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戊酸钠片对老年癫痫患者腺苷酶水平的影响

林晓静;杨建波;邹全;徐金凤;张倩;张震中

关键词:丙戊酸钠, 癫痫, 腺苷酸酶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片对老年癫痫患者腺苷酸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老年癫痫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丙戊酸钠分为两组,使用者为观察组,共36例,未用者为对照组,共33例。之后测定癫痫发作间期、发作后5、10、20、30、60 min和12 h血清 ATP、ADP、AMP 水解率及磷酸二酯酶的基线值,观察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间期ATP、ADP、AMP水解率和PDE活性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癫痫发作5 min后两组ATP、ADP、AMP水解率均快速升高,PDE活性也同时上升,20 min时各指标达到高峰,30 min时有所回落,60 min 时仍保持较高水准,但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更显著,高水平时间维持更长,癫痫发作后5 min~60 min各指标各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12 h后各指标恢复原有水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时段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LDH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丙戊酸钠可提高腺苷酸酶的水平,对腺苷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可能通过此途径也参与了癫痫的控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老年糖耐量异常及正常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同时测定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老年糖耐量异常组血清 Nesfatin-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Nesfatin-1与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糖负荷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 P<0.01),与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呈负相关(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清 Nesfatin-1独立相关。结论血清Nesfatin-1水平在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中明显升高,与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损伤及能量代谢紊乱有关,可能是老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独立保护因子。

    作者:杨青;高宁;刘芳芳;陈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2 w后由专门人员负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VC%)、用力肺活量( 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PEV1)、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 w后两组患者 HR、RR、SBP、DBP和 PaCO2明显降低,VC%、FVC、PEV1、LVEF、SV、pH、PaO2、和SaO2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R、RR、SBP、DBP和PaCO2明显降低,VC%、FVC、PEV1、LVEF、SV、pH、PaO2、和SaO2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李伟;崔红赏;李蕾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空腹血糖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在开滦集团年度健康体检的职工中按性别、年龄分层随机抽取5852例作为观察人群。收集空腹血糖、踝臂指数等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等相关资料。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踝臂指数异常的影响。结果终对5184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空腹血糖正常3446(66.47%)例,空腹血糖受损1109(21.39%)例,糖尿病629(12.13%)例,其踝臂指数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50%、4.15%、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后,空腹血糖受损组、糖尿病组踝臂指数异常的风险分别是理想血糖组的2.05倍(95%CI 1.37~3.06)和2.92倍(95%CI 1.94~4.40)。结论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都是 AB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必要早期检测空腹血糖,从而能够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及早进行干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作者:林黎明;吴寿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银杏叶治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叶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对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水平以及血小板( PLT)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以及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注射液,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两组 Fib、D-D及PLT计数,分析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 Fib、D-D水平及 PLT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改善率为72.58%(45/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5%(31/58);无效率为8.06%(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9%(12/58)(均 P<0.05)。观察组的稳定率为19.35%(12/62),与对照组的25.86%(1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Fib(3.71±0.33)g/L,D-D(281.24±32.32)μg/L,PLT(300.92±19.83)×109/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4.83±0.48)g/L,(523.46±60.39)μg/L,(360.71±30.24)×109/L,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3.98±0.26)g/L,(396.57±49.29)μg/L,(340.78±18.26)×109/L(均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可知,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 Fib、D-D 水平以及 PLT 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5,0.864,0.893;P=0.002,0.000,0.000)。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可较好地改善老年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效果较好。

    作者:苏雷;胡玲;刘妙玲;史鸿云;张峰;臧爱民;宋子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10种蒙药用植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研究10种蒙药用豆科植物抗氧化性。方法采用60%的乙醇对蒙药植物进行超声波提取,采用总抗氧化活性( T-AOC)法检测其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结果10种蒙药植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山野豌豆、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紫花苜蓿都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接近同浓度的抗坏血酸( Vc)溶液。结论蒙药用豆科植物在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敖恩宝力格;张园园;乌达巴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病房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状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 ICU)患者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发生情况。方法以196例符合条件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入住ICU时间。记录导管信息,包括导管类型(CVC或AC)、插入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导管日数量。结果共335导管纳入分析,其中包括152 AC和183 CVC。共有6例证明为 CRBSI,其中2次发生于同一患者,因而共有5例患者发生 CRBSI。 CRBSI的发生率为1.8%(6/335),发病密度为3.4/1000导管日(6/1775)。对于 CVC, CRBSI的发生率为1.1%(2/183),发病密度为1.7/1000导管日(2/1190)。对于AC,CRBSI发生率是2.6%(4/152),发病密度为3.3/1000导管日(4/1216)。结论该院ICU CRBSI发生率较低,并且动脉导管较中心静脉导管有更高的感染倾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更重视AC相关性CRBSI的预防。

    作者:胡巧苗;李娜;蔡圆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与非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个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血脂参数的变化

    目的:研究3个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CPAP)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与非合并缺血性心脏病( IHD)患者对患者血脂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CPAP 42例OSAS非合并IHD(非合并组)患者和23例OSAS合并IHD (合并组)患者,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瘦素、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脂质参数和内脏肥胖相关参数。结果两组CPAP治疗前后的 Hcy、瘦素、纤维蛋白原、CR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合并组患者的脂质参数和内脏肥胖相关参数无显著性变化;非合并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202.5±38.5)mg/dl vs (186.7±33.5)mg/dl,P=0.001;(127.3±32.9)mg/dl vs (116.4±26.9)mg/dl,P=0.02〕;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也无显著性变化〔(30.4±3.8)kg/m2 vs (30.6±3.6)kg/m2,P=0.5〕,内脏脂肪指标腰围〔(108.5±8.0)cm vs (107.0±7.5)cm,P=0.09〕和腰臀比〔(1.03±0.04) vs (1.01±0.03),P=0.07〕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个月的CPAP治疗不影响OSAS患者的Hcy和瘦素水平,但显著降低非合并IHD患者的脂质参数,从而显示出CPAP治疗能够显著降低OSAS患者发生IHD的风险。

    作者:倪灵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全面检索与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运用 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 Meta 分析。结果12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系统评价,均为Jadad评分<3分的低质量研究,共1290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5个红花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6,95% CI(0.10,0.22),P<0.00001〕;5个红花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 CI(0.11,0.23),P<0.00001〕;1个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03,95% CI(-0.11,0.17),P=0.64〕;1个红花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 CI (0.08,0.29),P=0.0005〕。在血液流变学方面,对5个研究的分析显示,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25,95% CI(-1.36,-1.15),P<0.00001〕。研究中未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相对安全。结论现有有限证据显示,红花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等对照药物比较,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由于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低,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大,因此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需要更多设计合理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杨阿莉;崔寒尽;唐涛;杨期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研究进展

    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国内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2〕。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3〕。根据养老的经济来源,目前农村养老主要存在三种典型模式:土地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

    作者:黄佳豪;孟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单节段组和双节段组。单节段组行颈椎单节段椎体斜行切除减压术治疗,双节段组行颈椎双节段椎体斜行减压术治疗。利用三维运动检测系统比较术前与术后运动中性区( NZ)及运动范围( ROM)的变化,比较两类术式术后颈椎生物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类手术术后与术前相比C3/4、C4/5、C5/6三个节段的屈曲、侧弯及旋转 ROM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P<0.05);颈4椎体斜形切除术后,三个节段屈伸、侧弯及旋转 ROM 整体增加3.1%、11.1%和11.6%, NZ增加了7%、10%和9%,与术前相比,整体ROM及N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4及颈5椎体斜形切除术后,三个节段屈伸、侧弯及旋转ROM整体增加29.3%、33.5%及35.9%,NZ增加了7.9%、11.1%及10.9%,与术前相比整体ROM及N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节段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术均能增加颈椎各个方向的活动度,而且单节段椎体斜形切除术后椎体稳定性优于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术。

    作者:陈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运动抑制炎症调节先天性免疫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从事身体锻炼的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的概率较低而且往往比较长寿〔1〕。同时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多种慢性病如心脏病和α型糖尿病的发生〔2,3〕。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全身性的免疫功能,表现在身体活动频繁者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敏感性降低〔4〕。而且体育锻炼对改善认知障碍和负情绪调节也有一定疗效〔5〕。运动可以使机体随年龄增长伴随的免疫功能衰退减缓、先天性免疫功能提高、慢性炎症程度降低、应激抵抗力上升、肥胖水平降低,还有许多全身性的生理功能改变诸如血压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等〔6~9〕。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运动通过规范炎症进程从而成为改善许多炎性疾病有效手段〔10〕。本文对运动抑制炎症调节先天性免疫进行综述。

    作者:沈飞;陈巍;王彬;陈庆合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艾司西酞普兰与氟两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使用专用的统计分析软件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7篇随机对照研究满足纳入标准。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疗程为1、2、4 w时,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0.21、1.2,P=0.48、0.83、0.20),此时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疗效相当;疗程为6 w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3),此时艾司西酞普兰疗效优于氟西汀。比较疗程6 w结束后的有效率,其OR值为1.51(95%CI:0.93~2.45),两组之间有效率相当(Z=1.65,P=0.10)。比较疗程6 w结束后的痊愈率,其中OR值为1.17(95%CI:0.84~1.63),两组之间痊愈率相当(Z=0.93,P=0.35)。比较疗程6 w结束后的不良反应,其中OR值为0.86(95%CI:0.53~1.39),两组之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Z=0.61,P=0.54)。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用于治疗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且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能够更好地改善老年抑郁症症状。

    作者:易峰;张洋洋;毛静宇;苏旭江;梅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苏州市沧浪区115名老年人进行逐一面对面逐题访谈式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 P<0.01);与自我满足感正相关( P<0.01),与生活满足感正相关(P<0.01),主观支持度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婚姻状况影响总体幸福感(P<0.01),在婚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87.4±13.97)分〕高于独身〔(69.38±20.435)分〕(P<0.01);男女在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家庭适意感上男性略高于女性。结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和干预因素。

    作者:鲍谧清;阮海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温阳益气化瘀利水法对慢性肾心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慢性肾心综合征( CRCS)是心肾综合征的第Ⅳ型,是指由于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心功能减退、心脏肥厚以及增加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1〕。本文观察温阳益气化瘀利水法治疗CRCS患者的疗效及机制。

    作者:张守琳;王银萍;楚云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可溶性CD40配体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浆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溶性 CD40配体(sCD40L)与粥样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42例,ACS患者76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3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UAP)40例和冠脉造影阴性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电化学发光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sCD40L,并对ACS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结果血浆 PAPP-A 和 sCD40L 浓度在 AMI组、UAP组和 SAP组间差异显著(P<0.01),在 SAP 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在冠脉病变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无差异(P>0.05),在向心性斑块和偏心性斑块之间,稳定性斑块和易损性斑块之间差异显著(P<0.01),在ACS未合并糖尿病(DM)与ACS合并DM之间差异显著(P<0.01),ACS患者血浆PAPP-A和sCD40L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862,P<0.05)。结论血浆PAPP-A和sCD40L能够反映ACS患者斑块的易损性,与ACS患者危险性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评价ACS患者危险程度的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

    作者:齐志华;孙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与传统二维后装治疗剂量学参数的比较

    目的:探讨根治性宫颈癌后装治疗中分别在三维计划和二维计划下评价肿瘤靶区的覆盖程度以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及在三维计划治疗中1次治疗计划与2次治疗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比较。方法应用荷兰核通公司后装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分别对三维计划及二维计划下靶区覆盖指数( CI)、靶区适形指数( COIN)以及危及器官体积指数( EI)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CI二维计划和三维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COIN三维计划优于二维计划(P<0.001);膀胱体积指数、直肠体积指数二维计划明显高于三维计划(P=0.01,P=0.002)。三维腔内治疗过程中2次计划与1次计划在靶区剂量及危及器官剂量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二维计划相比,三维腔内治疗能够更好地保护直肠、膀胱等危及器官,减少放射性损伤,三维腔内治疗中2次计划与1次计划相比在靶区剂量及危及器官保护上未见明显优势。

    作者:欧健;刘天博;左雅芳;田琦;王艳梅;杨祝春;孟凡旭;孙宝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头针联合耳穴贴压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影响

    研究显示〔1〕,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唯一可有效防治的痴呆,患病早期有效治疗能够逆转病情。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快速上升。但针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目前仍停留在对基础疾病的控制、脑保护剂、康复锻炼等方面,且疗效并不满意。头针、耳穴疗法已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头针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能力的效果。

    作者:何建青;郭思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活化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是MMP家族(MMPs)中的一种,属于明胶酶类〔1〕,能够特异性地降解基底膜中的Ⅳ型胶原,在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2〕。 MMP-2以酶原形式分泌,在细胞外被活化,只有活化型的MMP-2才能发挥其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作用〔3〕。本研究分析的方法分析老年及非老年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活化型MMP-2的分布。

    作者:郭玉芳;苏兴利;霍健;王湘;王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内科调整、手术、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年龄60~96岁,通过随机数法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对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 FR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比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术前评估,终综合治疗组148例,传统治疗组146例。两组患者一般属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年随访中,综合治疗组的再骨折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模式较传统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粤;郝玮;张岩;杨铁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首诊发现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白昼、夜晚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值,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2 h 胰岛素(INS)、OGTT 2 h血糖。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8例、29例完成6个月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昼SBP和DBP,夜间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2 h PG、FINS、2 h INS、ISI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度胰岛素抵抗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对白昼及夜间SBP、DBP控制较好,而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尹绢;寇光;邱元芝;彭乐;魏群;胡坚;陈发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