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映;陈众博;涂灿;周浩杰;舒丽华;邓在春
目的 探讨非典型病原体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地位.方法 收集宁波市鄞州区农民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的CAP患者共96例,分别检测就诊时及2~4周后的血清肺炎支原体、肺炎农原体及嗜肺军团菌抗体的滴度,以出现4倍及4倍以上的增高为诊断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的初期治疗均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3天治疗效果不佳者,进行抗生素升级治疗同时加用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抗生素,所有患者病情都得到控制,96例患者测出非典型病原体21例,其中肺炎支原体14例,肺炎衣原体4例,嗜肺军团菌3例.但21例患者中有11例单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成功,10例加用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抗生素.结论 农村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中,非典型病原体占一定的比例,可能以混合感染为主,其初始治疗可不必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作者:彭卫东;汪一萍;俞万钧;杨亚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奈替米星为一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广谱抗生素,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利福平为广谱抗生素,对结核杆菌有特效,是初次结核病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物.两药在本病区2005年6月初次合用后因配伍禁忌出现灰黑色沉淀物而致护理纠纷,今介绍如下.
作者:吕聪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变化.方法 选择正常组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COPD急性加重期各30例,哮喘缓解期和COPD稳定期各30例.取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IL-13水平分析:急性发作期68.18±2.24(ps/ml)显著高于缓解期43.49±4.04(pg/ml),P<0.01,且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5.45±5.49(pg/ml),P<0.01;COPD IL-13水平分析:急性加重期组51.55±3.16(ps/ml)显著高于稳定期组34.89±2.16(pg/ml),P<0.01.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13参与了哮喘和COPD慢性炎症的形成.
作者:邢爱萍;张奇;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随着我国结核病疫情的上升,老年肺结核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个难题.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1]: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60岁患病率为1870/10万,在年龄分布方面,肺结核患病高峰正在往后移,75岁年龄组已达到结核病患病高峰,患病率达4045/10万.显示老年人口中结核病问题较其他年龄组更为严重.老年肺结核其流行病学具有三高一低特点:患病率高,菌阳率高,死亡率高而治愈率低.
作者:吴碧彤;谭守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妊娠期合并肺结核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终止妊娠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2例产妇死于并发症,其余预后良好.结论 :对妊娠合并肺结核适时恰当终止妊娠足安全的,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做好孕前健康检查及孕期体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茶碱应用于气道阻塞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由于其频发的副作用和相对较低的治疗作用,茶碱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已大为减少.但是随着对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茶碱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茶碱缓释、控释剂型的开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的研究,使茶碱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现就茶碱的作用机制及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银春;冯玉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炎型肺癌(PTLC)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58例PTLC,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 纤支镜检查确诊9例,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7例,胸水检查确诊2例,经皮肺穿活检确诊5例,淋巴结活检确诊6例,手术探查确诊29例.结论 PTLC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但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纤支镜、痰细胞学检查、经皮肺穿活检等有助于诊断,手术是确诊及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韦力;王跃军;潘毓标;吴根社;章士刚;芦峰;莫辉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无创通气是指不需借助于气管插管或造瘘,不需建立人工气道的通气方式.无创通气机具有操作简便迅速,便于携带患者可在家长期应用.无创通气能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避免了气道的损伤,保护了其防御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使需要通气的时间和住院日期缩短了,并缓解了病人的呼吸肌疲劳,使心肺功能获得较全面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MICU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伴重度CO2潴留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到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30例COPD病人资料,均为PaCO2>80 mmHg的COPD伴Ⅱ型呼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氧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治疗,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患者NIPPV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和病情改善程度.结果 30例患者中2例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放弃治疗,24例使用无创后好转,病情稳定出院,4例无创通气失败,改行气管插管,死亡2例.NIPPV治疗有效患者2h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aCO2显著下降(P<0.001),48h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无创正压机械辅助通气可显著改善COPD伴重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朱晓兰;李威;黄建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新的护理模式的形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在手术室已广泛开展.其中新的内容是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而术前访视工作是进行术中护理的纽带.因此,增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以佳状态迎接手术、积极配合手术,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袁松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癌胚抗原(CE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的EBC收集器,收集NSCLC组和正常对照组的EBC,所有对象同时抽血留血清待测.采用非平衡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EBC和血清中CEA.结果 ①肺癌组CEA检测值,EBC为4.52±2.44 mg/L,血清为7.73±3.19 mg/L;正常对照组CEA检测值,EBC为1.62±1.30 mg/L,血清为2.28.±1.30 mg/L,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腺癌组EBC和血清标本中CEA水平分别为(4.91±2.56 mg/L)和(9.17±3.75mg/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NSCLC患者EBC中CEA水平分别为3.32±1.58mg/L、4.11±2.45mg/L、4.75±2.50 mg/L、5.48±2.41mg/L,TNM分期越高,EBC中CEA的水平越高,F=3.12,P<0.05;④肺癌组EBC和血清CEA检测值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1.61x-1.51,相关系数(r)=0,8615,P<0.05;⑤肺癌组EBC中CE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51.5%和93.3%,血清中为60.6%和91.1%.肺癌组同时进行EBC和血清中CEA检测,联合敏感性为80.9%,联合特异性85.0%.结论 在EBC中检测CEA水平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的判断.
作者:董敬军;陶一江;陈建荣;蔡映云;陶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脏器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极易发生肺炎.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对2002~2005年间收治的85例老年人C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应雄;潘晓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8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Ⅱ型糖尿病为主.X线表现为肺的病变广泛,多伴有空洞,痰菌阳性率高为临床特点.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同时要有效控制血糖是控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
作者:邵联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哮喘患者因气道痉挛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使用激素和气管扩张剂往往不能缓解病情,造成患者呼吸肌疲劳,二氧化碳持续升高,病情严重恶化;有时患者和家属对气管插管,应用有创呼吸存在疑虑和恐惧,在犹豫中失去治疗机会,造成病情失去控制,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承受更多痛苦,有的甚至短期内死亡,给家庭带来不幸.
作者:姜轶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从年龄、营养、插管天数、细菌培养种类及选用抗生素等方面来评价气管插管对患者顶后的影响.方法 收住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吸入性肺炎等疾病导致呼衰的气管插管患者,根据年龄、营养状况、插管天数、细菌培养结果及选用抗生素等不同角度,分别按照每个因素的不同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年龄在50~70岁的患者拔管率(75%)显著高于年龄在70~90岁组(37.5%,P<0.05);营养状况良好患者拔管率(70%)显著高于营养状况不良组(25%,P<0.05);插管天数在10天以内患者拔管率(70%)显著高于插管天数在10~20天患者组(35%,P<0.05);选用不同抗生素预后是有差异的,细菌培养结果预后似无明显差异.结论 年龄在70岁以下、营养状况良好、插管天数较短的患者预后较好,选用对铜绿假单孢菌及不动扦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预后较好,而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对患者预后影响不确定.
作者:罗建江;李风森;杨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和激素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20万单位+地塞米松5mg,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入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经胸腔闭式引流术中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和激素对减少胸腔积液包裹、粘连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琦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阶段患者包括家属的特殊服务,是一种对临终患者处置死亡的方式,是对即将离开人世的人给予心理的安慰和关怀,使他们能较为舒适地度过人生的后阶段,护士在此阶段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实施的护理行为对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作者:敬晓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创置管闭塞引流治疗气胸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气胸置管治疗资料.结果 36例全部治愈,大部份病人1天内复张,3~5天拔管,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16FR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费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沈卓群;丁惠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老年病人住院期间院内呼吸道感染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住院的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试验资料.结果 110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346例,占31.4%(346/1100)其中男性238例,女性108例,菌群组成以G-杆菌为主,真菌次之,G+球菌很少,G-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1%,其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为丁胺卡那.结论 老年病人患严重基础症病,抵抗力低下,易感菌群为G-杆菌,真菌次之.
作者:张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患者大多数死于急性加重期,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但由于合并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实验评价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在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俊霞;李淑媛;郝志芳;蔡兰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