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周血SOCS-1的表达及与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现象的关系

卢娟娟;杜国义;张惠琴;张丽萍;杨玉霞;李文凡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丙型肝炎病毒, 自身免疫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体内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和自身免疫现象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HCV 感染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分为健康对照组、慢性丙肝有自身免疫现象组和慢性丙肝无自身免疫现象组,以及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检测肝功能、HCV RNA、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肝纤维化4项及SOCS-1 mRNA水平。结果 HCV感染者有自身免疫现象组血清SOCS-1 mRNA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 P<0.05);SOCS-1 mRNA 水平与谷丙转氨酶( ALT )、HCV RNA、IgG、IgA、IgM 无相关性,与肝纤维化4项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屈黏蛋白(LN)有相关性。结论 SOCS-1表达降低可能是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现象的原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颅内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脑白质疏松( LA)的关系。方法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中,收集符合研究条件且经头MRI检查和依据Fazekas评分确诊为LA的87例作为病例组;确诊无LA的93例作为对照组。记录TCD检查结果,包括颅内左侧各血管即大脑中动脉( MCA)、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后动脉( PCA)、椎动脉( VA)及基底动脉( BA)的收缩期血管流速和脉动指数( PI)。结果 LA组与对照组比较,LA组患者左侧MCA、ACA、PCA、VA及BA的PI均较对照组高( P<O.05);而 LA 组患者左侧 MCA、ACA、PCA、VA 及 BA 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均较对照组低(P<O.05)。结论 PI及VS均与LA的发生相关,推测颅内大血管的动脉硬化参与了LA的形成,慢性动脉硬化可能是LA的病理生理基础和过程。

    作者:李媛冰;李中君;金夕雅;柳宏伟;陈加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农村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农村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膝骨性关节炎指数评估表(WOMAC),对21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自我效能的平均得分为4.22±1.43,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是体质指数( BMI)、WOMAC指数、对骨关节炎是否重视、性别及婚姻状况。结论农村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保健人员应重点关注自我效能感低者,针对影响因素施以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作者:汪凤兰;崔颖;邢凤梅;张小丽;张莉莉;刘海娟;景丽伟;丁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老年全髋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全麻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后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前(T1)、手术结束前30 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3 min(T4)、10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拔管期间骚动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两组T1、T2、T5时HR、MA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B组HR和MAP较A组显著降低,而SpO2较A组显著升高(P<0.01);③B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A组显著缩短,B组麻醉恢复期骚动发生率较 A组显著降低( P<0.05)。结论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稳定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促进麻醉苏醒,并且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提高全麻苏醒期的苏醒质量,因此对于无禁忌的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宜首选腰硬联合麻醉。

    作者:徐俊峰;林梅;谢颖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丙戊酸钠片对老年癫痫患者腺苷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片对老年癫痫患者腺苷酸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老年癫痫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丙戊酸钠分为两组,使用者为观察组,共36例,未用者为对照组,共33例。之后测定癫痫发作间期、发作后5、10、20、30、60 min和12 h血清 ATP、ADP、AMP 水解率及磷酸二酯酶的基线值,观察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间期ATP、ADP、AMP水解率和PDE活性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癫痫发作5 min后两组ATP、ADP、AMP水解率均快速升高,PDE活性也同时上升,20 min时各指标达到高峰,30 min时有所回落,60 min 时仍保持较高水准,但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更显著,高水平时间维持更长,癫痫发作后5 min~60 min各指标各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12 h后各指标恢复原有水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时段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LDH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丙戊酸钠可提高腺苷酸酶的水平,对腺苷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可能通过此途径也参与了癫痫的控制。

    作者:林晓静;杨建波;邹全;徐金凤;张倩;张震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2 w后由专门人员负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VC%)、用力肺活量( 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PEV1)、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 w后两组患者 HR、RR、SBP、DBP和 PaCO2明显降低,VC%、FVC、PEV1、LVEF、SV、pH、PaO2、和SaO2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R、RR、SBP、DBP和PaCO2明显降低,VC%、FVC、PEV1、LVEF、SV、pH、PaO2、和SaO2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李伟;崔红赏;李蕾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雌二醇屈螺酮片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

    更年期妇女因体内性激素分泌水平及活性的改变,出现躯体、精神以及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1,2〕。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多数学者建议通过药物干预,即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缓解机体自身分泌的不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联用孕激素主要目的是拮抗雌激素引起的子宫内膜生长,减少和避免更年期经血过多。孕激素在拮抗雌激素作用的同时,可能引起乳腺肿大、胀痛、全身多毛以及机体水肿等反应〔3〕。本研究使用的雌二醇屈螺酮片可有效地避免单纯使用雌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恩令;周玉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一线化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NSCLC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及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特点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和年龄(化疗前P=0.001;化疗后P=0.003)相关,与病理类型、分期、性别、吸烟史均无明显关系。纤维蛋白原下降水平和部分缓解(PR)、稳定(SD)显著相关(P=0.012,0.010)。生存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化疗前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化疗后纤维蛋白原减低的患者预后较好( P=0.000)。结论 NSCLC患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可预测化疗疗效和总生存,其有望成为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理想标志物。

    作者:田文;高敬华;李永生;李际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髓鞘碱性蛋白( MBP)水平变化,探讨微创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1例和内科治疗组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 MBP水平,取4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分析。结果①微创术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10 d血清 M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0.01),手术组在第5、10天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脑出血患者第1、5、10天血清MBP含量均与当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成正相关。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MBP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数。

    作者:赵修敏;杨健军;吕涌涛;秦敬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性

    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较少见,主要是因为睫状后动脉循环障碍造成的视盘供血不足,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剧的、无痛性的视力丧失,其发病率为(2~10)/105〔1~4〕。非动脉炎性AION ( NAION )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大出血、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但是,具体致病机制及其血管病变的定位仍不清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是一种在每晚7 h睡眠中,持续10 s以上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大于30次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即平均每小时的睡眠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超过5次/h的睡眠障碍〔5,6〕。 OSAS患者睡眠中会出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及氧分压(PaO2)下降,与此同时,OSAS与AION的很多致病因素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作者:赵晓静;杨程成;郑晖;吕明慧;林雅娜;郑晓硕;李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及与自我管理效能的关系和其他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糖尿病病人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DMSES)和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对三级甲等医院18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生存质量总分(112.93±19.00)分,心理精神维度得分高,质量低。自我管理效能总分(163.87±21.55)分,治疗维度得分高,效能好;营养摄入维度均分得分低,效能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有年龄段和患病时间。分层回归分析得知患病时间解释生存质量方差变异量的9.7%(P<0.01),自我管理效能各因子解释方差变量的37.2%( P<0.01)。结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控制饮食,血糖和体重,还要增强增强自我管理效能感,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

    作者:赵芳芳;杨丽;刘玮玮;吴爱娟;张晓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及其干预

    目的:探讨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关系,并予叶酸、VitB6、VitB12进行干预研究。方法检测97例痴呆患者与30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Hcy浓度,并根据Hcy浓度分为高Hcy组(Hcy浓度>15μmol/L)和正常Hcy组(Hcy浓度≤15μmol/L),高 Hcy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予叶酸片、VitB6、VitB12进行干预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其Hcy浓度。分别在入院时、入院3个月末评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 BEHAVE-AD)。结果痴呆组与正常老年组相比,高 Hcy血症的比率分别为72/97(74.3%),8/30(26.7%),有显著差异(χ2=22.23,P<0.05)。 AD组、MD组、VD组的空腹 Hcy浓度均高于正常老年组差异显著(t=5.37、6.15、8.03,P<0.01)。治疗前后比较;非干预组 Hcy 浓度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干预组 Hcy 浓度下降有差异显著(t=2.98,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干预组Hcy浓度显著低于非干预组(t=3.23,P<0.01)。治疗前后比较,干预组与非干预组 MMSE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2.15、2.30,P<0.05);两组 ADL 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t=0.36、1.12,P>0.05);两组 BEHAVE-AD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t=6.33、7.10,P<0.01)。组间同期比较,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没有显著差异(t=0.27~1.64,P>0.05)。结论血浆高 Hcy与痴呆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但未能证实补充叶酸、VitB6、VitB12可在短期内改善痴呆症状。

    作者:徐清;蒋幸衍;陆雅娜;方馨怡;夏鸣华;赵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活化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是MMP家族(MMPs)中的一种,属于明胶酶类〔1〕,能够特异性地降解基底膜中的Ⅳ型胶原,在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2〕。 MMP-2以酶原形式分泌,在细胞外被活化,只有活化型的MMP-2才能发挥其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作用〔3〕。本研究分析的方法分析老年及非老年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活化型MMP-2的分布。

    作者:郭玉芳;苏兴利;霍健;王湘;王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恶性肿瘤引起阻塞性肺不张36例临床分析

    肿瘤的阻塞作用是导致肺不张常见的病因之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明确阻塞病因的重要手段,阻塞性肺不张的常见并发症为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等,因此为了防止阻塞性肺不张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首要措施就是解决肿瘤对肺不张的阻塞作用,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不张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我院收治的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作者:陈文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与非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个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血脂参数的变化

    目的:研究3个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CPAP)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与非合并缺血性心脏病( IHD)患者对患者血脂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CPAP 42例OSAS非合并IHD(非合并组)患者和23例OSAS合并IHD (合并组)患者,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瘦素、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脂质参数和内脏肥胖相关参数。结果两组CPAP治疗前后的 Hcy、瘦素、纤维蛋白原、CR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合并组患者的脂质参数和内脏肥胖相关参数无显著性变化;非合并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202.5±38.5)mg/dl vs (186.7±33.5)mg/dl,P=0.001;(127.3±32.9)mg/dl vs (116.4±26.9)mg/dl,P=0.02〕;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也无显著性变化〔(30.4±3.8)kg/m2 vs (30.6±3.6)kg/m2,P=0.5〕,内脏脂肪指标腰围〔(108.5±8.0)cm vs (107.0±7.5)cm,P=0.09〕和腰臀比〔(1.03±0.04) vs (1.01±0.03),P=0.07〕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个月的CPAP治疗不影响OSAS患者的Hcy和瘦素水平,但显著降低非合并IHD患者的脂质参数,从而显示出CPAP治疗能够显著降低OSAS患者发生IHD的风险。

    作者:倪灵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苏州市沧浪区115名老年人进行逐一面对面逐题访谈式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 P<0.01);与自我满足感正相关( P<0.01),与生活满足感正相关(P<0.01),主观支持度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婚姻状况影响总体幸福感(P<0.01),在婚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87.4±13.97)分〕高于独身〔(69.38±20.435)分〕(P<0.01);男女在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家庭适意感上男性略高于女性。结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和干预因素。

    作者:鲍谧清;阮海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病房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状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 ICU)患者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发生情况。方法以196例符合条件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入住ICU时间。记录导管信息,包括导管类型(CVC或AC)、插入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导管日数量。结果共335导管纳入分析,其中包括152 AC和183 CVC。共有6例证明为 CRBSI,其中2次发生于同一患者,因而共有5例患者发生 CRBSI。 CRBSI的发生率为1.8%(6/335),发病密度为3.4/1000导管日(6/1775)。对于 CVC, CRBSI的发生率为1.1%(2/183),发病密度为1.7/1000导管日(2/1190)。对于AC,CRBSI发生率是2.6%(4/152),发病密度为3.3/1000导管日(4/1216)。结论该院ICU CRBSI发生率较低,并且动脉导管较中心静脉导管有更高的感染倾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更重视AC相关性CRBSI的预防。

    作者:胡巧苗;李娜;蔡圆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五参二连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参二连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徐州市中医院住院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五参二连颗粒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替洛尔12.5 mg,3次/d;硝苯地平10 mg,3次/d;阿司匹林75 mg,1次/d;治疗组基础用药同对照组,加用中药五参二连颗粒1袋,3次/d;14 d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中、后患者血液中hs-CRP、Hcy的值。结果五参二连颗粒组hs-CRP、Hcy的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1)。结论五参二连颗粒联合阿替洛尔、硝苯地平、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Hcy、 hs-CRP值,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曹永;卢磊;张培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蒲公英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蒲公英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效果。方法取昆明种健康小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蒲公英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蒲公英多糖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蒲公英多糖0.1、0.3、0.5 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 w。于末次灌胃0.5h后测定力竭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乳酸、乳酸脱氢酶、肝糖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蒲公英多糖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降低乳酸及尿素氮含量,其中蒲公英多糖中、高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剂量蒲公英多糖可明显对抗小鼠疲劳,效果与高剂量相当,为合理、节约开发蒲公英多糖提供依据。

    作者:胡宝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关节软骨组织体外保存力学环境构建

    目前多种治疗方法运用于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但大多数疗效不理想,修复组织也以纤维软骨为多,缺乏正常透明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及耐用性。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术是将供体关节的活性骨软骨块移植到受体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区,以修复关节软骨损伤〔1,2〕。患者软骨缺损区完全被透明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细胞完全包埋在周围软骨基质中,为“免疫豁免”组织。关节软骨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表面光滑位于骨两端关节面位置,在骨与骨间的关节处为其活动提供低磨损和摩擦的光滑界面,起着缓冲运动震荡,传递载荷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节软骨内无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组织,组织代谢活性较低,营养全部来自关节液,基本无自身修复能力〔1,2〕。异体软骨移植材料来源充足,不需要二次手术获取移植物而受到患者欢迎。尽管同种异体软骨是目前治疗软骨缺损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中重要的问题是移植物的保存。体外保持软骨细胞正常活性,延缓细胞凋亡,促使其分泌软骨基质,保持软骨组织正常活性及形态。因此,延长移植物的保存时间是同种异体软骨移植的关键。目前,体外培养保存活性关节软骨组织的长时间为3 w,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限制软骨体外保存的主要因素: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温度、pH值、CO2、保存液成分。物理因素主要为力学环境。软骨体外保存均为静态液体保存,缺少物理因素干预。如何在体外构建模拟人体的力学环境,延缓体外保存软骨细胞的凋亡率,保持软骨细胞生物活性从而延长保存时间是研究探索的重点。

    作者:门蒙;亓建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大黄蜇虫丸对血脂异常大鼠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1α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蜇虫丸对血脂异常大鼠血栓素(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影响,探讨大黄蜇虫丸对脂代谢紊乱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血脂康组。给予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复制脂代谢紊乱模型,空白对照组:给普通饲料,同时给予每日蒸馏水(10 ml/kg)灌胃;模型组:给高脂饲料,同时给予每日蒸馏水(10 ml/kg)灌胃;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给高脂饲料,同时给予每日低剂量大黄蛰虫丸水提物灌胃(1 g/kg);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给高脂饲料,同时每日给予高剂量大黄蛰虫丸水提物灌胃(2 g/kg);血脂康组:给高脂饲料,同时给予每日血脂康灌胃(0.2 g/kg);连续喂养8 w。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断头取血快速离心,留取血清、血浆标本,待用于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大黄蜇虫丸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 TG、TC、LDL-C均明显降低( P<0.05或 P<0.01),而 HDL-C 明显升高( P<0.01)。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 TXB2明显升高( P<0.01),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1);大黄蜇虫丸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TXB2明显降低(P<0.01),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大黄蜇虫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TXB2明显降低(P<0.01),6-Keto-PGF1α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蜇虫丸可以降低胆固醇、TG、LDL-C,升高HDL-C,调节血脂;低血浆中血栓素,升高6-Keto-PGF1α水平,调节血栓素/前列腺素平衡,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改善脂代谢紊乱。

    作者:丁宁;张梅;张琳丽;张艳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