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弘霁;李宏伟;梁铂坚;孙吉亮;鄂正康;鞠海宁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致使瓣膜损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有关研究统计全球每年以约50万速度增长,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风湿性心脏病由于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能引起患者心脏功能减退[2].卡维地洛为α、β受体阻断剂,对快速心律失常有较为全面的抑制效果,也能预防恶性心律失常[3].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强烈抑制作用,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扩张小动脉,舒张全身血管,减少心肌氧耗量,增加冠脉血流量,逆转左室心肌重构[4].本文就应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邱雅慧;薛凌;高夏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病例摘要患者,男,67岁,因阵发性头痛15 d于2012年2月7日入院.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与体位无关.近5d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有视物双影,无旋转及不清.既往史:1年前左侧头部外伤史,遗留左侧硬膜下积液.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90 mmHg.神志清楚,反应略迟钝,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0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各方向活动灵活,伸舌居中,双侧鼻唇沟等深.项强约3横指,Kerning征可疑,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4+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Babinski可疑.感觉系统及共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王昆宇;王畅;王轶卓;姚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使其成为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心血管报告2008 ~ 2009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2004年统计发病率为248.3/1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在21年间(1984 ~ 2004)由100.5/10万升高至213.2/10万,平均每年增长8.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死亡率9.9%,是欧美国家的4~5倍[1].我国现幸存脑卒中病人近700万,其中致残率高达75%,约有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脑卒中是我国人口首位死亡原因,约占总死亡疾病谱的22.45%[2].而我国脑血管病仅住院期间直接医疗费用就达200亿元人民币,直接或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甚至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及早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即进行一级预防[3],能有效减少发病率、延缓发病时间,提高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终降低因病致残、死亡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疾病负担.
作者:叶景虹;龚向真;姚文;钱梦华;吴毅;贾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胃癌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揭示了恶性肿瘤和血栓之间的关系,之后人们将癌症患者并发游走性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Trousseau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除游走性静脉炎外还包括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周围动脉闭塞等,其中以静脉血栓形成(VTE)常见,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恶性肿瘤发生VTE的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及血液淤滞有关.虽然恶性肿瘤患者VTE发生率明显升高,但不同肿瘤患者之间却有显著差别,即便是同一患者在恶性肿瘤进程的不同阶段也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就已知的肿瘤患者并发VTE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标记作以综述,旨在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VTE,从而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曹洪明;王旭;王策;李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发展同免疫水平的调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过度表达及内皮细胞上细胞黏附分子相互黏附是关键环节[1].本研究旨在分析电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于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25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ACI诊断标准.年龄53~69岁,发病时间不超过3d,均属初次发病,经过脑CT或MRI证实,发病部位分别为脑基底节、卵圆孔区、丘脑、脑干、脑叶、小脑.随机分为一般康复组和电针结合康复(综合康复组)组、其中一般康复组60例,综合康复组65例.排除神志不清、认知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血液病、严重感染、肿瘤、肺结核、肝肾功能损害、上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其中综合康复组中男35例,女30例,平均(63.5±4.9)岁;一般康复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64.5±2.4)岁;健康人群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6 ~75[平均(69.9 ±7.4)]岁.各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甘伟;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近年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有报道显示,甲状腺激素异常可以增加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1,2].本研究通过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TSH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7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0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71.54±3.67)岁;同期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而无高血压患者(对照组)7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9.84±4.44)岁.高血压的诊断符合WHO标准: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甲状腺疾病史,近2 w未使用影响甲状腺药物.1.2 方法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两组TSH水平.
作者:席燕;王月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内高压患者,以数字表格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及常规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禁食、胃肠道减压、维持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控制感染、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乌司他丁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治疗,4次/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腹内压、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D-乳酸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腹内压、IL-6、IgA、DAO及D-乳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腹内压、IL-6、DAO及D-乳酸明显较治疗前下降,IgA水平升高(P<0.05),而乌司他丁组较常规组腹内压、IL-6、DAO及D-乳酸下降幅度及IgA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IL-6与腹内压之间存在正相关(r=0.91,P<0.05).结论 乌司他丁用于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明显改善腹内高压状态,通过抗炎作用起到保护肠黏膜作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波辅助药物治疗联合股四头肌锻炼与传统单纯药物治疗联合股四头肌锻炼对于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KOA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治疗组给予超声波辅助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照组仅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30 d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膝关节运动能力及股四头肌肌力均有增强,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超声波辅助药物治疗联合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在KOA的治疗上可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马立国;王世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及辅酶Q10改善心衰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存活的24只大鼠饲养6 w,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5 w后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联合应用辅酶Q10及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升高,血清FFA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 联合应用辅酶Q10及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纠正心衰时FFA及ATP的代谢紊乱,改善心衰时心肌重构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作者:赵东明;杨萍;杨杰;魏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空白诱导组、左归丸诱导组、地黄饮子诱导组、右归丸诱导组、维甲酸(RA)诱导组、左归丸联合RA诱导组、右归丸联合RA诱导组、地黄饮子联合RA诱导组,不同补肾法代表方药含药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7、14 d进行移植细胞神经标志蛋白的检测.结果 诱导BMSCs经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后,阳性表达神经细胞的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sti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 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能够促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且补阴类代表方左归丸和阴阳双补类代表方地黄饮子在体内诱导分化的效果优于补阳类代表方右归丸.
作者:刘永琦;王倩;颜春鲁;苏韫;张毅;范萍;吴晓晶;董介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进行性加重,在48 h、甚至7d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发病率占脑梗死患者的26%~43%[1],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属难治性脑血管病,本文对本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早期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秀平;袁建新;何洪涛;倪立新;薛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顺铂(DDP)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药物适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不同组肺癌A549细胞增殖率;通过MDC染色法将细胞染色检测自噬空泡的变化;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DDP作用于A549细胞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并在细胞内可见大量自噬空泡及细胞核染色质凝聚.3-MA和DDP联合作用组细胞增殖率较单独应用DDP组明显下降,细胞自噬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 DDP能诱导肺癌A549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而抑制自噬可以促进DDP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刘飞飞;杨安帮;温丰标;刘东雷;杨洋;吴恺;赵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五味子木脂素对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胶质瘤细胞的抑瘤效应.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小鼠神经细胞及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采用MTT法观察0,50,100和200 μg/ml五味子木脂素作用细胞48 h,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各浓度五味子木脂素对体外培养原代小鼠神经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而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则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P<0.01).结论 五味子木脂素对神经细胞无毒副作用,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抑瘤效应.
作者:金宏;齐玲;刘威;袁瑞;温娜;于洪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布鲁生诱导人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培养18h,按布鲁生作用的不同浓度分组.0.125、0.25、0.5、1.0、1.5 mmol/L,作用的不同时间分组:12、24、48 h,采用四甲基耦氮唑蓝(MTT)计算细胞抑制率;吖啶橙(A0)/溴乙啶(EB)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使用Westem印迹观察细胞BCL-2、BAX和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利用MTT比色分析法,发现SHG-44细胞分别用含不同浓度布鲁生溶液培养12、24、48 h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且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2)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布鲁生主要使SHG-44细胞集中在晚期凋亡;(3)Western印迹凝胶电泳显示,0.25、0.5、l mmol/L浓度处理组作用24 h后,剂量性地降低SHG44细胞中COX-2、BCL-2蛋白的表达,而升高BAX蛋白的表达.结论 布鲁生能明显抑制人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COX-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光明;吴雪梅;王睿君;杨福伟;赵洪卫;付双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肌肉衰减征对终末期肾病(ESRD)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老年患者(年龄≥65岁)124例,分为有肌肉衰减征组48例,无肌肉衰减征组76例.比较两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分值以评估营养状况、采用KDQOL-SFTM V1.3量表以评价生活质量及比较存活率.结果 肌肉衰减征组患者MIS均值[(10.81±4.21)分]明显低于无肌肉衰减组[(16.72±2.58)分](P<0.05);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相关的生存质量(KDTA)评分上无差别(P>0.05),健康状况问卷(SF-36)分值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2年生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评估ESRD老年患者时要重视肌肉衰减征对营养评价和预后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营养和运动措施加以防治.
作者:宋发超;鲁娟;龙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将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HepG2中并检测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方法 经大肠杆菌JM109介导DC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Westem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检测其EGFR表达.结果 pFRT/laczeo-DCNHepG2细胞中EGFR较pFRT/laczeo HepG2明显高表达;pFRT/laczeo-DCN HepG2细胞中EGFR颗粒明显减少、变小.结论 DCN转染的HepG2细胞TGFR减少,能够抑制MAPK/Ras/Raf信号通路,从而阻止、抑制HepG2的生长.
作者:鞠文博;王大伟;刘岩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上海市徐家汇街道65岁以上人群痴呆主要亚型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家汇街道内8个居委65岁以上居民;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进行初筛检查,阳性者进入第二阶段的诊断检查;第二阶段采用由社会功能活动量表、物体记忆测试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WAIS数字广度测验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组成的诊断量表,并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第三阶段对第二阶段检查结果进行复查,以确保诊断明确.结果 第一阶段应查2 548人,实查2 442人,实查率95.84%;80岁以上老人747人,占30.59%;经第三阶段复核后符合肯定和很可能痴呆诊断标准者206例,患病粗率为8.44%,经标化后的痴呆患病率为7.92%;其中女性痴呆患病率为8.53%,高于男性的7.18%;在不同年龄段中痴呆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至85岁以上时痴呆患病率已达22.09%.结论 随着上海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期痴呆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对痴呆的防控,应引起社区全科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马勇;蒋中平;王继伟;薛晶晶;贺明;张源;宋宇;刘莉;汪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射频热凝毁损三叉神经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肯定,需经皮经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节才能进行有效毁损.由于卵圆孔位置深在,解剖差异较大,操作上有一定难度[1].本文观察应用双定位CT引导穿刺,射频热凝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三叉神经痛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60~ 90(平均63岁);左侧7例,右侧18例.疼痛分支:三叉神经第Ⅱ支(V2)7例,V3支17例,V2+ V3支1例.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4.7年,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22例.都有连续服用卡马西平和(或)苯妥英钠史,22例接受过三叉神经周围支的神经阻滞术,3例接受过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等.
作者:胡世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发生于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而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中心视力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众多医生们不断探索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方法,包括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等治疗方法.但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表明,上述各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采用IVTA 4 mg/0.1 ml治疗老年DME,并根据FFA进行PRP预防其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毕苗苗;洪森;周鸿雁;仲炜;王作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较多,如药物、物理治疗、手术(包括关节置换)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我院康复医学科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蜡疗、激光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得到改善.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年龄在60 ~ 86岁,平均(67.4±9.13)岁,其中男22例,女38例;病程(1.61±1.27)年;关节功能Ⅰ级19例、Ⅱ级28例、Ⅲ级13例.治疗组:60例,年龄60 ~ 89岁,平均(68.2±10.26)岁;其中男25例,女35例;病程(1.73 ±1.19)年;关节功能Ⅰ级17例、Ⅱ级31例、Ⅲ级12例.两组从年龄、性别、病程、关节功能分级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 病例选择①诊断标准:诊断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关节功能分级[2].②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及血液系统疾患和其他恶性病变的患者;石蜡、药物过敏者.
作者:姜贵云;鞠智卿;杨晓莲;姚立新;刘亚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