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0例胰瘘治疗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赵栋;田力;侯静;崔兰

关键词:胰瘘, 醋酸奥曲肽, 回顾性分析
摘要:近年,世界上大的胰腺外科中心,胰腺术后死亡率已由20%降至5%,然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仍达到40%~50%[1].胰瘘(PF)是胰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2%~28%不等[2],是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引起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3].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养阴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或临床判断,发生率可达47%~91%[1],受累范围广泛.现代研究表明代谢障碍及血管损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目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近年来我们探讨运用益气养阴、温经通络法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蓝天飞;陈希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国外资料表明糖尿病(DM)足病住院率达47%[1].DM足溃疡和截肢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巨大,在美国此项费用几乎相当于DM并发症的医疗费用的总和[1].因此,加强DM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防治DM足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2].如何护理好DM患者的双足,减少足病发生,保护患肢功能,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住院老年DM患者进行了有关疾病知识和行为的调查,旨在了解老年DM患者对DM足健康知识的认识程度,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老年DM患者的自我足部护理能力并自觉执行,减少DM足的发生.

    作者:李桂芳;葛晓春;宋凌云;于凤春;王旭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在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行冠脉搭桥手术的老年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且老年人常有的心理特征如孤独感、自卑、对疾病和死亡的忧虑等[1],不利于术后恢复,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围术期使用心理干预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焦虑、孤独心理,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刘艳红;葛敏;王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缺血后caspase-3和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caspase-3和-9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IGF-1治疗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及-9的蛋白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caspase-3及-9 mRNA的表达.结果 IGF-1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caspase-3和-9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 IGF-1能显著减少脑I/R后caspase-3和-9蛋白及mRNA 表达,对脑I/R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宋利春;张鸿;刘艳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515例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调查

    高甘油三酯(TG)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TG是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桂茹;叶杰;龚明月;王春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胃癌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增殖比率与胃癌生物学行为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DNA倍体、细胞增殖比率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59例胃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即癌中心组织,第Ⅰ、Ⅱ站淋巴结及正常组织进行DNA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测定.结果 无异倍体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G1、S、G2期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DNA倍体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DNA倍体异常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淋巴结转移远近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组织DNA倍体异常及细胞增殖比率增高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毕胜利;曲萌;武玉栋;宋玉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西安及周边地区老年结直肠癌内镜及病理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近20年西安及周边地区老年(≥60岁)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87~2006年在我科确诊的CRC患者的内镜资料,将20年平均划分为两个阶段:P1期(1987~1996年)和P2期(1997~2006年).按照年龄、性别、解剖位置和病理类型对CRC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近20年共检出老年CRC 329例,近年来老年CRC检出率无显著增高(P>0.05),但老年CRC占同期CRC总数的比例显著增高(P<0.01),其中女性患者显著增多(P<0.01);P2、P1期老年CRC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8.8±5.4)岁和(66.8±6.3)岁,无显著性变化(P>0.05);直肠癌在两期中所占比例高,直肠癌和结肠癌比例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远端结肠癌的比例显著降低,同时近端结肠癌比例增高(P<0.05);两期均以腺癌和黏液腺癌为主,两者所占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近20年来西安及周边地区老年CRC发病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老年CRC患者的年龄有增高趋向,其中女性患者比例显著增多.CRC的解剖位置也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近端结肠癌增多,远端结肠癌相对减少的现象.

    作者:赵曙光;王旭霞;赵保民;刘震雄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循证医学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循证检验医学的思维方法,在众多肾病早期筛查的指标中,选出一组判断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脏损伤的组合.方法 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80例和T2DM组287例尿液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按超过健康对照组正常上限(x±2 s),统计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结果 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指标mALB+TRF+α1-MG+NAG或mALB+TRF+β2-MG+NAG联合检测较传统mALB+β2-MG联合检测及仅联合检测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指标,检出率高.检测mALB+TRF+α1-MG+NAG与mALB+TRF+β2-MG+NAG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 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指标联合检测中,建议选择mALB+TRF+α1-MG+NAG或mALB+TRF+β2-MG+NAG联检,影响因素少,结果稳定,检出率高.

    作者:庄严;李绪黎;陈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 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8例(20条患肢). 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侧下肢末梢泛红试验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5个月(1~26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跛行距离加大(>1 000 m).结论 髂动脉腔内介入血管成形术结合股-腘动脉转流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尤其适合高危重症患者.

    作者:王建;张海峰;李佳睿;王鑫森;赵文光;王宏飞;王大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N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入院48h后由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NICU患者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和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密切相关[1].为更好地诊断和治疗NICU内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部感染,本文对NICU患者的微生物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房向阳;李洪娟;高荫荣;赵兴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40例胰瘘治疗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近年,世界上大的胰腺外科中心,胰腺术后死亡率已由20%降至5%,然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仍达到40%~50%[1].胰瘘(PF)是胰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2%~28%不等[2],是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引起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3].

    作者:赵栋;田力;侯静;崔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国内外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进展

    由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ADL)与其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是老年人主要的健康问题.本文全面探讨了自ADL研究兴起以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以期说明ADL的发展脉络、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尹德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人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在相关疾病中的不同变化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EH)、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2型糖尿病(T2DM)和尿毒症(UR)患者人尾加压素Ⅱ(hUⅡ)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hUⅡ含量.结果 EH组、UA组、AMI组及EH+UA组血浆hUⅡ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T2DM肾功正常组、T2DM+UR及非糖尿病UR组血浆hU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患者治疗前后及UR患者透析前后,血浆hUⅡ水平无明显变化.UR患者是否合并T2DM其血浆hUⅡ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hUⅡ在EH、ACS、T2DM及UR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强弱或机制可能不尽相同.

    作者:高宇;李明子;关立克;黄丽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目的 了解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微炎症、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T2DM患者,配对后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瑞格列奈,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68例完成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3个月后,hs-CRP、MDA、ET-1值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NO、SOD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hs-CRP、NO、ET-1、MDA、SOD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 瑞格列奈在降血糖同时,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应激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孙婷婷;张莹;王慧;陈福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老年痛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健康教育

    老年痛风呈逐年增加趋势[1].如在患病的初始阶段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健康指导,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于晓莉;徐萍;王轶娜;高怡红;史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输尿管癌伴自发性尿外渗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1例

    输尿管癌较常见,但引起自发性输尿管破裂临床比较罕见.现就我科诊断并经手术证实输尿管癌、输尿管自发破裂伴同侧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一例分析,旨在加强对本病认识.

    作者:杜继民;曹殿波;张鹏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睾酮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睾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衰老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MTT还原法和SA-β-gal细胞化学检测法观察不同浓度睾酮及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timide、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对HUVECs衰老的干预作用.结果 睾酮在3.0×10-9、3.0×10-8和3.0×10-7 mol/L 3种浓度下均具有延缓H2O2诱导的HUVECs的细胞增殖率降低和SA-β-gal阳性率明显增加的趋势.与3.0×10-8 mol/L睾酮干预组相比,予1.0×10-6 mol/L ICI182,780预处理, HUVECs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SA-β-gal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 睾酮对H2O2诱导的HUVECs衰老的影响与其剂量有关,生理浓度睾酮对其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而且这种生物学效应是部分通过转化为雌激素后,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实现的.

    作者:彭慧茹;吴赛珠;阮云军;陈国栋;赖文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如再患有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机体抗感染能力更加低下,使医院感染机会增加[1,2].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其中所起作用,以寻找防治对策.

    作者:杜玉茗;王海英;吴晶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复合式老年痴呆(AD)大鼠模型,用于AD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方法 选用15 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老年组,Aβ25~35模型组,IBO模型组,Aβ25~35+IBO模型组.双侧基底前脑注射制备各种老年痴呆动物模型.通过水迷宫试验,脑组织病理切片银染色、刚果红染色,比较各老年痴呆模型的差异.结果 在定位航行中,Aβ25~35+IBO组潜伏期(92.4±11.6)s比IBO组(73.6±8.4)s,Aβ25~35组(71.7±9.2)s明显增加(P<0.01).各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都出现类老年斑病理改变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但以Aβ25~35+IBO组明显.结论 Aβ25~35合并IBO制备的老年痴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较传统模型更好地模拟AD的发病特点,可作为AD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的一种新模型.

    作者:孔明望;王平;田代志;石和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食管癌组织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及预后的研究

    目的 探讨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人食管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食管癌中MSI及LOH阳性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 结果 D3S1067位点MSI发生检出频率较高,为26.7%;D18S58位点 MSI阳性率为20%.MSI的发生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较食管鳞癌为高(P>0.05);MSI、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 结论食管癌在3p和18q染色体位点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现象;D3S1067和D18S58二个位点上MSI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均相关;研究未发现这两个位点MSI、LOH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相关;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作者:翟瑜;李勇;苏力;范立侨;高立平;郭贵军;脱红芳;王春城;暴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