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职业队列人群中老年肺癌患者分布特征10年变化趋势

鲍俊屹;白亚娜;尚慧;胡晓斌;马国煜;任晓卫;刘龙飞;张苗;苟发香;时海英

关键词:恶性肿瘤, 肺癌, 队列, 职业人群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某职业队列人群肺癌患者分布特征10年变化趋势,为确定肺癌高危人群、制定肺癌的预防控制及诊疗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1~2010年间该职业队列人群ICD-10分类标准编码为肺癌的住院患者完整的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该职业队列人群中老年肺癌患者分布特征10年变化趋势。结果10年该职工医院男性肺癌患者明显高于女性(2.26~22.67)∶1。61岁~年龄段肺癌患者所占比例大(45.84%);71岁以上肺癌患者构成比与年份存在正相关(rs=0.758,P<0.001),平均增长速度为3.19%。各职业组肺癌患者以采矿工人组及冶炼工人组所占比例大(占62.13%),其中冶炼工人组肺癌患者构成比例与年份存在正相关(rs=0.551,P<0.001),平均增长速度为3.19%。结论肺癌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男性61岁以上及从事采矿、冶炼工作者是肺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与防护;冶炼工人肺癌患者逐年增多,应改善该人群的作业环境及加强职业防护,切实提高该人群生命健康质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老年学杂志》郑重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乌司他丁对细菌脂多糖共孵育的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乌司他丁对细菌脂多糖( LPS)干预的内皮祖细胞( EP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鉴定为正在分化EPCs。接种等量EPCs到96孔培养板,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LPS(100 ng/ml)孵育组、乌司他丁-1组、-2组、-3组(相应采用100、200、400 IU/ml乌司他丁),应用 MTT比色法观察其增殖、迁移功能。结果 LPS可使 EPCs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 P<0.05),加入乌司他丁后其增殖OD值均有提高(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PCs迁移OD值在与 LPS共孵育后明显降低(P均<0.05),与乌司他丁作用后,EPCs迁移能力较LPS组明显改善,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LPS对 EPCs的损伤,提示其有可能改善G-杆菌所致脓毒症的预后。

    作者:徐敏;鲍芳;乔鲁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更年期妇女血清E2和FS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表达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200例更年期妇女,测定血清E2、FSH水平与腰椎、总髋部、股骨近端 BMD,比较围绝经妇女与绝经妇女血清 E2和FSH水平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BMD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前组年龄明显小于绝经组,血清 E2水平高于绝经组,而 FSH 水平低于绝经组( P<0.05);绝经前组BMD高于绝经组(P<0.05);年龄、E2、FSH、绝经年龄、绝经时间与 BMD 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 E2与腰椎、髂骨、股骨上段BMD具有直线正相关性(r1=0.126,r2=0.328,r3=0.415,P<0.05),FSH 水平与腰椎、髂骨、股骨上段 BMD 具有直线负相关性(r1=-0.115,r2=-0.223,r3=-0.486,P<0.05)。结论更年期妇女血清E2水平减低,而FSH水平增高,血清E2和FSH水平与绝经前后妇女的BMD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BMD的客观指标。

    作者:俞梅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组织胶原表达情况及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40%四氯化碳( 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甲珠干预,检测肝组织胶原沉积,比较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甲珠各组较模型组肝组织胶原沉积减少;甲珠各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较模型组改善。结论甲珠对CCl4诱导的试验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付德才;吴杭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眉下切口手术治疗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老年人会出现上睑皮肤松弛,眼科医生多行重睑切口切除上睑多余的皮肤、轮匝肌等。但是,对于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由于上睑靠近眉部的皮肤明显较近睑缘的皮肤厚而粗糙,所以传统的重睑切口术后会出现重睑处上下皮肤呈阶梯状,临床效果不甚满意。因此,笔者采用眉下切口行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并观察临床效果。

    作者:刘斌;李岩;赵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肠肿瘤的疗效

    目前我国老年胃肠肿瘤的患者明显增加,临床对不能手术者首选姑息化疗。由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研究在不增加化疗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化疗效果,对于胃肠癌晚期老年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1〕。本文旨在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可行性。

    作者:朱莉;雷艳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192例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老年患者当中,食管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全球每年死于食管癌患者约为32万人,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急性呼吸衰竭是造成食管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分析研究其危险因素有这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192例,现对其分析结果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楼洋;陈献国;施亚明;周志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内树突细胞及趋化因子受体6水平与FEV1%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内树突细胞(DCs)及趋化因子受体6(CCR6)水平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09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患者51例,将患者依照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无吸烟组5例、吸烟但无COPD组5例、GOLDⅠ组11例、GOLDⅡ组17例以及GOLD Ⅲ~Ⅳ组13例。对比各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各组患者痰CD40、CD86及CCR6水平,分析DCs、CCR6与FEV1%的相关性。结果 GOLD Ⅰ组和GOLD Ⅱ组及GOLD Ⅲ~Ⅳ组的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无吸烟组以及吸烟但无COPD组;GOLD Ⅱ组和GOLD Ⅲ~Ⅳ组的FEV1%与FEV1/FVC水平亦分别显著低于GOLDⅠ组水平;GOLDⅢ~Ⅳ组的FEV1%与FEV1/FVC水平显著低于GOLD Ⅱ组水平(均P<0.05)。 GOLD Ⅰ组和GOLD Ⅱ组及GOLD Ⅲ~Ⅳ组的CD40、CD86、CCR6均显著高于无吸烟组以及吸烟但无COPD组;GOLD Ⅱ组和GOLD Ⅲ~Ⅳ组的CD40与CD86,以及CCR6水平亦分别显著高于GOLD Ⅰ组水平;GOLD Ⅲ~Ⅳ组的CD40、CD86、CCR6水平显著高于GOLD Ⅱ组水平(均P<0.05)。 Spearman法分析发现,DCs与 FEV1%呈负相关关系(r=-0.913,P=0.000),CCR6与 FEV1%呈负相关(r=-0.892,P=0.000)。结论 COPD患者的诱导痰内DCs及CCR6水平均与FEV1%呈负相关,临床治疗时值得关注。

    作者:符丹丹;欧阳瑶;薛令合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LY-294002对人宫颈癌细胞株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宫颈癌细胞株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LY294002干预组,干预组再细分为4个亚组,分别以终浓度为5、10、20、40μmol/L 的 PI3 K 抑制剂 LY294002处理人宫颈癌Hela细胞,作用48 h。 Western 印迹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人宫颈癌细胞株 Bcl-2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发现,对照组宫颈癌细胞株有大量的Bcl-2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在以终浓度为5μmol/L的 LY294002处理48 h后,宫颈癌细胞株的 Bcl-2阳性表达迅速降低( P<0.05),随着LY294002终浓度的升高,宫颈癌细胞株的Bcl-2阳性表达也随之降低。 RT-PCR方法检测 Bcl-2 mRNA时发现,Bcl-2 mRNA的表达也随着LY294002的终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LY-294002能够降低人宫颈癌细胞Bcl-2的表达。

    作者:董莹莹;李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泵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按数字列表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80例高龄AMI合并泵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超声心电图检测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 w后有效率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E、ET-1、ADH、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E、ET-1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及LAD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高龄AMI 合并泵衰竭患者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心肌重构,保护心肌功能,提高心室功能。

    作者:王永红;王剑波;龙晓莉;卢卫琴;庞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 VAP)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展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 VAP组( n=27)和对照组( n=4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治疗结束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VAP组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及混合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27例 VAP组患者中有12例接受了合理抗生素用药,4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8例接受了抗生素合理用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A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4.2±7.3)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9.1±6.5)d(t=3.011,P=0.000);VAP组的住院时间(17.1±7.9)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0.2±6.9)d(t=3.802,P<0.05)。结论早期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进展,降低其转为肺炎的危险度,对提高患者预后有较大意义。

    作者:樊黎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离退休老年人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探讨离退休老年人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32名离退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离退休老年人的焦虑程度在年龄和家庭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F=7.276,P<0.01;t=3.816,P<0.05),在文化程度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3.943,P>0.05;t=1.145,P>0.05);离退休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在性别和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18.641,P<0.001等);正常与焦虑离退休老年人在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解决问题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24,P<0.01),自责、退避、幻想与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r=0.418、0.363、0.196,P=0.012、0.027、0.044)。结论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董开莎;程利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盆腔器官脱垂的老年女性肛提肌三维超声断层成像特点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断层成像( TUI )技术观察老年女性在静息、大 Valsalva 和缩肛时的肛提肌形态,评估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与肛提肌-尿道间隙(LUG)的关系。方法51例老年女性(26例POP组,25例对照组),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采集盆底三维容积数据,启用TUI分析。观察肛提肌在静息、大Valsalva和缩肛时的形态改变并测量LUG。结果 TUI技术可在多个连续的平行平面上显示肛提肌的形态,POP组静息、大Valsalva及缩肛状态下的LUG较对照组大(P<0.01)。结论 TUI成像可在连续断层的切面上清晰显示耻骨直肠肌的形态,LUG可作为评价盆腔器官脱垂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晖;叶真;陈树强;刘新秀;甘玲;许翔;曾锦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前后肝血清学指标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肝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生存率、死亡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该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4月收入院的老年肝癌患者60例( RFA治疗30例,TACE治疗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的异同。结果 RFA及TACE治疗均对肝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TACE组谷丙转氨酶( ALT)治疗前后差值大于RFA组(P<0.05)。 RFA组和TACE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8%、54.8%、45.8%和73.3%、65.5%、40.9%(P>0.05)。死亡原因依次为消化道出血、再发肝癌结节破裂、肝性脑病、全身衰竭。结论老年肝癌的RFA治疗肝损害轻,与TACE治疗相比,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倩;温春阳;王爱平;董岚;刘巍;王瑶;孙亚臣;郝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Bach1克隆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EGFP-Bach1,并检测其表达及对血红素氧化物(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ch1基因与质粒pBI-EGFP连接构成重组质粒,RT-PCR法检测重组载体及HO-1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MTT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NheⅠ和 MluⅠ双酶切以及PCR表明重组质粒pBI-EGFP-Bach1构建成功;RT-PCR显示转染重组Bach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同时 HO-1的表达降低;MTT检测未转染组的IC50为0.15μg/ml,转染组的IC50为0.21μg/ml。结论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BI-EGFP-Bach1,转染后Bach1能够在SMMC-7721细胞中表达并抑制了HO-1;MTT验证重组质粒能提高癌细胞对长春新碱( VCR)敏感性。

    作者:时英英;杨靖;时学秀;单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胃癌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变化与肿瘤侵犯深度、分期及淋巴结、血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肿瘤侵犯深度、分期及淋巴结、血行转移的关系,在临床预测和判断老年胃癌患者病情进展和转移情况中的评价。方法筛选接受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156例作为研究组,另筛选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常规凝血指标,研究组内不同肿瘤侵犯深度、不同肿瘤分化等级以及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 PLT)。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和抗凝血酶-Ⅲ(AT-Ⅲ)、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肿瘤侵犯深度方面,各组间数据显示随着肿瘤侵犯深度增加,患者FIB、AT-Ⅲ、PLT水平也呈现升高趋势(P<0.05);在肿瘤分期方面,各组间数据显示随着胃癌分期的增加,FIB和 PLT也随着相应增长;在肿瘤转移方面,研究组发生转移与无转移患者同对照组比较 PT缩短(P<0.05),有转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组FIB、AT-Ⅲ和PL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存在凝血指标、PLT计数异常,且与肿瘤分期、侵犯深度、淋巴结或血行转移相关性较大,术前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预测老年胃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转移情况。

    作者:马伟达;王树生;金正贤;鲍乐峰;唐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伴血小板增多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2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MDS/MPN)表现为既有血细胞的增殖,又有血细胞病态造血。 MDS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同时伴有血小板(PLT)增多,即MDS-RARS-T 归入 MDS/MPN 不能分类( MDS/MPN-U )中, MDS-RARS-T患者白细胞( WBC )、PLT多正常,但有少数患者PLT可增多,有的可≥600×109 L-1。 MDS-RARS-T患者临床表现类似特发性PLT增多症( ET ),可发生血栓或其他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观察MDS-RARS-T患者临床及形态学。

    作者:邢江涛;张玉娜;陶朝欣;郝士卿;孙洁;朱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护士主导的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痴呆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由护士主导的认知干预模式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 CIND)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 CIND 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还接受由护士提供的强化认知训练,持续12 w。于实验后6及12 w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验后6及12 w,实验组认知功能( 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实验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得分逐渐降低,但两组实验后12 w差异显著(P<0.05),6 w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护士主导的强化认知干预明显提高了卒中后CIND 患者的认知功能和ADL 能力,对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冯俏;金奕;周官恩;王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帕金森病的线粒体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多发病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病理改变主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死亡,并导致纹状体中DA 递质含量减少,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减少、姿势平衡障碍等。PD 的病因主要与老龄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1,2〕。活跃的脑神经元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可见,神经元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建立在脑线粒体完整形态结构和稳定的功能的基础之上,实验证明在PD 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都可观察到线粒体异常现象〔3〕。Schapira 等〔4〕首次在PD 患者黑质中发现线粒体复合物Ⅰ缺陷,学者们围绕PD的脑线粒体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相关基因蛋白不仅与线粒体的内稳态、正常功能紧密相关,还和PD 发病紧密相关,如: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PINKl)、Parkin、DJ-1、核突触蛋白(α-Synuclein)、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等〔5〕。本文旨在阐明脑线粒体在PD 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杨智明;李煦照;卢芳;刘树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情况,并探讨ICU中CRKP所致的VA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入住该院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通过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CRKP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 CSKP)的 VAP 患者进行1∶1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ICU中CRKP所致的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分离出病原菌前14 d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7 d(尤其是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OR=3.28、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 OR=1.97、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 OR=2.92、喹诺酮类抗生素 OR=2.42)、机械通气时间≥7 d ( OR=2.85)。②CRKP组菌株除了对亚胺培南耐药外,对β-内酰胺类、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为100%,仅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及庆大霉素保持一定敏感性,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优化广谱抗生素或联合抗生素的使用、缩短广谱抗生素及联合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尽快实施目标治疗以及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或许能够有效避免ICU内CRKP相关VAP的发生,重在预防。

    作者:费东生;曹延会;南川川;孟祥林;赵鸣雁;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