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川;陈志萍;周敏;支秀琴
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辩>,是清代名医吴鞠通为治疗温病后期燥伤肺胃阴分而创立,堪称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代表方剂.方中用沙参、麦门冬为君,滋阴润肺,清热生津;玉竹甘平,养阴润燥;花粉甘寒,清热生津.两药合用,生津止渴的功能可倍增,共为臣药.
作者:徐君美;徐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易感因素及耐药性问题.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医院感染肺炎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平均住院56.43天,发生混合感染23例(82.14%),死亡8例(28.57%),侵袭性操作24例(85.71%),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在70%以上.结论 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滥用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等可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该菌对三代头孢广泛耐药,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临床可选用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吡肟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无痛纤支镜检查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压(BP),心率(HR)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明显.结论 无痛纤支镜检查方便、安全、无痛苦,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方贤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茶碱应用于气道阻塞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由于其频发的副作用和相对较低的治疗作用,茶碱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已大为减少.但是随着对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茶碱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茶碱缓释、控释剂型的开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的研究,使茶碱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现就茶碱的作用机制及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银春;冯玉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北部湾沿海地区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58例60岁以上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性肺炎呼吸道症状不典型,辅助检查不典型,基础疾病多,病情重,易误诊为其它疾病.结论 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纳差乏力、心悸气促、消化道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考虑肺炎的可能,尽早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以便及时诊治.
作者:宁美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非干酪样坏死性的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虽然进行了大量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结节病的病因仍不清楚.许多学者从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特点分析,认为结节病的发病是进入机体的某种未知的物质不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同时在环境和易感基因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起的.其中一些微生物和特殊物质与结节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张春阳;冯华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肺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肺组织细胞增多症好发于吸烟人群,临床上多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以及反复气胸.X线表现为中上肺野多发小结节状改变,晚期表现为多发囊状以及纤维化改变.病理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约一半病人经激素或不经任何治疗后症状缓解,三分之一病人病情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结论 肺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容易误诊,HRCT对诊断很重要,确诊需要病理.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
作者:王洪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介绍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老年人肺炎后肺不张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选取35例老年人肺炎后肺不张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护士在灌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身心评估,解除思想顾虑,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中加强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重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其中30例患者经灌洗后肺复张,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良好的护理配合对灌洗术成功至关重要.对老年患者行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灌洗治疗技术要求高,操作风险大,护理配合相当重要.
作者:王春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从而掌握耐药菌株的流行状况.方法 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微量液体稀释与K-B法分别对常用抗生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AMP、AMP/SB、PIP、CF、CFZ、CRM、CPD、CAX、CAZ、CTX、CPE和AZT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PIP/TB和SCF)的耐药率分别是52.6%、34.6%和39.7%、19.8%;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是64%、88.8%,96.2%、75%和96%、87.9%,具有多重耐药特点,但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多种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尤其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
作者:费广鹤;何源沁;徐元宏;王中新;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8例心脏穿透伤救治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心脏穿透伤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例心脏穿透伤患者中,成功救治5例,死亡3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开胸缝合心脏伤口是心脏穿透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杰;王树军;张道忠;王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2004年7月及2004年12月,我们分别为2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成功实施了单肺移植,对侧肺减容术,术后均合并活动性血胸,经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宜江;许栋生;杨如松;邹卫;王科平;马国栋;刘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化疗并用微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10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治疗组以硫酸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片、微卡治疗方案,对照组以硫酸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片的治疗方案,疗程为12个月.结果 全部102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6.9%和48.0%,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6.5%和56.0%,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治疗组与观察组疗程结束后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4.6%和54.0%,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8.5%和58.0%,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微卡用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的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作者:赵顺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 在儿童输液室推广开展使用静脉留置针,观察患儿对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和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小儿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了血管损伤,减轻了输液的痛苦.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保证了药物治疗的及时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今后儿童输液的发展方向.
作者:许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典型结核患者逐渐增多,误诊、漏诊亦增加.我院学生每年都有新发结核病例,从2000-2007年14例结核病学生患者,其中误诊、漏诊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7~19岁,平均18岁.临床特点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盗汗,胸痛,胸闷,乏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
作者:张文守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吸毒人员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与采取的对策.方法 对照吸毒和非吸毒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胸片改变及其一年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前吸毒患者患肺结核临床症状重,X线胸片范围、空洞形成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治疗后肺结核临床症状改善率、X线胸片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率则明显降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吸毒组菌阳病人53.1%,对照组93.1%.结论 吸毒对肺结核病情有加重作用,吸毒人员罹患肺结核病者应列为重点防治人群,严格实施DOTS,才能有效控制传染源.
作者:唐惠红;苏汝超;何丽燕;康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心静脉导管细,创口小,取代传统胸腔引流管病人减轻疼痛,方便,置管时间长,并可减少感染.我们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引流管行闭式引流,也可以多次抽气,而避免多次胸腔穿刺.本文总结2003年5月~2007年12月收治单纯性气胸78例,其中38例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惠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1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观察组,156例40岁以上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COPD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间接胆红素对COPD具抗氧化保护作用.
作者:梁世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非典型病原体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地位.方法 收集宁波市鄞州区农民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的CAP患者共96例,分别检测就诊时及2~4周后的血清肺炎支原体、肺炎农原体及嗜肺军团菌抗体的滴度,以出现4倍及4倍以上的增高为诊断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的初期治疗均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3天治疗效果不佳者,进行抗生素升级治疗同时加用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抗生素,所有患者病情都得到控制,96例患者测出非典型病原体21例,其中肺炎支原体14例,肺炎衣原体4例,嗜肺军团菌3例.但21例患者中有11例单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成功,10例加用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抗生素.结论 农村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中,非典型病原体占一定的比例,可能以混合感染为主,其初始治疗可不必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作者:彭卫东;汪一萍;俞万钧;杨亚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21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皮疹、球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皲裂发生率高,手足硬肿及淋巴结大的发生率较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发生率高,尚需注意尿常规异常、贫血、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等多系统损害表现.结论 发热≥5d、应用抗生素无效、具备2-3项主要诊断标准结合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早期诊断.
作者:董雪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长兴县城乡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方法 抽取中心城区2个街道、2个乡镇共361名城乡居民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86.92%的城区居民和71.26%的农村居民知道或听说过肺结核病,但对结核病诊断、预防及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应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
作者:邵斌;陆红妹;沈卫星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