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线粒体DNA变异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感性的相关性

汤冬玲;李栋;文重远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线粒体DNA, 变异, 遗传易感性
摘要: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基因测序技术,对175例老年T2DM患者和20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老年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 MIND1 3316(G→A)、MTTL1 3243(A→G)、MIND13394( T→C)、MIND14216(T→C) MIND14164(A→G)和MIND2 5178( T→C)变异率分别为3.26%、2.72%、1.71%、4%、34.9%;对照组检出3316(G→A)突变2例(0.99%)、4164 5例(0.99%)、5718(T→C)变异64例(32.3%),未检出3394、4216的点突变;两组间3394(T→C)变异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2DM组5178A基因型血清TC水平低于5178C基因型(P<0.05),但TG、LDL-C、HDL-C、apoA、apoB、Lp(a)水平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394( T→C)与老年T2DM患者的易感性有一定关联,5178(T→C)变异与湖北地区老年汉族人T2DM的脂代谢相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构建

    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个性化的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它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实现对每个人全面健康的保障服务[1].探索新形势下我国老年健康管理模式,不仅解决了老龄化人口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积极意义.

    作者:熊韵波;刘勤;齐玉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PE,并评价PE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以及该疗法的安全性,同时解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结果 PE治疗后,治疗组治愈10例,好转15例,有效率达58.14%,明显高于对照组(3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9,P<0.05).另外,治疗后血清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CHO)、胆碱酯酶(CHE)、血氨(NH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肌酐(Cr)等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60岁年龄组患者有效率高于≥60岁年龄组(x2=5.21,P<0.05),早期有效率高于中期(,=4.34,P<0.05),隔日1次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每日1次或每周2次(x2=5.52、4.10,P<0.05).结论 PE可明显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患者的年龄、病情分期及治疗频次是影响PE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锦瑜;陈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2例疗效观察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THA)和股骨头置换.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以上的患者治疗多采用髋关节置换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1-3],本文拟回顾性分析老年THA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姚进;赵允;仲从丽;于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早期补钾防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一直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在老年人病死原因中占主要地位,AMI时心电不稳定性增加了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而AMI低钾血症状态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积极有效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即可用于猝死症状的治疗,又可用于防止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笔者对老年AMI患者常规化验血钾,并予预防性补钾治疗,维持血钾浓度4.0 ~5.0 mmol/L,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钱玉军;张楠;张德智;王京;谢永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对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使用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清开灵进行联合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相比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虽比较少,但两组相比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对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文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穴位埋线组)与对照组(针刺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围、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治疗组治疗MS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肥胖症方面的总有效率虽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FIns、IR、TG、FPG与体重、BMI、腹围呈正相关;HDL、LDL、SBP、DBP与体重、BMI、腹围无明显相关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R、FIns、HDL、FPG、DBP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G均下降,但治疗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DP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对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明确且优于单纯针刺,尤其对中心性肥胖的疗效更为显著,且能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IR水平.

    作者:骆悠;黄桂宝;李宝;樊莉;朱晓平;韩永耀;张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下颌下腺NGFmRNA、EGF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下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NGF)、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8周龄SD雌性大鼠90只,用D-半乳糖制造衰老大鼠模型,何首乌饮的干预作用分治疗和预防两部分,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下颌下腺NGF mRNA、EGF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预防性实验部分的组间NGF mRNA、EGF 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正常组高,模型组低,各预防组处于中间水平,其中预防中剂量组高.治疗性实验部分的组间NGF mRNA、EGF 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阴性对照组高,自然恢复组低,各治疗组处于中间水平,其中中剂量组高.结论 何首乌饮可在基因转录水平提高NGF、EGF的表达.

    作者:葛志华;李俊玫;李隆庆;周晓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事件的预后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事件的预后,并分析病变受累血管及病变部位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所有患者随访资料较完整,患者发病时间均<7d.对患者行Barthel指数(BI)评估及残障量表(MRS)评估,对预后的不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受累血管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98例患者,在患病后的2年内未发生残障与轻度性残障(0~3分MRS)患者达77.2%,严重残障(MRS 4~5分)患者达18.3%,而病死率为4.5%.预后不良主要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r =5.007,P<0.001)有关,同时与颅脑近中远段受累(r=9.263,P<0.001)及颅内病变个数(r=2.487,P<0.001)较多有关.结论 大部分患者的预后都较好,尤其是年龄小、单一病灶者,预后恢复较好.急性后循环缺血,依据病变不同部位,预后也不同.

    作者:刘雅林;赵丽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的变化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7( IL-17)、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17和MMP-3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IL-17和MMP-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2w,大剂量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s-CRP、IL-17和MMP-3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均P<0.01).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快速降脂达标,能迅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提高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李强;李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转归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及HBeAg发生自然血清转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并进行相应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AS统计学分析软件.结果 (1)HBsAg阳性率2003年为1.563%、2004年为2.561%、2005年为2.729%、2006年为2.746%、2007年为2.928%、2008年为2.353%、2009年为0.429%、2010年为2.296%,8年平均阳性率为2.103%.(2)HBsAg阳性人群年龄构成比<18岁为0.4%、18~ 50岁为70.6%、>50岁为29.0%;性别构成比男性为69.7%、女性为30.3%.(3)HBeAg自发血清转化率1.91%/年;HBeAg自发转阴率2.79%/年.结论 ①HBsAg阳性率低于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的结果.②HBsAg阳性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并且主要集中于青壮年人群.③HBeAg自发血清转化率低于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中所述年发生率2% ~15%的范围.

    作者:李福玮;王桂茹;牛俊奇;刘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对血清瘦素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对血清瘦素(Lepti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111例为研究组,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瘦素的测定并测定腰臀比(WHR)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对研究组进行相关性分析.再把研究组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SBP、DBP、WHR、Leptin、IMT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老年高血压组leptin与BMI具有相关性(r=0.85,P<0.01),IMT与年龄、WHR、Leptin呈正相关(P<0.01).≥70岁组IMT及Leptin明显高于<70岁组.结论 老年高血压组leptin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组中leptin与IMT明显相关.增龄是IMT及leptin增高的一个因素.

    作者:贾灿萍;单其俊;张旭东;孙恒芳;陈军;于祥;周押琴;王晓玲;陈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乌司他丁对老年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的肾保护作用

    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常见的可危及生命的动脉退行性病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在65岁以上男性死亡原因中居第10位[1].AAA分为肾上型和肾下型,外科手术是治愈该病的唯一方法,其中AAA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已被公认为是远期疗效确切持久的首选经典术式,但由于在阻断腹主动脉行人造血管置换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可发生剧烈波动,同时可引起阻断部位以下重要脏器尤其是肾脏的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因此肾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乌司他丁作为蛋白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循环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近年来该药物的多效性已成为国内外医药学领域探索的热点之一,但目前乌司他丁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国内报道甚少.本文拟观察在老年AAA患者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中乌司他丁对肾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万超;金立民;王金;韩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腹补片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普通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可见直肠黏膜、直肠或者乙状结肠向下脱出肛门外,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并不多见.完全性直肠脱垂可引起阴部神经受损、肛门功能失禁甚至感染等,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有硬化剂注射等非手术方式及经腹或经会阴手术治疗[1].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收治的成人全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腹直肠补片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回访.

    作者:姜洋;刘晓彬;李春生;高宇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担载丝裂霉素纳米纤维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评价担载丝裂霉素的可生物降解载药纳米纤维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后人工计数法及MTT法检测对T24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4,CDK4)、WAF1/p2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含量变化.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4、8 mg的担载丝裂霉素的纳米纤维在24 h后显著地降低了T24细胞数目;载药纤维以剂量-时间依赖的方式,使细胞存活率(OD值)显著下调.(2)随载药剂量逐渐增加,WAF1/p21含量增加,cyclin D1和CDK4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结论 (1)担载丝裂霉素的纳米纤维材料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能显著地抑制T24细胞的增殖.随药物剂量升高(0.1 ~0.8 mg),作用时间延长(12~48 h),抑制作用增强.(2)担载丝裂霉素的纳米纤维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表现为剂量依赖的方式(药物剂量0.1 ~0.8 mg),显著地增强了WAF1/p21的表达,降低了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

    作者:岳鑫;岳磊;王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脂褐素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金莲花黄酮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重、脂褐素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兰个剂量组和维生素E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从第9周开始每日上午分别口服灌胃给药,1次/d.给药8w后,取脑,称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荭草苷和牡荆苷能显著增加小鼠脑重,降低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光镜观察,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空泡变性.各治疗组比模型组都有所恢复,其中以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剂量组恢复效果明显.电镜观察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发现,模型组神经细胞中细胞核膜的结构不清和变形,脂褐素的沉积增多,线粒体损伤,部分内质网扩张、肿胀和空泡样变,各治疗组比模型组细胞核膜都有所恢复,以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恢复效果明显.结论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能够提高小鼠脑重,降低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改善衰老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结构.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作用优于牡荆苷,荭草苷和牡荆苷的高剂量组与维生素E作用相当.

    作者:饶娜;杨国栋;安芳;王书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发生机制研究新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而表现不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1].NAFLD是西方国家常见的慢性肝病,在亚洲国家NAFLD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2].因此,NAFLD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研究热点.

    作者:任路平;宋光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吸烟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中期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在吸烟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非吸烟组及2型糖尿病吸烟组,PCR法检测中期因子在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中期因子在2型糖尿病非吸烟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非吸烟组及正常对照组.结论 吸烟可以通过下调肾脏组织中期因子的表达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晓蕾;时艺珊;柏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AR-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ax和Bcl-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 PAR-2)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Bax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SLIGRL-NH2 (0.5,1,3 mg)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作心肌I/R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cl-2和Bax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SLIGRL-NH2(1、3mg)组的Bcl-2显著升高、而Bax显著降低(P <0.05~0.01).结论 I/R可诱导大鼠心肌组织Bcl-2、Bax mRNA表达上调,而PAR-2活化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Bax mRNA的表达和促进Bcl-2 mRNA的表达,起到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阳;李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线粒体DNA变异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感性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基因测序技术,对175例老年T2DM患者和20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老年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 MIND1 3316(G→A)、MTTL1 3243(A→G)、MIND13394( T→C)、MIND14216(T→C) MIND14164(A→G)和MIND2 5178( T→C)变异率分别为3.26%、2.72%、1.71%、4%、34.9%;对照组检出3316(G→A)突变2例(0.99%)、4164 5例(0.99%)、5718(T→C)变异64例(32.3%),未检出3394、4216的点突变;两组间3394(T→C)变异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2DM组5178A基因型血清TC水平低于5178C基因型(P<0.05),但TG、LDL-C、HDL-C、apoA、apoB、Lp(a)水平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394( T→C)与老年T2DM患者的易感性有一定关联,5178(T→C)变异与湖北地区老年汉族人T2DM的脂代谢相关.

    作者:汤冬玲;李栋;文重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择NAFLD患者15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150例,检测血清RBP-4、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NAFLD组血清RBP-4水平[(20.30±10.5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5.14±11.44) ng/ml,P<0.01];血清RBP-4水平与BMI、FPG、FINS和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1、-0.152、-0.180、-0.193,均P<0.01),与HDL-C呈正相关(r=0.147,P<0.05).回归分析示,HOMA-IR是血清RBP-4的独立的影响因素(β=-1.561,P<0.01).结论 NAFLD患者血清RBP-4水平降低,且与IR密切相关.

    作者:李迎春;王绩凯;李青艳;周燕;陶兴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