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蛋白截短与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早期诊断关系

杨春;杨宝;李恒;樊海燕;杨银学

关键词: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 蛋白截短检测技术, 大肠腺瘤, 大肠癌
摘要:目的:探讨腺瘤样结肠息肉( APC)易感基因截短表达水平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4例大肠癌病理标本作为大肠癌组、28例大肠腺瘤标本作为大肠腺瘤组及同期正常大肠组织标本15例作为正常组。3组分别采用蛋白截短检测技术,比较APC基因蛋白截短表达差异。结果正常组APC蛋白截短(+)为0%,大肠腺瘤组42.86%,大肠癌组47.06%,大肠腺瘤组和大肠癌组差异不显著( P>0.05);正常组与大肠腺瘤、大肠癌组差异显著(χ2=8.917、 P=0.003,χ2=10.481、 P=0.001);管状腺瘤组织的 APC 蛋白截短(+)(75.00%),显著高于绒毛腺瘤组织(20.00%)和混合腺瘤组织(16.67%)(P<0.05)。结论 APC蛋白截短(+)表达在不同大肠组织中表达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大肠肿瘤的早期阶段APC蛋白截短(+)表达就存在差异,对早期诊断大肠肿瘤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水平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 SP-D)水平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同步收集2011年1~10月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患者30例,COPD稳定期(COPD组)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25例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SP-D的浓度,并对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及用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ECOPD组血清SP-D及SGRQ分值均显著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P<0.05),COPD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 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血清SP-D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呈负相关,血清SP-D均与SGRQ分值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P-D可作为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指标;可能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SGRQ是评价COPD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敏感、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符琴;王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组织胶原表达情况及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40%四氯化碳( 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甲珠干预,检测肝组织胶原沉积,比较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甲珠各组较模型组肝组织胶原沉积减少;甲珠各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较模型组改善。结论甲珠对CCl4诱导的试验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付德才;吴杭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各年龄段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并发症分布及缓解率

    骨关节疾病,特别是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髋、膝骨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等,在老年患者高发〔1~4〕。评价骨科手术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有无并发症。老年患者全身功能衰退,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其预防和处理尤为重要〔1,2,5~8〕。本文分析老年骨科疾病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状况。

    作者:韩建锋;张树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患者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及相关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有着严重的威胁,然而临床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由于该病症的不明显性而发生误诊或漏诊等问题〔1〕。本文就急诊复苏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陈科奇;廖碧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脂代谢特征与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 CHD)合并代谢综合征( MS)患者的血脂代谢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CHD患者共89例,按照是否合并MS分为合并MS组(43例)和非MS组(46例),测定入选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和冠脉狭窄指数,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合并MS组患者在BMI指数、高血压患病率上明显高于非MS组;合并MS左回旋支狭窄指数高于非MS组(P<0.05);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的狭窄指数比非MS组稍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MS组总狭窄指数高于非MS组( P<0.05)。合并 MS 组患者的 FBG、LDL-C、TG、TC、ApoB 及 UA 明显升高,其中 LDL-C、ApoB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ApoA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MS的CHD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和冠状动脉狭窄更加显著,应及时进行干预。

    作者:张若青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研究进展

    居家养老能降低照料成本,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更能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因此,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本文综述了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时常用的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结论。

    作者:王莉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人短期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来自挪威的经验

    挪威对老年人的人身照顾服务尤其重视,特别是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疾病而进行的康复活动(包括康复训练和治疗),和其他国家在针对老年病方面有着不同的医院管理体制。如有些地方设有专门的老年症急性门诊部和专门的老年病房针对那些患有急性或亚急性病症的老年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给予优先治疗。也有的地方是先将老人安排在其他普通病房经过病症筛查后再转入专门的老年病房〔1〕。老年人康复一般可分为4种形式:①规模较大的综合类医院都设有专门的老年人康复科,对有康复需求的老人进行治疗、训练和护理,主要接收本院的住院老人和其他医院转院的老人;一般以治疗为主,训练为辅。②康复中心(住宿式),专门的康复活动机构,接收有康复需求的家庭养老的老人和来自没有康复条件的医院的住院老人,中心配有医生、护士和专门康复理疗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治疗和训练和护理等综合性服务。③康复中心(日制),即每日09:00~16:00开放,主要接收家庭养老的老人,主要功能是在康复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一般不配备医生。老年人应该选择哪种形式进行康复活动,一般由老人固定的主治医生提出推荐和评估后决定。④家庭康复,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派出具有康复专业技能的康复理疗师或护士定期上门对老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并且可以配备简单的康复设备,但是不包括康复治疗。

    作者:徐洁;李逢战;王贵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影响

    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常见症状〔1〕。肺功能是评价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主要指标,然而临床上部分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与肺功能受限程度并不完全符合,研究表明这可能与患者存在的焦虑状态有关〔2〕。本文拟观察心理干预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缓解作用。

    作者:孙婧婷;唐颖;李晓丹;许力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仙茅多糖对阿霉素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仙茅多糖( COP)对阿霉素( ADM)诱导小鼠中毒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ADM建立小鼠心肌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心肌SOD、MDA等生化指标,并观察心肌结构变化。结果 ADM可致血清CK、LDH、GOT和 NOS活力升高( P<0.01),同时血清和心肌SOD活力下降而MDA含量升高(P<0.01)。 COP能降低血清CK、LDH、GOT和NOS活力(P<0.05或 P<0.01),增加心肌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光镜也证实了COP的保护作用。结论 COP对ADM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姚佳;彭梅;胡江义;肖雄;唐健波;杨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重度低钾血症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低钾血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其并发症横纹肌溶解症( RML)易发生延误诊断或漏诊,诊治不及时可能因代谢紊乱、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等影响预后,严重者可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作者:余武;李敬会;徐剑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不同中医治疗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对宁夏社区脑卒中患者用益气活血和化痰通络治疗,观察不同中医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社区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针灸组)、益气活血组、化痰通络组;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和化痰通络汤为方药,制备中药颗粒,每疗程为1个月,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1)和6个月(T6)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巴氏指数(BI)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神经功能,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益气活血组和化痰通络组较对照组疗效增强(P<0.05)。化痰通络组和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 NDS降低、FCA增高均较对照组明显;益气活血组T1和T6、化痰通络组T1 BI增高。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NDS降低、BI和FCA增高较化痰通络汤组明显。各组患者 T1和 T6较 T0、益气活血组 T6较 T1的 NDS 降低、BI和 FCA 增高( P<0.01,P<0.05)。结论基础的社区康复有助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医化痰通络和益气活血治疗均可促进修复、改善神经功能,但益气活血治法在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期神经修复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牛阳;杜小利;楚国庆;王孟妍;周玉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蛋白截短与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早期诊断关系

    目的:探讨腺瘤样结肠息肉( APC)易感基因截短表达水平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4例大肠癌病理标本作为大肠癌组、28例大肠腺瘤标本作为大肠腺瘤组及同期正常大肠组织标本15例作为正常组。3组分别采用蛋白截短检测技术,比较APC基因蛋白截短表达差异。结果正常组APC蛋白截短(+)为0%,大肠腺瘤组42.86%,大肠癌组47.06%,大肠腺瘤组和大肠癌组差异不显著( P>0.05);正常组与大肠腺瘤、大肠癌组差异显著(χ2=8.917、 P=0.003,χ2=10.481、 P=0.001);管状腺瘤组织的 APC 蛋白截短(+)(75.00%),显著高于绒毛腺瘤组织(20.00%)和混合腺瘤组织(16.67%)(P<0.05)。结论 APC蛋白截短(+)表达在不同大肠组织中表达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大肠肿瘤的早期阶段APC蛋白截短(+)表达就存在差异,对早期诊断大肠肿瘤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杨春;杨宝;李恒;樊海燕;杨银学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自体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自体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集4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定向诱导DC及CIK,8 d后将扩增的DC及CIK细胞以静脉回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自体DC-CIK细胞输注治疗,同时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结果自体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12 w后CR0例 PR 10例,SD 22例,PD 16例,总有效率( RR)为20.8%,疾病控制率( DCR)为66.7%。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结论自体免疫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尚可,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作者:梁倩影;刘先领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45例

    偏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1〕。其病因复杂,治疗棘手且易复发。本研究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

    作者:李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乌司他丁对细菌脂多糖共孵育的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乌司他丁对细菌脂多糖( LPS)干预的内皮祖细胞( EP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鉴定为正在分化EPCs。接种等量EPCs到96孔培养板,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LPS(100 ng/ml)孵育组、乌司他丁-1组、-2组、-3组(相应采用100、200、400 IU/ml乌司他丁),应用 MTT比色法观察其增殖、迁移功能。结果 LPS可使 EPCs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 P<0.05),加入乌司他丁后其增殖OD值均有提高(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PCs迁移OD值在与 LPS共孵育后明显降低(P均<0.05),与乌司他丁作用后,EPCs迁移能力较LPS组明显改善,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LPS对 EPCs的损伤,提示其有可能改善G-杆菌所致脓毒症的预后。

    作者:徐敏;鲍芳;乔鲁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醒神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240例

    脑卒中后抑郁症( PSD)发生率在脑卒中后的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由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可较长,对病人的各种功能康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及时发现、诊断、评定抑郁程度并给予适当治疗。

    作者:李亚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盆腔重建Prolift手术对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

    盆腔器官脱垂( POP)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盆底肌肉、韧带支持薄弱,引起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加速,POP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3〕。目前,手术是治疗中重度POP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传统手术术后患者复发率较高〔4〕。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Prolift盆腔重建术治疗老年女性POP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

    作者:王冰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本刊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异氟烷和异丙酚对老年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氟烷和异丙酚两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对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异氟烷组(Ⅰ组)和异丙酚组(Ⅱ组),每组40例。分别于术前1 d(T1)、术后1 d(T2)和术后5 d(T3)使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在T1、T2和T3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患者血清Aβ和Tau蛋白浓度,依据T1时间点有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分析Aβ和Tau蛋白与老年患者 POCD发生的关系。结果与T1相比,T2Ⅰ组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5),T3恢复至T1水平;而Ⅱ组T1、T2和 T3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T1相比,T2Ⅰ组A和Tau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T3恢复至T1水平;而II组T1、T2和T3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Ⅰ组有14例发生POCD (35%),Ⅱ组有6例发生POCD(15%);与T1相比,T2 POCD组Aβ和Tau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T3恢复至T1水平;而非POCD组 T1、T2和T3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异氟烷全身麻醉相比,异丙酚全身麻醉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的影响较小,可减少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同时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POCD的发生可能与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相关。

    作者:王海滨;孟尽海;邹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测定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容积(H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SF),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值,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C反应蛋白为(8.82±4.21)mg/L(正常值0~6 mg/L),其中>6 mg/L 68例;<6 mg/L 2例;高通量患者AC、AMC、BMI、SF、 PA、25-( OH) VitD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通量患者TSF、Hb、Scr、BUN、Alb、TC、 TG、CRP、ALB、Β2-MG、AGEs、IL-6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通量患者Hb,Hct,Alb,BUN,Scr,TC,TG均显著高于低通量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患者,SF二者没有区别。 CRP与 Hb、Hct、Alb、TSF、AC、AMC、BMI呈显著负相关(r=-0.414,P<0,01;r=-0.367,P<0.01;r=-0.154,P<0.05),与 TC、TG 不相关。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患者营养不良及感染的状态,CRP与营养不良和贫血指标呈负相关。

    作者:李述真;刘法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