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俭;樊嘉;黄成
目的 总结和分析肝脏炎性假瘤误诊问题,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23例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3例炎性假瘤患者病理检查前临床误诊为肝癌9例,血管瘤2例,肝脓肿2例,误诊率达56.5%.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性,综合多种术前非病理检查可增加诊断的正确性,但定性诊断仍依靠病理.治疗上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作者:赵国栋;许大彬;许勇;刘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eoduodenectomy PD)后营养支持,是外科治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同与关注.
作者:刘亚光;严琦敏;牛力春;宋波;周增庆;程艳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胰腺损伤较少见,诊治较难,反思24例的经验,以期改进.方法 总结19例闭合伤、2例开放伤、3例医源性伤的诊治情况,评估对不同损伤用各种手术(引流、修补、切除病变、胃或十二指肠转流等)治疗的结果.结果 21例外伤性胰伤中,12例(57.1)和9例(42.9)分别伴腹内和腹外损伤.19例闭合性伤中仅4例(21.1%)籍CT临床确诊、外伤性伤17例(闭合性15、开放性2)中16例(94.1%)术中诊出,1例(5.9%)手术漏诊而需再手术;医源性损伤3例估计可能发生于原手术中.7例(70.8%)术中并发症,包括休克、腹腔感染、MOF、胰瘘、假性囊肿等,其中3例需再手术治疗.治愈21例(87.5%),3例(12.5%)死亡,与诊断延误,术式不当有关,术后并发症为直接原因.结论 本病损伤伴发伤多,误漏诊较多,手术治疗方式繁多,应按多因素合理选择,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较高.诊治水平的提高,尚需从多方面努力.
作者:苏振飞;杨一邨;杨森华;康欣;阳旭;李运华;陈东;吴军;冯涛修;陈宜常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巨大肝癌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巨大肝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外科治疗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2例肝癌中合并门静脉、肝静脉、IVC及胆管癌栓分别为11例、1例、1例和4例.合并乙肝肝硬化68例,丙肝肝硬化和无肝硬化各2例.72例中行Ⅰ期和Ⅱ期肝切除术分别为48例和24例;其中规则性右半肝和左半肝切除术分别为10例和15例、联合肝段切除术47例.术前PVE 6例;全肝、患侧半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分别为5例和8例.术中行门静脉、肝静脉、IVC及胆管癌栓取出术分别为11例、1例、1例和4例.72例中治愈69例(占95.8%);围手术期死亡3例(占4.2%).术后1年生存率达76.4%(55/72).结论 巨大肝癌的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充分评估和正确应对外科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廖允军;王成友;张敏杰;倪勇;詹勇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肿瘤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以来,以其微创、安全、疗效可靠而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马宽生;董家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老年人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穿孔的发病率不是很高,但其有很高的误诊率.一旦误诊其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3年~2005年共收治老年无结石的急性胆囊穿孔病人18例.其中误诊10例(55.5%),死亡3例(16.6%).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永均;施金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OX-2在大鼠全肝/部分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O);全肝移植组(LT);50%部分肝移植组(PL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COX-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OX-2阳性细胞分布规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 COX-2的表达为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所必需,IRI损伤较重的部分肝移植组(PLT)伴随有较高水平的COX-2 mRNA表达;且存在其表达量随再灌注后时间点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的规律.结论 COX-2参与了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物IRI的重要效应分子,是IRI的参与者之一.
作者:朱晓亮;李玉民;李汛;周文策;李斌;石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制作非酒精性指肪性肝炎(NASH)动物模型,观察高脂饮食(NASH)大鼠TIMP、MMP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8只)、高脂饮食模型组(16只),实验时间16周,RT-PCR法检测TIMP-1、TIMP-2、MMP13mRNA的表达,放免法检测HA,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脂饮食大鼠IMP-1、TIMP-2、表达显著上升(P<0.05),HA水平明显升高,继续给予高脂饮食16W TIMP-1、TIMP-2表达水平进一步增高,同时Ⅰ型胶原沉积明显增多,MMP13表达也有一定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高脂饮食成功复制了(NASH)动物模型,NASH时TIMP表达上调,进一步加剧了肝脏的病理改变,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王旭霞;闻勤生;王景杰;赵曙光;秦明;雷巧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和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几率较高,手术风险较大.我院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急性胆囊炎232例,全部病例均予以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卜洪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伴有明显间质纤维化的胆囊腺癌(Adenocacinoma of gallbladder with marked stromal fibrosis)是以纤维化和分化腺癌组织为主要成分,胆囊壁呈局限性增厚,但不形成癌结节突入胆囊腔.
作者:王仰坤;张轶;郭艳博;蒙念龙;原旭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复发是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术后的死亡原因.大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达80%,小肝癌为40%~50%,早的在术后2个月复发,复发高峰在1~2年,5年后复发少见[1].
作者:周伟平;汤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肝癌容易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文献报道尸检和影像学检查,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发生率约20%~70%,而手术切除标本镜检发生率更高.
作者:周俭;樊嘉;黄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四种类型,临床以海绵状血管瘤为多见.肝血管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1].
作者:叶松;何小东;张振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成为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但LC术后有一定的再手术率,我院自1998年3月~2006年12月共完成LC术3880例.回顾性分析8例再手术病例,分析再手术原因,探讨对策.
作者:王葵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非创伤性临床指标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06年期间2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无创性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肝硬化病程、病前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R-C征、脾厚、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Bun、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与出血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脾厚、门静脉宽度、腹水征、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创性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无创性危险因素是脾厚、门静脉宽度、腹水征、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作者:鲍兵;邹晓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水平,分析甲基化与临床资料以及与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在肝细胞癌、癌旁及正常对照肝组织中检测到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是46.6%、16.6%、0%.肝细胞癌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和对照组(P<0.05),并且与年龄和癌肿有无假包膜有相关性(P<0.05).各组织中APC基因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癌形成和侵袭有关,但不影响癌组织中mRNA表达.
作者:吴龙;钱叶本;朱立新;耿小平;熊奇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经历近40多年的不断开拓发展,肝移植的手术方式目前已基本定型,在全球许多移植中心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
作者:夏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由于肝脏的特殊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缺乏有效的适于肝脏止血的腹腔镜止血设备,腹腔镜在肝脏外科中发展缓慢.我院开展的第一例完全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国庆;谈景旺;张克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外周血AFP表达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2月~2006年12月间234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外周血AFP表达水平分为3组:A组:AFP<20μg/L,B组:AFP<400μg/L,C组:AFP≥400μg/L,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移/无瘤生存率,Long-ran法检验组间差异,Cox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1~5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5例(36.3%),复发70例(29.9%).患者6个月、1、2、3、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5%、76.3%、61.3%、53.6%、47.6%;6个月、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1%、70.6%、60.4%、52.3%.A、B两组患者6个月、1、2、3、4年累积/无瘤存活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而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水平、肿瘤类型、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AFP表达水平是肿瘤复发和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的判断因子.
作者:傅志仁;肖亮;丁国善;傅宏;倪之嘉;施晓敏;郭闻渊;王正昕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