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交通动脉瘤致不伴瞳孔改变的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1例

夏天亮;董铭;张丽萍;马涤辉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 瞳孔改变, 后交通动脉瘤
摘要:动眼神经麻痹病因较复杂,依是否存在瞳孔改变可分为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后交通动脉瘤是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原因,其引起的常为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左侧头面部疼痛、双下肢无力4d,左眼睑下垂2d于2011年4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d劳动中突发左侧头面部疼痛,以眼眶部疼痛为重,数秒钟后出现意识不清,被家属背人家中,10 min后清醒.家属诉期间有抽搐发作,具体形式不详.患者清醒后自觉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消化性溃疡96例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老年肺结核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96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发生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患者精神状况、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溃疡发生部位多为胃溃疡54.2%,且多发于胃窦和胃角部位,两组患者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部位的溃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典型腹痛发生率为14.6%,临床多为不典型症状.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2%和53.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服用史患者分别为19例(19.8%)和3例(3.1%),抑郁症患者分别为23例(24.0%)和4例(4.2%)(P<0.05).老年组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7例,出血发生率49.0%,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22例(22.9%),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多.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临床特点重视治疗,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鹤鸣;李菊兰;袁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的状况及其与感恩、情绪智力的相关性

    目的 考察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的状况及其与感恩、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53名子女打工在外的农村老人.结果 (1)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和谐程度略微偏低;(2)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和谐存在明显的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差异,文化程度高、健康状况较好老人的自我和谐程度显著地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文化程度与婚姻、子女联系状况与健康状况、婚姻与健康状况的交互作用显著;(3)自我和谐与农村留守老人的感恩、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4)情绪智力在感恩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引入情绪智力能够更具体、更精细地解释农村留守老人的感恩状况对其自我和谐的影响,情绪智力的作用在于感恩部分地通过情绪智力对自我和谐产生影响.

    作者:何安明;惠秋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别加入葡萄糖终浓度为5.5、10、20、30、40 mmol/L进行处理,于不同时间段(12、24、48、72 h)用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48 h后条件培养基中Fn及ColⅣ的含量.结果 高糖作用12、24、48、72 h均能促进细胞的增殖,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增强.检测细胞上清液的Fn和ColⅣ.与对照组相比,30 mmol/L D-葡萄糖作用48 h后,Fn和ColⅣ表达增高.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对系膜细胞增殖作用具有量效及时效关系,我们选择30 mmol/L浓度的葡萄糖作用48 h为合适的细胞刺激条件.高浓度葡萄糖可促进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而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过度表达,可以直接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作者:吕高虹;许惠琴;秦佩佩;刘斌;刘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

    目的 随访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接受胃镜及24 h食管pH监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初诊时及1年后分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在初诊前3个月内和随访前3个月内的反流症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并调查维持治疗情况.结果 ①老年组严重食管炎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5% Vs0.9%,P<0.05).②24h食管pH监测显示:老年组中pH<4大于5 min的次数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症状指数明显高于后者(P<0.05).③随访期间,老年组持续用药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2);以PPI为主要治疗的患者多于后者(P=0.04);其症状积分与24h食管pH监测的多项指标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严重食管黏膜损伤,其食管酸反流严重程度重,症状与病理性酸反流的相关性高;更需要长期维持药物治疗,且更需要较强的抑酸治疗.

    作者:齐颖;夏志伟;徐志洁;王琨;段丽萍;葛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清蛋白(PA)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或住院患者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COPD稳定期合并T2DM组、COPD急性期合并(T2DM)组,每组30人,检查肺功能、血hs-CRP、PA、HbA1c.结果 COPD急性期合并(T2DM)患者血hs-CRP较COPD稳定期合并(T2DM)明显升高,而COPD稳定期合并(T2DM)患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血PA水平与hs-CRP变化相反.结论 CRP、PA可作为反映COPD合并(T2DM)活动情况及严重情况的指标.

    作者:孔令霞;李晓辕;徐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位点检测

    目的 探讨河南豫北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人群中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位点的分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诊断为EH的患者150例,男87例,女63例,平均年龄(63.4±6.32)岁;经过年龄、性别等匹配后选择150名同期住院患其他疾病或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8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2.8±5.87)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MTHFR/C677T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同时检测两组叶酸(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MTHFR/C677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THFR T/T基因型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

    作者:姚蕊;张会敏;张俊蕾;李冬贝;范阳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眼针疗法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VIPR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测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及结肠组织VIP受体1(VIP-Rl)表达的变化,探讨眼针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PF级大鼠,分为对照组、IBS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进行眼针治疗7d.应用ELISA方法检测VIP含量;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VIP-R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VIP-R1表达明显增高和上调(P <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VIP-R1表达明显下降和下调.结论 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血清、结肠组织VIP释放、下调VIP-R1表达有关.

    作者:王德山;王艳杰;刘慧慧;刘旭东;柴继严;赵金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近来研究发现炎症贯穿于AS的全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1].目前研究认为,血管外的感染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氧化应激反应等均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因子、急性时相反应物、炎症效应分子等的释放与表达,从而促进AS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与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2].因此,检测炎症标志物有助于冠心病病情及预后的判定.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之一.

    作者:崔耀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房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P波离散度(Pd)及阵发性房颤(PAF)的影响.方法 13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及盐酸胺碘酮治疗,观察12导联心电图Pd、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PAF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NYHA心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②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Pd为(52.8±6.2)ms和(53.1±7.9)ms,治疗后为(37.6±4.4)ms和(48.3±6.0) ms,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LVMI为(146.8±6.1)g/m2和(147.2±7.0)g/m2,均较治疗前的(158.6±8.7)g/m2和(157.5±8.3)g/m2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无差异(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F平均发作次数(1.3±0.5)次/月和(2.7±1.1)次/月,均较治疗前的(4.3±1.6)次/月与(4.2±1.6)次/月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2例(2.8%)发生持续性房颤,较对照组[6例(10.3%)]低(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能降低CHF合并PAF患者的Pd,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

    作者:闫秀莲;张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广西巴马老年人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巴马地区≥60岁老年人血压、血糖、血脂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巴马地区≥60岁的286例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测量其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将其结果与201例南丹中老年人作比较.结果 巴马老年人群血清FPG、TC、LDL水平存在性别上差异,男性血清FPG水平较高(P<0.05),TC、LDL水平较低(P<0.01).与南丹组相比,巴马组FPG、TG水平较低(P<0.01),但HDL、LDL水平较高(P<0.01);巴马高FPG、高TG、低HDL检出率较低(P均<0.05),但高LDL检出率较高(P<0.05).两地区人群间收缩压、脉压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巴马地区舒张压水平高于南丹地区(P<0.05).结论 巴马老年人血脂、血糖、血压有其特点可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不同有关.

    作者:黄倩倩;覃健;黄永全;罗兰英;施礼威;梁桂云;农清清;张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频彩超在手正常结构及外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探头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直观的影像学图像,使得超声在手部肌腱和血管损伤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多[1],与其他影响技术相比,无创和没有X线的侵入性检查,易被病人接受并可重复应用[2,3].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对照组选取正常成人30只左手,男女各15例,年龄22~53(平均35.8)岁.外伤组为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门诊就诊及住院手外伤患者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19~63(平均37.6)岁.

    作者:黄雪兰;包晓媛;邹晓娉;李晓涛;解云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

    人群中约有10%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1].本文回顾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6例均行胃镜及病理检测证实,其中老年患者104例,中青年患者102例.老年组男64例,女40例,年龄60~82岁,中位数年龄72.6岁.中青年组男60例,女42例,年龄20~59岁,中位数年龄41.8岁.

    作者:付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患慢性疾病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调查围绝经期女性综合征及抑郁的状况,了解患慢性疾病对围绝经综合征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2省、直辖市按照城乡分层,每个地区100例,城乡各50例,共2 200例45 ~ 55岁的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组成.结果 被调查者中患有慢性疾病者占42.5%;患慢性疾病与否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和抑郁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慢性疾病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和抑郁的发生,防治慢性疾病可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马素慧;李丹;邱忠君;窦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ERCC1与RRM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胰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ERCC1,RRM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切除胰腺癌及癌旁组织34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标本经常规石蜡包埋,采用SABC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胰腺癌组织中ERCC1高表达14例(4l.2%),RRM1高表达10例(29.4%),癌旁组高表达率分别为67.6%、52.9%,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70.0%、80.0%.两种基因的高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及正常胰腺组(P<0.05).在有无淋巴结、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因素中分析ERCC1及RRM1的高低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及RRM1基因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与否对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无显著影响.

    作者:柴文刚;王广义;谢淑丽;王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社区卫生中心人员接受培训与居民满意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社区护士接受综合医院优质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于社区优质护理建设的影响.方法 使用柯氏评估发评估干预前后护士在优质护理的知识了解情况.结果 经培训,社区护士对于优质护理认知程度的测试分数12.37分提高到19.97分,培训前后结果有显著差异(z=-7.740,P<0.05);患者满意度的得分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70,P <0.05).结论 通过加强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的交流,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优质护理的培训,有利于提高社区护士的工作能力的提高,改善社区居民满意度,建立社区的优质护理模式.

    作者:耿婷婷;赵庆华;肖明朝;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肥胖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自编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均纳入107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民族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非条件Logistic逐步进入法,以α=0.10为进入水平,α=0.15为退出水平,进入方程的因素有:户籍(OR=3.75)、住院天数(OR=1.18)、病程(OR =1.07)、空腹血糖(OR=1.12)、肥胖(0R=3.06).结论 2型糖尿病的医院感染受多因素的影响,对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危险.

    作者:马万瑞;张金玲;王志忠;何兰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的临床评价

    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心电图作为一种判断心肌电活动的有效、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一直以来广泛用于CABG手术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分析[2],但对于患者术后心电图出现新的Q波改变,是否可作为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回顾性分析CABG术后出现新的Q波改变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ABG术后出现异常Q波的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62~76[平均(68.9±6.7)]岁;8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糖尿病、7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作者:张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VB12及叶酸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多的国家[1],其中2型糖尿病接近95%.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伴发病,发生率可达糖尿病患者的30% ~ 80%[2].肾脏为两者共同受累器官,尿微量蛋白是肾脏损害的早期标记物.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由蛋氨酸转化而来,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血清Hcy升高,可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增加而升高,为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3].胰激肽原酶可降解激肽原,激活纤溶酶原,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调整血压等作用.本研究探讨胰激肽原酶、VB12及叶酸三药联用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吕振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对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PARP-1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中PARP-1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乳腺癌患者均于化疗第1天及化疗21 d后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ARP-1和Caspase-3蛋白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PARP-1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两组PARP-1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且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化疗后常规护理组PARP-1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心理护理组(P<0.05),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心理护理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减轻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的负反应,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胡淑贤;李冬梅;石搏;黄可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喉鳞癌患者术后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2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目的 观察喉鳞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NRP)1、2的表达特点,关注二者对肿瘤中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收集79例喉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收集53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组中NRP1、NRP2和CD34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喉鳞癌中NRP1、NRP2表达的阳性率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NRP1、NRP2表达的阳性率和MVD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量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NRP1和MVD、NRP2和MVD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NRP1、NRP2和MVD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 NRP1、NRP2和MVD高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NRP1、NRP2具有促进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联合检测NRP1、NRP2和MVD可能与喉鳞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焦胜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