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廖二元;刘幼硕;龙利民;王艳姣;王翼
目的观察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的修复能力.方法40只Wistar雌性大鼠脊髓横断后,随即分成单纯应用完整胚胎脊髓移植组(A组),完整胚胎移植联合应用NGF组(B组).术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术后8 w处死动物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移植胎体脊髓组织在脊髓横断部位存活.结论完整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修复作用.
作者:赵凡;吴胜林;杨有庚;郑德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进一步增强人们对糖尿病(DM)危害性的认识,提高DM住院患者的诊疗水平,我们将1999~2003年徐州市某综合性医院住院老年DM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吴秀娟;卓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智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不同脑区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质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另30只利用凝聚态Aβ1-40对Wistar大鼠海马CA1区进行定位损伤建立AD模型.模型鼠随机分3组(益智口服液组、褪黑索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服用益智口服液、褪黑素和生理盐水.40d后处死大鼠,应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等方法对AD鼠脑内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白介素-1 β转化酶mRNA、B细胞淋巴瘤mRNA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益智口服液可以降低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减少白介素-1β转化酶mRNA含量、升高B细胞淋巴瘤mRNA含量.结论益智口服液可在不同环节对细胞凋亡产生影响,对抗凋亡的发生,对Aβ的神经毒性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改善AD模型鼠痴呆状况.
作者:詹焱;马涤辉;张见影;张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大面积脑梗死常见于血栓、外伤等,有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治疗矛盾性大、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循证医学提出新的观点认为降纤、溶栓和脑保护治疗疗效明确,重要的是尽早治疗[1].大多数大面积脑梗死是血栓栓塞脑动脉所致,因而理想的方法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本文收集5年来收治的36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观察降纤酶大面积脑梗死对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作者:郭海涛;柳世杰;李毅平;花玮;罗毅男;张涵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龄糖尿病(DM)患者胃排空与血糖间的关系.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成2组(血糖控制正常组DM1和血糖异常组DM2),均给予99mTc标记的试餐,测定固相胃排空时间,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对DM2组中胃排空延迟者给予莫沙比利5 mg,3次/d,服药4 w后再测放射性核素胃排空及血糖.结果DM2组胃半排空时间延迟,平均(106.9±29.5)min,与正常对照组(78.1±19.6)相比,P<0.05,DM1组胃半排空时间(76.5±17.1)min,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DM2组中17例血糖异常胃排空延迟者服用莫沙比利后,胃半排空时间明显改善,平均为(81.3±15.2)min;服药后空腹血糖无变化,8例餐后血糖降低,4例上升,平均餐后血糖与服药前相比,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高龄DM患者高血糖时可延迟胃排空;改善胃排空后可降低部分病人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无变化.
作者:姚健凤;唐熙;赵尚敏;张伟;夏俊;于晓峰;王根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老年小鼠海马CA1区轴棘突触相关结构的改变,为衰老引起的学习记忆减退提供神经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Golgi染色、超薄连续切片及NIH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的密度、树突棘头及突触后致密斑的大小.结果海马CA1第2、3级顶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3月龄组与22月龄组分别为(1.056±0.049)/μm和(0.868±0.038)/μm;穿孔型突触的比率3月龄与22月龄组分别为12.7%和19%.结论老年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的减少、穿孔型突触比率的增加可能是衰老引起学习记忆减退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王磊;崔慧先;石葛明;李双成;曹翠丽;李学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肠系膜动脉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增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在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模式下,检测不同年龄组通道的开放概率、电流幅值、平均开放时间和平均关闭时间.结果(1)在细胞贴附式膜片,老年组Po较中、青年组显著降低(P<0.05).(2)在内面向外式膜片,当浴液中Ca2+浓度为10-6mol/L时,老年组的开放概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而平均关闭时间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MASM细胞BKCa的活性下降,对胞内侧Ca2+敏感性降低,可能是老年人血管紧张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吴爱山;罗兴林;褚现明;杨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的发病率随风湿热发病率下降而下降.病人高发年龄逐渐后移,但有关中老年人的大样本临床特点分析的报道尚少.
作者:刘玉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深入了解活化伊林特肯(CPT-11)的肝细胞羧酸酯酶(hCE)同工酶,提高CPT-11的活化效率.方法应用MTT法检测hCE-2、不同浓度hCE-1活化CPT-11后对多种肺癌细胞系的IC50值.结果hCE-2催化时,CPT-11对A549、NCI-H446细胞系的IC50值明显小于对照组、相同浓度和5倍浓度的hCE-1催化时(P>0.05).结论hCE-2催化CPT-11的效率强于hCE-1,hCE-2是催化CPT-11的主要同工酶.hCE-2/CPT-11酶前体药物组合显示了很强的细胞毒性.
作者:林风武;韩振国;赵岩;高宏伟;何尔斯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医认为衰老与肾虚和瘀血密切相关,临床上采用补肾和活血的方法治疗对神经系统老化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了探讨滋肾、温肾、活血三法对神经系统老化的影响,我们采用老龄小鼠观察滋肾、温肾、活血三种方法对动物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密度的影响,为补肾活血法延缓脑神经细胞老化改变的发生提供药理学依据.
作者:周慎;陈立峰;周重余;彭志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倍,且以女性为多[1].而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以无症状性为多见,且后果较为严重.本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该病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平;付丽;李茂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睡眠相关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量表及汤氏睡眠状况调查量表对228例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存在很多影响睡眠的不良行为习惯;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尤其是女性.结论应重视老年群体的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改善睡眠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
作者:赵志军;陈长香;李建民;邢凤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SMD),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可因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 neovescularization,CNV)、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或视网膜病变而造成视力下降或丧失,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淑荣;张晓光;苏冠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对拟痴呆大鼠和老龄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5.0mg/kg阳性对照药组、双苯氟嗪3.0mg/kg组和双苯氟嗪10.0mg/kg组.除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氯化铝致痴呆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双苯氟嗪或尼莫地平.测定血清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测脑细胞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量;另选用21月龄的老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5.0 mg/kg组和双苯氟嗪5.0 mg/kg组,同时选用3月龄成年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灌胃给予双苯氟嗪对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影响.结果双苯氟嗪可以显著升高拟痴呆大鼠血清中SOD、降低血清中MDA及增加海马和皮层两脑区ChAT的表达量,并且降低老龄大鼠海马和皮层两脑区细胞[Ca2+]i及细胞凋亡百分率.结论双苯氟嗪对痴呆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抑制细胞钙超载及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苏彦欣;苗庆峰;郭鸣放;张伟;张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获得内耳门的详细解剖学资料,明确其与周围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神经外科手术中内耳门区神经和血管的定位和保护提供颞骨岩部形态学和局部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成人完整湿性头颅标本10例内耳门位置、结构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内耳门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内耳门位于颞骨岩部内侧面中央,面神经多位于内耳门的前上,而听神经位于其后下,双侧各相关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内耳门是颞骨岩部后面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熟悉内耳门的骨性解剖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该区域疾病的手术治疗及听神经瘤术中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作者:张舒岩;樊琪;张舒石;刘志勇;苏略;董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老龄鼠衰老进程的延缓性.方法测试清除自由基的酶和非酶抗氧化剂的水平,所测的抗氧化剂来自施用DL-α-硫辛酸青老龄鼠的肝肾器官.结果实验已观察到在肝肾器官中脂过氧化反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清除自由基的酶和非酶抗氧化剂的水平在老龄鼠体内明显下降.经DL-α-硫辛酸处理后的鼠体内氧化脂水平下降而抗氧化活力上升.结论DL-α-硫辛酸处理能改善鼠衰老过程中抗氧化剂活力,大限度降低自由基造成的与衰老相关的各种功能紊乱.
作者:曹莉;刘新萍;杨萍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冠心病(CAD)患者室壁运动速度进行研究.方法用脉冲DTI检测45例CAD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组的左室6个室壁,12个节段的运动频谱,分别测量其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同时以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CAD患者上述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AD组心室各节段VS、VE减小明显(P<0.05,P<0.01).而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45例CAD患者室壁运动正常、可疑异常及异常者分别为10例(22%)、4例(8%)及31例(70%).结论DTI可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异常之前无创、定量诊断心肌缺血.
作者:王春柳;吴杨;吕岩;孙威;朴雪松;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60岁)全肺切除术后早期(1个月内)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方法20例老年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的病人接受再次手术、引流治疗或内镜下生物胶封闭瘘口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1例病人经再次手术关闭瘘口治疗,全部成功,残端均用周围组织予以加固,包括肋间肌瓣7例、胸大肌瓣2例、心包1例.8例支气管胸膜瘘接受闭式引流或后期转为开窗引流治疗,其中3例死亡.1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黏膜下注射生物胶3次后成功堵塞瘘口.结论胸膜腔污染和老年不是再次手术的禁忌证,全肺切除术后1个月内,支气管胸膜瘘不合并明显脓性胸液,只要病人有足够的心肺功能储备,可以耐受手术,均应再次手术关闭瘘口.对于心肺功能储备较差不能耐受再次手术、一般状态较差、已经形成明显脓性胸液、肿瘤早期复发或转移、一些瘘口非常小的病人可以应用闭式引流或结合开窗引流,或应用生物胶在内镜下封闭瘘口.
作者:李洋;佟倜;张卫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及防治中的作用.方法肺心病组46例;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对照组和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的VEGF、ET-1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水平及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VEGF、ET-1和mPAP水平为(185±45)ng/L、(117±17)ng/L;(83±9)ng/'L、(54±8)ng/L;(37.6±12.7)cmH2O、(29.3±7.5)cmH2O,与正常对照组(57±22)ng/L、(23±7)ng/L、(16.4±4.5)cmH2O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均<0.001);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均<0.001).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VEGF均与PaO2呈负相关(r=-0.789、-0.802)(P均<0.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ET-1与PaO2呈负相关(r=-0.832,-0.832)(P均<0.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VEGF与mPAP呈正相关(r=0.861、0.837)(P均<0.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ET-1与mPAP呈正相关(r=0.845、0.872)(P均<0.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缓解期血浆VEGF和ET-1水平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说明慢性缺氧可刺激VEGF和ET-1的合成和释放,而血浆VEGF和ET-1又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在肺血管重建及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车晓文;王伟;晋运玲;高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以补肾养血为主的中药参茸补血丸防治骨质疏松的药效学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4.5月龄,体重260~300 g,采用手术去除双侧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实验药物为参茸补血丸,对照药使用戊酸雌二醇(E2)、钙而奇D600,给药12 w.测定骨密度、骨生物力学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下肢离体股骨、股骨头骨密度显著下降,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下降,钙、镁代谢平衡异常,子宫指数显著下降,表明实验动物模型成立.与雌激素、钙而奇D作用相似,参茸补血丸具有明显增强股骨、股骨头骨密度,明显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明显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明显增加骨钙含量;参茸补血丸+钙而奇D600实验组可明显增加骨钙素含量等防治作用.结论参茸补血丸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郑洪新;刘伶;林庶茹;杜松;任路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