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豪;孟昉
目的:探讨农村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膝骨性关节炎指数评估表(WOMAC),对21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自我效能的平均得分为4.22±1.43,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是体质指数( BMI)、WOMAC指数、对骨关节炎是否重视、性别及婚姻状况。结论农村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保健人员应重点关注自我效能感低者,针对影响因素施以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作者:汪凤兰;崔颖;邢凤梅;张小丽;张莉莉;刘海娟;景丽伟;丁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农村空巢老人怀旧功能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及各因素对怀旧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湖南省536名农村空巢老人,采用怀旧功能量表、压力弹性商数量表评定怀旧功能、心理弹性。结果祖孙同住的农村老年人在自我认同、解决问题、交际沟通及教育等4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除重现痛苦与自我控制无显著相关外,怀旧功能总分及其他各分量表得分与心理弹性的总分、社会支持、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认同、重现痛苦、教育与健康评估呈正相关;进入老年人总体怀旧功能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社会支持、情绪管理、空巢方式、经济状况。结论独居农村空巢老人社区老年人的怀旧功能较差,社会支持、情绪管理、空巢方式、经济状况均与农村空巢老人的总体怀旧功能有关。
作者:谢丽琴;邓云龙;周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研究显示〔1〕,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唯一可有效防治的痴呆,患病早期有效治疗能够逆转病情。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快速上升。但针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目前仍停留在对基础疾病的控制、脑保护剂、康复锻炼等方面,且疗效并不满意。头针、耳穴疗法已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头针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能力的效果。
作者:何建青;郭思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前多种治疗方法运用于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但大多数疗效不理想,修复组织也以纤维软骨为多,缺乏正常透明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及耐用性。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术是将供体关节的活性骨软骨块移植到受体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区,以修复关节软骨损伤〔1,2〕。患者软骨缺损区完全被透明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细胞完全包埋在周围软骨基质中,为“免疫豁免”组织。关节软骨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表面光滑位于骨两端关节面位置,在骨与骨间的关节处为其活动提供低磨损和摩擦的光滑界面,起着缓冲运动震荡,传递载荷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节软骨内无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组织,组织代谢活性较低,营养全部来自关节液,基本无自身修复能力〔1,2〕。异体软骨移植材料来源充足,不需要二次手术获取移植物而受到患者欢迎。尽管同种异体软骨是目前治疗软骨缺损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中重要的问题是移植物的保存。体外保持软骨细胞正常活性,延缓细胞凋亡,促使其分泌软骨基质,保持软骨组织正常活性及形态。因此,延长移植物的保存时间是同种异体软骨移植的关键。目前,体外培养保存活性关节软骨组织的长时间为3 w,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限制软骨体外保存的主要因素: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温度、pH值、CO2、保存液成分。物理因素主要为力学环境。软骨体外保存均为静态液体保存,缺少物理因素干预。如何在体外构建模拟人体的力学环境,延缓体外保存软骨细胞的凋亡率,保持软骨细胞生物活性从而延长保存时间是研究探索的重点。
作者:门蒙;亓建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徐州市253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偏执因子均优于常模,而其余因子劣于常模,阳性项目数也多于常模;强迫症状因子、抑郁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农村均劣于城市;男性的阳性项目数、总均分均低于女性;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居住面积情况、经济状况、睡眠质量、与子女关系、子女探望频率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徐州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空巢老年女性。
作者:高修银;张程程;孟庆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回顾性分析早期肠内营养( EN)支持对老年多发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老年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应用免疫组化发分析患者血清中的体液免疫指标IgG、IgA和IgM的含量。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早期EN组CD4、CD8、CD4/CD8和gG、IgA和IgM的含量在8 d后明显增加,而对照组的变化不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老年多发伤的患者,出现免疫功能抑制的情况,早期的EN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同时早期EN有助于减少手术后的感染发生。
作者:郑林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脑白质疏松( LA)的关系。方法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中,收集符合研究条件且经头MRI检查和依据Fazekas评分确诊为LA的87例作为病例组;确诊无LA的93例作为对照组。记录TCD检查结果,包括颅内左侧各血管即大脑中动脉( MCA)、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后动脉( PCA)、椎动脉( VA)及基底动脉( BA)的收缩期血管流速和脉动指数( PI)。结果 LA组与对照组比较,LA组患者左侧MCA、ACA、PCA、VA及BA的PI均较对照组高( P<O.05);而 LA 组患者左侧 MCA、ACA、PCA、VA 及 BA 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均较对照组低(P<O.05)。结论 PI及VS均与LA的发生相关,推测颅内大血管的动脉硬化参与了LA的形成,慢性动脉硬化可能是LA的病理生理基础和过程。
作者:李媛冰;李中君;金夕雅;柳宏伟;陈加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参数值;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分期与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55例,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血管形成指数(VI)。结果①子宫内膜癌组的超声血管参数PSV、PI、RI值均显著低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VI值显著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②子宫内膜癌组的VI值在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期分别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子宫内膜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RI和VI值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临床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提供了一种相对准确的新手段。
作者:李华;王丽;王忠鑫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患者插管后1 min、气腹10 min HR、SBP、DBP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后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 min、气腹10 min、术中30 min、术毕30 min,HR、SBP、DB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中、后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起效快,安全性高,有助于保证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向波;颜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构建针对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研究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对人 U251脑胶质瘤细胞株中IGFBP-2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IGFBP-2基因(NM-000597)核苷酸序列及siRNA的设计原则,设计合成4对带有BamH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发夹结构寡核苷酸序列,筛选得到576~594 nt、908~926 nt、938~956 nt 3个19 bp片段靶序列,同时随机组合出一条无关序列,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技术鉴定重组克隆。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人U251胶质瘤细胞株,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IGFBP-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酶切筛选得到4个目的片段的阳性克隆,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载体中插入序列与设计一致。 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构建的siRNA表达载体可显著降低U251细胞中IGFB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成功构建载体介导的IGFBP-2靶向 RNA干扰重组体,并能有效抑制U251细胞中IGFBP-2基因的表达。
作者:许淑芬;王英凯;刘磊;孙牧男;马寅芙;方艳秋;谭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神经细胞死亡、炎症发生、血脑屏障破坏等组织损伤为特征的急性期和以神经血管恢复为特征的后期,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1〕。以往研究〔2〕显示仅仅针对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中单一环节的药物,即使在动物模型中可以有较好的效应,均无法在临床实验中取得相应的疗效。目前认为,只有作用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多个病理环节并发挥强大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新药〔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组蛋白乙酰化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及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地位〔3~7〕。本文主要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大脑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及HDACs抑制剂多靶点抗脑损伤,促进受损脑组织形态及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傅淑平;卢圣锋;沈卫星;景欣悦;朱冰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蛋白Galectin-3和P27与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微创手术临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58例该院消化内科在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对每例患者术中所取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Galectin-3和P27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后分析两种蛋白与 ESD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癌组织Galectin-3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P27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且分层分析示二者表达量与瘤灶大小和超声黏膜结构有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是否阳性表达与患者ESD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其影响患者预后(P<0.05)。结论 Galectin-3和P27可能作为早期胃癌临床分子病理的评估指标,且对患者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作者:穆小松;王胜强;龙波;牟燕飞;吴毅;廖开友;徐燕;莫绍江;马犇;唐显力;刘师宏;汪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肿瘤的阻塞作用是导致肺不张常见的病因之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明确阻塞病因的重要手段,阻塞性肺不张的常见并发症为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等,因此为了防止阻塞性肺不张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首要措施就是解决肿瘤对肺不张的阻塞作用,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不张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我院收治的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作者:陈文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3个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CPAP)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与非合并缺血性心脏病( IHD)患者对患者血脂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CPAP 42例OSAS非合并IHD(非合并组)患者和23例OSAS合并IHD (合并组)患者,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瘦素、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脂质参数和内脏肥胖相关参数。结果两组CPAP治疗前后的 Hcy、瘦素、纤维蛋白原、CR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合并组患者的脂质参数和内脏肥胖相关参数无显著性变化;非合并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202.5±38.5)mg/dl vs (186.7±33.5)mg/dl,P=0.001;(127.3±32.9)mg/dl vs (116.4±26.9)mg/dl,P=0.02〕;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也无显著性变化〔(30.4±3.8)kg/m2 vs (30.6±3.6)kg/m2,P=0.5〕,内脏脂肪指标腰围〔(108.5±8.0)cm vs (107.0±7.5)cm,P=0.09〕和腰臀比〔(1.03±0.04) vs (1.01±0.03),P=0.07〕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个月的CPAP治疗不影响OSAS患者的Hcy和瘦素水平,但显著降低非合并IHD患者的脂质参数,从而显示出CPAP治疗能够显著降低OSAS患者发生IHD的风险。
作者:倪灵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AZ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具有凋亡调节作用的 Bcl-2、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石蜡标本及其中50例癌旁组织的 TAZ、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这4种蛋白的相关关系。记录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AZ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TAZ、Bcl-2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Bax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 TAZ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肿瘤组织中TAZ与Bcl-2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与Caspase-3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Bcl-2与Bax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 TAZ与 Bax、Bcl-2与Caspase-3、Bax与 Caspase-3无明显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TAZ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可能与调控Bcl-2、Caspase-3有关。
作者:冯俊伟;张志勇;王爱军;王红钰;徐晋珩;吴肖;程健;张超;郑宝军;施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手术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术后预防放疗中分别采取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 IMRT)与快速旋转调强放疗(RapidArc)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手术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辅助放疗的患者,分别针对术后瘤床应用eclipse10.0计划系统制定三维适形、调强及旋转调强计划,均给予50 Gy/2 Gy处方剂量,在保证计划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三种计划方案的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结果 RapidArc及IMRT计划靶区适形度及靶区均匀性显著高于3D-CRT(P<0.01),RapidArc计划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稍高于IMRT(P<0.05);其肺V5明显高于3D-CRT(P<0.01),而肺V10及肺V20低于3D-CRT(P<0.05),RapidArc计划肺V5高于IMRT(P<0.05);前两种计划心脏V30及V40明显低于3D-CRT(P<0.05),RapidArc计划心脏V30低于IMRT(P<0.05);前两种计划食管及脊髓的平均受照剂量低于3D-CRT(P<0.05);其余数据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的术后辅助放疗,无论是IMRT技术还是RapidArc技术,其靶区剂量分布均优于3D-CRT技术,同时可以减低大部分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RapidArc技术和IMRT技术相比,后者在肺组织的保护上更具优势,前者在靶区适形性及心脏的保护上更具优势。
作者:宋宇哲;杨旭;李长远;石硙岩;龚守良;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开胸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3岁,体重47~76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左旋卡尼汀预处理组( L组)。在麻醉诱导后,L组从颈内静脉输注左旋卡尼汀20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时取血样,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并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 组术后血清 MDA、cTnI浓度和 CK-MB 活性降低,SOD 活性升高(P<0.05),术中心肌缺血、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可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涂杰;张炳东;梁东科;韦秋英;李涛;何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端粒酶RNA( hTERC)基因在不同类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该院102例妇科门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宫颈组织液基细胞检测、hTERC基因检测以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 )检测,比较不同病变类型、不同组织类型、存在或不存在 HPV感染者宫颈脱落细胞的 hTERC 基因阳性率。结果102例对象 hTERC 基因阳性52例(51.0%), HPV阳性者66例(64.7%),鳞状上皮细胞病变(NILM)级30例、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级21例、低级别鳞状细胞病变(LSIL)级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级26例、SCCA级2例、ASC-H级14例和AGC级0例;随着宫颈脱落细胞病变程度越高,其 hTERC 基因阳性率越高(χ2=60.673, P=0.000);不同细胞学等级间的 hTERC 基因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0.617,P=0.000);HPV 感染阳性组的 hTERC 基因阳性率〔45例(68.2%)〕高于阴性组〔7例(19.4%)〕(χ2=20.234,P=0.013)。结论 hTERC基因在不同类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通过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可早期筛查宫颈癌。
作者:赵惠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低位直肠癌占我国总体直肠癌发病率的75%左右〔1〕。7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明显增高〔2,3〕。65岁以上老年人中近一半的生活功能下降,1/3以上人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4〕。大多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需行Miles手术治疗,形成永久性造口,患者面临着造口护理、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适应问题。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5〕。本文旨在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老年患者社会适应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相关性。
作者:卢玉仙;高薇;汤琪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在开滦集团年度健康体检的职工中按性别、年龄分层随机抽取5852例作为观察人群。收集空腹血糖、踝臂指数等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等相关资料。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踝臂指数异常的影响。结果终对5184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空腹血糖正常3446(66.47%)例,空腹血糖受损1109(21.39%)例,糖尿病629(12.13%)例,其踝臂指数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50%、4.15%、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后,空腹血糖受损组、糖尿病组踝臂指数异常的风险分别是理想血糖组的2.05倍(95%CI 1.37~3.06)和2.92倍(95%CI 1.94~4.40)。结论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都是 AB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必要早期检测空腹血糖,从而能够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及早进行干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作者:林黎明;吴寿岭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