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目的 探讨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空白诱导组、左归丸诱导组、地黄饮子诱导组、右归丸诱导组、维甲酸(RA)诱导组、左归丸联合RA诱导组、右归丸联合RA诱导组、地黄饮子联合RA诱导组,不同补肾法代表方药含药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7、14 d进行移植细胞神经标志蛋白的检测.结果 诱导BMSCs经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后,阳性表达神经细胞的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sti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 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能够促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且补阴类代表方左归丸和阴阳双补类代表方地黄饮子在体内诱导分化的效果优于补阳类代表方右归丸.
作者:刘永琦;王倩;颜春鲁;苏韫;张毅;范萍;吴晓晶;董介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及辅酶Q10改善心衰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存活的24只大鼠饲养6 w,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5 w后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联合应用辅酶Q10及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升高,血清FFA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 联合应用辅酶Q10及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纠正心衰时FFA及ATP的代谢紊乱,改善心衰时心肌重构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作者:赵东明;杨萍;杨杰;魏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老年脑梗死在临床上脑血管疾病中非常常见,同时也是脑神经科的多见多发病,其临床主要并发表现为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出记忆、计算、方向以及语言等能力衰退或缺失[1].此病大表现之一为绝大多数存活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遗留记忆或智能障碍,同时增加了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2].认知功能障碍已经成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1],其严重影响预后,使患者适应社会能力受影响,且全面康复也大打折扣,同时大大提高了演变为血管性痴呆的概率.目前,行业内对脑血管病记忆与智能障碍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一线工作者的焦点.本文观察给予常规脱水、营养神经、活血化瘀及临床相应对症治疗加用奥拉西坦静脉滴注治疗轻中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作者:李递通;陈玉;邓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近年来用于动脉硬化检测的一种很好无创方法,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已将其列为动脉血管功能评价的一个新指标[1].PWV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危险预测作用[2,3],但其与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就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分析.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依照1979年WHO颁布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按住院顺序随机选取9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臂踝PWV(baPWV)的大小分为baPWV正常组40例,baPWV增高组58例.每例均抽血行脑钠肽(BNP)检查,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LDV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脑卒中及糖尿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1.2方法baPWV测量:采用日本科林公司生产的VPI000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baPWV≥1 400 cm/s定义为增高[4].BNP检测: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购自美国Phoenix药物有限公司).LVMI与LVEF的检测:应用美国Agilent 公司生产的Sonos5500彩色超声仪,测出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根据De-vereux和Reichek方程得出左心室质量(LVM) (g)=1.04(LVD d+IVS+ LVPW)3-(LVD d)3]-13.6,再按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后得到LVMI (g)=LVM/体表面积.
作者:涂燕平;熊鹏锋;姚晓璐;雷梦觉;吴小和;龚爱斌;魏伟荣;王凌玲;邬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黑升麻应用于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7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勃龙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替勃龙,黑升麻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黑升麻治疗,两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骨密度(BMD),雌二醇和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在BMD、雌二醇和骨代谢指标的改善程度上,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两组间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勃龙和黑升麻均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在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的BMD,雌二醇和骨代谢指标改善程度上,黑升麻治疗组不劣于替勃龙治疗组.
作者:刘颖;陈中沛;邓武权;姜友昭;吴绮楠;陈兵;王富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顺铂(DDP)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药物适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不同组肺癌A549细胞增殖率;通过MDC染色法将细胞染色检测自噬空泡的变化;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DDP作用于A549细胞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并在细胞内可见大量自噬空泡及细胞核染色质凝聚.3-MA和DDP联合作用组细胞增殖率较单独应用DDP组明显下降,细胞自噬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 DDP能诱导肺癌A549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而抑制自噬可以促进DDP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刘飞飞;杨安帮;温丰标;刘东雷;杨洋;吴恺;赵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致使瓣膜损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有关研究统计全球每年以约50万速度增长,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风湿性心脏病由于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能引起患者心脏功能减退[2].卡维地洛为α、β受体阻断剂,对快速心律失常有较为全面的抑制效果,也能预防恶性心律失常[3].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强烈抑制作用,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扩张小动脉,舒张全身血管,减少心肌氧耗量,增加冠脉血流量,逆转左室心肌重构[4].本文就应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邱雅慧;薛凌;高夏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衰患者脑尿钠肽(BNP)监测对β1受体阻滞剂合理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5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表现,评估患者病情,制订治疗方案,考虑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使用时间、剂量;观察组根据患者BNP水平变化,控制美托洛尔使用时间、使用剂量.观察两组美托洛尔的使用时间及平均每天使用剂量、心衰复发、病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美托洛尔启用时间[(6.7±2.4)d]明显小于对照组[(8.1±1.8)d](t=2.33,P=0.006),美托洛尔平均用量[(33.3±8.1)mg/d]明显大于对照组[(28.5±7.3) mg/d](=2.20,P =0.008).观察组心衰复发率12.0%、病死率8.0%,对照组的心衰复发率为20.0%、病死率为4.0%,两组的心衰复发率及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心衰患者BNP监测对β1受体阻滞剂合理使用的指导作用较大,有利于短期β1受体阻滞剂及时、有效、剂量准确地使用,值得在老年性心衰治疗中更广泛地应用.
作者:姜玲;丁立群;王礼彬;李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密度定量分析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1个月后瘤体缩小的NSCLC患者治疗前后的CT资料及血清学资料,然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瘤体缩小但癌胚抗原升高)和对照组(瘤体缩小但癌胚抗原降低),分别观察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肿瘤的密度变化.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9,P =0.013).两组治疗前后CT密度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 =4.979,P=0.026).结论 NSCLC经过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尽管肺部实体肿瘤缩小,但是病灶密度增高以及癌胚抗原升高均为疗效欠佳的反映,定量分析病灶密度变化可以为疗效评估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房芳;刘海霞;陈红;何世东;孙晓东;王建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因素对恶性肿瘤进展有重要作用[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是MMP家族的重要成员,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强,近来相关研究认为其表达与脉管生成有关[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是经典的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肿瘤中淋巴管生成,使肿瘤细胞进入淋巴道的途径更直接[3].D2-40是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本实验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MP-14和VEGF-D对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
作者:王虎;郝安林;王卫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布鲁生诱导人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培养18h,按布鲁生作用的不同浓度分组.0.125、0.25、0.5、1.0、1.5 mmol/L,作用的不同时间分组:12、24、48 h,采用四甲基耦氮唑蓝(MTT)计算细胞抑制率;吖啶橙(A0)/溴乙啶(EB)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使用Westem印迹观察细胞BCL-2、BAX和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利用MTT比色分析法,发现SHG-44细胞分别用含不同浓度布鲁生溶液培养12、24、48 h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且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2)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布鲁生主要使SHG-44细胞集中在晚期凋亡;(3)Western印迹凝胶电泳显示,0.25、0.5、l mmol/L浓度处理组作用24 h后,剂量性地降低SHG44细胞中COX-2、BCL-2蛋白的表达,而升高BAX蛋白的表达.结论 布鲁生能明显抑制人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COX-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光明;吴雪梅;王睿君;杨福伟;赵洪卫;付双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化疗药物在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于自身的正常细胞存在一定的杀伤作用,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常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白细胞减少就是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而白细胞减少是导致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治疗由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对于减少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其他并发症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2].养阴生血合剂主要由地黄、黄芪、当归、玄参、川芎、麦冬、石斛等组成,具有益气生血、养阴清热之作用[3],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因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养阴生血合剂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雪梅;翁高洁;王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病例摘要患者,男,67岁,因阵发性头痛15 d于2012年2月7日入院.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与体位无关.近5d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有视物双影,无旋转及不清.既往史:1年前左侧头部外伤史,遗留左侧硬膜下积液.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90 mmHg.神志清楚,反应略迟钝,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0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各方向活动灵活,伸舌居中,双侧鼻唇沟等深.项强约3横指,Kerning征可疑,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4+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Babinski可疑.感觉系统及共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王昆宇;王畅;王轶卓;姚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金属硫蛋白3(MT3)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海马结构的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小鼠不同浓度MT3及盐水腹腔注射28 d,处死小鼠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结构GFAP的表达.结果 8月龄的SAMP8小鼠海马结构内可见大量浓染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含量多.随着给予MT3浓度的增加,SAMP8小鼠海马结构内的GFAP阳性细胞减少,GFAP含量减少.结论 SAMP8小鼠海马结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GFAP表达增多.MT3有减低GFAP表达的作用,随着浓度增加作用增强.
作者:马飞煜;蔡君贤;陈晓燕;田贤先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上海市徐家汇街道65岁以上人群痴呆主要亚型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家汇街道内8个居委65岁以上居民;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进行初筛检查,阳性者进入第二阶段的诊断检查;第二阶段采用由社会功能活动量表、物体记忆测试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WAIS数字广度测验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组成的诊断量表,并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第三阶段对第二阶段检查结果进行复查,以确保诊断明确.结果 第一阶段应查2 548人,实查2 442人,实查率95.84%;80岁以上老人747人,占30.59%;经第三阶段复核后符合肯定和很可能痴呆诊断标准者206例,患病粗率为8.44%,经标化后的痴呆患病率为7.92%;其中女性痴呆患病率为8.53%,高于男性的7.18%;在不同年龄段中痴呆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至85岁以上时痴呆患病率已达22.09%.结论 随着上海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期痴呆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对痴呆的防控,应引起社区全科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马勇;蒋中平;王继伟;薛晶晶;贺明;张源;宋宇;刘莉;汪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fibulin-5的表达规律.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中脑动脉闭塞(MCAO)模型6、24、48和72 h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激光共聚焦定位fibulin-5在脑组织内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缺血后fibu-lin-5蛋白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测定fibulin-5 mRNA表达规律.结果 ①fibulin-5主要在内皮细胞间表达,偶可在实质细胞或内皮细胞胞质内表达;②大鼠缺血侧脑组织fibulin-5蛋白表达从再灌注6h开始升高(1.26 ±0.46,P<0.05),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1.78±0.48),72 h(0.89±0.27)时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0.30±0.14,P<0.05),fibulin-5 mRNA表达规律与蛋白表达有同样的趋势.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内fibulin-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有可能对脑损伤后血管稳定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徐广会;秦新月;陶涛;程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又称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简称尿毒症性瘙痒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1,2].尿毒症患者约有41.9%的患者有瘙痒症状.虽然不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增加患者住院率及远期死亡率[3].在血液透析间期或透析后症状为明显.瘙痒作为一种主观感觉,其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评价瘙痒程度的常用方法是可视模拟评分法,根据评分将皮肤瘙痒分为轻、中、重度,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差异性可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性.1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影响因素分析1.1 干燥症和异常角质化皮肤干燥症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皮肤病变之一,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中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目前尚不清楚其具体发病机制,可能由于汗腺功能缺陷引起的皮肤干燥,亦可能与维生素A过多或不足、皮肤角质细胞层、角质小体增多、角质小体形态学异常、维生素D代谢异常有关.研究表明,有瘙痒表现的透析患者皮肤角化层的水分减少,皮肤干燥的严重程度与瘙痒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4,5].
作者:王树龙;王婕;贾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流行情况.情绪障碍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外有所报道[1],但国人研究没有很多有效的数据.本研究特对此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探讨情绪障碍与CHF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
作者:王一波;曾军;秦晓云;刘悦;孙立民;金美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的白藜芦醇干预对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 老年患者的终板软骨细胞培养、传代,P2代细胞随机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白藜芦醇干预,终止培养后检测SIRT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DMSO组SIRT1蛋白及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白藜芦醇干预的浓度在12.5 μmol/L、作用24 h,以及浓度在50 μmol/L、作用12h以上时能够显著促进已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表达SIRT1蛋白及mRNA(P <0.05).结论 白藜芦醇干预可促进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表达SIRT1蛋白及mRNA,且该作用呈现浓度、时间依赖关系;0.1% DMSO对细胞表达SIRT1蛋白无抑制作用.
作者:钟小明;胡侦明;沈皆亮;甘强;郝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胱抑素C(Cys C)在人体内稳定生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非糖基化碱性蛋白,不与血浆蛋白结合[1].在原尿中,Cys C几乎全部经由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后迅速分解代谢,不从肾小管分泌,也不再重返血流.因此,血清Cys C可以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而尿Cys C可以较好的反映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2].但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多集中于典型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疾病,对于尿Cys C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T2DM患者)肾小管早期损伤中的价值研究却很少.本研究期望可以初步揭示尿Cys C对诊断老年T2DM患者肾小管早期损伤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