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红;张爽;王胜;王俊凤;柳影;张蕊;张洋;张良;程颖
目的 探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评定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评定优良率(92.5%)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冯光;麦鸿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方案联合榄香烯乳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AML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HAG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HAG方案联合榄香烯乳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26.3%,总有效率为65.8%;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35.9%,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AG联合榄香烯乳方案治疗初治老年AML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张英辉;孟杰;何二霞;孙川;李永富;王莹莹;卓曼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不仅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而且能改善髋关节的活动能力.由于老年患者多数合并基础疾病,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运用领导周期生命理论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及改善老年患者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俊晓;郭晓萱;李红玉;孙培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感染性休克是ICU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40%~70%[1].感染性休克时,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衰竭、内皮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增加了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中,通常采用大量补液、较大剂量儿茶酚胺类药物作为血管活性药,以提高或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压.但是在感染状态时,血管对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即使应用大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血压仍得不到有效纠正,并会产生明显副作用.很多研究证实感染性休克时给予小剂量血管加压素(AVP)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并且可以与其他升压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减少其他升压药物的使用剂量[2-4],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具体用药时机、AVP受体选择性、应用地位等尚有待进一步明确.
作者:周庆明;王春玲;陈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近年来,老年糖尿病(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逐年上升,以高体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四高”为主要特征,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也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危害在于有MS者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者[1-5].本文研究老年DM合并MS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陈一丁;姚伟峰;万惠;吴卫国;王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出现缓慢进展后原药继续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吉非替尼250 mg,1次/d,口服.病情出现缓慢进展后继续原药治疗,每个月评价疗效,并观察疾病控制率、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1)、肿瘤出现缓慢进展后至疾病快速进展的生存期(PFS2),初始口服吉非替尼的生存期(OS1)、肿瘤出现缓慢进展后原药继续治疗后续生存期(OS2).毒副作用.结果 38例晚期肺腺癌病人初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PFS1 18.9个月,PFS2 5.5个月,OS1 28.7个月,OS2 9.6个月.主要毒副反应:皮疹、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可明显延长晚期肺腺癌病人的生存期;吉非替尼治疗肺腺癌缓慢进展后原药继续治疗可进一步延缓肿瘤快速进展的时间,并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刘显红;张爽;王胜;王俊凤;柳影;张蕊;张洋;张良;程颖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脑外伤(BI)患者合并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与单纯骨折病患相比,此类病患骨折愈合的速度显著加快,且骨痂形成较为明显,而骨折发生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现象均显著减少,部分病患关节周及肌肉位置可见异位骨化[1].有学者研究表明[2],多类生长因子可能和骨折的加速愈合紧密相关,然而其具体机制却尚未清楚.本文主要通过检测BT合并骨折患者血清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水平,探讨其和骨折愈合的联系.
作者:张立沼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人选的血液透析患者76例,同时纳入15例健康人为对照,收集人口学资料、相关的临床和生化学资料,透析前后NGAL与相关性指标,NGAL与其相关性分析,评估NGAL水平与相关性指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DM)组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DM组的BMI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GLU)均高于对照组(t=2.243、8.933、3.042,P<0.05);DM组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为(190.6±48.7)%,非DM组为(138.5±41.6)%,两组差异显著(t=8.911,P<0.05);vWF水平与性别比、年龄、病程、BMI指数、TC、TG、UA、HbA1c、尿蛋白肌酐比值(ACR)无相关性(P>0.05);CHD组的vWF为(198.4±63.5)%,非CHD组为(181.8±50.6)%,两亚组差异显著(t=2.239,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的vWT水平有明显升高,且其变化与CHD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亚军;侯健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肌电组、电针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采取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技术,4w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法(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结果 治疗4w后,所有患者FMA、M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值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01);而且综合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另外两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治疗脑梗死能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斌;张丽玲;刘旭峰;柏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 MHD患者80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定期检查hs-CRP,以正常参考值0.3 mg/dl为界分正常组和升高组;血常规测定血生化指标,分为Alb< 35 g/L组和Alb≥35 g/L组,影像学检查判断有无CVD.结果 hs-CRP升高组中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显著低于hs-CRP正常组(P<0.001,P<0.05),心血管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或P<0.05));Alb< 35 g/L组中hs-CPR水平显著高于Alb≥35 g/L组(P<0.001),而PA、Tf显著低于Alb≥35 g/L组(P <0.001,P <0.05),心血管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高于Alb≥35 g/L组(170.59%,26.47%).结论 MHD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与营养不良,两者相互影响,是构成CVD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巩建华;徐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时控制呼吸全麻与保留自主呼吸全麻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51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DSA引导下经皮肝癌射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A组(控制呼吸静脉全麻组)与B组(保留自主呼吸静脉全麻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围术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B组比A组苏醒时间短(P<0.03);静脉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及心率均降低,其中t2~t5时点B组高于A组,两组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均能维持在96%以上,其中t2~t5时点B组低于A组;B组术中体动、流泪以及需麻醉机辅助呼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2).两组术后并发症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是术中及术后发生气胸、皮下气肿或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发生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行PRFA治疗肝癌时,虽然控制呼吸静脉全麻组的苏醒时间长于保留自主呼吸静脉全麻组,但前者围术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麻醉方式.
作者:宋杰;王黎洲;李兴;蒋天鹏;吴晓萍;周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高血压是血管性痴呆(VD)的一种常见高危发病因素,本文采用血压的24 h动态监测,分析血压的昼夜节律以及血压负荷等变化,了解血压水平与VD之间的关系情况,进而评估高血压在VD发病中的危险程度.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VD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VD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的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VD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2“诊断标准草案”[2],VD组男34例,女27例子,年龄61 ~ 85(平均73.5)岁;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60~86(平均72.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血压情况相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尹璐;曲妍;康晓新;赵宇;张艳蕉;刘宏斌;孙兴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是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参与炎症反应,同时也与氧化应激、细胞损伤、凋亡等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负调控因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子(SOCS)与动脉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本文就JAK/STAT信号通路及负调控因子SOCS与AS发生、发展及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陈浩;苏伟;龚少愚;李七一;陆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每晚平均7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30次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OSAS可导致和(或)加重高血压,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OS-AS和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解思涛;杨军;许蕾;李文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尺骨鹰嘴是肘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紧贴于皮下,在直接暴力作用下极容易发生骨折.过伸、扭转所致的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损伤中常见的类型,多见于成年人,约占肘关节周围骨折的10%[1],占全身骨折的1.17%[2].多数尺骨鹰嘴骨折波及半月状切迹关节面,属关节内骨折,任何残留的关节面不平整都会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准确复位和坚强固定是获得良好功能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为临床选择理想的内固定方式提供依据.
作者:张磊峰;郭猛;汪建;朱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黄精多糖对更年期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12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尼尔雌醇组、黄精多糖小剂量组、黄精多糖中剂量组及黄精多糖大剂量组.连续灌药10w后麻醉取血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SOD、MDA及血清脂质的含量.结果 各组SOD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各组MDA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且黄金多糖小剂量组较中、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精多糖中、大剂量组及尼尔雌醇组血清总胆固醇(TC)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黄精多糖小剂量组血清TC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黄精多糖大剂量组及尼尔雌醇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黄精多糖小剂量组血清HDL-C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黄精多糖可增强更年期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并改善其血脂代谢.
作者:李超彦;周媛媛;辛庆锋;张志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区域心肌微循环灌注,比较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PCI)疗效.方法 AMI后3~28 d的患者10例为药物治疗组,20例为PCI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个月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值即心肌血流量储备值的变化,并观察治疗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 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心肌灌注显像时间无差异(P>0.05),造影计分指数CSI为[(1.63±0.25) vs(1.58±0.17),P>0.05];心肌血流量(A、β)分别为[(1.01±0.27)、(1.39±0.15) vs(1.07±0.15)、(1.44±0.28),P>0.05],但A.β治疗前后[(1.45±0.54) vs(1.56±0.52),P<0.05].PCI组术后心肌灌注时间缩(P<0.01),CSI为[(1.50±0.39)vs(1.72±0.17),P<0.01];A、β分别为[(1.09±0.25)、(1.38±0.27)vs(1.51±0.33)、(1.66±0.23),P<0.01],A·β分别为[(2.88±0.9)vs(1.56±0.63),P<0.01].两组治疗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CE可定性、定量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PCI可有效改善AMI后3~28 d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但小样本短期观察对比药物治疗PCI无明显临床获益.
作者:吴艳晴;徐尚华;钟文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该院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VBI患者和健康正常人椎动脉血流的检查资料.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及血流参数比较有明显差异(均P <0.05).两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速度比较有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阳性5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阳性74例,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阳性81例,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两种方法单独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VBI的诊断具有无创、方便及易于早期发现等优点,两种方法可以互补,防止漏诊或误诊.
作者:钱岚;王晖;王武;王玉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YAP蛋白在老年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老年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YAP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YA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 (40/56),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14.3% (8/56)] (x2=37.333,P =0.000);YA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x2=4.588,P=0.032)、浸润深度(x2=5.349,P=0.021)、淋巴结转移(x2=6.098,P=0.014)和TNM分期(x2=5.534,P=0.019)有关;YAP蛋白阳性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YAP蛋白在老年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升高,且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提示YAP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罗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 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固定后使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系统康复训练治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然后使用AOFAS踝关节功能评估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的内固定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系统康复训练治疗法对踝关节骨折有显著疗效,安全可行,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黄月乔;陈光;刘珂;徐鑫亚;王泽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