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典型川崎病21例临床分析

董雪芬

关键词:非典型川崎病, 发生率, 中性粒细胞,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 多系统损害, 低蛋白血症, 综合分析, 诊断标准, 早期诊断, 血沉增快, 血白细胞, 心脏彩超, 临床资料, 临床分析, 结膜充血, 反应蛋白, 统计学, 尿常规, 淋巴结
摘要: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21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皮疹、球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皲裂发生率高,手足硬肿及淋巴结大的发生率较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发生率高,尚需注意尿常规异常、贫血、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等多系统损害表现.结论 发热≥5d、应用抗生素无效、具备2-3项主要诊断标准结合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早期诊断.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链霉素使用过程中致过敏反应1例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2个月,发热20天,伴全身乏力,于2007年4月15日住院.入院诊断:继发性肺结核上中/上中进展.患者既往体健,无心肺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处置:HRPS抗痨方案.

    作者:董泽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124株肠球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与肠球菌有关的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医院感染中>10%由肠球菌所致[1],其中常见的为尿路感染,其次为腹部和盆腔等部位的创伤和外科术后感染[2].

    作者:王志芳;张旭刚;张凤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起病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症,影象学显示大叶性肺炎并发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症状.结论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肺部体征严重,肺外症状多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金增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取确诊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测定CEA、CA125、NSE、CY-FRA21-1、AFP、CA19-9、CA15-3、CA724、SCC;与非肺癌患者对照,采用多组均数的非参数检验(krus-wallis检验)、T检验;结果在腺癌患者CEA、CA15-3水平高;NSE、CA19-9在小细胞癌患者水平高;CYFRA21-1在鳞癌高;CA724在大细胞癌中高(P<0.01);与非肺癌患者具有显著差异的是CEA、NSE、CYFRA21-1、CA19-9、CA15-3、CA724(P<0.01).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NSE、CA19-9、CYFRA21-1、CA724对一些肺癌的诊断有意义.

    作者:叶江枫;解立新;陈勇;杜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茶碱的作用机制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茶碱应用于气道阻塞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由于其频发的副作用和相对较低的治疗作用,茶碱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已大为减少.但是随着对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茶碱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茶碱缓释、控释剂型的开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的研究,使茶碱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现就茶碱的作用机制及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银春;冯玉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 总结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患者的急救措施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大咯血患者清除口咽部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采取有效的止血,加强护理.结果 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患者24例中,仅1例死亡.结论 对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患者,在合理使用止血药物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是抢救窒息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美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及体会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新的护理模式的形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在手术室已广泛开展.其中新的内容是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而术前访视工作是进行术中护理的纽带.因此,增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以佳状态迎接手术、积极配合手术,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袁松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8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Ⅱ型糖尿病为主.X线表现为肺的病变广泛,多伴有空洞,痰菌阳性率高为临床特点.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同时要有效控制血糖是控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

    作者:邵联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肺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肺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肺组织细胞增多症好发于吸烟人群,临床上多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以及反复气胸.X线表现为中上肺野多发小结节状改变,晚期表现为多发囊状以及纤维化改变.病理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约一半病人经激素或不经任何治疗后症状缓解,三分之一病人病情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结论 肺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容易误诊,HRCT对诊断很重要,确诊需要病理.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

    作者:王洪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关注吸入性肺炎的防治

    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AP)系指吸入口咽分泌物、食物或胃内容物、其他刺激性物质所致肺实质的炎症.通常将其分为3类,一类为吸入物直接损伤肺组织引起肺的化学性炎症,有国外学者将其冠名为aspiration pneumonitis,如吸入胃酸之后出现的肺炎(又称之Mendelson综合征);另一类为吸入固体物质引起阻塞性不张和炎症;第三类为误吸(aspiration)含有定植细菌的口咽分泌物引起的细菌性肺炎,此类临床为常见.

    作者:孙耕耘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细,创口小,取代传统胸腔引流管病人减轻疼痛,方便,置管时间长,并可减少感染.我们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引流管行闭式引流,也可以多次抽气,而避免多次胸腔穿刺.本文总结2003年5月~2007年12月收治单纯性气胸78例,其中38例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惠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国产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 全面评价国产固定剂量复合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2HRZ/4HR)的抗结核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81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HRZ/4HR)和对照组(2HRZ/4HR)观察近期痰菌阴转率、X线病灶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达82.5%和65.7%;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各为100.0%和88.6%;胸部X线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灶吸收分别占92.7%和94.3%,两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3.2%和62.5%;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和4例肝功异常.结论 国产固定复合剂是一种安全、高效、易被患者接受、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抗结核药物.

    作者:张晶;赵牧;吕丽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胸腹腔灌注顺铂联合微波热疗治疗癌性胸腹水的护理

    随着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肿瘤患者的治疗及愈后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我科采用微波热疗和胸腹腔化疗联合治疗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们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在分子水平抑制DNA合成,阻止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复制,同时提高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抑制DNA双链损伤的修复,改善耐药性;在细胞水平上,热疗有利于化疗药物的吸收与利用,提高肿瘤周边药物浓度及细胞膜的通透性.

    作者:高莉萍;杨红萍;王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结核科门诊实施超声雾化诱导痰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目的 探讨结核科门诊实施超声雾化诱导痰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结核专科门诊的环境、护理人员因素、患者的体质、病情、行为因素进行分析,认识在结核专科门诊实施超声雾化诱导痰的不安全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专业技术操作规范化,增强责任心,以营造舒适安全的护理环境.结果 通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探讨,加强了对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了安全意识,真正做好了对病人关怀照护,保证了安全管理方案的落实,使超声雾化诱导痰能在结核专科门诊中安全实施.

    作者:杨秀琏;冯翠莲;梁珏;李笑屏;谢育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纤支镜代胸腔镜诊断病因不明的胸腔积液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诊断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方法 利用国产纤支镜对3例胸腔积液患者局麻下行胸腔检查并取活检.结果 肺腺痛胸膜转移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胸膜结核肉芽肿1例.结论 以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行胸腔镜检创伤小,费用低,简便易操作.对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者查明病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永涛;李庆然;刘凤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过敏反应1例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齐佩能)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剂型供应,本品含有两种成分:(1)亚胺培南,为一种新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亚安硫霉素;(2)西司他丁钠,为一种特异性酶抑制剂,它能阻断亚胺培南在肾内的代谢,从而提高泌尿道中亚胺培南原形药物的浓度.

    作者:王明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单肺移植术后活动性血胸的外科治疗

    2004年7月及2004年12月,我们分别为2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成功实施了单肺移植,对侧肺减容术,术后均合并活动性血胸,经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宜江;许栋生;杨如松;邹卫;王科平;马国栋;刘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可有多种原因引起,中等量以上胸水往往产生压迫症状,导致病人呼吸困难,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或引流.我科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35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结节病致病因素研究进展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非干酪样坏死性的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虽然进行了大量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结节病的病因仍不清楚.许多学者从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特点分析,认为结节病的发病是进入机体的某种未知的物质不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同时在环境和易感基因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起的.其中一些微生物和特殊物质与结节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张春阳;冯华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某村30年来采石工矽肺回顾性调查

    目的 了解某村采石场农民工粉尘接触30年来,矽肺的发病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1976~2006年某村职业性体检中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30岁来查出矽肺患者28人(6.21%),结核患者17人(3.77%),0+42人(9.31%),尘肺合并结核7人(1.55%),肺部其他疾病18人(3.99%),发病年龄平均49.03年(36~57年),发病工龄平均26.77年(15~37年).结论 采石场生产环境粉尘接触农民工存在着矽肺的危害,并与接触年龄、工龄有关.

    作者:陈文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