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目的 提高对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MP)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我院110例MMP住院患者,对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MPP患者,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10例MMP患者中(合并肺外表现54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26例,占总病例的23.6%.全部患者住院2~7 d后均确诊为MPP,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针对肺外器官系统损害辅助治疗,107例病愈,死亡3例.结论 在MPP中,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占有一定比例(23.6%),MP-IgM血清学检测有助于早日确诊,早日获治,避免漏诊、误诊、耽误病情.
作者:李宝华;徐会青;孙伟民;仇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CYFRA21-1、NSE、CEA和Survivin(SVV)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检测49例肺癌患者,29例良性肺疾病(BLD)患者CYFRA21-1、NSE和CEA的浓度,CEA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NSE和CYFRA21-1采用电化学发光法,Survivin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结果 除NSE外,三项血清肿瘤标志物(TM)在肺癌中水平高于BLD患者.约登指数分析示:CYFRA21-10.35,SVV0.44,CEA0.17,CYFRA21-1+SVV系列试验0.40,NSE-0.2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ALF中CEA、CYFRA21-1、SVV对肺癌诊断有一定价值,SVV约登指数优于其他两项TM,但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初步认为CEA和CYFRA21-1+SVV 系列诊断对肺癌的诊断和筛查,是相对经济高效的选择.
作者:孟晓燕;赵杰;贾晓民;王海清;陈丽;李海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时短期部分胃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将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短期部分胃肠外营养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实验组在普通饮食基础上加用部分胃肠外营养.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及血红蛋白(Hb)等指标.结果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时短期部分胃肠外营养支持后各项指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时普通饮食加短期部分胃肠外营养,疗效肯定.
作者:刘新茹;李立群;刘飒;陈桂芝;喻昌利;王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在ICU中的救治策略.方法 分析2002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综合ICU收治的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19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在严重多发伤治疗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以及相关分析.结果 在本组救治的198例患者,深静脉置管175例次,行紧急床边气管插管83例次,机械通气142例次,肺部感染、肺不张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6例,应激性溃疡1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7例;15例腹腔脏器损伤因延迟诊断,于受伤24~132 h后手术;对33例伴有严重腹部损伤,ISS评分≥30分的多发伤患者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成功174例,死亡24例(12.1%),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原发性损伤过重直接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后期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措施,应采取先救命后诊治,多专业协同救治的方法,在解决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情况同时,及时地处理患者在ICU治疗中的问题,积极保护脏器的功能,尽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刘其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本地区分枝杆菌感染菌株类型以及耐药性,制订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两种试剂鉴定菌株,绝对浓度法检测药敏耐药性.结果 80株分枝杆菌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58例,占72.5%;牛型结核分枝杆菌15例,占18.8%;非结核分枝杆菌7例,占8.7%.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多药率9.6%.非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85.7%.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敏感性大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敏感性大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以耐R、H、TH1321、Rtf、PAS多见.结论 本地区肺部感染分枝杆菌菌株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为主,耐多药率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略高于全国水平.
作者:刘三宝;林志新;李春红;朱友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cute eosinophilic pneumonia,AEP)是嗜酸粒细胞性肺疾病的一种类型,是与肺嗜酸粒细胞浸润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自1989年Allen 和Badesch报道以来,欧美和日本相续有报道,目前国内有个别病案的报道,主要为儿童病例的报道[1].2010年我科收治了1例成年AE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在此将病例报告并复习文献,希望能对本病的诊治有所启示.
作者:黄华萍;李羲;韩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和分析指南颁布前后各10年我院急性PTE的诊治情况.方法 对1991~2010年诊断的336例急性PTE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1~2000年诊断13例,2001~2010年为323例,增加28.3倍.1991~2000年7.7%行下肢深静脉检查,2001~2010年升至63.2%.首位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1991~2000年临床诊断占31%,2000~2010年ECT和或CTPA确诊占99.1%.1991~2000年病死率31%,2001~2010年为3.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TE发病率有增加趋势;≥60岁是首要危险因素;诊断模式从临床拟诊变为结合客观检查而确诊;规范化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蕾;马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 ,化学名称3,4′,5-三羟基二苯乙烯,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遇到真菌感染、紫外线照射等不利条件时产生的植物抗毒素.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血管保护及延长寿命等.近年来白藜芦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的防治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氧化/抗氧化失衡,是COPD 的重要发病机制.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及活性氮(reactivenitrogenspecies,RNS)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损伤肺组织,加重炎症反应,在COPD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白藜芦醇通过多种机制减少ROS 的生成,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在COPD抗氧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国内报导较少,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张明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VAT)帮助下切割缝合器与结扎法相结合治疗肺大疱的效果.方法 150例肺大疱随机分为3组,A组在VAT下单纯使用切割缝合器治疗,B组在VAT下单纯使用结扎法治疗,C组在VAT下切割缝合器与结扎法相结合治疗,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费用,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的恢复等.结果 应用切割缝合器与结扎法相结合治疗肺大疱各项指标都优于单纯使用一种方法.结论 胸腔镜下切割缝合器与结扎法相结合治疗肺大疱值得推广.
作者:申六女;李凤茹;张金文;王乃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的实践经验.方法 选取28例肺内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操作的技术方法,关键细节、临床经验、并发症及善后处理事宜.结果 28例行CT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中穿刺准确率达到95.4%,诊断阳性率为93%.结论 熟练把握的技术细节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取得成功,降低风险的关键.
作者:古丽巴哈尔;夏衣扎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OPD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50例COPD急性期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4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与PCT水平.结果 急性期COPD患者治疗前hs-CRP及PCT血清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期患者治疗后hs-CRP及PCT血清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但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无差异;hs-CRP及PCT血清水平下降与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好转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2、0.90.结论 血清hs-CRP及PCT水平参与了急性期COPD的发病过程.
作者:宋毅;李婵;徐莉琼;王敏;曾凡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我院3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患者20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6.2%,收入ICU患者占61.5%,平均住ICU为17.3天(1~153 d),无创97人,有创85人,其中先无创,后有创62人.单纯无创35人,单纯有创23人.死亡患者以男性为多.死亡患者年龄平均71岁(21~94岁),60岁以上占81.2%.死亡患者有10种以上疾病者占49%,4种疾病以下者仅占7.7%.患者死亡原因前3位为肺炎、肿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占总人数的55.8%.其中呼吸道疾病占58.7%,非感染性疾病占55.3%.结论 呼吸科住院死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入ICU救治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高,高龄、有多种疾病并存是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
作者:谢华;张绍敏;郑岩;李阳生;史亮;林育红;马壮;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BNP、CA125和气急鉴别指数在呼吸困难病因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入选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测定BNP、CA125、动脉PaO2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并根据公式(PEF X PaO2)/1000,计算气急鉴别指数(DDI).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CA125和DDI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1),且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BNP、CA125水平显著升高(P<0.01);对BNP 100~500Pg/ml区间患者,应用DDI诊断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2.73%.结论 测定呼吸困难患者血清BNP、CA125水平,同时应用DDI能更准确地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
作者: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收治48例肺部炎性假瘤临床资料.结果 48例肺部炎性假瘤病人中,终外科手术治疗23例(47.9%),放弃治疗8例,内科治疗17例(35.4%),其中病灶吸收明显者8例,病灶略有吸收者5例,病灶增大者4例.结论 外科手术应为肺部炎性假瘤首选治疗方案;内科治疗可能有效,对于拒绝手术或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能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作者:唐以军;卢进昌;罗强;熊畅;王梅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结核及恶性胸腔积液胸膜活检时各次活检获得病理阳性结果 的特点.方法 对确诊的10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及12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胸腔积液首次、第2次、第3次胸膜活检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42.7%(44/103)、26.0%(12/46)、19.4%(6 /31).第3次活检的阳性率同第一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0.05);恶性胸腔积液首次、第2次、第3次胸膜活检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 33.9%(42 /124)、22.9%(16 /70)、34.2%(13 / 38).两者前3次活检后病理阳性者均已达到行胸膜活检阳性患者总阳性的94%以上.结论 3次胸膜活检已可达到较高阳性率,提示单次多部位活检可能提高阳性率,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孙勇;王强;徐涛;林存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和胸腔积液降钙素原(PCT)、CA125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20例肺炎旁积液、30例恶性胸腔积液,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和胸腔积液中的PCT水平,快速发光免疫分析测定CA125的水平.结果 结核组、肺炎组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和肺炎组胸腔积液中PCT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核组和恶性组血清及胸腔积液中CA125水平较肺炎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CT与CA125水平可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邱跃灵;麦转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小气道的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其急性加重期患者常因膈肌疲劳而发生呼吸衰竭.近年来的多项研究也发现膈肌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为此,本文就膈肌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和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泳梅;姚红;童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尿激酶组)及对照组(尿激酶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后再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只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疗两个月后再粘连情况、胸膜厚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为25.0%(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100±250)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00±180)ml(P<0.01);治疗组的FEV1/FVC 及FVC(%)改善率、胸膜厚度改善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作者:厉银平;刘桂霞;彭清臻;钟敏华;谢志斌;黄文军;彭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节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海军总医院自2000年诊断明确的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与自然病程的预后.结果 本组资料中结节病患者男女之比为1:1.92,发病年龄集中在40~59岁之间.首发症状主要为咳嗽和胸闷,分别占61.9%,23.9%.Ⅰ期患者自愈率39.66%,Ⅱ期患者自愈率22.22%.9.68%的患者口服激素后出现严重的副反应.结论 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进行密切的随访,针对不同表现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宇;曹悦鞍;彭朝胜;张文洛;夏菁;杨璐;段蕴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1月~2011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重度患者8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均给予吸氧、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外另给予硫酸镁治疗.结果 观察组42例患者显效3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85,P<0.01).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外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吴萌;赖克方;黄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