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朱冰;杨尚九;季德刚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基因ABCC8、KCNJ1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山东汉族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观察与磺脲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东济宁地区的正常对照组(NC组)100例,T2DM组200例,并将T2DM组分为磺脲类继发失效(SFS)组86例,有效组114例,运用ABI SNaPshot技术(ABI Biosystem,USA)对ABCC8、KCNJ11基因上2个典型的SNPs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 ABCC8基因rs1799854在NC组和T2DM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危险等位基因t显著高于NC组(P<0.05);KCNJ11基因rs5219在NC组和T2DM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200例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T2DM患者中,仅发现ABCC8基因rs1799854在磺脲类继发失效组及有效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失效组人群中显著增高(P<0.05).结论 ABCC8基因rs1799854 t/t多态性可能显著增加山东汉族人群T2DM遗传易感性,并且可能与SFS相关;KCNJ11基因rs5219可能与山东地区T2DM遗传易感性及磺脲类药物疗效无关.
作者:邵倩;班博;施锦绣;张梅;孙海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肾与输尿管结石为常见.临床表现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异.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没有任何感觉,由于某种诱因,如剧烈运动、劳动、长途乘车等,突然出现一侧腰部剧烈的绞痛,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程度不同的血尿;膀胱结石主要表现是排尿困难和排尿疼痛.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尿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但对此却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即使手术取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复发率也很高[1].本文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中老年患者40例的疗效.
作者:姜杰;闫力;解东;孙亚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入院的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的AMI患者2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治疗组于溶栓治疗后应用波立维和辛伐他汀及给予抗凝、抗心肌缺血、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梗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心肌梗死再发率、死亡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可以降低AMI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易远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给糖尿病患者造成致残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被破坏的疾病,属于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共同结果,临床以足溃疡为常见,溃疡常会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等[2].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本研究对D-二聚体和白蛋白的临床检测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
作者:李鸿燕;侯明辉;张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转移及扩散时间晚、起病隐匿的特点[1],因此较难在患病的早期发现,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也是NSCLC病死率的原因之一[2,3].吉西他滨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抗癌药,与卡铂联合治疗老年NSCLC的临床疗效确切.本文就近两年来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NSCLC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立;刘兵;张佳璐;陈亚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11月行PCI治疗AMI女性患者,老年(≥65例)女性为332例,非老年(<65岁)为236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发生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成功PCI的AMI女性患者随访24~ 72个月,平均(46.0±18.0)个月,老年组316例接受随访,无症状存活233例(73.7%).14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23例(15.4%)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4.2% (45/316);非老年组228例接受随访,无症状存活175例(76.8%),126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16例(12.7%)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2.3% (28/228),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尽管老年女性AMI患者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女性AMI患者,但两组PCI治疗成功率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其长期临床疗效相似.PCI仍是老年女性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杨桂棠;韩雅玲;王祖禄;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梁延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胆囊癌发病率占消化道肿瘤第5~6位,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高峰为60~ 70岁.胆囊癌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恶性程度高,浸润广泛迅速扩张、转移快,症状以右上或中上腹痛常见,可有恶心呕吐、黄疸、消瘦、发热、上腹部肿块等,但多不典型,难以与胆囊炎、胆石症区分.加之老年患者多伴其他基础疾病,常忽视局部症状体征[1].因此,对于临床上因急性胆囊炎就诊的老年患者应警惕胆囊癌的可能.超声可清楚显示胆囊局部特征性改变,并且无创、经济、简便、重复性好[2,3].现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及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检查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吴文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类唾液酸糖蛋白激素,属于细胞因子家族,主要由肾脏分泌.Bonsdorff和Jalvisto于1948年首次检测出血浆中存在的EPO,并将其由Hemopoietine命名为EPO[1].1950~ 1955年之间,首次确定EPO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1977年首次从一个病人的尿中纯化出EPO[2].1985年首次克隆出EPO并于1986年开始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以往认为EPO与其受体EPOR特异结合刺激骨髓造血,因而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贫血的治疗,如:慢性肾衰竭贫血、癌性贫血、艾滋病伴发贫血、遗传性镰刀型细胞贫血、遗传性β-地中海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贫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和早产儿贫血,及手术用血的辅助治疗.近年发现EPOR在全身大多数组织都有分布,自1985年人们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研制出重组人EPO (rhEPO)以来,国内外研究证实rhEpO通过与EPOR结合而发挥促进造血以外的多种生物学作用.
作者:刘燕;李法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两年的心理调整情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69例当地身体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原始数据收集分别在糖尿病诊断后2w、3、6、12、24个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诊断第2周、第3个月、第6个月糖尿病组总症状、阳性项目、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及SAS(P<0.01)及SDS(P <0.05)评分升高;诊断第12个月糖尿病组总症状、阳性项目、抑郁、焦虑、恐惧评分高于对照组;诊断第24个月糖尿病组总症状、阳性项目、躯体化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糖尿病组诊断第24个月与诊断第2周比较躯体化评分降低;糖尿病组诊断第24个月与诊断第2周比较,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及SAS及SDS评分降低.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第1年内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患病第2年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问题消失,出现躯体化异常,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1年内进行的心理干预应该主要解决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问题,诊断第1~2年应该主要解决躯体化问题.
作者:梁春光;刘涛;张会君;仝慧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多节段、多平面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治疗的难点及重点.外科手术和腔内介入技术是治疗下肢缺血的两种主要手段,但对于复杂的动脉病变,单纯应用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均不能达到满意效果,且因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一些高龄患者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对于病变广泛的动脉疾病,如果同时行外科手术及血管腔内治疗相比单一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即杂交(hybrid)手术[1].本文观察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
作者:尹德馨;李叶舟;孙大军;韩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对老年鼠和成年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海马区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和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手术组.对照组SD大鼠不做特殊处理.麻醉组实验动物单纯接受1.5% ~ 2%异氟醚麻醉,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手术组SD大鼠行肝部分切除术.检测术后1、3、7d海马区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成年鼠海马区IL-1β和IL-6 mRNA仅在手术后第1天(P<0.001)明显增高,但老年鼠海马区IL-1β和IL-6 mRNA增多持续到手术后3 d(P <0.001).IL-1β和IL-6蛋白仅老年鼠在术后第1天表达增加(P<0.01,P<0.05),第3天无统计学差异.TNF-α mRNA仅在老年鼠手术后1d明显增加(P <0.001),在成年鼠没有明显改变(P=0.095).结论 与成年鼠相比,老年鼠海马区炎性因子表达更强烈,持续时间更长.
作者:曹学照;刘芳;马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QT滞后现象是一种心室复极时程的特殊动态变化,运动期QT间期缩短滞后于RR间期缩短,恢复期QT间期延长滞后于RR间期延长[1].同一RR间期下,恢复期QT间期短于运动期是此现象的主要表现[2].QT滞后现象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老年冠心病平板运动负荷试验中QT间期动态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
作者:张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旨在探讨Smad4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80例食管癌组织中Smad4和MMP-2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分析食管鳞癌中Smad4与MMP-2的相关性.结果 Smad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癌组织中Smad4的表达缺失及MMP-2蛋白高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mad4和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mad4蛋白表达缺失和MMP-2蛋白过表达在食管癌的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Smad4蛋白和MMP-2蛋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食管癌中Smad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比单一检测一种蛋白对评估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更具有意义,也为临床治疗食管癌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韩聚强;杨江霞;傅天;李杰茹;李志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目前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都持续增高的疾病之一[1].COPD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临床上多伴发肺部感染,需要反复住院治疗.文献报道导致COPD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下呼吸道病原菌的感染[2].副流感嗜血杆菌是人类呼吸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中分离率有上升趋势,可能是致病菌之一[3].本研究旨在了解副流感嗜血杆菌在COPD患者痰液中的分离率以及耐药性.
作者:张桂玉;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老年结肠癌患者树突细胞(DC)免疫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和化疗基础上给予DC免疫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增加(均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4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x2=7.07,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的DC免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清除效果,术后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获得较单纯术后化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学哲;朴龙镇;朴素宙;张松男;崔现;黄京华;方艳秋;沈雄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PDCD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CD5在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60例NSCLC组织中PDCD5的阳性表达率为25.0%,20例正常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为3.7%,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5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1)及TNM分期(P<0.05)有关.PDCD5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型、是否吸烟及有无胸膜转移无关(P>0.05).PDCD5在NSCLC中的表达与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r=0.663,P=0.000).结论 PDCD5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检测PDCD5可能有助于NSCLC恶性程度、临床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作者:张婧雯;蒋军广;翟展艺;田蕊;刘瑞芬;杨超;孙曼;史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疾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比例占医院感染的40%以上,病情凶猛,病程长,致死率极高[1,2].由于普通抗生素耐药性高、有效率低,本研究对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对比观察其疗效.
作者:范丽霞;杨会彬;韩颖;杨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尽管目前对于心衰的治疗手段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其临床预后仍然较差,当患者因心衰住院后,则在以后的3个月内约25%的患者再入院或死亡.如何在早期准确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以及发现影响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早对心衰患者给予正确的干预措施,这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清胱抑素C (Cys C)是近些年发现的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标志物,对肾小球滤过率(GFR)早期轻微改变的检测较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更为敏感[1].近年来国内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高水平Cys C浓度增加冠心病的全因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及CHF的发生率,而这种风险不能完全被Scr、BUN所预测[2].Cys 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于明;杨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前肾上腺素是公认抢救心脏骤停有效的药物[1].心肺复苏(CPR)时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与呼吸通道、尽早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与心电监护、及时心脏电击除颤与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合理应用是CPR成功的关键[2].本文就CPR时采用静脉泵输入肾上腺素和静脉推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对复苏成功率进行对比,观察如何获取好的临床救治率.
作者:杨春梅;王胜文;徐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并扩增带有Flag标签的ZNF580真核表达载体,用于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 pGB-ZNF580质粒进行SfiI酶切,琼脂糖电泳,切胶并纯化回收ZNF580片段,与同样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CDEF-Flag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EF-Flag-ZNF580.重组质粒转化细菌感受态,铺于氨苄抗性LB平板,37℃培养箱过夜,挑取转化了重组质粒的单克隆接种于液体LB培养基中摇床培养4~8h.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及送Takara公司测序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EF-Flag-ZNF580并转化细菌感受态,于大肠杆菌中扩增得到足够用于细胞转染和免疫共沉淀实验的重组质粒,Takara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序列完全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和扩增了重组质粒pCDEF-Flag-ZNF580,为后续进行真核细胞的转染及免疫共沉淀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罗玉玉;赵瑛;孔麟麟;张文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