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的长期影响

李美花;范利

关键词:肾动脉梗阻, 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 支架置入术
摘要:目的研究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with stent,PTRAS)对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的长期影响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经肾动脉血管造影确诊并行PTRAS治疗的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长期血压水平及与疗效相关的临床因素. 结果 PTRAS使所有患者的血压改善,治疗当天患者的血压从治疗前的158.5/86.6 mmHg下降至127.8/70.3 mmHg(P<0.05),血压的改善维持至12个月,其中4例患者达2年以上.为控制血压所需的降压药物由PTRAS前的3.4种减少至当天1.5种(与PTRAS前比较P<0.05),随时间推移药物种类逐步增加至6个月时的(1 .9±0.77)种,12个月时(1.9±0.81)种(与PTRAS当天比较P<0.05).影响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疗效的因素分别是:治疗前舒张压水平、肾动脉狭窄是否完全解除(即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单/双侧PTRAS)、外周血管病;而与年龄、治疗前收缩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受累、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无关.2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均出现血压升高.结论 PTRAS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并长期保持稳定,尽管6个月后为满意控制血压所需的降压药物种类增加.PTRAS后血压监测和降压药物的调整是应当重视的临床问题.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的长期影响

    目的研究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with stent,PTRAS)对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的长期影响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经肾动脉血管造影确诊并行PTRAS治疗的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长期血压水平及与疗效相关的临床因素. 结果 PTRAS使所有患者的血压改善,治疗当天患者的血压从治疗前的158.5/86.6 mmHg下降至127.8/70.3 mmHg(P<0.05),血压的改善维持至12个月,其中4例患者达2年以上.为控制血压所需的降压药物由PTRAS前的3.4种减少至当天1.5种(与PTRAS前比较P<0.05),随时间推移药物种类逐步增加至6个月时的(1 .9±0.77)种,12个月时(1.9±0.81)种(与PTRAS当天比较P<0.05).影响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疗效的因素分别是:治疗前舒张压水平、肾动脉狭窄是否完全解除(即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单/双侧PTRAS)、外周血管病;而与年龄、治疗前收缩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受累、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无关.2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均出现血压升高.结论 PTRAS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并长期保持稳定,尽管6个月后为满意控制血压所需的降压药物种类增加.PTRAS后血压监测和降压药物的调整是应当重视的临床问题.

    作者:李美花;范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0例X线和CT诊断

    随着CT及MRI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率大为提高.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患者40例,现将X线和CT表现及诊断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李宁川;王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莪术油对小鼠血液SOD、GSH-Px和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小鼠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小鼠口服莪术油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小鼠血液中SOD、GSH-Px和 MDA的变化情况.结果莪术油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液SOD、GSH-Px活性,同时降低MDA含量.结论莪术油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药物.

    作者:孙非;刘建伟;刘志屹;张淑芹;靳玉琴;黄伟;邢沈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8例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及缓解后和20例正常老年人血清FT3、FT4、TSH、rT3水平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血清FT3、FT4水平明显降低,rT3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TSH值两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缓解组血清FT3,、FT4水平和rT3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存在着血清甲状腺水平的异常,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有助于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

    作者:万鼎铭;金承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海马内注射叠氮钠对大鼠行为学及类P3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大鼠海马内微量注射叠氮钠(NaN3)对其行为学及类事件相关电位(类P3)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叠氮钠海马损毁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前者分别在双侧海马CAI区微量注射质量分数5%NaN3 1 μl,每天1次,连续3 d.后1次注射后第3 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测定,之后检测类P3;后进行脑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叠氮钠海马损毁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并伴随线粒体固缩、出现空泡等现象;而水迷宫测试平均逃避潜伏期和认知电位类P3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水迷宫测试错误次数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海马内分次微量注射NaN3可建立起一种相对快速、简便的能量代谢障碍性大鼠模型,且行为学及类P3的变化表明其有痴呆表现.

    作者:王跃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

    近年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ox-LDL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产物,能够从多个途径导致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一系列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相继被证明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氧化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朱冰坡;范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5 d血浆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0、90 d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局部亚低温组血浆FT3、FT4、TSH第7、15天逐渐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90 d后局部亚低温组临床ESS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组治疗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甲状腺轴功能紊乱,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陈睿;刘雪平;王敏忠;马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

    我国高血压患者现已超过1亿,其中以老年人常见.高血压一经确诊,往往需终身治疗.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聚集现象非常普遍.这类人群往往又是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低、需求高的人群,而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不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管理,采取健康教育措施,颇为重要.

    作者:金红梅;崔玉顺;金红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老年多梗死性痴呆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DTNB直接法测定了82例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血GSH-Px活力,并与23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sVCAM-1:轻度痴呆(993.62±108.92)ng/ml,中度痴呆(1190.32±43.95)ng/ml,重度痴呆(1625.22±220.90)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GSH-Px活力(73.98±22.32 U·ml-1·min-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VCAM-1水平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0.6975,P<0.05).结论可溶性黏附分子与多梗死性痴呆密切相关,可溶性黏附分子可作为多梗死性痴呆治疗时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吴杰;于挺敏;杜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菟丝子、盐制菟丝子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影响

    菟丝子具有强壮生殖、心血管、保肝、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衰老作用[1,2],有研究表明,菟丝子可明显提高烧伤模型小鼠免疫功能[3],可以增加老龄小鼠SOD活性,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及MAO-B活性[2]、减少老年大鼠心线粒体DNA缺失[4]而延缓机体衰老.现代研究发现,菟丝子炮制后炮制品中有效成分总黄酮、多糖含量较生品含量均有增加,其中以盐制品增加多[5,6];在临床上,菟丝子生制兼用,现代生用菟丝子更多.本实验采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研究生菟丝子和炮制品盐制菟丝子的抗衰老免疫学机制并加以比较,为其临床使用和开发中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朴金花;欧芹;王昭;李晶;江旭东;张鹏霞;孙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颈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的颈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收集确诊的颈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5例,并复习相关国外文献.结果此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42岁,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方式起病,有明显颈强.1例有一过性意识丧失,伴二便失禁.5例头CT检查均正常,均由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颅内及脊髓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脊髓DAVF,5例均通过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获得治愈.结论颈部脊髓DAVF是SAH的一个罕见的病因,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对可疑DAVF的病例应行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及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脊髓MRI作为无创筛选检查有诊断意义.

    作者:杨军;高宇;张朝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核因子κB与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发现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NF-κB)作为能调节多种基因表达的核转录因子,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且NF-κB在胶质细胞中的激活及其产生的级联反应,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核因子κB在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对AD发病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作者:冯梅;王奇;陈云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12 h内直接PCI治疗及随访分析

    目的评价中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2 h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直接PCI)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44例符合ACS诊断标准的中老年病人,其中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上抬19例,非ST段上抬25例.均在距起病12 h内给予直接PCI治疗,观察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及随访2年内复合终点事件再入院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心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非ST段上抬者再入院率较高(P<0.05).两组对死亡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对再入院病人在年龄、性别、病变血管数、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方面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者与再入院关系密切(P<0.05,r=1.91).结论中老年ACS 12 h内直接PCI治疗有效挽救生命及改善心功能,影响直接PCI治疗远期效果与冠脉内粥样斑块的状况有关.

    作者:何文凯;易家骥;何兆初;王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成年糖尿病大鼠重要器官组织SOD、MDA含量变化

    目的研究成年糖尿病大鼠重要器官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方法测定对照组(C)、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ID)、糖尿病组(D)大鼠重要器官组织SOD活力、MDA含量.结果大鼠心、肝、肺、脾、胰组织D组与C组比较,SOD活力下降(P<0.05、P<0.01),肝、脾、胰组织ID组与C组比较,SOD活力下降(P<0.05),肺D组与ID组比较,ID组SOD活力提高(P<0.05),肾组织SOD活力无变化; D组心、肺、胰、脾组织中MDA含量升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 ID组心、胰、脾组织MDA含量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 心、脾组织MDA含量ID组与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肝、肾组织MDA含量无变化.结论糖尿病大鼠重要器官组织抗氧化酶水平低下,经胰岛素治疗后,有提高趋势.

    作者:李晓林;李晓梅;陆艳娟;周磊;王忠山;范茹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力尔凡合并化疗治疗老年人肺癌的临床观察

    细菌毒素治疗恶性肿瘤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力尔凡(长春力尔凡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40102)是从溶血性链球菌中提取的一种生物调节剂,有抗肿瘤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疗效[2,3].

    作者:宋谦;李露嘉;夏放;侯晓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罗格列酮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壁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壁的保护作用.方法 SHR大鼠24只,分成SHR组及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组饮水中加入罗格列酮,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评价两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形态学特点.结果 SHR大鼠主动脉壁内膜层、平滑肌层均存在一些形态学方面的异常,经罗格列酮治疗后这些形态学异常得到抑制或改善.结论从形态学角度证实罗格列酮具有一定的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孔俭;姜宏宇;荣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的介导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理中从白细胞聚集到后的易损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期AS的产生与单核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和黏附的范围有关.单核细胞分化和泡沫细胞形成,并逐步形成脂质条纹,均与炎症有关.炎症细胞的增多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导致动脉粥样损伤的更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炎症的过程与AS的每一个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陈家和;顾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室颤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室颤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心肺复苏中的意义.方法将实验用家兔30只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小剂量肾上腺素组(SDE组,n=10),中剂量肾上腺素组(MDE组,n=10)及大剂量肾上腺素组(LDE组,n=10),采用开胸心外膜下电刺激法制备心脏骤停动物模型,测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右房压(RAP) 、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及观察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室颤家兔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的影响.结果随着肾上腺素剂量的增加SBP、DBP、CPP、ROSC也随之升高.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通过提高SBP、DBP、CPP增加ROSC.

    作者:邢吉红;董均树;李佳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物可吸收吻合环在老年大肠手术中应用的前瞻随机研究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吻合环(BAR)在老年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年收治的182例大肠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吻合环组与缝线组,吻合环组与吻合器组(直肠),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吻合环组比缝线组明显缩短,而和吻合器组无区别;在两组中,吻合环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快,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生物可吸收吻合环在老年大肠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老年大肠手术常规的吻合方法.

    作者:黄炯强;雷建;胡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淫羊藿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的影响

    淫羊藿的抗衰老作用及其对NO、自由基的影响国内少见报道.本实验通过淫羊藿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大脑皮层NO、NOS、Ca2+、Ca2+-ATPase 酶的测定,探讨淫羊藿的抗衰老机制.

    作者:包名家;周维民;王建萍;魏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