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龙;杨含维;王喜艳;温浩
肝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是导致病情复发和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对残余结石的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5年5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患者450例,现将治疗结果及并发症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海;涂从银;汪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对多种实体肿瘤有抑制作用,本文就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肝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方法:介绍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特性、生长抑素受体类型及其表达.阐述了生长抑素类似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结果:生长抑素类似物的作用包括通过特异性受体发挥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抑制仲肿瘤生长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机体免疫细胞活性等间接作用.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有可能在晚期肝癌的治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以及逆转肝癌多重耐药性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仇毓东;何鹏;丁义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4年1月~2004年12月共发生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7例,2例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的取石过程中,5例发生在开腹胆道手术中扩张胆总管下段狭窄时.针对损伤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胆总管横断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5例,其中4例同时加做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全部病例均在术中于局部放置双套管引流,术后给予施他宁抑制胰腺分泌.结果6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在取出结石和扩张狭窄过程中控制好操作力度是防止发生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关键.全胆汁改道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是处理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措施,强调全胆汁改道手术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同时实施.具体术式推荐横断胆总管型胆管空肠吻合术和胃肠吻合加胃窦部可吸收肠线捆扎术.局部损伤严重时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廖彩仙;李晓平;周杰;刘正军;阚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混合细胞型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较少见亚型,本文通过对其临床特点的分析与总结以加深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45例混合细胞型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31例胆管细胞癌和275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45例混合细胞型肝癌患者的HBsAg和AFP的阳性率及肝硬化合并率分别为76%、56%、71%,与胆管细胞癌患者相及肝细胞癌患者相比,和肝细胞癌患者更为相近,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比率为78%,明显高于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患者.混合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癌、肝细胞型肝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12%、3%,67%、17%、10%,和78%、55%、44%.结论混合细胞癌具有男性发病率、HBsAg阳性率、肝硬化合并率、癌栓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
作者:黄亮;晏建军;周飞国;储开建;吴孟超;严以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特殊,胆石形成的原因还不完全明了,结石的性状、数量、分布不定,伴随的并发症和病理状况复杂多样,极大地增加外科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手术效果不尽满意.以至有些胆道结石的病人不得不再次或多次手术.据上世纪80年代全国调查资料,再次或多次手术率达37.4%[1],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残留或复发结石、胆管狭窄.在尚未广泛使用纤维胆道镜之前,胆道术后残留结石平均达30.36%.结石并发胆管狭窄平均占24.28%、高者达40%以上[1].其次为初次术后的结石再发、继发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狭窄、返流性胆管炎等因素.虽然近年来随着对胆道外科的研究和认识加深、技术和设备进步、胆道手术疗效已有明显提高,再次手术率降低[2].但目前还不能完全避免胆道术后残留、再发结石、继发胆管狭窄等需要再手术的因素.因此重视研究努力做好初次手术、进一步减少胆道结石的再次手术和合理选择再次手术的方式、认真细致的技术操作、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多次手术,仍然是胆道外科值得重视的难题.
作者:王炳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麻醉期管理.方法142例冠心病患者行LC术,选择依托咪酯、芬太尼静脉全麻,根据对血压、心率、心电监测结果,给予硝酸甘油、艾司诺尔等处理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135例患者停药后5min清醒,呼吸功能和肌张力恢复,7例患者10min清醒,恢复呼吸功能和肌张力,142例患者围麻醉期心血管系统平稳,无一例发生心衰,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和麻醉意外等并发症.术毕恢复良好.结论以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药物为主,术中适当降低CO2气腹压力,充分供氧,酌情使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对保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LC对患者的创伤及刺激均较小,手术时间也较短,维持一定深度的麻醉即可完成手术.
作者:李志祥;张健;王国荣;汪全志;吴亮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伴胆管癌栓的原发性肝癌(HCC)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12例HCC伴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所有12例患者中,术中死亡1例.发生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而愈2例.平均存活时间为7个月,其中肿瘤切除组存活10~30个月,肿瘤未切除引流组术后存活4~10个月.结论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行外科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伟杰;杨甲梅;徐桂芳;徐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结果261例中141例行胆管切开取石为主的联合手术,120例行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45.9%),其中早期的肝切除33例.肝切除组与非肝切除之间术后残石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11.6%vs34%,P<0.05),其中早期肝切除术后残石率为0.187例获得随访(75.8%),手术至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疗效优良者比例肝切除组优于非肝切除组(89.1%vs70.1%),其中早期肝切除优良率为100%.结论肝切除,特别是早期的规则性肝切除,是肝胆管结石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朱勇;王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共施行手术41次,其中2次手术者5例.后1次手术方式为胆管端端吻合2例,胆管壁缺损修补4例,单纯缝线拆除3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7例.28例随访1~8年,优良率90%.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避免的.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或损伤性狭窄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启龙;杨含维;王喜艳;温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胆漏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胆系并发症之一,胆漏发生的部位常见于胆管吻合口和T管窦道.胆管吻合口处胆漏发生的时间相对较早,其发生可能与供肝肝总管近吻合口处缺血坏死及吻合技术有关[1],拔T管后胆漏其部位可在T管口或T管窦道.其原因可能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组织修复差、T管窦道成熟较差、T管意外移位、以及缝合时误缝及T管壁有关.移植术后胆漏的治疗策略可有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应根据病情及病程而定.
作者:彭承宏;鲁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一旦发生,极易导致术后胆漏.胆漏是引起腹腔感染,胆管狭窄等灾难性后果的主要原因.从1989年至2003年间,我科共发生4例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通过采用T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有效防止了胆漏的发生,均治愈出院.平均随访2.5年,效果良好.
作者:李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ciglitazone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内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肝癌动物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ciglitazone实验组(B组,10只).B组隔天注射ciglitazone 100μl(100μmol/L)于瘤内连续15次,对照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个月后,切除瘤灶,测量瘤灶大小,并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素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p21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ciglitazone治疗后,B组较对照组的生长显著延缓(P<0.05),B组的cyclinDl较A组明显降低(P<0.05),而其的p21蛋白、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iglitazone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恶性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PARγ干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潘华锋;陈孝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虽不十分常见,但后果却很严重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7年2月至2004年2月共对47例肝胆手术胆漏的病人采取综合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1].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行LC手术1458例,由于各种原因58例中转开腹,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国维克;程晓剑;吴志斌;郑圣保;王旗;刘卫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近15年来收治的26例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24例痊愈(92.31%),2例死亡(7.69%).结论保持警惕、规范操作、术中造影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庞利群;钱海鑫;房平承;金阳;陈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有效手段.1997~2004年,我科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余结石80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杰;李留峥;肖仲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连续503例肝移植中出现15例肝动脉狭窄,根据临床表现、动态肝功能和彩色多普勒检查、CT动脉成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诊断.结果术后早期出现肝动脉狭窄10例,2例合并肝动脉血栓形成,再移植3例,介入治疗7例,其中动脉支架植入5例,球囊扩张溶术后6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支架植入术后9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月后发现肝动脉狭窄5例,介入治疗均行肝动脉支架植入,1例支架植入术后186天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根据肝动脉狭窄程度、发生时间、移植肝功能状态和病人情况选择治疗措施.再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肝动脉支架植入可挽救移植肝,改善移植肝功能,延长移植肝发挥功能以等再次肝移植.
作者:许赤;陈规划;单鸿;陆敏强;杨扬;蔡常洁;李华;姜在波;黄明生;易述红;汪根树;易慧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院从1987年10月~2004年12月共行胆道再次探查术759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胆道再次探查术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国庆;梁金荣;张伟忠;沈朝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行微创法胆囊切除术6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马振球;黄太明;王孝风;章安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总结了近期80例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兵;莫伟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