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华锋;陈孝平
目的探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4年20例SAP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20例中治愈18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4例.结论SAP的早期尽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但对有明确的胆道梗阻,胰腺组织坏死继发严重感染时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简单易行保证充分引流及解除胆道梗阻为目的.
作者:许正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有效手段.1997~2004年,我科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余结石80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杰;李留峥;肖仲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近15年来收治的26例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24例痊愈(92.31%),2例死亡(7.69%).结论保持警惕、规范操作、术中造影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庞利群;钱海鑫;房平承;金阳;陈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麻醉期管理.方法142例冠心病患者行LC术,选择依托咪酯、芬太尼静脉全麻,根据对血压、心率、心电监测结果,给予硝酸甘油、艾司诺尔等处理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135例患者停药后5min清醒,呼吸功能和肌张力恢复,7例患者10min清醒,恢复呼吸功能和肌张力,142例患者围麻醉期心血管系统平稳,无一例发生心衰,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和麻醉意外等并发症.术毕恢复良好.结论以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药物为主,术中适当降低CO2气腹压力,充分供氧,酌情使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对保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LC对患者的创伤及刺激均较小,手术时间也较短,维持一定深度的麻醉即可完成手术.
作者:李志祥;张健;王国荣;汪全志;吴亮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ciglitazone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内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肝癌动物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ciglitazone实验组(B组,10只).B组隔天注射ciglitazone 100μl(100μmol/L)于瘤内连续15次,对照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个月后,切除瘤灶,测量瘤灶大小,并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素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p21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ciglitazone治疗后,B组较对照组的生长显著延缓(P<0.05),B组的cyclinDl较A组明显降低(P<0.05),而其的p21蛋白、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iglitazone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恶性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PARγ干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潘华锋;陈孝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1].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行LC手术1458例,由于各种原因58例中转开腹,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国维克;程晓剑;吴志斌;郑圣保;王旗;刘卫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成为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1].LC手术同时行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手术,目前报道尚少.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在行LC手术的同时,行其他腹腔镜手术4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兴增;尹承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D40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D40分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用25例非肝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51.4%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检测到CD40抗原;与非肝癌组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CD40分子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肿瘤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作者:孟利伟;蒋永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连续503例肝移植中出现15例肝动脉狭窄,根据临床表现、动态肝功能和彩色多普勒检查、CT动脉成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诊断.结果术后早期出现肝动脉狭窄10例,2例合并肝动脉血栓形成,再移植3例,介入治疗7例,其中动脉支架植入5例,球囊扩张溶术后6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支架植入术后9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月后发现肝动脉狭窄5例,介入治疗均行肝动脉支架植入,1例支架植入术后186天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根据肝动脉狭窄程度、发生时间、移植肝功能状态和病人情况选择治疗措施.再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肝动脉支架植入可挽救移植肝,改善移植肝功能,延长移植肝发挥功能以等再次肝移植.
作者:许赤;陈规划;单鸿;陆敏强;杨扬;蔡常洁;李华;姜在波;黄明生;易述红;汪根树;易慧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结果261例中141例行胆管切开取石为主的联合手术,120例行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45.9%),其中早期的肝切除33例.肝切除组与非肝切除之间术后残石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11.6%vs34%,P<0.05),其中早期肝切除术后残石率为0.187例获得随访(75.8%),手术至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疗效优良者比例肝切除组优于非肝切除组(89.1%vs70.1%),其中早期肝切除优良率为100%.结论肝切除,特别是早期的规则性肝切除,是肝胆管结石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朱勇;王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预防下端胆管探查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方法总结自1992年5月~2004年5月期间1 315例胆管下端探查术中12例胆管下端损伤的原因.结果胆道探查术中用金属探条极易损伤下端胆管.结论胆道探查术中用规范操作是防止损伤的有效措施,及时发现损伤并对损伤部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是提高病人预后的佳方法.
作者:何盟国;王智翔;黄光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尽管预防术后胆漏的重要性近年来被反复强调,并且逐渐成为相关临床诊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概念,一旦发生胆漏,如何妥善处理、大限度地减少其不良影响,仍然是腹部外科医师时常面对的棘手问题.
作者:罗祥基;张永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对多种实体肿瘤有抑制作用,本文就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肝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方法:介绍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特性、生长抑素受体类型及其表达.阐述了生长抑素类似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结果:生长抑素类似物的作用包括通过特异性受体发挥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抑制仲肿瘤生长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机体免疫细胞活性等间接作用.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有可能在晚期肝癌的治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以及逆转肝癌多重耐药性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仇毓东;何鹏;丁义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虽不十分常见,但后果却很严重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7年2月至2004年2月共对47例肝胆手术胆漏的病人采取综合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FK506(tacrolimus)是一种强有效的免疫抑制剂,1989年临床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效果良好,它成功地提高了移植器官及患者的存活率,目前作为一线用药广泛地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我科从1996年施行第一例肝移植至今肝移植总数已超过430例,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服用以FK506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本文就我们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FK506的一些经验做一个介绍.
作者:傅志仁;倪之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肝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是导致病情复发和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对残余结石的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5年5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患者450例,现将治疗结果及并发症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海;涂从银;汪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胆漏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胆系并发症之一,胆漏发生的部位常见于胆管吻合口和T管窦道.胆管吻合口处胆漏发生的时间相对较早,其发生可能与供肝肝总管近吻合口处缺血坏死及吻合技术有关[1],拔T管后胆漏其部位可在T管口或T管窦道.其原因可能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组织修复差、T管窦道成熟较差、T管意外移位、以及缝合时误缝及T管壁有关.移植术后胆漏的治疗策略可有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应根据病情及病程而定.
作者:彭承宏;鲁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共施行手术41次,其中2次手术者5例.后1次手术方式为胆管端端吻合2例,胆管壁缺损修补4例,单纯缝线拆除3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7例.28例随访1~8年,优良率90%.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避免的.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或损伤性狭窄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启龙;杨含维;王喜艳;温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5例肝癌病人,术前利用超声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经皮及术中射频治疗均采用超声作为引导方式,术后1周及1月进行超声复查.结果术前超声检查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起重要作用.超声也是常用的射频引导手段.经皮和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各有所长,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射频治疗后瘤体二维超声表现多样,部分瘤体坏死液化.能量多普勒提示肝癌的血流信号较术前减少.结论将超声技术紧密结合临床,对射频治疗肝癌病人进行全程干预,有助于冷循环射频成为更安全、更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作者:孔文韬;张炜炜;邵宁一;徐寒子;仇毓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行微创法胆囊切除术6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马振球;黄太明;王孝风;章安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