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苹;胡萍;邢凤霞;刘秀敏;黄汉明;黄壮;王钰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骨代谢的OPG/RANKL/RANK作用机制.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该院确诊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84例,及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82例,检测其骨代谢指标骨保护蛋白(OPG)、核因子кβ受体活体因子配体(RANKL)及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型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钙、血磷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相比较,OPG、RANKL、IFN-γ 、TNF-α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降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G/RANKL/RANK途径是骨质疏松发病重要分子机制,其调节主要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详细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作者:褚建国;王季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社区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OP)性骨折老年人相关知识、行为、态度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以分层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3个社区45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人户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高低风险老年人群,相关知识与防治态度(P<0.01)、预防行为(P<0.05,P<0.01)呈正相关;高风险OP性骨折老年人群中,预防行为与态度之间无相关性;低风险OP骨折老年人群中,预防行为与态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设计和实施护理干预时,应重视老年人群特别是高风险人群OP知识水平、预防行为、预防态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达到真正改善OP性骨折的不良行为,减少骨折的发生.
作者:何斌;张苇;陆宁;王玉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自发性脑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性疾病,早期(<2 w)可以继发癫痫发作,部分自发性脑内血肿患者可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自发性脑内血肿早期癫痫发作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是自发性脑内血肿的重要早期并发症之一.本文对我院确诊的自发性脑内血肿早期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作者:赵红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ICU中碳霉烯类抗生素耐药Ab(CRAb)所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3月住该院ICU的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患者,通过测定Ab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CRAb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CSAb)的VAP患者进行1∶1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ICU中CRAb所致的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分离出病原菌前14 d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7 d、机械通气时间≥7 d、以及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前24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20.②CRAb组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90%,仅对替加环素敏感(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耐药率为67.7%)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 分离出CRAb前14 d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7 d、机械通气时间≥7 d及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前24 h APACHEⅡ评分≥20是ICU中CRAb所致的VAP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院ICU临床分离的Ab的耐药率较高,CRAb仅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保持一定敏感性,仍优于其他抗生素.
作者:费东生;曹延会;南川川;孟祥林;赵鸣雁;徐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导致高龄患者出现术前焦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可能影响其术前焦虑心理的因素以及术前的焦虑程度等.结果 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22%.术前存在焦虑心理的患者有54例(77.14%),所有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46.24±12.53)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29.78士0.46)分](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并发症、家庭的支持情况、对手术的感知情况以及手术的方法是导致高龄患者出现术前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危险因素对高龄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王忠玲;王丽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900多万例肺结核患者,有290多万例因得不到较好治疗而死亡[1].目前主要是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进行治疗,而合并糖尿病会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的效果[2].本研究探讨糖尿病继发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强化治疗末期痰菌阳性的相关因素.
作者:舒正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鼠脑组织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表达变化在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RG-1β给药组低(0.25 mg/kg)、中(0.5 mg/kg)、高剂量组(1 mg/kg),共5组.缺血1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测定;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含量;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RT-PCR检测TrkB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NRG-1β能剂量依赖性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梗死体积(P <0.05,P<0.01,P<0.001)和脑含水量(P <0.05,P<0.01)的增加;降低血清LDH(P<0.05,P<0.01)和CK(P <0.05,P<0.01)含量;增加脑组织SOD含量(P <0.05,P<0.01),降低MDA含量(P <0.05,P<0.05,P<0.01);增加TrkBmRNA的表达.结论 神经调节素一1 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rkB表达有关.
作者:李蜜馥;李鹏;周景明;尹桂丽;郎达民;曹兵兵;胡熙桐;孙玉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均较高.治疗过程中,如何提高疗效,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常用的给药途径为静脉应用,经动脉局部给药报道较少.合理用药,掌握正确的用药途径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动脉局部给药可以改善缺血半暗带区的供血,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从临床角度,通过对常规静脉用药组与动脉局部给药组的比较来探讨经动脉局部给药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胜文;韩晶;韩艳华;徐斌;杨柏新;谷永明;吴淑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应激是以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在应激反应发生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被激活[1],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糖皮质激素立即增加,并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的反应,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加,血中儿茶酚胺含量相应增加.同时,β-内啡肽、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胰高血糖素、血管升压素、醛固酮等均增加.这些激素在全身疾病尤其是眼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颖佳;王桂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宫颈癌患者早期发现治疗效果良好,如为中晚期或复发宫颈癌,则治疗预后差,一旦发现宫颈癌骨转移,则多预示为宫颈癌晚期,预后不良.宫颈癌颅骨转移属宫颈癌患者骨转移至扁骨之一,较之于肋骨等其他扁骨,位置更远,发生率极低,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报道宫颈癌颅骨转移1例.
作者:杨琳琳;杨宏英;张红平;杨谢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萎缩表现,临床常有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的改变,人格改变也是AD患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此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随着病情的加重,认知功能等严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AD至今无法根治,目前较为常用的预防和治疗AD的药物有茴拉西坦、奥拉西坦以及吡拉西坦等.本文主要观察分析奥拉西坦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永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应用休息、限盐、强心、利尿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1].目前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并无有效治疗方法,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2,3].血液透析为近年来快速纠正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我院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王琳;程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联合局部神经阻滞对择期神经外科全麻颅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入选病例采用2×2析因设计随机分为四组:A组(术前不给予帕瑞昔布及术后不行局部神经阻滞)、B组(术前给予帕瑞昔布)、C组(术后行局部神经阻滞)、D组(术前给予帕瑞昔布及术后行局部神经阻滞).记录各时间段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VAS)及测定血浆内皮素1 (ET-1)、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术后1h,A组VAS评分较其他三组高(P<0.05),术后12 h内,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1),D组略低于B、C两组,三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患者术后ET-1、IL-6及Cor水平较术前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T-1和Cor水平在术后6h达高峰,而IL-6持续增高,24h缓慢降低,给予帕瑞昔布麻醉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效果好于单纯的术后局部神经阻滞,联合应用与其比较,效果较好,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能明显缓解围术期的过度应激反应,联合局部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术后疼痛且持续时间更长,有更好的安全性.
作者:宋云;闵苏;赵玲;杨刚;邹磊;律峰;李裕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脑梗死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脉僵硬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分为Hcy≥15 μmol/L组和Hcy< 15 μmol/L组;同时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以1 400 cm/s作为临界值,分为正常组(BaPWV<1 400 cn/s)和非正常组(BaPWV≥l 400 cm/s),测定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BaPWV、Hcy等指标.结果 Hcy≥15 μmol/L组SBP、PP、PPI、BaPWV均明显高于Hcy<15 μmol/L组(P<0.05);BaPWV非正常组SBP、PP、PPI、BaPW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Hcy与SBP、PP、PPI、BaPWV正相关;BaPWV与SBP、PP、PPI、Hcy正相关,此外Hcy与PP是脑梗死患者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Hcy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主要原因,Hcy水平与动脉僵硬度密切相关.
作者:陈玉岚;张向阳;珠勒皮亚·司马义;徐新娟;蔡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其除了消化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调节、维持内稳态平衡等重要功能[1-3].在患者受到严重创伤等情况会导致全身性应激反应,胃肠道血供骤减,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4].受损的肠黏膜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菌异位,严重者会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是脓毒症休克.胃肠道大手术后不仅会导致全身性应激反应还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这些都有可能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老年人群由于全身功能均处于衰老状态,在接受较大手术后,更容易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目前认为免疫营养可以一定程度调节患者免疫平衡及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5,6].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肠内营养在老年腹部大手术后的疗效.
作者:陈云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引起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减退、终导致病死率上升[1].此外,心血管疾病是COPD患者常见并发症,是COPD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近期研究表明COPD病常伴随内皮功能异常[2].噻托溴铵为新近开发的一种新型长效抗胆碱药,对呼吸道痉挛具有治疗作用[3].近期研究发现[4],噻托溴铵对COP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与运动耐力.然而,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肺外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是否具有改善作用,目前尚未见诸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吸入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后是否通过调节肺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来实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锐;卢火俭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DM)大鼠坐骨神经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Na+-K+-ATP变化及益气活血通络方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通络方组、弥可保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DM大鼠坐骨神经cAMP、cGMP、Na+-K+-ATP的影响.结果 DM大鼠坐骨神经cAMP、cGMP含量及Na+-K+-ATP活性明显降低;益气活血通络方可升高cAMP、cGMP含量,提高Na+-K+-ATP活性.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可通过提高cAMP、cGMP含量及Na+-K+-ATP活性,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和修复.
作者:李光;张文风;于海;马金铃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该医院门诊及体检的3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档案,采用自行编制的高血压患者依从性问卷,面询和随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其人口学特征,高血压史,药物依从性情况及生活方式的控制情况等,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佳者占44.82%,与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服药种类、服药剂型、并发症及规律自测血压有关(P<0.05).结论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佳者比例较低,应加强健康宣传及高血压防控知识的普及,推广家庭自测血压,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物,减少每日服药次数,以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
作者:王玥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ARF)致死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该院近三年收治的老年重症ARF(SARF)的28 d观察期患者1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依据预后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结果 本研究患者死亡率高达58.02%,在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中发现,死亡组与生存组在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衰竭器官数目、首次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时间、伴有基础疾病比例、生前接受3h以上手术治疗的比例、DIC患者比例均存在明显差异.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衰竭器官数和首次接受CBP治疗的时间作为老年SARF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老年SARF临床特点资料的分析,寻找其比较全面因素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预防.
作者:王齐国;徐测梁;居来提·阿布都克热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采用紫外线反复照射裸鼠局部皮肤的方法,造成皮肤光老化,探讨建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紫外线照射裸鼠背部右侧标记区域皮肤(2.5 cm×1.5 cm),并以对侧未照射皮肤作为对照,观察紫外线对皮肤老化的影响.照射方法:第1周每次给予裸鼠紫外线照射量为180mJ/cm2(180mJ/cm2为小致红斑量),第2~4周每周能量比前1 w增加1/3,分别为240、300、360 Mj/cm2,此后第5周起维持360 mJ/cm2分别至6(A组)、8(B组)、10 w(C组).每周每只裸鼠照射3次,完成后一次照射24h后处死.取标记区域照射皮肤和对侧未照射皮肤,进行HE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结果 照射10 w(C组)的裸鼠标记区域皮肤HE染色显示表皮明显增厚,真皮组织排列紊乱,SOD、Hyp、MDA指标与对侧未照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符合光老化皮肤特性,证明紫外线局部照射裸鼠皮肤10 w的皮损状态可以作为皮肤光老化模型,用于皮肤光老化的相关研究.结论
作者:石潇;陈炜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