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文;胡代玉;李勤;马婧婧;王润华;易静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和新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由曲霉病原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系列肺部疾患出现高发期,此类疾病的文献报道不断增加[1-3].曲霉病原菌可分为支气管肺曲霉菌感染(ABPA)和侵袭性肺曲霉感染(IPA)等类型,其中,为严重且病死率高的为IPA[1-3].本文主要探讨老年人血清TNF-α、IL-1β、IL-8、IL-6含量降低与IPA的相关性,为IPA的检测提供依据.
作者:胡晓艳;姜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呼吸道受损病因老年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112例不同呼吸道受损病因的老年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后,成功脱机100例(89.3%),死亡12例(10.7%),死亡病例中大部分为脑血管严重出血或颅脑重伤;机械通气前患者的PaO2明显低于通气后(P<0.01),PaCO2高于通气后(P<0.05).结论 机械通气对呼吸困难患者改善肺功能有明显作用,特别是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刘正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细胞和患者血清中p53、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手术切除及活检标本65例,其中口腔扁平苔藓21例,口腔白斑22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22例.结果 p53蛋白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白斑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扁平苔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6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白斑/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NA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白斑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扁平苔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使p53蛋白过度表达、p16蛋白表达缺失和PCNA的过度表达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刘圆月;侯菊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MI组和EPO组(每组8只),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作大鼠AMI模型,EPO组同时给予5 000 U/kg重组人EPO(rhEPO)腹腔内注射.建模24 h后摘取心脏标本分别用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心肌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和EPO组心肌梗死区/左心室质量比值均显著增加[(0.00±0.00)% vs (21.73 ±4.14)%和(17.95±2.66)%,P均<0.01],但与AMI组比较,EPO组心肌梗死区/左心室质量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和EPO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增加[(0.51 ±0.08)% vs (29.62±3.02)%和(21.37±2.39)%,P均<0.01],但与AMI组比较,EPO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减少(P<0.01).p-Akt蛋白在三组心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心肌组织p-Akt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仅为假手术组的41% (P <0.01);与AMI组比较,EPO组心肌组织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多,比AMI组升高1.7倍(P<0.01).结论 EPO干预通过明显缩小AMI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和显著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Akt蛋白表达激活Akt抗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赵玉伟;李法琦;李万玉;周平;邱炯;黄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4例老年COPD患者,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MPV、血脂等生化指标,并检测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分析MPV与老年COPD的相关性.结果 MPV与左心室射血分数、FEV1%呈负相关(β=-0.252、-0.384,均P<0.01),与右肺动脉直径呈正相关(β=0.311,P<0.01).结论 高MPV可以作为COPD患者前期心肺功能损伤的一个标志.
作者:张雅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神经心理学指标、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系统评价往事回忆,现实定向和再激发的3R疗法对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型研究设计,选择AD患者34例,进行神经心理学指标(MMSE、ADAS-cog、FAQ、N PI)、P300的基线评定,然后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3R疗法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在开始实施训练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时,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的评定与分析.结果 3R治疗组生活能力显著提高(P<0.01);社会活动能力提高(P<0.05);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P<0.01).结论 3R疗法能有效提高AD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延缓认知功能减退.
作者:何丽婵;邓婉清;何锐;张素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不同抗生素选择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以明确指南在老年CAP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进行的CAP研究资料,将住院治疗、年龄≥65岁CAP患者,分为指南依从组及非依从组,比较临床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总病死率,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依从组相比,依从组有较短的临床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7d临床稳定率显著高于非依从组.依从组总死亡率亦低于非依从组.高CURB-65评分、多肺叶病变及非依从治疗与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结论 符合指南推荐的抗生素治疗,可改善老年CAP的临床稳定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振千;姜毅;冯华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早期发现和干预血管病变,评估危险因素,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上游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3].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不仅可以提供24 h的平均血压,而且还可以了解这段时间内血压的变化情况.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即为血压变异性(BPV).通常用动态血压标准差(SD)与变异系数(CV)动态血压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SD/mean)来表示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异性[4].本实验探讨动态BPV与冠心病关系,为临床预防冠心病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舒脑宁对东莨菪碱导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各组大鼠分别用生理盐水、东莨菪碱、东莨菪碱加舒脑宁、舒脑宁进行腹腔注射14 d.第15天起进行水迷宫行为训练训练前0.5h腹腔注射东莨菪碱,连续7天,第9天检测.实验完成后免疫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变化,检测海马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预先给予大鼠舒脑宁14 d可以改善东莨菪碱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缓解东莨菪碱导致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胆碱酯酶活性.结论 舒脑宁对东莨菪碱导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关.
作者:黎明;韩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蛋白尿的出现是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过程,也是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蛋白尿作为CGN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老年人的CGN非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单独选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钾效果欠佳,本文观察注射用阿魏酸钠合用氯沙坦钾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磊;桑大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乳腺癌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也不相同.乳腺导管内癌是指乳腺导管内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但尚未突破基底膜.2003年WHO认为其不典型增生发展到浸润性癌之间的中间状态,将其定义为癌前病变[1].但不经治疗的情况下约有53%的导管内癌发展为浸润性癌[2].因此,针对导管内癌的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李春艳;侯国芳;张晟;张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莲子心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抗动脉硬化作用.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其中西药组(厄贝沙坦150 mg/d)共32例,联合用药组(厄贝沙坦150 mg/d+莲子心2 g/d)32例,常规检测血压、心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生化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3个月后及6个月后复测各个指标.结果 西药组与入组时比较,治疗6月后的颈动脉IMT明显下降(均P<0.05),联合用药组:与入组时比较,治疗3个月的IMT、MMP-9,治疗6个月的颈动脉IMT、ba-PWV、IL-6、hs-CRP、MMP-9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西药组同期比较治疗3个月后莲子心组颈动脉IMT、hs-CRP、MMP-9较西药组均显著下降,治疗6个月的颈动脉IMT、ba-PWV、IL-6、hs-CRP、MMP-9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加用莲子心干预治疗能够降低颈动脉IMT、ba-PWV等指标,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对炎症因子及MMP-9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有关.
作者:高枫;苏伟;龚少愚;陆纪元;周春刚;陆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其确切原因至今尚未明确.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湿性AMD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何在不损害视网膜的前提下有效地封闭CNV是目前治疗热点之一.目前有较多方法治疗AMD,包括向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1]、光动力学疗法[2]及应用中医药[3]等,并取得了较好疗效.而对于已经导致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的AMD患者而言,以上方法显然并不合适,本研究观察对该类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效果.
作者:李云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并发胃肠神经病变(DGN)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66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DGN组32例,无DGN组(NDGN) 34例,随机选取5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部分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DM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高Hey血症患者比例高,差异显著(Hcy∶DGN∶t =5.122,P=0.020;NDGN∶t=5.247,P =0.018.Hhcy发生率:DGN:x2=7.646,P=0.006;NDGN:x2=8.480,P=0.004).DGN组和NDGN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无差别(P>0.05).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DM病程是与T2DM合并DGN相关的危险因素(年龄:P=0.006,OR =6.673;DM病程:P=0.031,OR=4.909).结论 对高龄、病程长的DM患者应加强胃肠道DAN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铁;赵晓伟;田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重度慢性牙周炎由于发病迟缓、治愈率较低,加之骨质疏松的影响,严重危害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牙周炎侵犯牙周组织影响牙槽骨的吸收并形成牙周袋,造成成年人部分和老年人全口牙体缺失症状发生.一些学者提出[1,2],牙齿脱落及松动状况可能与全身骨量减少有关,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确切的关系尚未定论.本研究对骨质疏松患者及骨密度正常者进行牙周检查,讨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要的相关性.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临床上依靠糖尿病史及蛋白尿即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病例有许多,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病例亦与日俱增,当糖尿病患者存在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迹象时应及早行肾活检等进一步检查,避免相关疾病的误诊漏诊.
作者:马铭泽;王雁德;陈韬;罗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HIF-1α、HK-Ⅱ、VEGF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F-1α、HK-Ⅱ、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HIF-1 α、HK-Ⅱ、VEGF与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在分期晚、分化程度差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且HIF-1α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K-Ⅱ、VEGF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K-Ⅱ、VEGF的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HIF-1α的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表达可以提示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且HIF-1可能诱导HK-Ⅱ及VEGF表达,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肖慧杰;申震;张凯;姜洋;刘铜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方式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栓塞后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8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选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分为静脉全麻联合喉罩机械通气组(联合喉罩组)、静脉全麻联合气管导管机械通气组(联合导管组)和静脉全麻自主通气组及局部麻醉组.监测手术前、中、后患者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情况;记录四组手术操作时间及通气管辅助通气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术中DSA图像质量.结果 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均较局部麻醉组平稳(P<0.05);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均少于局部麻醉组(P<0.05);联合喉罩组置入通气管发生并发症的例数较联合导管组少(P<0.05).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术后疼痛均较局部麻醉组减轻(P<0.01),四组患者术后48 h内均有不同程度恶心,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术后呕吐程度分别较局部麻醉组明显减轻(P<0.03).联合喉罩、联合导管组患者术中运动伪影及DSA图像总体质量优于自主通气、局部麻醉组(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的综合征,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其中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喉罩机械通气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较好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杰;王黎洲;李兴;蒋天鹏;吴晓萍;周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胸部不适或者是间歇性胸痛[1].其日常频繁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还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突然猝死[2].为此,本组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何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检查老龄患重度牙周破坏的上颌磨牙,探讨牙周炎源性上颌窦炎的特点.方法 20名老龄重度牙周炎患者上颌磨牙行CBCT检查,测量病源牙相对上颌窦底黏膜和骨板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例上颌磨牙重度牙周炎引起上颌窦炎,其中100例窦底骨板中断,8例窦底骨板尚完整.窦底骨板中断组黏膜厚度大于骨板完整组(P=0.013),窦底骨板完整组骨板厚度小于上颌窦黏膜正常组(P=0.001).结论 CBCT有助于明确老龄患者上颌磨牙牙周炎炎症范围,可观察上颌窦黏膜和骨板形态,从而进一步制定患牙治疗方案.
作者:周金敏;向学熔;刘敏;吴静;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