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安;傅玉;张杰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在老年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晚期老年胃癌患者化疗前及第8周的血清中sEC、CEA、CA19-9的水平.分析其表达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化疗后客观缓解(CR+ PR)组化疗后sEC水平较化疗前显著下降,无效组(SD+ PD)化疗后sEC水平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1).两组化疗前基线sEC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化疗后血清sEC水平下降与晚期胃癌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有效性相关,化疗前sEC高水平预示较好疗效.
作者:张自森;薛长年;吴敏;巴楠;张红巧;樊青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在医院经过正规手术、放疗、化疗后回到家里康复疗养.在社区医疗服务站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对癌症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定期追踪随访,对患者实现连续性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
作者:杨丽萍;赛顺平;刘宗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肾功能不全并发糖尿病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因素的价值.方法 9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其肾衰竭,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联系.结果 4组之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有显著差异(第一组,12.5%;第二组,15.7%,第三组,30.5%;第四组,36.5%,P<0.001).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为多个协变量进行调整后,第三组,第四组比与第一组1年死亡率逐步增加(P<0.05).然而,Kaplan-Meier分析显示,死亡率在第一组和第三组,第四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28).结论 肾功能不全,特别是与糖尿病相关的肾功能不全,与MACE组合发生率相关,并且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根据有或无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将患者分类可提供AMI患者早期风险分层的有价值信息.
作者:贾新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超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但是临床上低频脉冲超声(LIPU)的应用却非常有限.在实验中,LIPU的应用却是很广泛.在许多的动物实验中证实,LIPU对许多结缔组织疾病有一定疗效.骨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等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衡,关节软骨损坏为特征的全关节疾病.O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关节疾病,已成为老年人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据初步调查我国OA的发病率随着增龄而增加,4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为27.8%,70岁以上为46.6%[1].
作者:张永晟;陈健;何剑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阿司匹林早作为解热镇痛药物和抗风湿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后又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拮抗血小板凝聚从而作为抗血栓的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由于其疗效明显价钱低廉安全性好使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但是在一项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脑梗死的二级预防试验中,阿司匹林脑梗死的再发率高达10%,同时研究表明部分患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仍然出现心血管事件[1].更为严重的是阿司匹林的大量服用可能导致老年人脑微出血事件的发生[2].本文就阿司匹林的抗血栓安全疗效剂量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谭惠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CRP)在诊断和治疗胰腺、肝胆管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临床上检查胆管、胰腺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1],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但是临床观察显示,ERCP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3],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胆管炎和胰腺炎[4].本研究旨在探讨ERCP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病因,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指导.
作者:高永平;魏建;郑雅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奥氮平作为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不仅能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还能明显降低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发生率[1].本文旨在探讨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我院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20例,均符合我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的诊断标准,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言语贫乏、情感淡漠、敌意和猜疑、情感和社会退缩,并且程度为中等程度.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73.58 +5.27)岁,平均病程(5.29土3.89)年.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经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毕崇波;夏文娟;纪军军;赵建军;刘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ARV药物致血液毒性反应老年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分析年龄≥50岁中老年组患者和18~39岁青年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分析病例116例.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及血细胞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常模组(P<0.05);中老年组患者生活质量总体低于青年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发生率超过40%者有疲乏、头晕及心慌.青年组腰膝无力发生率高于老年组外,其他症状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V药物致血液毒性反应中老年艾滋病患者与青年组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差异性.
作者:刘志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肺栓塞(PE)是指由于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组织血液供应阻断而引发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国外PE发病率极高,其中,美国每年发病率达到60万,占死因第三位.近年来,有报告指出随着接受抗凝治疗的增加,PE发病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临床上,缺乏判断PE预后的观察指标.本文旨在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对判断PE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玲珑;张建涛;肖玉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表浅性膀胱癌细胞中DNA核酸内切酶ERCC1基因的表达在介导顺铂(Cisplatin)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用分步诱导法在体外建立耐Cisplatin不同浓度、不同天数表浅性膀胱癌细胞KU7和253JB-V (0 nmol/L,0 d;0.4 nmol/L,30、75 d;0.8 nmol/L,30 d)和T24(0 nmol/L,0 d;0.2 nmol/L,90 d).MTT方法检测Cisplatin对建立的耐药株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RT-PCR方法检测ERCC1、膜连蛋白-1(Annexin-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Cisplatin作用96 h后,耐药株细胞的耐药程度明显增强;对KU7耐药株细胞、253JB-V耐药株细胞和T24耐药株细胞而言,KU7 +0.4 nmol/L Cisplatin(75 d)和KU7+ Cisplatin 0.8 nmol/L(30 d)对Cisplatin的敏感性下降,其IC50由0.8 nmol/L(0 nmol/L,0d)逐步增高到1.45 nmol/L;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253JB-V耐药株细胞和T24耐药株细胞中.RT-PCR结果显示:KU7耐药株细胞、253JB-V耐药株细胞的ERCCl mRNA表达增多,且在高浓度和天数多时更为明显,Annexin-1基因无明显变化.T24耐药株细胞中ERCC1基因及Annexin-1基因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成功地在体外诱导了耐Cisplatin不同浓度的KU7耐药株细胞、253JB-V耐药株细胞各两株,T24耐药株细胞一株.其中KU7耐药株细胞、253JB-V耐药株细胞ERCC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加药浓度和天数的增加而增多,Annexin-1基因无明显变化.T24耐药株细胞的ERCC1基因及Annexin-1基因表达均无明显的变化.
作者:关云哲;杨东彪;王振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重症肌无力(MG)严重的临床表现即病变累及呼吸肌引起的肌无力危象[1].肌无力危象致死率高,需给予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及重症监护[2].目前,在MG的综合治疗方案中,胸腺切除术仍占有重要地位[3,4].胸腺切除术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肌无力危象的诱发因素多为之前研究关注热点.但对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预测因素的分析却报道较少,且争论较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行胸腺切除术的MG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索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防治术后肌无力危象提供依据.
作者:牛耀东;王铁栓;赵松;丁理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Dodd于2001年首次提出癌症病人症状群的概念,其10年内发展历程可归纳为:理论的研究——结构的研究——集群模式的研究——干预和管理的研究.症状群十年发展历程证明其运用于癌症研究的可行性以及与患者的密切相关性.本文将从症状群运用于癌症研究中的概念、方法学选择、测量工具、干预措施及临床联系性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未来症状群的研究重点.
作者:林双兰;周建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胎盘多肽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胎盘多肽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用药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痰培养结果及ICU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使用胎盘多肽后,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CU平均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均有下降(P<0.05).结论 胎盘多肽能增强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作用,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病情.
作者:吴兴茂;汪海源;杨振宇;李杨;佟欣;臧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肾脏是衰老影响明显和功能减退快的器官之一,40岁时肾脏发育达顶峰,以后肾脏体积开始缩小,到了80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0%~ 40%,在应激或不良药物的作用下极易发生肾功能不全.而老年人因肌肉重量减轻,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多方面的因素,其肾功能的检测方法和对结果的评价有特殊性.本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老年人慢性肾功能不全评估中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万善;张明子;吴雨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基本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功能状态下降的影响,试图研究基本社会经济因素所引起的老年人功能状态差异可否由人口因素、营养及健康相关风险因素来解释.方法 利用CHNS数据,跟踪研究在2004年功能状态良好的老年人(≥55岁),经过三年变化,在2006年功能状态的结果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利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有条件Logistic回归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功能状态下降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人均家庭收入与功能状态下降之间存在高度逆相关关系,中等社会阶层的人群功能状态维护为有利;人口学因素作为高度混杂因素而存在,营养与健康相关风险因素可作为社会经济状况借之以影响中国老年人功能状态变化的中介因素而存在,但指标的选取应得到进一步证实.结论 中国老年人功能状态下降存在较大的社会经济差异,这种差异更多地表现为日常活动能力下降.增加人群收入,特别是底层人群的家庭人均收入以及提高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可及性是必要的.老年人功能状态下降直接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许珍子;曹乾;路云;孙钰;章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Krüppel样因子(KLFs)家族属于真核生物中含锌指结构转录因子家族.该家族成员在多种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及凋亡等多个生命活动的调控.Krüppel样因子4(KLF4)是KLF家族中研究较多的成员之一.随着对KLF4研究的不断深入,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患疾病的关系已经逐渐明确.由于KLF4蛋白在众多疾病中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对KLF4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国燕;卢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LATS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印迹及RT-PCR法检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LATS2的表达情况,其中石蜡切片107例,其中癌组织77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切片30例.大肠癌新鲜组织20例,癌旁组织2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7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ATS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5.1%(27/77),明显低于正常癌旁组织的65% (13/20)(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LATS2蛋白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质,部分表达于胞核,癌组织中无表达或者低表达.RT-PCR及Western印迹半定量分析显示LATS2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ATS2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减低,推测LATS2可能在大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陶国全;李国新;葛恒发;郭久兵;董汉章;于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CAI)是指由于大脑中动脉(MCA)起始部或颈内动脉远端闭塞,且短期内未能通过脑底动脉环或软脑膜动脉网等建立有效侧支循环而引起的MCA供血区完全性梗死,病死率达80%,幸存者也常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1].m-MCAI目前仍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难点,故研究m-MCAI的相关因素非常重要,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本研究对176例前循环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m-MCAI的相关因素.
作者:李雪梅;陈卫红;侯小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顺铂处理食管鳞癌EC970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探寻活细胞数量达到平台期的时间T1;加入胰岛素继续培养,探寻活细胞数再次达到平台期的时间T2.用Annexin V-FITC+ PI和MDC进行细胞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观察细胞荧光情况;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测定MDC荧光强度.结果 (1)顺铂可以诱导EC9706细胞的自噬和凋亡.(2)胰岛素可以增强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3)T1平台期细胞凋亡比例低于T2平台期(P<0.05),但T1平台期细胞MDC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T2平台期(P<0.05).结论 在顺铂作用后期,胰岛素通过抑制自噬引起细胞凋亡增加,实现其化疗增敏作用.
作者:温丰标;赵松;杨洋;刘东雷;吴恺;赵佳;齐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6%~ 20%,其中30%~45%是真分叉病变.较低的手术成功率和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一直是PCI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目前在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治疗技术中较常使用、有较好临床效果的技术是Crush技术和Culotte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有效覆盖住分支血管的开口,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两种技术都必须进行终对吻扩张(FKBI),以充分膨胀支架并防止主干及分支血管内的支架变形.但Crush技术的FKBI成功率<70%,这必然导致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再狭窄率增高.DK-Crush技术的FKBI成功率虽然得到极大提高,但平均使用球囊的个数达2.1个[1],费用较高.本文在进行双支架技术过程中使用了锚定导丝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即刻效果.
作者:洪云飞;宋丽娟;张仪坚;李建关;毕珍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