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耕耘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失去手术机会的肺癌病人放疗与化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03例40岁以下病人单纯化疗45例,化疗与放疗综合治疗54例,单纯放疗4例.结果 103例中CR 23.3%(24/103),总有效率75.73%.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7%、29.87%、7.8%,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 放疗与化疗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方法治疗;血清CEA、误诊及机体免疫功能为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强;解记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例临床表现,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28例男16例,女12例.临床症状:咳嗽96.4%(27/28),咳痰53.6%(15/28),咯血28.6%(8/28),气促10.7%(3/28),声嘶7.1%(2/28),胸片无特征性改变;肺部CT在气管、支气管前、侧壁发现散发或多发斑块状结节,突向管腔,部分钙化,结节大小1~7mm.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气管、支气管黏膜粗糙,凹凸不平,管壁广泛散在分布米粒样大灰黄色小结节,无蒂.结论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较好,肺部CT,纤维支气管镜有特征性改变,可以确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易误诊误治,有必要提高对本病认识.
作者:吴汉刚;梁克诚;梁新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三维治疗计划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sliding window调强(SMLC-IMRT)中肺组织受量上的情况,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理想的计划模式.方法 采用Varian公司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食管癌病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每例均做4个计划5野适形、7野适形和5野SMLC调强、7野SMLC调强,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肺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采用3DCRT技术时,肺所受的剂量在5野与7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2)采用SMLC-IMRT技术时肺所受的剂量在5野与7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3)3DCRT和SMLC-IMRT相比较,SMLC-IMRT组肺的平均剂量、V20、V30低于3DCRT,两组有差异(P<0.01),其余无差异.结论 采用3DCRT和SMLCIMRT技术时,5野和7野在肺组织保护上无明显差异;SMLC-IMRT与3DCRT相比可减少肺平均剂量,有利于肺组织的保护
作者:高劲;程广源;钱立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可有多种原因引起,中等量以上胸水往往产生压迫症状,导致病人呼吸困难,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或引流.我科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35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种主要的传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TB),而其中约有5000万人感染的是耐药MTB[1].由于耐多药MTB的出现和AIDS患者的增加,导致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结核感染呈再次流行趋势.
作者:汪正光;钭方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赖诺普利(ACE-1)对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体重150~300g)50只.被分为5组:组1予生理盐水,组2予赖诺普利(1mg/kg:PO),组3予单剂量百草枯(20mg/kg),组4(治疗组):予百草枯后再给予赖诺普利,组5(预治疗组):予赖诺普利后再给予百草枯.21天后,测量大鼠肺组织羟脯胺酸含量(hydroxypro-line,Hyp)和过氧化脂质(LPO),一部分肺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百草枯显著的增加肺组织羟脯胺酸含而赖诺普利显著降低大鼠肺组织中羟脯胺酸含量,组织学检查亦显示赖诺普利能有效地保护百草枯诱导的肺纤维化.脂质过氧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改变.结论 赖诺普利可能足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张晓东;项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新的护理模式的形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在手术室已广泛开展.其中新的内容是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而术前访视工作是进行术中护理的纽带.因此,增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以佳状态迎接手术、积极配合手术,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袁松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1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观察组,156例40岁以上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COPD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间接胆红素对COPD具抗氧化保护作用.
作者:梁世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护生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的关键环节.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总结,发现临床带教老师、护生自身及患者三方面都可能影响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些因素,本文旨在探讨一些相应的对策.
作者:高凤鲜;王静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北部湾沿海地区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58例60岁以上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性肺炎呼吸道症状不典型,辅助检查不典型,基础疾病多,病情重,易误诊为其它疾病.结论 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纳差乏力、心悸气促、消化道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考虑肺炎的可能,尽早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以便及时诊治.
作者:宁美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老年病人住院期间院内呼吸道感染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住院的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试验资料.结果 110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346例,占31.4%(346/1100)其中男性238例,女性108例,菌群组成以G-杆菌为主,真菌次之,G+球菌很少,G-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1%,其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为丁胺卡那.结论 老年病人患严重基础症病,抵抗力低下,易感菌群为G-杆菌,真菌次之.
作者:张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非干酪样坏死性的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虽然进行了大量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结节病的病因仍不清楚.许多学者从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特点分析,认为结节病的发病是进入机体的某种未知的物质不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同时在环境和易感基因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起的.其中一些微生物和特殊物质与结节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张春阳;冯华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吸毒人员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与采取的对策.方法 对照吸毒和非吸毒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胸片改变及其一年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前吸毒患者患肺结核临床症状重,X线胸片范围、空洞形成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治疗后肺结核临床症状改善率、X线胸片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率则明显降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吸毒组菌阳病人53.1%,对照组93.1%.结论 吸毒对肺结核病情有加重作用,吸毒人员罹患肺结核病者应列为重点防治人群,严格实施DOTS,才能有效控制传染源.
作者:唐惠红;苏汝超;何丽燕;康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21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皮疹、球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皲裂发生率高,手足硬肿及淋巴结大的发生率较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发生率高,尚需注意尿常规异常、贫血、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等多系统损害表现.结论 发热≥5d、应用抗生素无效、具备2-3项主要诊断标准结合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早期诊断.
作者:董雪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组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OSAHS)成年患者睡眠结构、夜间呼吸及血氧情况的差异及其危害性.方法 194例成年鼾症患者PSG监测7h,记录睡眠效率(SEF%)、REM周期(REM cycle)及各睡眠期占睡眠时间百分比,长呼吸暂停时间、总共呼吸暂停时间、总共低通气时间、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低血氧饱和度(LSaO2)、Sa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数(SIT90%);SaO2<8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数(SIT80%);氧减饱和指数(ODI4)等指标.根据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分为OSAHS组和单纯鼾症组进行资料对比.结果 各年龄组中OSAHS患者相对单纯鼾症患者在睡眠结构、夜间呼吸情况及夜间血氧情况分析,不同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本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OSAHS患者的发病率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组别OSAHS患者较单纯鼾症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均较明显,OSAHS的危害应当引起广泛重视.
作者:崔小川;陈志萍;周敏;支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2例肺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22例经及时诊断与治疗后,存活20例,死亡2例.结论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重视,对具有危险基础疾病的患者,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咯血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及时治疗,可以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莫伟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和激素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20万单位+地塞米松5mg,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入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经胸腔闭式引流术中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和激素对减少胸腔积液包裹、粘连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琦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老年肺结核患者因年龄大,同时合并有多种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病情和愈后.根据整体护理需要及调查访问,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了疾病的加重和复发.
作者:申峻;李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变化.方法 选择正常组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COPD急性加重期各30例,哮喘缓解期和COPD稳定期各30例.取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IL-13水平分析:急性发作期68.18±2.24(ps/ml)显著高于缓解期43.49±4.04(pg/ml),P<0.01,且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5.45±5.49(pg/ml),P<0.01;COPD IL-13水平分析:急性加重期组51.55±3.16(ps/ml)显著高于稳定期组34.89±2.16(pg/ml),P<0.01.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13参与了哮喘和COPD慢性炎症的形成.
作者:邢爱萍;张奇;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布洛芬应用于急性肺损伤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急性肺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B组(激素组),C组(布洛芬组)每组15例.纪录氧合指数,白介素2(IL-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发症例数,病人预后等数据.结果 B组C组病人第五天的氧合指数和炎症因子浓度明显较对照组改善,B组的并发症明显比其余两组多,两组病人一周后APACHEⅢ评分和两周内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布洛芬应用于急性肺损伤病人可以提高病人氧合指数,降低炎症因子浓度,但尚无可以明显改善病人预后的证据.
作者:林小茂;卜会驹;温海洋;陈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