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胆道镜取石80例临床分析

于杰;李留峥;肖仲贤

关键词:胆囊, 结石
摘要: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有效手段.1997~2004年,我科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余结石80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共施行手术41次,其中2次手术者5例.后1次手术方式为胆管端端吻合2例,胆管壁缺损修补4例,单纯缝线拆除3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7例.28例随访1~8年,优良率90%.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避免的.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或损伤性狭窄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启龙;杨含维;王喜艳;温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4年20例SAP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20例中治愈18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4例.结论SAP的早期尽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但对有明确的胆道梗阻,胰腺组织坏死继发严重感染时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简单易行保证充分引流及解除胆道梗阻为目的.

    作者:许正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管持续低负压吸引预防胆总管远段损伤胆漏的体会

    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一旦发生,极易导致术后胆漏.胆漏是引起腹腔感染,胆管狭窄等灾难性后果的主要原因.从1989年至2003年间,我科共发生4例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通过采用T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有效防止了胆漏的发生,均治愈出院.平均随访2.5年,效果良好.

    作者:李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微创法胆囊切除术66例体会

    自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行微创法胆囊切除术6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马振球;黄太明;王孝风;章安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管理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麻醉期管理.方法142例冠心病患者行LC术,选择依托咪酯、芬太尼静脉全麻,根据对血压、心率、心电监测结果,给予硝酸甘油、艾司诺尔等处理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135例患者停药后5min清醒,呼吸功能和肌张力恢复,7例患者10min清醒,恢复呼吸功能和肌张力,142例患者围麻醉期心血管系统平稳,无一例发生心衰,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和麻醉意外等并发症.术毕恢复良好.结论以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药物为主,术中适当降低CO2气腹压力,充分供氧,酌情使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对保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LC对患者的创伤及刺激均较小,手术时间也较短,维持一定深度的麻醉即可完成手术.

    作者:李志祥;张健;王国荣;汪全志;吴亮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伴胆管癌栓的原发性肝癌(HCC)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12例HCC伴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所有12例患者中,术中死亡1例.发生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而愈2例.平均存活时间为7个月,其中肿瘤切除组存活10~30个月,肿瘤未切除引流组术后存活4~10个月.结论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行外科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伟杰;杨甲梅;徐桂芳;徐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术后早期FK506应用的个人经验

    FK506(tacrolimus)是一种强有效的免疫抑制剂,1989年临床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效果良好,它成功地提高了移植器官及患者的存活率,目前作为一线用药广泛地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我科从1996年施行第一例肝移植至今肝移植总数已超过430例,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服用以FK506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本文就我们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FK506的一些经验做一个介绍.

    作者:傅志仁;倪之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近15年来收治的26例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24例痊愈(92.31%),2例死亡(7.69%).结论保持警惕、规范操作、术中造影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庞利群;钱海鑫;房平承;金阳;陈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道探查术中胆道下端损伤的防治

    目的预防下端胆管探查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方法总结自1992年5月~2004年5月期间1 315例胆管下端探查术中12例胆管下端损伤的原因.结果胆道探查术中用金属探条极易损伤下端胆管.结论胆道探查术中用规范操作是防止损伤的有效措施,及时发现损伤并对损伤部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是提高病人预后的佳方法.

    作者:何盟国;王智翔;黄光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综合治疗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虽不十分常见,但后果却很严重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7年2月至2004年2月共对47例肝胆手术胆漏的病人采取综合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纤维胆道镜取石80例临床分析

    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有效手段.1997~2004年,我科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余结石80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杰;李留峥;肖仲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术后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应用

    肝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是导致病情复发和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对残余结石的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5年5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患者450例,现将治疗结果及并发症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海;涂从银;汪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成为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1].LC手术同时行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手术,目前报道尚少.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在行LC手术的同时,行其他腹腔镜手术4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兴增;尹承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6例

    我院自2001年8月自2004年8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8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阳贵;朱仁武;吴显光;沈淑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4年1月~2004年12月共发生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7例,2例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的取石过程中,5例发生在开腹胆道手术中扩张胆总管下段狭窄时.针对损伤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胆总管横断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5例,其中4例同时加做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全部病例均在术中于局部放置双套管引流,术后给予施他宁抑制胰腺分泌.结果6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在取出结石和扩张狭窄过程中控制好操作力度是防止发生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关键.全胆汁改道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是处理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措施,强调全胆汁改道手术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同时实施.具体术式推荐横断胆总管型胆管空肠吻合术和胃肠吻合加胃窦部可吸收肠线捆扎术.局部损伤严重时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廖彩仙;李晓平;周杰;刘正军;阚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1].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行LC手术1458例,由于各种原因58例中转开腹,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国维克;程晓剑;吴志斌;郑圣保;王旗;刘卫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在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5例肝癌病人,术前利用超声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经皮及术中射频治疗均采用超声作为引导方式,术后1周及1月进行超声复查.结果术前超声检查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起重要作用.超声也是常用的射频引导手段.经皮和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各有所长,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射频治疗后瘤体二维超声表现多样,部分瘤体坏死液化.能量多普勒提示肝癌的血流信号较术前减少.结论将超声技术紧密结合临床,对射频治疗肝癌病人进行全程干预,有助于冷循环射频成为更安全、更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作者:孔文韬;张炜炜;邵宁一;徐寒子;仇毓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F-18 FDG-PE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作用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行PET检查36例,其中病理诊断17例,临床诊断19例.根据FDG摄取将病灶分为2种类型,A型:病变部位摄取高于周围正常组织;B型:与周围组织相近.结果临床诊断中l 9例均为A型,中分化肝细胞癌(HCC)11例、低分化HCC2例和胆管细胞癌(CCC)2例为A型,2例高分化HCC为B型.PET发现CT发现的全部转移灶,还发现了CT未发现的转移灶6个.结论①FDG-PET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评价HCC的分化程度;②FDG-PET较CT更能发现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转移灶.

    作者:李正平;周杰;张峻;崔忠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道结石再手术方式的选择

    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特殊,胆石形成的原因还不完全明了,结石的性状、数量、分布不定,伴随的并发症和病理状况复杂多样,极大地增加外科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手术效果不尽满意.以至有些胆道结石的病人不得不再次或多次手术.据上世纪80年代全国调查资料,再次或多次手术率达37.4%[1],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残留或复发结石、胆管狭窄.在尚未广泛使用纤维胆道镜之前,胆道术后残留结石平均达30.36%.结石并发胆管狭窄平均占24.28%、高者达40%以上[1].其次为初次术后的结石再发、继发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狭窄、返流性胆管炎等因素.虽然近年来随着对胆道外科的研究和认识加深、技术和设备进步、胆道手术疗效已有明显提高,再次手术率降低[2].但目前还不能完全避免胆道术后残留、再发结石、继发胆管狭窄等需要再手术的因素.因此重视研究努力做好初次手术、进一步减少胆道结石的再次手术和合理选择再次手术的方式、认真细致的技术操作、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多次手术,仍然是胆道外科值得重视的难题.

    作者:王炳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石症

    我们总结了近期80例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兵;莫伟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