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高敬华;李永生;李际君
目的:比较老年全髋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全麻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后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前(T1)、手术结束前30 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3 min(T4)、10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拔管期间骚动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两组T1、T2、T5时HR、MA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B组HR和MAP较A组显著降低,而SpO2较A组显著升高(P<0.01);③B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A组显著缩短,B组麻醉恢复期骚动发生率较 A组显著降低( P<0.05)。结论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稳定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促进麻醉苏醒,并且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提高全麻苏醒期的苏醒质量,因此对于无禁忌的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宜首选腰硬联合麻醉。
作者:徐俊峰;林梅;谢颖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研究10种蒙药用豆科植物抗氧化性。方法采用60%的乙醇对蒙药植物进行超声波提取,采用总抗氧化活性( T-AOC)法检测其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结果10种蒙药植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山野豌豆、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紫花苜蓿都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接近同浓度的抗坏血酸( Vc)溶液。结论蒙药用豆科植物在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敖恩宝力格;张园园;乌达巴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老年糖耐量异常及正常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同时测定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老年糖耐量异常组血清 Nesfatin-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Nesfatin-1与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糖负荷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 P<0.01),与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呈负相关(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清 Nesfatin-1独立相关。结论血清Nesfatin-1水平在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中明显升高,与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损伤及能量代谢紊乱有关,可能是老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独立保护因子。
作者:杨青;高宁;刘芳芳;陈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五参二连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徐州市中医院住院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五参二连颗粒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替洛尔12.5 mg,3次/d;硝苯地平10 mg,3次/d;阿司匹林75 mg,1次/d;治疗组基础用药同对照组,加用中药五参二连颗粒1袋,3次/d;14 d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中、后患者血液中hs-CRP、Hcy的值。结果五参二连颗粒组hs-CRP、Hcy的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1)。结论五参二连颗粒联合阿替洛尔、硝苯地平、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Hcy、 hs-CRP值,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曹永;卢磊;张培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三联脆性组氨酸( FHIT)及Bc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2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中FHIT及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FHIT、Bcl-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结直肠癌(39.3%)、1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5%)可监测到FHIT基因表达降低甚至缺失(P<0.01)。 FHIT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 Bcl-2在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9%、40.0%(P<0.01)。 Bc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与 Dukes分期、年龄、性别无关。 FHIT 和 Bcl-2在结直肠癌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结论FHIT基因表达降低和Bcl-2表达升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可以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付信娟;孙方利;孙文琴;王和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 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动态影响。方法采用 D-gal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各治疗组从第9周开始每日上午分别口服灌胃给药,1次/d。给药2、4、6、8 w后,分别断头处死小鼠取血,离心得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抗氧化酶系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2、4 w 后,各治疗组抗氧化酶系虽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8 w后,各治疗组抗氧化酶系显著提高(P<0.05,P<0.01)。荭草苷和牡荆苷相比,给药2、4 w后,各剂量组在提高抗氧化酶系活性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 w后,荭草苷高、中、低剂量组在提高血清抗氧化酶活性上高于同等剂量的牡荆苷(P<0.05)。给药8 w后,荭草苷中、低剂量组在提高抗氧化酶系的活性上高于同等剂量的牡荆苷(P<0.05),而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提高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随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的增加,其提高抗氧酶活性的作用增强。给药8w后,高剂量的荭草苷和牡荆苷作用与维生素E相当。
作者:田嘉铭;袁博;朱登祥;王书华;安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端粒酶RNA( hTERC)基因在不同类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该院102例妇科门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宫颈组织液基细胞检测、hTERC基因检测以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 )检测,比较不同病变类型、不同组织类型、存在或不存在 HPV感染者宫颈脱落细胞的 hTERC 基因阳性率。结果102例对象 hTERC 基因阳性52例(51.0%), HPV阳性者66例(64.7%),鳞状上皮细胞病变(NILM)级30例、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级21例、低级别鳞状细胞病变(LSIL)级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级26例、SCCA级2例、ASC-H级14例和AGC级0例;随着宫颈脱落细胞病变程度越高,其 hTERC 基因阳性率越高(χ2=60.673, P=0.000);不同细胞学等级间的 hTERC 基因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0.617,P=0.000);HPV 感染阳性组的 hTERC 基因阳性率〔45例(68.2%)〕高于阴性组〔7例(19.4%)〕(χ2=20.234,P=0.013)。结论 hTERC基因在不同类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通过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可早期筛查宫颈癌。
作者:赵惠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AZ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具有凋亡调节作用的 Bcl-2、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石蜡标本及其中50例癌旁组织的 TAZ、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这4种蛋白的相关关系。记录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AZ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TAZ、Bcl-2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Bax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 TAZ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肿瘤组织中TAZ与Bcl-2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与Caspase-3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Bcl-2与Bax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 TAZ与 Bax、Bcl-2与Caspase-3、Bax与 Caspase-3无明显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TAZ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可能与调控Bcl-2、Caspase-3有关。
作者:冯俊伟;张志勇;王爱军;王红钰;徐晋珩;吴肖;程健;张超;郑宝军;施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在开滦集团年度健康体检的职工中按性别、年龄分层随机抽取5852例作为观察人群。收集空腹血糖、踝臂指数等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等相关资料。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踝臂指数异常的影响。结果终对5184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空腹血糖正常3446(66.47%)例,空腹血糖受损1109(21.39%)例,糖尿病629(12.13%)例,其踝臂指数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50%、4.15%、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后,空腹血糖受损组、糖尿病组踝臂指数异常的风险分别是理想血糖组的2.05倍(95%CI 1.37~3.06)和2.92倍(95%CI 1.94~4.40)。结论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都是 AB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必要早期检测空腹血糖,从而能够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及早进行干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作者:林黎明;吴寿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持续吸氧环境对治疗大鼠肺气肿的疗效。方法于大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并烟雾暴露,建立肺气肿大鼠模型50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对照组在常温通风状态下饲养,每天辅以6 h的吸氧治疗;实验组每天均在氧疗环境状态下饲养。于4 w后观察2组大鼠血气和肺泡形态计量学改变情况。结果4 w后,实验组大鼠的血气和肺泡形态计量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 P<0.05),且对照组有4例大鼠死亡,而实验组仅有1例死亡。结论持续吸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肺气肿大鼠的病情,能够提高大鼠的生命力。
作者:吕云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片对老年癫痫患者腺苷酸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老年癫痫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丙戊酸钠分为两组,使用者为观察组,共36例,未用者为对照组,共33例。之后测定癫痫发作间期、发作后5、10、20、30、60 min和12 h血清 ATP、ADP、AMP 水解率及磷酸二酯酶的基线值,观察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间期ATP、ADP、AMP水解率和PDE活性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癫痫发作5 min后两组ATP、ADP、AMP水解率均快速升高,PDE活性也同时上升,20 min时各指标达到高峰,30 min时有所回落,60 min 时仍保持较高水准,但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更显著,高水平时间维持更长,癫痫发作后5 min~60 min各指标各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12 h后各指标恢复原有水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时段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LDH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丙戊酸钠可提高腺苷酸酶的水平,对腺苷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可能通过此途径也参与了癫痫的控制。
作者:林晓静;杨建波;邹全;徐金凤;张倩;张震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是生物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辅酶,也是许多NAD消耗酶的底物。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 NMNAT)是催化NAD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它催化这一可逆反应向前进行,对维持体内NAD水平的稳态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NMNAT催化下的NAD生物合成水平,不仅对于SIRT1的活性有重要影响,还能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介导下改善生物体内的葡萄糖代谢。人们还发现它对于代谢紊乱和衰老情况下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的调节也至关重要。 NMNAT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三种亚型有着不同的亚细胞定位及组织分布,且功能各异。
作者:王大鹏;李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 T2DM)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就诊的235例农村地区老年T2DM患者,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125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非 MS组,11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等因素。结果 MS组与非MS组的平均年龄、性别、SBP、DBP、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组的体重指数(BMI)显著性高于非MS组患者(P<0.01);MS组FPG、1、2 h的餐后血糖、FINS及胰岛素抵抗(HOMA)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1),β细胞功能显著性低于非MS组(P<0.01);MS组血清TC、TG、LDL-C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5)、HDL-C显著性低于非 MS组(P<0.01);MS组UA、hs-CRP、HbA1c、FCP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UA、TC、TG、LDL-C、HDL-C为危险因素。结论与非MS组相比,合并MS的农村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BMI、UA相对较高,脂质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相关心血管并发症。
作者:汪茂荣;姚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尤为重要〔1〕。 S100 B是一种钙结合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和雪旺氏细胞,是脑损伤的特异性蛋白〔2〕。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确切机制并不清楚〔3〕。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 B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清 S100 B 水平有无影响。
作者:陈小芳;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开胸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3岁,体重47~76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左旋卡尼汀预处理组( L组)。在麻醉诱导后,L组从颈内静脉输注左旋卡尼汀20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时取血样,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并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 组术后血清 MDA、cTnI浓度和 CK-MB 活性降低,SOD 活性升高(P<0.05),术中心肌缺血、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可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涂杰;张炳东;梁东科;韦秋英;李涛;何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肾病(EDN)的关系。方法测定94例T2DM患者和32例健康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应用白蛋白-钴结合(ACB)法测定受试者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计算IMA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MAER)及体重指数(BMI),并依据UMAER将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及合并早期肾病组(EDN组)。结果 T2DM患者BMI、血清IMA、IMA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DN组患者的BMI、IMA、IMA指数均高于SDM组患者;单因素简单相关显示,IMA与BMI、UMAER呈显著正相关(r=0.256、0.408,均P<0.01),而IMA指数仅与UMAER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1)。结论 IMA增高,尤其是IMA指数增高与T2DM早期肾病的发病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肾小管内皮损伤所致的氧化应激所致。
作者:孙华;郭玉珊;翟羽佳;郑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及与自我管理效能的关系和其他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糖尿病病人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DMSES)和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对三级甲等医院18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生存质量总分(112.93±19.00)分,心理精神维度得分高,质量低。自我管理效能总分(163.87±21.55)分,治疗维度得分高,效能好;营养摄入维度均分得分低,效能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有年龄段和患病时间。分层回归分析得知患病时间解释生存质量方差变异量的9.7%(P<0.01),自我管理效能各因子解释方差变量的37.2%( P<0.01)。结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控制饮食,血糖和体重,还要增强增强自我管理效能感,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
作者:赵芳芳;杨丽;刘玮玮;吴爱娟;张晓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手术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术后预防放疗中分别采取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 IMRT)与快速旋转调强放疗(RapidArc)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手术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辅助放疗的患者,分别针对术后瘤床应用eclipse10.0计划系统制定三维适形、调强及旋转调强计划,均给予50 Gy/2 Gy处方剂量,在保证计划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三种计划方案的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结果 RapidArc及IMRT计划靶区适形度及靶区均匀性显著高于3D-CRT(P<0.01),RapidArc计划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稍高于IMRT(P<0.05);其肺V5明显高于3D-CRT(P<0.01),而肺V10及肺V20低于3D-CRT(P<0.05),RapidArc计划肺V5高于IMRT(P<0.05);前两种计划心脏V30及V40明显低于3D-CRT(P<0.05),RapidArc计划心脏V30低于IMRT(P<0.05);前两种计划食管及脊髓的平均受照剂量低于3D-CRT(P<0.05);其余数据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的术后辅助放疗,无论是IMRT技术还是RapidArc技术,其靶区剂量分布均优于3D-CRT技术,同时可以减低大部分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RapidArc技术和IMRT技术相比,后者在肺组织的保护上更具优势,前者在靶区适形性及心脏的保护上更具优势。
作者:宋宇哲;杨旭;李长远;石硙岩;龚守良;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助于判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 CISS)。方法前瞻性收集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ISS分型和早期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分型。结果剔除6例资料不全的患者,剩余240例进入终分析。早期的 DWI表现在CISS各型间差异显著(χ2=160.76,P=0.000)。其中,55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χ2=50.23,P=0.000)、21例大穿通支梗死(χ2=21.47,P=0.000)及35例前-后循环多发梗死(χ2=10.60,P=0.014)病因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27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主要与心源性梗死有关(χ2=19.37,P=0.000),且多为大面积脑梗死;72例小穿通支梗死(χ2=87.31,P=0.000)的病因主要是穿支动脉病变;除此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小穿通支梗死(14/72,19.44%)的病因不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DWI表现有助于CISS分型的确定。
作者:刘又榕;李康增;郑建明;王建忠;林妙春;岳增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国内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2〕。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3〕。根据养老的经济来源,目前农村养老主要存在三种典型模式:土地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
作者:黄佳豪;孟昉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