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在老年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刘大海;杜建时;韩冬梅;马鹰;刘卓

关键词:乳腺癌, 淋巴水肿, 干扰素
摘要: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清扫腋窝淋巴结必然离断大量正常淋巴管,造成上肢淋巴回流障碍,因此易引起淋巴水肿[1].约6%~30%的患者于乳腺癌术后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上肢淋巴水肿,较轻患者可建立侧支循环而症状减轻,严重者可导致淋巴水肿逐步加重,造成局部反复感染,上肢功能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淋巴水肿进行性加重,部分将出现皮下组织纤维化致重度淋巴水肿,其非手术治疗包括改善循环药物、空气波压力及烘绷治疗,但疗效欠佳.本文回顾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除综合治疗外,加用干扰素抗纤维化治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及术后预防照射致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冠心苏合活血方对大鼠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心搏频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新冠心苏合活血方(简称活血方)不同浓度对大鼠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心搏频率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SD大鼠30只,断头处死后,迅速打开胸腔摘取心脏,分离并截取相连的左右心房,标本悬挂于95%氧气和5%二氧化碳饱和的Krebs-Henseleit液的浴槽中,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并施加一定的静息张力(0.5 g),用超级恒温槽水浴循环维持在34.5 ~35.5摄氏度左右,待心房可恢复自主跳动并平稳后开始进行实验;利用MS4000U-1C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统采集不同浓度的新冠心苏合活血方对大鼠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心搏频率的影响.结果 活血方有降低大鼠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减慢心房心搏频率作用;其中200 ~ 250 mg/L浓度范围作用更明显(P<0.05,P<0.01).结论 活血方对SD大鼠离体心房肌张力和心搏频率有负性变力和负性频率作用.

    作者:李春香;丁里玉;丁芳;王亮;朱晓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多巴丝肼(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P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美多芭对PD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PD患者32例,均经美多芭治疗5个月,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各项参数(Vm,PI)评价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Hcy和MV,PI的变化,并分析Hcy变化和脑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美多芭治疗5个月后患者血浆Hcy显著升高(P<0.01),而MV和PI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Hcy变化同Vm变化成负相关,同PI变化成正相关,与服用美多芭剂量无明显相关.结论 美多芭治疗5个月可致PD患者血浆Hcy升高,但对其脑血流动力学尚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永久;程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智力自我效能感

    目的 设计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智力自我效能感(ISE)量表,测量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ISE水平.方法 以自编《中国城市老年人智力自我效能感量表(ISES-C》对217例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进行测量.结果 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质量,老年人ISE可分为日常智力效能感、一般智力效能感和学习能力效能感三个因子.北京市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效能感好,日常智力效能感差,总体ISE到教育水平的显著影响.结论 可通过言语劝说,成功体验和设置宽松环境等方法提高老年人的ISE,进而延缓认知能力的衰退.

    作者:唐丹;王大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肾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研究进展

    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持续升高.衰老使得老年人主要脏器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退,特别是肾功能减退更为明显.老年人的机体变化加重了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难度,同时也显示了预后不良的特点.有报道北京某社区65岁以上除外高血压和糖尿病、且自我评价健康的社区居民中,Ⅲ期以上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达26.3%[1].

    作者:王营营;邹洪斌;张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与幸福感的关系

    人的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学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领域之一即是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1].人的内心是由各种观念和态度构成的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如果内部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严重冲突,就会逐步实现内部和谐或一致性.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社会总体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目前心理学界已经把幸福等同于主观幸福感[2 ]本文拟探讨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与幸福感的总体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何安明;刘华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银杏达莫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智能障碍,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的患病率已达1.1%~3.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寻找血管性痴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分析银杏达莫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秀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线粒体DNA变异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感性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基因测序技术,对175例老年T2DM患者和20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老年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 MIND1 3316(G→A)、MTTL1 3243(A→G)、MIND13394( T→C)、MIND14216(T→C) MIND14164(A→G)和MIND2 5178( T→C)变异率分别为3.26%、2.72%、1.71%、4%、34.9%;对照组检出3316(G→A)突变2例(0.99%)、4164 5例(0.99%)、5718(T→C)变异64例(32.3%),未检出3394、4216的点突变;两组间3394(T→C)变异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2DM组5178A基因型血清TC水平低于5178C基因型(P<0.05),但TG、LDL-C、HDL-C、apoA、apoB、Lp(a)水平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394( T→C)与老年T2DM患者的易感性有一定关联,5178(T→C)变异与湖北地区老年汉族人T2DM的脂代谢相关.

    作者:汤冬玲;李栋;文重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与急性心肌梗死一样,不稳定斑块是它们共同的病理特征;而由于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易出现急性血栓事件,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或心源性猝死[1].临床上44%~ 72% UA可发展为AMI,因此阻止疾病的进行性恶化,使之恢复稳定状态极为重要[2].目前临床上对于UA的治疗,主要采取稳定斑块、缓解症状、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国鼎;颜民伟;邹怡;应曰幸;吴竞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钙化总积分异常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老年CHD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并依据冠脉钙化总积分(TCS)将患者分为TCS异常组和正常组.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利用质量-数量Cox回归模型对CHD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HD患者基本情况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经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在变量进入模型的标准(SLE) =0.1和变量在模型中保留的标准(SLS)=0.1水平上,文化程度、吸烟史、家族史、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CH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差异显著;TCS异常组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显著高于TCS正常组,TCS异常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明显低于TCS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微量白蛋白等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TCS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提示,HCY、TG、HDL、脑卒中史、吸烟史、高血压史为TCS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老年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建议老年CHD患者在接受心脏病治疗的同时,要积极纠正各项危险因素,改善远期预后,降低其发生及死亡.

    作者:李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烧伤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烧伤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老年烧伤康复期患者13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定.结果 有配偶患者的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环境各领域得分和总评分明显高于无配偶患者(P<0.05);入院前合并有基础疾病和烧伤面积≥50%的患者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环境各领域得分和总评分明显高于无基础疾病和烧伤面积<50%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配偶、无基础疾病和烧伤面积<50%的患者QOL评分高.结论 老年烧伤患者QOL较低,婚姻状况、基础疾病以及烧伤面积严重影响患者QOL.

    作者:李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2例疗效观察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THA)和股骨头置换.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以上的患者治疗多采用髋关节置换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1-3],本文拟回顾性分析老年THA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姚进;赵允;仲从丽;于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后血清皮质醇变化及MRI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伤后1个月内血清皮质醇变化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1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按照伤后1、14、28 d进行检测,与30例门诊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伤情严重程度采用GCS评分,预后采用伤后1个月GOS评分,对皮质醇变化与GCS、GOS的关系进行临床相关性研究;部分患者行头颅MRI检查,了解下丘脑-垂体区影像学改变与皮质醇变化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结果 颅脑损伤后第1天所有患者皮质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型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在伤后1个月的时间窗中,皮质醇异常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预后按GOS评分,预后不良组伤后第1、14天的血清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早期头颅MRI发现下丘脑-垂体区异常改变者皮质醇持续异常.结论 颅脑损伤后皮质醇均明显升高,损伤越严重,升高越明显,故可用来判断受伤的严重程度;在预后GOS评分中,预后越差,皮质醇升高持续时间越长,可用来进行预后评估.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垂体区影像学改变与皮质醇有一定关联性.

    作者:张强;杨明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70% ~ 80%肺癌确诊后往往丧失手术治疗的佳时机.对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治疗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措施[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作者:苏月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脂褐素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金莲花黄酮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重、脂褐素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兰个剂量组和维生素E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从第9周开始每日上午分别口服灌胃给药,1次/d.给药8w后,取脑,称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荭草苷和牡荆苷能显著增加小鼠脑重,降低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光镜观察,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空泡变性.各治疗组比模型组都有所恢复,其中以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剂量组恢复效果明显.电镜观察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发现,模型组神经细胞中细胞核膜的结构不清和变形,脂褐素的沉积增多,线粒体损伤,部分内质网扩张、肿胀和空泡样变,各治疗组比模型组细胞核膜都有所恢复,以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恢复效果明显.结论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能够提高小鼠脑重,降低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改善衰老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结构.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作用优于牡荆苷,荭草苷和牡荆苷的高剂量组与维生素E作用相当.

    作者:饶娜;杨国栋;安芳;王书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研究

    目的 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进行质量评价,为抑郁的针灸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利用Review Manage4.2.7软件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表的针灸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评估,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83个临床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评价其质量.结果 本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普遍不高.结论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加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规范报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樊凌;符文彬;吴泰相;欧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结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

    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中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单侧性恶性肿瘤,尤其结膜表面光滑、结节孤立者更为罕见,因其对视力影响小,不易引起注意.本文分析收治的1例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黄大蕊;王桂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97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 DTICH)临床容易忽视,但一旦发生,预后较差.如何及时发现DTICH并及早处理,对提高DTICH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近年收治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杨明飞;张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HTL导致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omocysteine Thiolactone,HTL)所致在体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HTL 50 mg/kg灌胃8w的方法制造在体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同时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40 mg/kg灌胃.8w后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血清中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阿托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HTL抑制的大鼠胸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增强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升高NO水平和CGRP,降低ET、MDA的含量,与HTL损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毕艳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盐酸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具有多发、复发和侵袭等特征.文献表明[1],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及改善症状,不良反应稍有增加,但患者能耐受.文献[2]还表明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术后膀胱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本文就不同剂量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进行临床研究.

    作者:胡映波;林媛珍;吴勇;罗仪;习小庆;史子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对血清瘦素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对血清瘦素(Lepti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111例为研究组,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瘦素的测定并测定腰臀比(WHR)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对研究组进行相关性分析.再把研究组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SBP、DBP、WHR、Leptin、IMT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老年高血压组leptin与BMI具有相关性(r=0.85,P<0.01),IMT与年龄、WHR、Leptin呈正相关(P<0.01).≥70岁组IMT及Leptin明显高于<70岁组.结论 老年高血压组leptin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组中leptin与IMT明显相关.增龄是IMT及leptin增高的一个因素.

    作者:贾灿萍;单其俊;张旭东;孙恒芳;陈军;于祥;周押琴;王晓玲;陈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