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及体会

袁松林

关键词:术前访视, 围手术期护理, 术中护理, 以病人为中心, 手术室护士, 主观能动性, 最佳状态, 以人为本, 术后随访, 手术患者, 护理模式, 护理理念, 访视工作, 医学, 纽带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新的护理模式的形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在手术室已广泛开展.其中新的内容是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而术前访视工作是进行术中护理的纽带.因此,增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以佳状态迎接手术、积极配合手术,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留置针在儿童输液室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 在儿童输液室推广开展使用静脉留置针,观察患儿对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和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小儿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了血管损伤,减轻了输液的痛苦.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保证了药物治疗的及时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今后儿童输液的发展方向.

    作者:许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无创通气条件下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无创通气是指不需借助于气管插管或造瘘,不需建立人工气道的通气方式.无创通气机具有操作简便迅速,便于携带患者可在家长期应用.无创通气能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避免了气道的损伤,保护了其防御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使需要通气的时间和住院日期缩短了,并缓解了病人的呼吸肌疲劳,使心肺功能获得较全面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MICU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奈替米星与利福平配伍禁忌致护理纠纷1例

    奈替米星为一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广谱抗生素,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利福平为广谱抗生素,对结核杆菌有特效,是初次结核病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物.两药在本病区2005年6月初次合用后因配伍禁忌出现灰黑色沉淀物而致护理纠纷,今介绍如下.

    作者:吕聪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近年来肺结核发病率的增加,与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关.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发病率2~10倍于普通人群[1].两病并存时,相互促进恶化,病情发展迅速,肺结核治疗困难,痰菌阳性率高,传染性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减轻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及经济负担,为疾病的尽快治愈,提高生存质量,减少传染源起到重要作用.现将近几年来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姜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细,创口小,取代传统胸腔引流管病人减轻疼痛,方便,置管时间长,并可减少感染.我们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引流管行闭式引流,也可以多次抽气,而避免多次胸腔穿刺.本文总结2003年5月~2007年12月收治单纯性气胸78例,其中38例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惠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无锡地区194例成年鼾症患者多导睡眠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组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OSAHS)成年患者睡眠结构、夜间呼吸及血氧情况的差异及其危害性.方法 194例成年鼾症患者PSG监测7h,记录睡眠效率(SEF%)、REM周期(REM cycle)及各睡眠期占睡眠时间百分比,长呼吸暂停时间、总共呼吸暂停时间、总共低通气时间、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低血氧饱和度(LSaO2)、Sa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数(SIT90%);SaO2<8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数(SIT80%);氧减饱和指数(ODI4)等指标.根据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分为OSAHS组和单纯鼾症组进行资料对比.结果 各年龄组中OSAHS患者相对单纯鼾症患者在睡眠结构、夜间呼吸情况及夜间血氧情况分析,不同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本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OSAHS患者的发病率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组别OSAHS患者较单纯鼾症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均较明显,OSAHS的危害应当引起广泛重视.

    作者:崔小川;陈志萍;周敏;支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107例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应用纤支镜治疗的疗效观察

    外科手术后的病人由于疼痛、卧床等原因,易并发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单纯用雾化吸入及叩背排痰、吸痰管吸痰均不能很好解决以上问题,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处理以上并发症,可以起到立竿见影、方便快捷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2003年10月~2007年10月共107例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患者应用纤支镜治疗的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高媛;秦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吸毒人员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与管理

    目的 探讨吸毒人员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与采取的对策.方法 对照吸毒和非吸毒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胸片改变及其一年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前吸毒患者患肺结核临床症状重,X线胸片范围、空洞形成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治疗后肺结核临床症状改善率、X线胸片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率则明显降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吸毒组菌阳病人53.1%,对照组93.1%.结论 吸毒对肺结核病情有加重作用,吸毒人员罹患肺结核病者应列为重点防治人群,严格实施DOTS,才能有效控制传染源.

    作者:唐惠红;苏汝超;何丽燕;康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胆红素在COP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1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观察组,156例40岁以上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COPD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间接胆红素对COPD具抗氧化保护作用.

    作者:梁世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BiPAP无创辅助通气在哮喘合并高碳酸血症中的应用

    哮喘患者因气道痉挛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使用激素和气管扩张剂往往不能缓解病情,造成患者呼吸肌疲劳,二氧化碳持续升高,病情严重恶化;有时患者和家属对气管插管,应用有创呼吸存在疑虑和恐惧,在犹豫中失去治疗机会,造成病情失去控制,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承受更多痛苦,有的甚至短期内死亡,给家庭带来不幸.

    作者:姜轶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持续气道内正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人群患病率较高,成年男性患病率约为2%~4%[1].OSAHS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闭塞,导致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出现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丽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肺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肺组织细胞增多症好发于吸烟人群,临床上多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以及反复气胸.X线表现为中上肺野多发小结节状改变,晚期表现为多发囊状以及纤维化改变.病理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约一半病人经激素或不经任何治疗后症状缓解,三分之一病人病情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结论 肺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容易误诊,HRCT对诊断很重要,确诊需要病理.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

    作者:王洪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COPD患者血中血管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 AE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AC组,测定两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ET-1含量均低于治疗前,而NO高于治疗前(P<0.05);但所有这些变化均以N-乙酰半胱氨酸组的变化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有助于COPD患者维持体内舒血管因子及缩血管因子平衡,可能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郭玲;刘涛;时衍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广州市越秀区网络直报实施前后结核病人发现水平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网络系统实施前后越秀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水平,探讨网络直报系统在肺结核病人发现中的作用.方法 对越秀区网络直报系统实施前的2001年至2003年以及网络直报系统实施后的2004年至2006年肺结核病人发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越秀区网络直报系统实施后2004年1月至2006年底肺结核可疑患者登记1827人,登记率122.0/10万,涂阳病人登记604人,登记率40.2/10万;而网络直报实施前的2001年1至2003年底肺结核可疑患者登记864人,登记率61.7/10万,涂阳病人登记295人,涂阳登记率21.1/10万.网络系统实施后越秀区肺结核可疑患者和涂阳病人登记率分别提高60.3%和19.1%.结论 网络直报系统对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网络直报信息对相关病例进行核对和追踪,是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关键.

    作者:许卓卫;李笑颜;李妙琼;LI Miaoqiong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双原发性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双原发性肺癌的认识.方法 结合1例双原发性肺癌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诊断、发生机制、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纤支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双原发性肺癌的方法.区域性癌化是双原发性肺癌发生的病理基础.结论 双原发性肺癌易漏诊,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马红映;陈众博;涂灿;周浩杰;舒丽华;邓在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健康指导与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其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复发率高,易发生猝死.因此做好哮喘患者的健康指导及加强护理,避免或减少发作尤为重要.我科2002~2007年收治了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党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目的 探讨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例临床表现,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28例男16例,女12例.临床症状:咳嗽96.4%(27/28),咳痰53.6%(15/28),咯血28.6%(8/28),气促10.7%(3/28),声嘶7.1%(2/28),胸片无特征性改变;肺部CT在气管、支气管前、侧壁发现散发或多发斑块状结节,突向管腔,部分钙化,结节大小1~7mm.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气管、支气管黏膜粗糙,凹凸不平,管壁广泛散在分布米粒样大灰黄色小结节,无蒂.结论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较好,肺部CT,纤维支气管镜有特征性改变,可以确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易误诊误治,有必要提高对本病认识.

    作者:吴汉刚;梁克诚;梁新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栓塞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2例肺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22例经及时诊断与治疗后,存活20例,死亡2例.结论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重视,对具有危险基础疾病的患者,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咯血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及时治疗,可以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莫伟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从而掌握耐药菌株的流行状况.方法 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微量液体稀释与K-B法分别对常用抗生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AMP、AMP/SB、PIP、CF、CFZ、CRM、CPD、CAX、CAZ、CTX、CPE和AZT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PIP/TB和SCF)的耐药率分别是52.6%、34.6%和39.7%、19.8%;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是64%、88.8%,96.2%、75%和96%、87.9%,具有多重耐药特点,但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多种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尤其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

    作者:费广鹤;何源沁;徐元宏;王中新;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结核病误诊分析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典型结核患者逐渐增多,误诊、漏诊亦增加.我院学生每年都有新发结核病例,从2000-2007年14例结核病学生患者,其中误诊、漏诊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7~19岁,平均18岁.临床特点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盗汗,胸痛,胸闷,乏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

    作者:张文守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