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徐琳峰;宋水江;杨丹丹;杨加亮;纵亚

关键词:平衡功能训练, 脑卒中, 偏瘫患者, 步行能力, 姿势控制, 平衡能力, 患者康复, 关键因素, 变密
摘要:充分的姿势控制和良好的平衡功能是卒中患者康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1].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平衡能力的改变与某些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2,3].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明胶酶活性及血脑屏障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8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米诺环素组和生理盐水组.运用磁共振成像监测缺血再灌后血脑屏障损伤及梗死体积的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组织明胶酶活性测定.结果 缺血再灌后3.5h及24h,米诺环素组DWI、T2WI上异常高信号体积,T1WI增强扫描的信号强化范围、信号强度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与后两组相比,米诺环素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组织明胶酶活性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米诺环素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早期血脑屏障损伤,缩小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保护机制可能与米诺环素抑制脑组织明胶酶活性有关.

    作者:苏颖;孙圣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皮质发育不良模型鼠脑病理特征及其致痫机制研究

    目的 建立皮质发育不良(CD)大鼠模型,观察行为、脑电及大脑病理特征,探讨病理与致痫机制的关系.方法 建立60Coγ-射线辐照诱导CD动物模型,视频监测;脑电;HE、Nissl、Timm's硫化银和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电境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DAB显色.结果 模型鼠少数自发性癫痫发作.额叶皮质及海马EEG示频繁自发的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等发放.病理主要表现为皮质和海马结构异常及细胞结构异常,双侧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发芽,海马CA1区结节中有致密浓染的凋亡细胞核.电境示CD鼠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结节锥体神经元内线粒体异常、内质网扩张等.GABAARα1阳性细胞在Fr、HL、Par1、Par2、CA1、CA2、CA3区减少(P<0.05).结论 γ-射线诱导的皮质发育不良大鼠模型是模拟人类神经元异位、室周结节性异位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马勋泰;晏勇;王学峰;晏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诊断特点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MRI和/或CT确诊并行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24例,其中2例内窥镜辅助切除.肿瘤位于左侧三角区13例,右侧三角区7例,右侧体部1例,横跨双侧三角区1例,左侧颞角2例.顶枕入路15例,颞中回入路7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2例.结果 24例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合,均给予全切.完整切除5例,分块切除19例.18例获得随访,完全正常10例,3例复发再次手术全切,癫痫2例,同向性偏盲3例.结论 CT和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的可靠的手段,显微手术是目前侧脑室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守跃;罗毅男;葛鹏飞;姚春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肥厚性硬脑膜炎静脉窦血栓1例报告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罕见疾病,迄今为止国内外都是个案报导[1~3]及荟萃分析[4].2005年我院遇到1例,现将这1例的诊断治疗过程报导如下.

    作者:孙华山;王月;付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24h、48h、3d、7d、14d组,每组各4只(n=4).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CA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P-43的表达并观察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变化,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缺血再灌注2h,海马、皮质区及纹状体区GAP-43呈基础表达,6h、12h、24h、48h表达逐渐增高,7d达高峰,P<0.05,14d达低表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无表达.缺血再灌注48h~7d损伤区域神经元轴突呈出芽征,发出突触纤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呈非特异性表达,并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

    作者:刘广义;张笛;杜秀民;徐龙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抵抗

    21世纪,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等)仍然是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之一.血小板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池丽芬;易兴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麻痹性痴呆8例临床分析

    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insane,GPI)是神经梅毒的一种类型,是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而导致的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作者:辛勇通;黄锦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及姿势步态异常等.病理上表现为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

    作者:刘彩霞;胡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通过总结15例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探讨该部位肿瘤的更适当的治疗方案.方法 15例患者中有6例行枕下中线入路切除肿瘤,9例行远外侧入路.结果 15例肿瘤均全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复查头颈部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改善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海洋;赵刚;邱吉庆;许侃;刘兴吉;张显峰;王长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充分的姿势控制和良好的平衡功能是卒中患者康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1].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平衡能力的改变与某些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2,3].

    作者:徐琳峰;宋水江;杨丹丹;杨加亮;纵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Nogo-A/NgR通路参与缺血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Nogo-A/NgR通路参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缺血预处理组(IPC)、Tat-NEP1-40组和Tat-β-Gal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0min作为IPC,IPC组在IPC后72h建立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24h后,对所有动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处死大鼠取脑,应用2%TTC染色测定梗死容积和免疫组化研究Nogo-A和NgR表达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IPC组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大鼠的NDS[2(1.5~3)和1(0~2)](P<0.01)、减少脑梗死容积[(309.65±54.61)mm3和(65.09±26.06)mm3](P<0.01),NgR拮抗剂NEP1-40可部分逆转IPC的神经保护作用(P<0.01),而其溶剂β-Gal对IPC的神经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免疫组化显示Nogo-A和NgR阳性细胞主要位于MCAO后导致的缺血区域,缺血后24h大鼠缺血区域Nogo-A和NgR表达明显增强,IPC可抑制缺血引起的Nogo-A和NgR表达增强.结论 Nogo-A/NgR通路可能参与IPC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保护脑缺血性损伤.

    作者:王强;陈绍洋;雷(羽巾);苟兴春;徐礼鲜;张惠;熊利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对ADL的影响6个月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对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以19岁~80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SS)评估神经功能,发病3个月及6个月时评定ADL(BI).结果 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ADL依赖率为19%;6个月时15%,SSS与ADL呈正相关(P<0.01),ADL依赖患者的入院SSS评分低于非依赖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SS是ADL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是患者ADL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柳华;刘鸣;王毅;王文敏;艾青龙;张舒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治疗方法的比较

    我院自2001年1月开始采用德国蛇牌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此文选择2001年1月~2006年9月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患者60例,其中17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与同期完成的21例常规开颅手术和22例脑室外引流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飞;李林勇;王知非;廖达光;张天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目的 通过研究RAGE在大鼠及人的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体外神经细胞OGD模型中S100B、RAGE与TNF-α的相互作用结果,探讨RAGE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GE在不同缺血时间点实验大鼠和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建立体外神经细胞OGD模型,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 (1)大鼠永久性MCAO 1h、6h、12h、24h、2d、6d缺血侧RAGE表达均明显高于非缺血侧(P<0.01),脑梗死患者<2d组、3~5d组及>5d组脑病理切片中缺血侧与非缺血侧对比RAGE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OGD培养的神经细胞,TNF-α表达量显著增加,与正常培养组相比P<0.01;用S100B蛋白刺激神经细胞并OGD培养,可以引起神经细胞表达TNF-α的量增加S100B(P<0.01);阻断神经细胞表达RAGE后,TNF-α表达量也相应地下降(P<0.01).结论 RAGE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缺氧缺糖培养的神经细胞其损伤过程可以通过RAGE表达上调引起TNF-α表达来实现.

    作者:杨硕;翟东旭;王广友;徐望舒;赵然;李国忠;金连弘;李呼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高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高海拔地区ACI患者40例,中度海拔地区ACI患者48例及70例不同海拔健康对照组血浆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浓度.结果 不同海拔地区ACI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FA水平明显低于各对照组(P<0.01).与中度海拔ACI组相比,高海拔ACI组Hcy水平显著增高,FA的含量显著降低.健康对照组随着海拔增高Hcy的含量增高而FA的含量降低.VitB12在4组问变化不大.ACI组Hcy与FA间呈负相关(r=-0.034,P<0.05).与VitB12相关不显著.结论 高Hcy血症与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

    作者:楮以德;朱爱琴;李英兰;吴世政;娄明元;张俊霞;于梅花;杨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塞来昔布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90min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等渗盐水组塞来昔布12.5mg/kg治疗组及塞来昔布25mg/kg治疗组.缺血后30min灌胃给予等渗盐水或两种剂量(12.5mg/kg或25mg/kg)的塞来昔布,检测各分组大鼠缺血侧额顶部皮质在再灌注不同时点前列腺素代谢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1)塞来昔布12.5mg/kg治疗及塞来昔布25mg/kg治疗均可明显缩小脑I/R时脑损伤范围,减轻脑水肿程度;(2)塞来昔布12.5mg/kg治疗和塞来昔布25mg/kg治疗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to-prostaglandin F1α,6-K-PGF1α)在缺血侧额顶部皮质中聚集,同时使TXB2/6-K-PGF1α比值下降.也能不同程度的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 COX-2抑制剂可能通过减少PGE2的集聚,改善TXB2/6-K-PGF1α比值,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SOD活性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罗传铭;毕桂南;曹立梅;李浩;邱燕东;黎彬如;石胜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PARγ激活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PPARγ表达的影响

    目的 明确不同剂量的PPARγ激活剂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PARγ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小剂量吡格列酮(PPARγ激活剂)干预组、大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MCAO前3d分别给予吡咯列酮,每日一次灌胃给药.剂量分别是:小剂量组为10mg/kg·d,大剂量组为15mg/kg·d;生理盐水干预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亦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缺血后24h作为观察时间点,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PARγ激活剂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并且大剂量干预组较小剂量干预组效果显著;两种不同剂量的PPARγ激活剂对动物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血压变化无影响;PPARγ激活剂可以促进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并且呈现出随吡格列酮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PPARγ激活剂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脑组织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当干预剂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PPARγ表达的进一步增加,其所呈现出的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以上提示将PPARγ作为一靶点,利用其激活剂对其进行干预可以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刘尊敬;杨期东;刘运海;王国相;焦劲松;田朝晖;龙涛;徐文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甘草甜素抗单纯疱疹病毒-Ⅰ感染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抗单纯疱疹病毒-Ⅰ感染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伪手术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组加甘草甜素注射液组,每组为10只大鼠.分离培养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capillary vessel endothelial cell,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ism nuclear leucocyte,PMN),利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各组CCEC和PMN间粘附力特性的变化.结果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各时间点CCEC和PMN的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加甘草甜素注射液后,CCEC和PMN的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甘草甜素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间粘附的机制达到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机制.

    作者:黄文;谢鹏;赵高年;李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VEGF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关分子表达情况,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72h模型,在再灌注即刻,应用微量进样器将VEGF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于再灌注72h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caspase-3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s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治疗后缺血半暗带区caspase-3和ERK1表达明显减低.结论 VEGF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和ERK1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杨冀萍;刘新峰;刘怀军;徐格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树鼩脑缺血后海马线粒体应激与神经元损伤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光化学诱导树鼩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细胞色素C(Cyt C)表达及caspase mRNA含量的改变;探讨脑缺血时神经元线粒体应激导致海马继发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树鼩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侧海马神经元Cyt C蛋白表达;低温差速离心分离海马脑组织线粒体和细胞质部分,western blot法检测其Cyt C的含量变化;实时荧光PCR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及caspase-9 mRNA.结果 光化学诱导树鼩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Cyt C于24h时由线粒体释放入胞质,而caspase-3、caspase-9 mRNA显著升高,caspase-3与caspase-9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光化学诱导树鼩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应激,促凋亡蛋白Cyt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质,改变了空间分布,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是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作者:张颖;李树清;陈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