/1216)。结论该院ICU CRBSI发生率较低,并且动脉导管较中心静脉导管有更高的感染倾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更重视AC相关性CRBSI的预防。
作者:胡巧苗;李娜;蔡圆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对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水平以及血小板( PLT)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以及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注射液,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两组 Fib、D-D及PLT计数,分析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 Fib、D-D水平及 PLT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改善率为72.58%(45/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5%(31/58);无效率为8.06%(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9%(12/58)(均 P<0.05)。观察组的稳定率为19.35%(12/62),与对照组的25.86%(1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Fib(3.71±0.33)g/L,D-D(281.24±32.32)μg/L,PLT(300.92±19.83)×109/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4.83±0.48)g/L,(523.46±60.39)μg/L,(360.71±30.24)×109/L,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3.98±0.26)g/L,(396.57±49.29)μg/L,(340.78±18.26)×109/L(均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可知,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 Fib、D-D 水平以及 PLT 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5,0.864,0.893;P=0.002,0.000,0.000)。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可较好地改善老年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效果较好。
作者:苏雷;胡玲;刘妙玲;史鸿云;张峰;臧爱民;宋子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农村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膝骨性关节炎指数评估表(WOMAC),对21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自我效能的平均得分为4.22±1.43,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是体质指数( BMI)、WOMAC指数、对骨关节炎是否重视、性别及婚姻状况。结论农村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保健人员应重点关注自我效能感低者,针对影响因素施以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作者:汪凤兰;崔颖;邢凤梅;张小丽;张莉莉;刘海娟;景丽伟;丁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内科调整、手术、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年龄60~96岁,通过随机数法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对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 FR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比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术前评估,终综合治疗组148例,传统治疗组146例。两组患者一般属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年随访中,综合治疗组的再骨折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模式较传统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粤;郝玮;张岩;杨铁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脑白质疏松( LA)的关系。方法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中,收集符合研究条件且经头MRI检查和依据Fazekas评分确诊为LA的87例作为病例组;确诊无LA的93例作为对照组。记录TCD检查结果,包括颅内左侧各血管即大脑中动脉( MCA)、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后动脉( PCA)、椎动脉( VA)及基底动脉( BA)的收缩期血管流速和脉动指数( PI)。结果 LA组与对照组比较,LA组患者左侧MCA、ACA、PCA、VA及BA的PI均较对照组高( P<O.05);而 LA 组患者左侧 MCA、ACA、PCA、VA 及 BA 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均较对照组低(P<O.05)。结论 PI及VS均与LA的发生相关,推测颅内大血管的动脉硬化参与了LA的形成,慢性动脉硬化可能是LA的病理生理基础和过程。
作者:李媛冰;李中君;金夕雅;柳宏伟;陈加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训练对老年人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康复疗养的156名老年人,持续跟踪老年人的运动情况,持续坚持有氧锻炼5年以上者分为训练组,对照组老年人日常很少参与健身运动。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老年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肢体肌肉收缩时峰电位、肌肉用力收缩时募集形式。结果有氧运动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均P<0.05);有氧训练组老年人肱二头肌、三角肌、胫前肌、股直肌用力收缩时的峰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有氧训练组老年人肱二头肌、三角肌、胫前肌、股直肌募集形式异常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长期有氧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神经电生理指标,缓解生理功能衰退,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刘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五参二连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徐州市中医院住院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五参二连颗粒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替洛尔12.5 mg,3次/d;硝苯地平10 mg,3次/d;阿司匹林75 mg,1次/d;治疗组基础用药同对照组,加用中药五参二连颗粒1袋,3次/d;14 d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中、后患者血液中hs-CRP、Hcy的值。结果五参二连颗粒组hs-CRP、Hcy的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1)。结论五参二连颗粒联合阿替洛尔、硝苯地平、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Hcy、 hs-CRP值,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曹永;卢磊;张培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关系,并予叶酸、VitB6、VitB12进行干预研究。方法检测97例痴呆患者与30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Hcy浓度,并根据Hcy浓度分为高Hcy组(Hcy浓度>15μmol/L)和正常Hcy组(Hcy浓度≤15μmol/L),高 Hcy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予叶酸片、VitB6、VitB12进行干预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其Hcy浓度。分别在入院时、入院3个月末评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 BEHAVE-AD)。结果痴呆组与正常老年组相比,高 Hcy血症的比率分别为72/97(74.3%),8/30(26.7%),有显著差异(χ2=22.23,P<0.05)。 AD组、MD组、VD组的空腹 Hcy浓度均高于正常老年组差异显著(t=5.37、6.15、8.03,P<0.01)。治疗前后比较;非干预组 Hcy 浓度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干预组 Hcy 浓度下降有差异显著(t=2.98,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干预组Hcy浓度显著低于非干预组(t=3.23,P<0.01)。治疗前后比较,干预组与非干预组 MMSE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2.15、2.30,P<0.05);两组 ADL 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t=0.36、1.12,P>0.05);两组 BEHAVE-AD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t=6.33、7.10,P<0.01)。组间同期比较,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没有显著差异(t=0.27~1.64,P>0.05)。结论血浆高 Hcy与痴呆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但未能证实补充叶酸、VitB6、VitB12可在短期内改善痴呆症状。
作者:徐清;蒋幸衍;陆雅娜;方馨怡;夏鸣华;赵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较少见,主要是因为睫状后动脉循环障碍造成的视盘供血不足,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剧的、无痛性的视力丧失,其发病率为(2~10)/105〔1~4〕。非动脉炎性AION ( NAION )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大出血、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但是,具体致病机制及其血管病变的定位仍不清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是一种在每晚7 h睡眠中,持续10 s以上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大于30次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即平均每小时的睡眠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超过5次/h的睡眠障碍〔5,6〕。 OSAS患者睡眠中会出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及氧分压(PaO2)下降,与此同时,OSAS与AION的很多致病因素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作者:赵晓静;杨程成;郑晖;吕明慧;林雅娜;郑晓硕;李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助于判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 CISS)。方法前瞻性收集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ISS分型和早期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分型。结果剔除6例资料不全的患者,剩余240例进入终分析。早期的 DWI表现在CISS各型间差异显著(χ2=160.76,P=0.000)。其中,55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χ2=50.23,P=0.000)、21例大穿通支梗死(χ2=21.47,P=0.000)及35例前-后循环多发梗死(χ2=10.60,P=0.014)病因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27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主要与心源性梗死有关(χ2=19.37,P=0.000),且多为大面积脑梗死;72例小穿通支梗死(χ2=87.31,P=0.000)的病因主要是穿支动脉病变;除此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小穿通支梗死(14/72,19.44%)的病因不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DWI表现有助于CISS分型的确定。
作者:刘又榕;李康增;郑建明;王建忠;林妙春;岳增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国内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2〕。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3〕。根据养老的经济来源,目前农村养老主要存在三种典型模式:土地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
作者:黄佳豪;孟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7例行 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DSA的检查结果将21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组,分为DSA检查结果阳性组119例和DSA检查结果阴性组98例。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①发病年龄:DSA结果阴性组98例,男79例;女19例;阳性组119例,男92例;女27例。两组年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 P>0.05)。②动脉狭窄的分布:DSA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颅外动脉狭窄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178>0.05),两组颅内动脉狭窄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00)。③终形成梗死的部位:两组比较, DSA 结果阴性组未见异常的多于阳性组(P=0.000<0.05);大面积和中小面积梗死阳性组明显多于DSA结果阴性组(P=0.000和P=0.018),而DSA结果阴性组的皮层下梗死明显多于阳性组(P=0.002),单纯底节梗死DSA结果阴性组多于阳性组(P=0.000),后组循环的梗死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梗死部位主要在皮层下,与小血管病变和低灌注有关。②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梗死与动脉狭窄有关,且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作者:段丽君;王默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苦荞麦总黄酮对软脂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苦荞麦总黄酮作用于高浓度软脂酸刺激下的EA.hy926细胞,RT-PCR技术检测Bcl-2 mRNA 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Bcl-2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苦荞麦总黄酮组与二甲双胍组细胞Bcl-2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苦荞麦总黄酮组与二甲双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苦荞麦总黄酮可以促进EA.hy926细胞 Bcl-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发挥抑制凋亡的作用。
作者:柳春;杨雪峰;张瑞鹏;赵丹玉;王艳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静脉移植治疗糖尿病的适数量。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志CD44和CD34。体外用bFGF、B27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其向胰岛样细胞分化,双硫踪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细胞移植组经球后静脉分别注入2×104、2×105、2×106个BMSCs于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制备的老年糖尿病大鼠体内,移植10 d后,检测尿糖和血糖,观察疗效。结果培养、扩增的BMSCs诱导分化后,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类似胰岛细胞,双硫踪染色鉴定为胰岛样细胞团。 BM-SCs细胞移植后2×106组疗效好,血糖值由(22.35±2.13)mmol/L 下降为(14.54±0.97)mmol/L,尿糖值由(21.23±1.61)g/L 下降为(12.41±1.09)g/L,显著低于2×104、2×105移植组。结论一定数量的BMSCs静脉移植可治疗糖尿病。
作者:刘雅娟;郭丽;张桂英;孙擎;邵梦楠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