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

涂杰;张炳东;梁东科;韦秋英;李涛;何芳

关键词:左旋卡尼汀, 预处理, 冠心病, 心肌
摘要: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开胸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3岁,体重47~76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左旋卡尼汀预处理组( L组)。在麻醉诱导后,L组从颈内静脉输注左旋卡尼汀20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时取血样,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并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 组术后血清 MDA、cTnI浓度和 CK-MB 活性降低,SOD 活性升高(P<0.05),术中心肌缺血、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可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小板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164例进展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长春西汀,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散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CD62p表达和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 w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2 w时观察组PDW、MPV、血小板黏附性和CD62p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46%)显著优于对照组(76.83%)(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对进展性脑卒中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抑制血小板活化,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于广娜;任占军;李莉;张艳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徐州市253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偏执因子均优于常模,而其余因子劣于常模,阳性项目数也多于常模;强迫症状因子、抑郁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农村均劣于城市;男性的阳性项目数、总均分均低于女性;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居住面积情况、经济状况、睡眠质量、与子女关系、子女探望频率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徐州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空巢老年女性。

    作者:高修银;张程程;孟庆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同数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老年糖尿病大鼠的疗效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静脉移植治疗糖尿病的适数量。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志CD44和CD34。体外用bFGF、B27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其向胰岛样细胞分化,双硫踪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细胞移植组经球后静脉分别注入2×104、2×105、2×106个BMSCs于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制备的老年糖尿病大鼠体内,移植10 d后,检测尿糖和血糖,观察疗效。结果培养、扩增的BMSCs诱导分化后,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类似胰岛细胞,双硫踪染色鉴定为胰岛样细胞团。 BM-SCs细胞移植后2×106组疗效好,血糖值由(22.35±2.13)mmol/L 下降为(14.54±0.97)mmol/L,尿糖值由(21.23±1.61)g/L 下降为(12.41±1.09)g/L,显著低于2×104、2×105移植组。结论一定数量的BMSCs静脉移植可治疗糖尿病。

    作者:刘雅娟;郭丽;张桂英;孙擎;邵梦楠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与非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个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血脂参数的变化

    目的:研究3个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CPAP)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与非合并缺血性心脏病( IHD)患者对患者血脂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CPAP 42例OSAS非合并IHD(非合并组)患者和23例OSAS合并IHD (合并组)患者,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瘦素、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脂质参数和内脏肥胖相关参数。结果两组CPAP治疗前后的 Hcy、瘦素、纤维蛋白原、CR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合并组患者的脂质参数和内脏肥胖相关参数无显著性变化;非合并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202.5±38.5)mg/dl vs (186.7±33.5)mg/dl,P=0.001;(127.3±32.9)mg/dl vs (116.4±26.9)mg/dl,P=0.02〕;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也无显著性变化〔(30.4±3.8)kg/m2 vs (30.6±3.6)kg/m2,P=0.5〕,内脏脂肪指标腰围〔(108.5±8.0)cm vs (107.0±7.5)cm,P=0.09〕和腰臀比〔(1.03±0.04) vs (1.01±0.03),P=0.07〕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个月的CPAP治疗不影响OSAS患者的Hcy和瘦素水平,但显著降低非合并IHD患者的脂质参数,从而显示出CPAP治疗能够显著降低OSAS患者发生IHD的风险。

    作者:倪灵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指数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肾病(EDN)的关系。方法测定94例T2DM患者和32例健康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应用白蛋白-钴结合(ACB)法测定受试者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计算IMA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MAER)及体重指数(BMI),并依据UMAER将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及合并早期肾病组(EDN组)。结果 T2DM患者BMI、血清IMA、IMA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DN组患者的BMI、IMA、IMA指数均高于SDM组患者;单因素简单相关显示,IMA与BMI、UMAER呈显著正相关(r=0.256、0.408,均P<0.01),而IMA指数仅与UMAER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1)。结论 IMA增高,尤其是IMA指数增高与T2DM早期肾病的发病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肾小管内皮损伤所致的氧化应激所致。

    作者:孙华;郭玉珊;翟羽佳;郑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TAZ表达与Bcl-2、Bax、Caspase-3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AZ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具有凋亡调节作用的 Bcl-2、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石蜡标本及其中50例癌旁组织的 TAZ、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这4种蛋白的相关关系。记录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AZ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TAZ、Bcl-2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Bax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 TAZ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肿瘤组织中TAZ与Bcl-2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与Caspase-3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Bcl-2与Bax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 TAZ与 Bax、Bcl-2与Caspase-3、Bax与 Caspase-3无明显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TAZ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可能与调控Bcl-2、Caspase-3有关。

    作者:冯俊伟;张志勇;王爱军;王红钰;徐晋珩;吴肖;程健;张超;郑宝军;施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动态抗氧化作用

    目的:研究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 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动态影响。方法采用 D-gal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各治疗组从第9周开始每日上午分别口服灌胃给药,1次/d。给药2、4、6、8 w后,分别断头处死小鼠取血,离心得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抗氧化酶系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2、4 w 后,各治疗组抗氧化酶系虽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8 w后,各治疗组抗氧化酶系显著提高(P<0.05,P<0.01)。荭草苷和牡荆苷相比,给药2、4 w后,各剂量组在提高抗氧化酶系活性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 w后,荭草苷高、中、低剂量组在提高血清抗氧化酶活性上高于同等剂量的牡荆苷(P<0.05)。给药8 w后,荭草苷中、低剂量组在提高抗氧化酶系的活性上高于同等剂量的牡荆苷(P<0.05),而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提高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随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的增加,其提高抗氧酶活性的作用增强。给药8w后,高剂量的荭草苷和牡荆苷作用与维生素E相当。

    作者:田嘉铭;袁博;朱登祥;王书华;安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银杏叶治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叶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对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水平以及血小板( PLT)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以及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注射液,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两组 Fib、D-D及PLT计数,分析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 Fib、D-D水平及 PLT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改善率为72.58%(45/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5%(31/58);无效率为8.06%(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9%(12/58)(均 P<0.05)。观察组的稳定率为19.35%(12/62),与对照组的25.86%(1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Fib(3.71±0.33)g/L,D-D(281.24±32.32)μg/L,PLT(300.92±19.83)×109/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4.83±0.48)g/L,(523.46±60.39)μg/L,(360.71±30.24)×109/L,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3.98±0.26)g/L,(396.57±49.29)μg/L,(340.78±18.26)×109/L(均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可知,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 Fib、D-D 水平以及 PLT 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5,0.864,0.893;P=0.002,0.000,0.000)。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可较好地改善老年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效果较好。

    作者:苏雷;胡玲;刘妙玲;史鸿云;张峰;臧爱民;宋子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丙戊酸钠片对老年癫痫患者腺苷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片对老年癫痫患者腺苷酸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老年癫痫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丙戊酸钠分为两组,使用者为观察组,共36例,未用者为对照组,共33例。之后测定癫痫发作间期、发作后5、10、20、30、60 min和12 h血清 ATP、ADP、AMP 水解率及磷酸二酯酶的基线值,观察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间期ATP、ADP、AMP水解率和PDE活性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癫痫发作5 min后两组ATP、ADP、AMP水解率均快速升高,PDE活性也同时上升,20 min时各指标达到高峰,30 min时有所回落,60 min 时仍保持较高水准,但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更显著,高水平时间维持更长,癫痫发作后5 min~60 min各指标各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12 h后各指标恢复原有水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时段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LDH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丙戊酸钠可提高腺苷酸酶的水平,对腺苷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可能通过此途径也参与了癫痫的控制。

    作者:林晓静;杨建波;邹全;徐金凤;张倩;张震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农村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 T2DM)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就诊的235例农村地区老年T2DM患者,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125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非 MS组,11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等因素。结果 MS组与非MS组的平均年龄、性别、SBP、DBP、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组的体重指数(BMI)显著性高于非MS组患者(P<0.01);MS组FPG、1、2 h的餐后血糖、FINS及胰岛素抵抗(HOMA)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1),β细胞功能显著性低于非MS组(P<0.01);MS组血清TC、TG、LDL-C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5)、HDL-C显著性低于非 MS组(P<0.01);MS组UA、hs-CRP、HbA1c、FCP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UA、TC、TG、LDL-C、HDL-C为危险因素。结论与非MS组相比,合并MS的农村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BMI、UA相对较高,脂质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相关心血管并发症。

    作者:汪茂荣;姚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对比

    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常需行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其活动功能,如何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以利肢体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组成部分。氟比洛芬酯是非甾体类中度镇痛药,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干扰炎性因子传导,具有较佳的镇痛效果,随着其改用脂微球包裹的剂型工艺,采用纳米靶向技术后,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同并普遍应用〔1〕。帕瑞昔布钠则是首个可以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的高选择性环氧化酶( COX)-2抑制剂,其性能较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所提高。本研究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进行帕瑞昔布钠镇痛处理,并与氟比洛芬酯比较。

    作者:何立江;戴章生;吴俊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载脂蛋白A5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受试者分为冠心病组(73例)和对照组(4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poA5水平。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数量、狭窄程度和病变分型血清ApoA5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有关,多支病变组ApoA5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组( P均<0.05);轻、中、重度狭窄组 ApoA5水平逐渐降低( P均<0.05);A、B、C型病变组ApoA5水平也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 ApoA5与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低 ApoA5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志高;屈晓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北京市空巢与非空巢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比较

    目的:对比北京市空巢与非空巢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自编项目问卷为测量工具,随机调查北京市多个社区空巢中老年人263人、非空巢中老年人278人。结果空巢与非空巢组文化程度和人均住房面积上没有差异。空巢组中男女相当,而非空巢组男性要远少于女性;空巢组年龄要显著大于非空巢组;空巢组月收入分布在2000~5000元的居多,而非空巢组多分布在1000~3500元;空巢组已婚的比例要小于非空巢组,而未婚的比例要大于非空巢组(P<0.01)。空巢组在总体幸福感量表的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上的得分要显著低于非空巢组,非空巢组感到更幸福(P<0.01);而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等方面的得分要显著低于非空巢组( P<0.05或 P<0.01),空巢组心理症状程度更轻、心理更健康;在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维度上,空巢组的得分要显著低于非空巢组(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空巢组的得分又显著高于非空巢组(P<0.05)。结论北京市空巢中老年人有着自身较为独特的人口学特点;空巢中老年人应加强对支持的利用度。

    作者:徐华;曾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同亚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胰岛素代谢和对氧磷酶-2基因311多态性

    目的:探讨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的老年型、老年前期型和混合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间血脂、胰岛素代谢、对氧磷酶-2(PON2)311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和特点。方法研究对象包括84例AD患者,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AD和相关疾病协会( NINCDS-ADRDA)“可能AD”的诊断标准,无痴呆家族史。根据CCMD-3分为老年型、老年前期型和混合型三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患者PON2基因311位点多态性,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P)。利用化学发光法测空腹血清胰岛素。利用基础状态法评定胰岛素抵抗性,临床上可使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表达。应用简明智能评定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Hachinski缺血量表等评定三组患者的认知等临床特征。分析三组间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血清胰岛素、血糖、血脂和神经心理学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老年前期型 AD组的血清 TG和 TC 高于老年型和混合型 AD组( P<0.01)。老年型AD组的HDL水平高于混合型AD组(P<0.01)。老年前期型AD组的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老年型和混合型AD组(P<0.01)。老年型、老年前期型和混合型AD三组间的PON2311基因型C/C、C/S和S/S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C和S等位基因频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前期型AD 患者应加强血脂和胰岛素代谢的重视和干预。不同亚型的AD患者PON2基因31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未发现显著差异。

    作者:沐楠;徐世超;常青;饶冬萍;陈建平;马崔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据有关资料显示,抗菌药是当今住院用药中应用为广泛且消耗量大的一类药物〔1〕,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会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2〕。本文通过了解我院老年患者抗菌药使用现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为制定合理规范的老年抗菌药使用方案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

    作者:郭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NMNAT的结构及其对糖代谢的影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是生物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辅酶,也是许多NAD消耗酶的底物。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 NMNAT)是催化NAD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它催化这一可逆反应向前进行,对维持体内NAD水平的稳态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NMNAT催化下的NAD生物合成水平,不仅对于SIRT1的活性有重要影响,还能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介导下改善生物体内的葡萄糖代谢。人们还发现它对于代谢紊乱和衰老情况下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的调节也至关重要。 NMNAT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三种亚型有着不同的亚细胞定位及组织分布,且功能各异。

    作者:王大鹏;李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公平性研究进展

    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强调,卫生公平性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核心,应致力于减少各国家之间及国家内部卫生状况的差距〔1〕。卫生公平即卫生服务公平,是指卫生资源和服务能够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配置和利用〔2〕,它主要包括卫生资源分布公平、卫生服务利用公平以及卫生服务筹资公平〔3〕。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是评价初级卫生保健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体现社区居民平等享受资源的标志〔4〕,也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前提之一〔5〕。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有助于满足人们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本文针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报告如下。

    作者:赵彬;郑楠;杨立威;李卉;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艾司西酞普兰与氟两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使用专用的统计分析软件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7篇随机对照研究满足纳入标准。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疗程为1、2、4 w时,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0.21、1.2,P=0.48、0.83、0.20),此时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疗效相当;疗程为6 w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3),此时艾司西酞普兰疗效优于氟西汀。比较疗程6 w结束后的有效率,其OR值为1.51(95%CI:0.93~2.45),两组之间有效率相当(Z=1.65,P=0.10)。比较疗程6 w结束后的痊愈率,其中OR值为1.17(95%CI:0.84~1.63),两组之间痊愈率相当(Z=0.93,P=0.35)。比较疗程6 w结束后的不良反应,其中OR值为0.86(95%CI:0.53~1.39),两组之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Z=0.61,P=0.54)。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用于治疗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且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能够更好地改善老年抑郁症症状。

    作者:易峰;张洋洋;毛静宇;苏旭江;梅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围绝经期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炎性因子检测的水平。方法住院35~55岁女性COPD患者83例,按照雌激素水平分为围绝经期COPD组46例和单纯COPD组37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血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 CRP)、前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IL)-6等炎性因子。结果与单纯 COPD 组比较,围绝经期 COPD 患者呼吸困难等表现较明显;常规治疗效果较差( P<0.05);且围绝经期COPD患者血纤维蛋白原、CRP、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较单纯COPD组明显升高(P<0.05);前白蛋白降低明显(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COPD患者由于炎症反应明显,常规治疗的同时需注意调整其免疫状态。

    作者:王红阳;韩广超;王立民;韩晓庆;刘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性

    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较少见,主要是因为睫状后动脉循环障碍造成的视盘供血不足,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剧的、无痛性的视力丧失,其发病率为(2~10)/105〔1~4〕。非动脉炎性AION ( NAION )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大出血、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但是,具体致病机制及其血管病变的定位仍不清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是一种在每晚7 h睡眠中,持续10 s以上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大于30次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即平均每小时的睡眠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超过5次/h的睡眠障碍〔5,6〕。 OSAS患者睡眠中会出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及氧分压(PaO2)下降,与此同时,OSAS与AION的很多致病因素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作者:赵晓静;杨程成;郑晖;吕明慧;林雅娜;郑晓硕;李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